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鼓励
发布时间:2021-06-21 幼儿教师随笔 教育笔记鼓励孩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有些时候,我们管理不了孩子,其实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对方法而已,用对了方法,这些都不是问题。一直以来我带幼儿出去户外活动,都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不听指挥,比如在说游戏规则或玩法时,我说我的,他们说他们的,每次都得扯着嗓子喊,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了一个办法,原来这样做可以管住他们的嘴巴。
像往常一样我带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做游戏。在讲游戏规则时,孩子们说的说、笑的笑、玩的玩,完全不理睬我说了什么?就在这时,我只说了一句:“让老师看看我们班谁站的最端正。”这时立马就有小朋友站好了。我赶紧找出一个来表扬:“看某某某小朋友站的多好。”话音刚落,又有一部分站好了,我紧接着再表扬了几个,瞬间所有的小朋友都闭上了嘴巴,站的端端正正。我不仅暗自欢喜,原来这些小不点是要表扬呀!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不会专挑表现不好的幼儿说,而是不断的表扬表现好的幼儿。这样不听话的、乱跑的、没有认真做游戏的幼儿就会立马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通过这节活动,我才认识到,其实,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作为幼儿更是这样。对幼儿的表扬给幼儿带去的动力和成就感,其优势作用远远超过对幼儿的批评和惩罚所带去的激励作用。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可爱之处,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及时表扬他们,那么孩子的进步就能时时在你眼前出现。(WWw.995563.cOM 经典范文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好孩子需要鼓励
记得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她时她就会紧张,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因此语言表达、音乐表现等方面的能力也都比其他孩子发展的要慢一些。
看到这样的孩子,我很心疼、纠结。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她,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她新的教育,新的起点。于是,我开始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她的亮点和进步的地方,给她鼓励,给她赞美,给她机会和希望。当我们发现她在绘画和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前面表扬她,并让她做示范。有一次体育活动投掷沙包,很多孩子都不能准确的掌握正确的投掷姿势,只有她姿势准确,投掷的又远,于是我请她当小老师,给孩子们做示范,起初她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当在我的鼓励下投出第一次,孩子们给她欢呼时,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当她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她的头,给她一个赞许的微笑;当她在老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她鼓励的掌声以及一个小贴纸……在这些不断的赞许、鼓励下,她渐渐大方起来,眼睛也敢正视老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慢慢的她能够勇敢的在老师和全班孩子面前复述学过的故事,也能够在小组表演唱歌的时候,勇敢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像之前一样畏畏缩缩不敢演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幼教随笔:孩子需要多种鼓励
其实有些时候孩子是需要一些物质或精神刺激的,这样会促使他来约束自己,这些方法还是比较管用的,有些时候只是用口头表扬孩子他们也是会麻痹的,他们喜欢新鲜物,作为老师就要经常变换出新花招来刺激他们。
这个星期一的小标兵我们班选的是芮翔,他也算是班里比较调皮的孩子,但是上个星期表现很好,早上来了能主动和老师问好,还能和来送孩子的叔叔阿姨问好,看到班里的小镜子脏了,自己主动拿毛巾擦擦。看到他的表现我很高兴,高兴的同时我又想他是为什么改变的呢?于是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我把他拉到我的身边跟他聊天,我问他今天为什么会拿毛巾擦镜子,他很不好意思的笑笑说:“没什么,就是看到它脏了,小朋友照镜子脸都照的脏脏的。”看到他很不好意思,我也就没继续问,我在班里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星期一升完国旗就轮到园长妈妈给小标兵带绶带,当点到芮翔的名字的时候就只见他很快的跑上去,站在那里直直的,堪比军姿了。回来的时候小朋友都用非常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他都笑成一朵花了,回到班级的这一个星期表现都很好。
其实有些时候孩子是需要一些物质或精神刺激的,这样会促使他来约束自己,这些方法还是比较管用的,有些时候只是用口头表扬孩子他们也是会麻痹的,他们喜欢新鲜物,作为老师就要经常变换出新花招来刺激他们。
教育随笔:越来越自信的诗诗
诗诗是一个文静、聪明、漂亮的的小女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整理区角时,会把所有的物品摆放整齐。但她在幼儿园的时候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上学期,我们组织的一些活动,例如儿歌比赛,她就不愿意参加。家长的工作非常忙,孩子上幼儿园比较早。通过跟家长的沟通交流,家长对她也很着急,觉得孩子不自信,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因为自己工作的忙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愧疚。
诗诗在幼儿园虽然话语不多,但她还是非常喜欢老师和小朋友的,就是不善于表达自己。她有很多的优点,她喜欢画画,在画画的时候特别耐心,画面干净、漂亮,尤其是涂色,颜色搭配的非常好看。她在收拾、整理区角游戏材料时,井井有条,收拾的干净、整洁。在生活中,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把诗诗在幼儿园的这些表现,都讲给她的父母听,我们共同分析,她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励,更多的是耐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慢慢融入集体,才会更加自信。
在幼儿园里,我利用诗诗做值日生的时候,表扬她:“瞧!诗诗把你们的小椅子摆放的多整齐啊!书收拾的多么漂亮啊!”诗诗听着我的表扬,一向不太爱笑的小脸上,也展露出了微笑。餐前活动时,到小值日生们讲故事了,我非常地担心,害怕诗诗准备好的故事也不愿意去讲。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不仅讲出来了,而且讲得非常棒,虽然她的声音小小的,但是她讲得很动听,孩子们都静静的听着,故事讲完了,孩子们拍起小手,为她鼓掌。那一刻,诗诗非常害羞,小脸红红的。
诗诗的爸爸也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每天都来幼儿园接她放学,利用放学的时间,诗诗的爸爸和我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听到孩子敢于在同伴面前讲故事啦、唱歌等等,爸爸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
现在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遇到问题也会去问诗诗,“诗诗,你帮我折一下纸,好不好呀?”“这个包装袋,我打不开,你帮我一下吧。”……诗诗非常愿意帮助小朋友,我看到了她的笑容、看到了与小朋友一起的温馨画面、看到了她的自信!
教育随笔:鼓励孩子
经常被否定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犹豫不决,容易拖延和半途而废,害怕被拒绝,自我设限,逃避现实,很容易恐惧,容易自我否定。
总之觉得好的东西,自己是没有资格获得的。不敢和接受男神的追求,只能和小人物和渣男交往。有的不敢去接近漂亮姑娘,不敢去主动和人交往,犹豫再三不敢表白,直到美人落别家。甚至别人看自己一眼,仿佛都带着嘲讽。
挑战一件没尝试过的事情,耳边轰隆隆听到的都是“你不行”“你不要做”。要克服这些声音的影响,要付出极大的勇气。这些声音,已过多年,犹在耳边。一般都是来自父母的发声,存在童年的深层记忆。有的家长,也表扬,只是夸的有点假。像我妈妈会用戏剧性的语言,像哄小孩那样夸孩子,你是最~~~棒哒,你是最~~~好哒,当时听到很开心,过去了之后,有点假,有点空。像我爸,要想听到他对我说一句“你做的很好”“你是我的骄傲”,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了。小时候他说“嗯。”这就是最高的表扬。为了这一声“嗯”,我愿意付出所有的努力,然而成年后“嗯”也没有了。如果不是走上心理学的道路,我都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呵呵。
这一段时间我在研究青少年学习动力,家长很在乎这个,有家长问我:我孩子做什么都没劲,怎么办?我让孩子画了一幅画看看,果然自卑,瞄一眼,就知道画者是个自我价值低的孩子。
一直被贬低,被否定的人,活都活的没劲了,还想学习有劲,怎么可能?父母自己没有自信,就会用否定孩子的方式,否定自己。可怜的是无辜的孩子,重复了父母的命运,用自卑,孕育养大自卑,然后再传给下一代。
破解的方法,有的。
放过自己,放过孩子,把心打开,看看孩子的优点,不要假装,不要虚头巴脑,真诚的赞美、表扬、鼓励、支持孩子吧!
你都不知道,你的真诚的爱的表达,你的鼓励支持,对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孩子需要分享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孩子需要分享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辆玩具车。“怎样拉??”“老师,马孙伊抢我的小汽车”“我也要玩这个车的,我也要!”
这就是经常发生在咱们班的一幕幕抢玩具事件,也是咱们最头疼的事,咱们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龄只有三岁半,而且都是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构成了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儿园里,和那么多小兄弟姐妹在一齐,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习并领悟分享,从而减少这种争吵的发生呢。
经过和孩子们三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对故事、儿歌理解的很快,每次当我宣布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安静的用小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够利用儿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中领悟分享,体会分享的愉悦。有一次我讲故事《大家一齐玩》,让他们学习并领悟讲:“大家一齐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他们要和小兄弟姐妹一齐玩,不能争抢玩具。
对于孩子们,最有效的方法就应就是游戏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区角活动的时刻让几个孩子在建构区一齐搭积木,在娃娃家玩的时候,我让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让马亦心和陈茜小兄弟姐妹专门负责厨房那块,做好吃的点心,让黄梦妍小兄弟姐妹哄宝宝睡觉,小医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医生,给生病的宝宝看病,让他们一齐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潜质和体会分享的愉悦。在去淘气堡或是滑滑梯的时候咱们也总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抢着玩,要一个轮着一个!”
在小兄弟姐妹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园里的活动状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需要大家一齐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生活、游戏。
经过一段时刻我突然发现孩子们为抢夺玩具而争吵的现象明显比以前少了,虽然还是会有个别小兄弟姐妹,但是我明白他们,正因我知道他们还小,咱们只有用博大的无私爱心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悦。
教育随笔:孩子更需要尊重
我班李**是个活泼的小女孩,总是围着我和我说这说那,可以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和我也没有拘束感。
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变了,变得沉默了,我叫她时,她总是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我,也不说话只是用摇头和点头来回答我的问题,上课也变得不积极了,一开始我没大在意。可这天早上,她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李**在家不起床了,哭着说不上幼儿园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李**这几天的变化没那么简单,于是我就回想,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突然我记得有天中午,我在整理卫生时,李**和另一个小朋友帮我做值日,她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兴致勃勃的和我说了很多事情,由于我当时心情不是很好,只是“嗯”“啊”的应付她,没和以前一样和她聊天,从那以后,她就变得沉默了,想到这里我有点内疚,真不应该敷衍她,决定向她道歉。等她到园后第一时间把她叫到办公室,跟她沟通并说老师做的不好,请原谅等之类的话,我发现她的心结慢慢打开了,又露出了甜甜的笑脸。
经过这件事我进行了自我检讨,其实孩子更需要尊重,作为老师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然不知不觉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多表扬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年幼的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刚工作的两年里给我触动最大的一点。美国有人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能,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语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表扬、引导克服不足,尽力弥补他的短处。刚接手我们班级时,我和搭班老师都很快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男孩子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他时他的全身就会紧张,特别是在学习新操的时候,老师纠正他的动作时他的身体硬到掰到掰不动的地步;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美术、音乐、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其他幼儿发展的要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都很心疼。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他,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他新的教育,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他的亮点和进步的地方,给他鼓励,给他赞美,给他希望。
当我们发现他在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前面表扬他,并让他做示范。当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他的头,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当他在老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他鼓励的掌声以及一个小粘纸在这些不同的赞许、鼓励下,他渐渐大方起来,肌肉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视老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教育随笔:幼儿的情感需要
实际上,孩子在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的。
家长朋友们知道孩子情感需要吗?------孩子成长的六大情感需要被别人爱的需要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
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归属集体的需要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
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幼儿园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自尊的需要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
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克服胆怯的需要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
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