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的心理调节能力
发布时间:2021-08-02 关于梦想的故事 关于莲的故事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心理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锻炼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当你带着宝宝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因为有人还没到,所以大家只好聊天等待,而宝宝已经饿了,他要吃已经上桌的饭菜,你不允许,要求宝宝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宝宝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妈妈:“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妈妈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盯着桌上的饭菜,禁不住吸吮手指。
⑥“妈妈说如果今天听话,明天就带我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妈妈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淇淋吃起来。
或许,宝宝还有其他表现,但是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大大小小很多挑战,其中一个经常性的挑战,就是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不同的人经常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而不同的调节策略不但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还会影响宝宝行为习惯以及性格、人格特点的形成。
根据心理调节策略的性质,可以将之分为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而消极策略则助长宝宝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家长要关注宝宝的心理调节策略,引导宝宝向积极方向努力,减少和避免消极心理状况不断升级。
宝宝常见6大心理调节策略
1.发泄这是宝宝使家长比较尴尬和为难的极端方式,他会采取一些攻击性、伤害性、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除了①所表现的捣乱和破坏之外,其他还有尖叫、哭闹、摔打、骂人等消极行为。
2.被动应付宝宝不主动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来调节面临的矛盾,而是被动地承受,什么也不想、不说和不做,只是发呆。如③。
3.自我慰藉宝宝会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来排解心中的焦虑,如⑤,或者说一些假想的话来歪曲现实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如“这些饭菜不好吃”,这是类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酸葡萄效应)的调节策略。
4.主动解决指宝宝积极主动地针对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行为,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摆脱困境。除了②所表示的要求妈妈给出解释以外,还有口头反对、提出疑问、摆出条件、寻求合作、自己尝试(如⑦)等行为。
5.替代活动指宝宝自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采取一些分心行为,以忽略自己的需求。除了如④所表示的主动寻找玩具以外,宝宝还会有主动找别人话说、自己唱歌跳舞等行为。
6.重新思考指宝宝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对事物的价值重新做出判断和选择,最终调节心理平衡,如⑥,宝宝“想了想”妈妈的话,在暂时的“小痛苦”(现在饿一会儿)和明天的“大快乐”(去游乐场)之间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后者更有价值,经过重新思考,他愉快地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平衡。
6大心理调节策略的不同影响
在上述6大心理调节策略中,1和2属于消极策略,3属于中性策略,4、5和6属于积极策略。年龄大小相仿的宝宝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时会采取差别很大的调节策略,这不但导致调节后果的差异,而且反映了宝宝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方式的优劣,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将会影响宝宝的性格、人格以及修养、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发泄”
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攻击和破坏等问题行为,养成抱怨、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习惯。虽然如此,有些年轻父母还是对此存在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发泄有助于释放消极情绪、排解心理压力。事实上,宝宝在释放和排解过程中是很不愉快的,他的情绪亢奋、行为过激,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破坏和谐的人际氛围,之后还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出现的问题都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但是,宝宝又不是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来调节心理,而是把外在环境变得更加混乱,通过两厢俱败扯平心理矛盾。显而易见,与其他几种心理调节策略相比,这种方式是消极的、不足取的,妈妈应该引导宝宝学习积极的调节策略,否则宝宝在心理调节能力上就落后于同龄伙伴了。
“被动应付”
这类宝宝的行为虽然不像“发泄”那样令人难堪,可能还显得比较听话,但是,宝宝比较被动,不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就发呆,属于不喜欢一直努力的消极策略,将影响宝宝形成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人格。虽然如此,有些家长容易忽视“被动应付”的宝宝,因为他比较安静和乖巧,显得息事宁人,所以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宝宝还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
“自我慰藉”
这是宝宝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调节平衡的自我安慰行为,幼小儿童在遇到矛盾和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使用这个策略,以暂时收到自我保护的效果。但是,如果宝宝对此依赖过多,就会养成幼稚、退缩、逃避的心理与习惯,不利于提高宝宝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勇敢面对现实的能力。所以,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引导宝宝不断减少使用这一策略。
“主动解决”
这是宝宝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办法的积极策略,它是人一生都在发展和提高的能力。经研究发现,儿童从1岁就会出现这种策略与能力,并随着运动、语言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宝宝的经验有限,所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强,所以,他的主动解决策略有时不正确、有时不成功,这都需要家长的启发和帮助。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忽略了宝宝的这种主动性,把其不正确和不成功的策略归为反叛、多动、固执和捣乱,因此采取否定、压制或者包办代替的管教方式,这无疑将阻碍宝宝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替代活动”
这是宝宝调节自己需求的积极策略,当宝宝的“主动解决”策略出现不利情形时,他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其他行为,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求得心理平衡。与倾向于逆来顺受的“被动应付”不同,也与倾向于逃避和歪曲现实的“自我慰藉”不同,宝宝选择“替代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而选择的行为也是相对能吸引自己、并从中得到快乐的。因此,“替代活动”是培养宝宝心理调节能力的常用策略,有时宝宝能自己找到“替代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启发、提示、支持和帮助。
“重新思考”
这是宝宝对事物的意义再次进行评估,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形成态度一变、行为就变的积极调节方式。它与酸葡萄效应的“自我慰藉”不同,它并不回避和歪曲现实事物,而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大利益与小利益之间的关系中进行重新思考和判断,最终做出心甘情愿的理性选择。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善用此策引导宝宝,培养宝宝遇到矛盾就换个角度思考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宝宝就主动掌握并善于使用这种积极的调节策略。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关注宝宝的心理饥饿
我们在肚子饿的时候,饥饿感就会出现,这是“物质饥饿”,人类还有另一种饥饿——精神饥饿。宝宝有精神饥饿吗?有的!宝宝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如果宝宝有“精神饥饿”,会累及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
心理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嘎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
对此,美国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解释道:当宝宝被母亲抱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宝宝不适的心境立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于平静,心理饥饿便得以满足。研究人员观察到,出生后30分钟内即被母亲搂抱的孩子,以后比其他婴儿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养也更顺利些。
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平时多抱抱孩子是“喂养”宝宝心理饥饿的最佳精神食粮。
关于宝宝的晚安心语
亲爱的宝贝,夜晚是你的专属宁静时刻,让所有的疲惫远离,你将被充满爱意的温暖环绕。你知道有哪些让人震撼的晚安问候吗?晚上是最好释放压力的时刻,我们往往在晚上感到沮丧,而这时更需要一些暖心的话语。我整合了多个来源关于"晚安心语"的内容,希望这些句子能给你的思绪带来清新和舒畅!
关于宝宝的晚安心语【篇1】
1、夜深人静时,我独自躺在枕头上,让那逝去的生命在我眼前断断续续地重复着,仿佛我是一个旁观者,在享受着自己。生命失去了就不能也不必再回来。但是,回忆这样的生活,实现自己来生活,阳光的唯一木质小桥路,走过来,风和雨都通过,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界上,也可以回忆过去,这仍不能被视为伟大的幸福吗?-季羡林(一生的旅程。
2、轻轻的晚风,送来了宝宝的好梦,今晚一定会睡得香。
3、累了一天的心灵,宝贝,闭上双眼,让梦境为你编织出最美好的画面。晚安,愿你一夜安稳。
4、晚风轻轻为宝宝摇篮曲,星星闪烁为宝宝唱歌,晚安宝宝,愿你拥有最美丽的梦。
5、宝宝,我爱你。即使这个世界有千万个宝宝,你对我来说却是唯一的。
6、小公主,你今天过的开心吗?现在要进入梦乡拉,给你吹了个晚安祝福的风。
7、小宝贝,不要害怕夜晚的黑暗,因为有星星和月亮在亮着,就像爸爸妈妈的爱,晚安。
8、亲爱的宝宝,天已经黑了,洗个澡然后跟妈妈一起睡觉吧。
9、爱情就像吃辣椒,当你不吃的时候,总是很香,但当你真的吃了它,你痛得活不下去,悔不当初,发誓再也不吃了,但辣了以后,你是那么想念它。越香越香,越香越热,你会永远在思念与遗憾之间自由游走,这就是爱情的逻辑。
10、天线宝宝祝你有个好梦,晚安,看你明天。
11、小宝贝,晚安,请将一天的忙碌与烦恼抛在脑后,枕上的星星将守护着你,带来安宁与温馨。
12、地球在运动,人总不能总是处在不利的位置吧!19、今天别看我,龙会穿凤凰!风水转,宁欺白必公,莫欺少年穷!晚安。
13、亲爱的宝贝,夜晚是属于你的静谧时刻,让疲惫逐渐远离,由满满的爱意将你包围。
14、刻意去寻找幸福,往往找不到,却带来空虚和烦恼。但有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愉快的事情不请自来,未经宣布,不可预测。做一件好事,做一件有用的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感,使人自然感到快乐。
15、这辈子移山,只为我们下辈子的爱情,没有阻碍。
16、在这个漫长的夜晚里,宝宝也要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多的美好等着你。
17、安静的夜晚,宝宝轻轻入梦,爸爸妈妈的爱围绕着你,晚安,我的宝贝。
18、今天的宝宝又长大了一天,晚安我的小天使,爱你更深。
19、小宝贝,今天过得如何?让妈妈给你唱一首慢慢乐,一直唱到你甜甜入眠。晚安,亲爱的宝宝。
20、缤纷的星星闪烁在夜空中,守护着你的梦境,亲爱的宝宝,晚安。
21、那些跳动的星星是不是在向你招手呢?闭上眼睛,跟着它们的节奏入梦吧,愿你的梦境充满快乐,晚安宝贝。
22、睡美人在美梦中翩翩起舞,宝贝晚安,让甜蜜的梦境伴随你一整晚。
23、雨,谷穗饥饿的心情,仿佛自己的感情,一点一点的,我喜欢雨,雨把寂寞和寒冷指出来。
24、当凶险的黑夜到来,就让勇敢的天线宝宝陪你走过。晚安。
25、宝宝的笑脸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晚安我的小天使,愿你拥有美好的梦境。
关于宝宝的晚安心语【篇2】
26、想一个美好的事情,比如一片棉花糖的森林,宝贝晚安,愿你在梦中快乐玩耍。
27、有些人的通病是,容易看见别人,不容易看见自己。在别人的问题上可以锱铢万里,但在自己的问题上却可以马虎大意。一颗自私的心,自然会培养出一双自私的眼睛,一种关爱的生活方式,一种在人们的是非背后说话的敏锐态度。一辈子轻蔑别人,换句话说,永远看不到自己。
28、晚安,小宝宝,愿你有一个安静的夜晚,让自己感受身体的温暖和心灵的平静。
29、世界因为宝宝的出现而充满了温暖,晚安我的小酥糖,愿你永远幸福快乐。
30、宝宝,妈妈陪你一起进入美好的梦乡,晚安!
31、小星星在天空中与你说晚安,小宝贝,希望你拥有一个甜甜的梦。
32、生活有很多方式,有些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有些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
33、星星在对你微笑,月亮在为你唱歌,现在是宝宝进入梦乡的时候了,晚安,小宝贝。
34、对自己好,你一定要小心;如果你对别人好,你应该关心。看别人,烦恼;看看你自己吧,聪明人。理解别人的人,会成为一个人;认识自己,你就会做事。人不能忍受被测试,所以不要轻易被测试。
35、童话故事里的小主角,闭上双眼,摇摇晃晃进入梦乡,晚安宝宝,愿你今晚与快乐相伴。
36、我没有权利忘记?M,因为它不属于我吗?一个记忆。
37、不应该熬夜不应该逞强,不应该喝酒不应该喝酒,不应该拿生命换钱坚决不应该,别人可能不心疼,但父母会。
38、月亮阿姨已经将银光洒满窗户,宝贝儿,该睡了,晚安。
39、月亮升起来,给宝宝美梦送上祝福的翅膀,晚安,愿你的梦境充满温馨和快乐。
40、虽然没有可爱的傻笑、皮包和肉肉的短腿,但天线宝宝带来的善意和快乐实实在在,晚安。
41、当你在为自己的责任而奋斗时,想那些戏剧性的事情已经太迟了;当你想到一些无聊的事情,证明你是懒惰的。
42、睡个安稳觉,做个甜美梦,明天醒来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43、牵挂是皎洁的月光,皎洁的黑夜,思念是清凉的夏夜风,吹着你躁动的额头,牵挂是温暖的床榻,承载着你疲惫的身躯,夏夜有我陪伴不再黑暗沉闷,尽情舒展,祝甜甜的梦,晚安。
44、妈妈会在你梦里守护你的,不怕黑暗,好好睡觉,晚安,我最爱的小宝贝。
45、天线宝宝希望你在梦中做些开心的事情,晚安。
46、回忆曾经走过的路,所有当时当时认为不合适的和不幸,现在看来似乎是人生的阶梯,也是命运的祝福和帮助的化妆。
47、在宝宝的世界里,只有安静、舒适和温暖,好梦由此开始。
48、宝贝,已经到了遥远星球的睡眠时间了,让我们一起飞到梦幻的星球吧,晚安。
49、宝贝,晚安,无论你身在何处,你的家人都在为你祈福,愿你拥有平安和美好的夜晚。
谨慎关注宝宝的“心理发育”
导读:1、小孩子气。2、学习上一点也不着急。3、学习管就好些,不管就差些。4、参加奥数培训,促于应付状态,抱怨作业多5、不怯场,有礼貌。情绪不好时不管不顾。6、老跟同学起磨擦。7、帮别人也能闹出不愉快。8、家长口气重,孩子立马就红眼圈、掉泪.。
如果我们将孩子“心理发育慢”,看成一种自身成长的原因,这等于是找一种“客观理由”,那么就会大大影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从自然成长的角度而言,孩子生理与心理发育有或早或晚的情况。但这些情况,将孩子看成“心理发育慢”是不妥的。
1、小孩子气——孩子如果上学的年龄较其他孩子早些,一直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照应,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所表现出的“小孩子气”正是因为我们从没有把他看成“大孩子”。在各个年龄段,我们要强化孩子“长大了!”的概念。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在生活、学习管理上,也应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养方式仍然停留在孩子五、六岁时的方式上,孩子在心理上就不会顺利“进级”。
2、学习上一点也不着急——当有人帮助我们做事情、督促我们做事情时,我们自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孩子也是如此,您一直盯着孩子的学习,我可以想象,甚至完成作业大体您都是陪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知道着急呢!必须放手,让孩子学着自己管理自己。不要怕孩子慢,不要怕孩子一时不知所措,像跟大人一样,讲清道理(如果遇到孩子生日时来讲,就更好),你长大了,该自己管自己了。
3、学习管就好些,不管就差些——同上条分析的原因,孩子对您的依赖心太重了!这样下去,您会有操不完的心的。
4、参加奥数培训,促于应付状态,抱怨作业多——把孩子应对学习而吃些苦,看成正常的。如果我们这样看待,并且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上,孩子就不会抱怨。然而,激烈竞争的现实,一方面,我们给孩子加一些法码,而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又抱怨现在的竞争,我们的矛盾心理在言行上表现出现,孩子自然也会跟我们一起抱怨,而不能把心思和进步基于在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本领进步上。
5、不怯场,有礼貌。情绪不好时不管不顾——我说出来,您可能觉得有些冤枉孩子——孩子不怯场,是因为他要表现自己,有礼貌也是这样,这样他可以满足自己的“被重视”心理需求。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一定要及时引导,引导孩子将被重视、被夸奖放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学习上,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进步和成功,进而得到大家的赞扬和重视的这种感觉,而非停留在简单的外在表现上。
6、老跟同学起磨擦——不怯场和与同学起磨擦,关键在于没有适应集体生活,心理期望着自己跟在家一样,说一不二,大家都得哄着顺着。这是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在集体生活的延伸所造成的结果。在家庭生活中,不能事事都依着孩子、不能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大人非常疲惫,孩子会被惯得“心理发育慢”的。
7、帮别人也能闹出不愉快——帮别人的内在心理,一方面是帮助他人,出于关爱。另一方面,则是展示自己。如果是后者较强,就会使被帮助的人产生不快。孩子帮助别人也能闹出不愉快,可能会出于这种原因。因为,心理内在的意愿,决定着帮助别人的态度,如果帮助别人时,没有给人以足够的尊重,别人是不愿意接受这种帮助的。
8、家长口气重,孩子立马就红眼圈、掉泪——这是孩子对“不长大”、仍然得到家长在他小时给予的那般关照的一种表达方式,当然,也是无法承受家长要求的表现。这仍是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家长对孩子的呵护过了头,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应及时调整教养方式。爱孩子,更要给孩子成长的心理环境,而非事务上的无微不至的关照。从家庭生活、学习作业、自我管理、游戏、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等等各个方面,来点点滴滴地强化孩子的性格与心理“长大”的理念。而这些方法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把孩子交给他自己,如果我们总是把孩子当成“娃娃”来照料,孩子的心理就很难迅速地成长起来,甚至耽误了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