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别轻易丢弃那块彩石
发布时间:2021-08-04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这件事以后我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原来,我依然可以有真诚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拥抱……依然可以拥有那份最真的爱!
干幼儿教育已经十多年了,常常会在内心深处自诩为是个经验丰富的好老师,能写好计划做好教具上好课、能布置出精美的环境、能应付幼儿的各种突发状况……一直以为这就是好老师的标准了,因此一直得意着并满足着。
“十一”长假后,幼儿返园的第一天,晨间接待是非常忙碌和紧张的。当琦琦在爷爷的陪送下把一块彩石悄悄放在我手心里时,我丝毫没有在意,只是职业性地谢了孩子以后,随手放入教具盒里,并提醒自己离园时退还给她。做老师的怎么能要孩子的东西呢?
紧张的一天很快就要结束了,当琦琦妈妈来接她时,把关于彩石的故事告诉我以后,那一刻已经把小小的石头握在手心准备还给孩子的我又悄悄放下了。
琦琦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她每天快乐地就像小鸟一样,虽然时常给老师制造些“小麻烦”,我们依然很喜欢她。在“十一”长假中,爸爸妈妈带她去千佛山游玩,路途中遇到一个刻山石的,就是在晶莹剔透的彩石上刻字。琦琦很喜欢,坚决要求刻一个。爸爸妈妈问她刻给谁?刻什么呢?她悄悄告诉妈妈:我要刻给李老师,我要告诉她我爱她!琦琦妈妈告诉我,当时他们都很吃惊,因为,原以为孩子会刻给自己或者是家里人的,因为那彩石的确是很漂亮,别说小孩子就是大人看到也会希望能拥有。父母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彩石,琦琦如获至宝地带回家,惦记着第二天来送给我。
听完琦琦妈妈的这番话,我真心地拥抱了孩子,并且告诉她老师也很爱她。回到家里,我在灯下细细端详了这块小彩石,它是粉色的,晶莹剔透,就像琦琦的小脸一样嫩滑,再仔细看,上面的确有一行淡紫色的小字:李老师,我爱你。我不知是感动还是惭愧,突然觉得内心深处那份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我庆幸自己没有轻易丢弃那块彩石,庆幸自己还能为这块小小的彩石而感动。在岁月流淌的长河中,我们曾经在不经意间,漫不经心地将一块块彩石随意丢弃,驀然回首,岁月的长河也许已悄然干涸、满目荒凉。
这件事以后我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原来,我依然可以有真诚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拥抱……依然可以拥有那份最真的爱!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我们班的琦琦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拿着彩笔在纸上绘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丽的春天》给我看,满怀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扬,当时我见了她的画,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了声:“你能重新画一副吗?”此时琦琦低下了头,垂头丧气地说:“好”,突然,我认识到了自己说出的话伤害了孩子的心,便和琦琦说:“刚才老师没有好好看你的画,来让老师再仔细看看。”于是琦琦不情愿的把画给了我,“原来琦琦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画的真好,如果琦琦能在草地上画一些小蜗牛,天空中画一些小鸟和太阳那就更棒了!”琦琦看了看我:“老师真的吗?”我肯定的点了点头,琦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经意间自己差点就扼杀了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更使我认识到不要轻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试着对他进行鼓励,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他逆向思维,多方位思考。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会不断改进,让孩子们幸福的成长。
教育随笔:我叫轻轻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在卫生间里、安静的午睡室里发出种种的怪声,他们会觉得很有意思,乐此不疲。为此,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幼儿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别人休息时需要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而开展了此次音乐活动——《我叫轻轻》。
在活动的流程中幼儿对我一开始就准备好的情境表演很感兴趣,也因此很好地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为这个活动的开展起了良好的开端。
在讨论过程中,我充分地给予幼儿自由的空间并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意见,但是如果我请幼儿把轻轻走路、轻声说话、轻轻敲门的动作做出来或是进行一个情境表演,我想效果会更好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对于小班的孩子老师讲的东西更应该具体化,让孩子一目了然。
在活动中,我安排了游戏《妈妈睡觉我不吵》,开始是我扮演妈妈,请一名幼儿扮演宝宝,然后再请两名幼儿(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宝宝),这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孩子能积极参与活动,也很感兴趣,而且这个游戏体现了本次活动的重点,规则意识很强,也因此很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但是仅仅是一次活动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不够的,所以我想要在活动的延伸中加以渗透。比如说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之间做好督促作用,表现好的加以表扬(如制定一张表格,做到轻拿轻放,轻轻走路等要求的小朋友都能得到小贴画)久而久之习惯就成自然了。另外在平时搬小椅子、喝水等都要求幼儿做到。这样就有利于本班常规很好的进行,这也是小班幼儿养成教育很好的一个切入点。
教育随笔:轻轻告诉你
教育随笔:轻轻告诉你
说话声音大和说话声音小都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中,小朋友说话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声音太响又会影响别人。最近,班里的个别孩子说话的声音就特别得大,而且是在别人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发出一个很响的声音。如:教师在活动中或孩子们吃饭时,突然某某叫起来:“老师,某某在讲话。”“老师某某把我弄痛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班级的课堂秩序。我曾好几次对有这种行为的孩子进行了教育。因为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
其实,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大声喧哗的习惯呢?我想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告诉我们吧。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小朋友一起回答我的问题,同时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处理他们突然冒出的声音。我让孩子们也来当老师,当你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办?我将问题抛给了他们。经过讨论和分析以及换位的思考,最终产生的答案是轻轻地走到老师面前告诉老师,不影响他们,同时也是尊重了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于是,我们约定用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
几天后,在活动中又有小朋友出现之前类似的情况。我用眼神提示了他,于是他轻轻地走到我面前告诉了我情况。我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他感觉到这样的方法能得到认同并能解决问题,下次就会记住了。一段时间下来,类似的事件少了。偶尔也还会有小朋友会忘记,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大老远叫老师。我就采用不理不睬的方法来提醒他。结果他就会记住,要走到老师面前轻轻地告诉老师,请求才能得到解决。
良好的习惯是在不断的提醒中逐渐养成的,教师要教会他们养成好习惯的方法,让他们学着去做。偶尔忘记,大人的提醒也可以帮助强化。当反复的提醒已经不再需要时,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形成。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子呵斥一顿,我们不耐烦的拒绝,往往会么抹杀孩子求知的欲望。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黄国祥,遇到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今天我们正在区角活动,别的小朋友都玩得正起劲,黄国祥猛然间站起来问:“老师,你看前面怎么冒黑烟。”我知道是前面瓷料厂冒出的,但是我没有给孩子解释,却反问了他一句:“老师现在让你干什么?”面对孩子我的斥责,孩子两眼直直的盯着我,似乎站在他面前的我是个凶恶的坏人,看到孩子审视我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但当时我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一点老师的尊严,没有纠正自己的错误,孩子一声不吭的坐下了,这一整天他没再问我一个问题。
此后,在活动课上,我发现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时刻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生怕自己的行为会触怒老师,回答问题时,声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响亮。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耐心讲解,不要因一时的反感拒绝他们,这样不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还有可能抹杀他们的探究欲望。
在这里,我对黄国祥小朋友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有什么问题只管问,老师一定给你解答。”
教育随笔:轻轻地告诉你
说话声音大和说话声音小都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中,小朋友说话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声音太响又会影响别人。最近,班里的个别孩子说话的声音就特别得大,而且是在别人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发出一个很响的声音。如:教师在活动中或孩子们吃饭时,突然某某叫起来:“老师,某某在讲话。”“老师某某把我弄痛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班级的课堂秩序。我曾好几次对有这种行为的孩子进行了教育。因为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
其实,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大声喧哗的习惯呢?我想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告诉我们吧。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小朋友一起回答我的问题,同时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处理他们突然冒出的声音。我让孩子们也来当老师,当你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办?我将问题抛给了他们。经过讨论和分析以及换位的思考,最终产生的答案是轻轻地走到老师面前告诉老师,不影响他们,同时也是尊重了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于是,我们约定用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
几天后,在活动中又有小朋友出现之前类似的情况。我用眼神提示了他,于是他轻轻地走到我面前告诉了我情况。我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他感觉到这样的方法能得到认同并能解决问题,下次就会记住了。一段时间下来,类似的事件少了。偶尔也还会有小朋友会忘记,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大老远叫老师。我就采用不理不睬的方法来提醒他。结果他就会记住,要走到老师面前轻轻地告诉老师,请求才能得到解决。
良好的习惯是在不断的提醒中逐渐养成的,教师要教会他们养成好习惯的方法,让他们学着去做。偶尔忘记,大人的提醒也可以帮助强化。当反复的提醒已经不再需要时,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形成。
幼师教学随笔:决不放弃
周一早晨,刚推开活动室门,一股药味就迎面扑来,我一下想起了上周五园里通知周末要打驱蚊药的事。我迅速打开窗子通风,又习惯性地到班上的各个角落巡视,发现鱼虹里的小蝌蚪大部分都躺在缸底一动不动,只剩下四五只艰难地在水面浮着。我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上周这些新成员刚来到班里,孩子们对它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探索中不断地获得有关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经验。后来,小蝌蚪吃什么成了孩子们议论的焦点。我将他们的猜想呈现在墙上并告诉孩子们,等我们验证后把结果记录在旁边……
“老师,我给小蝌蚪带好吃的来了。”豆豆兴冲冲地喊着跑进门,打断了我的回忆。我不想让孩子看到小蝌蚪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于是,赶快说:“好孩子,你先把外衣放好!”待她放外农时,我迅速将小蝌蚪藏进了盥洗室。看到地上有两只死土鳖,也顺手将它放到自然角。这时,豆豆脱了衣服,拿着一个小袋子跑过来,“老师,这是我给小蝌蚪带的鱼虫,妈妈说它会吃的。”听了孩子的话,我更不忍心告诉她真相。心想,实在不行,一会儿到别的班找两只冒充一下。
豆豆绕了一圈,问道:“老师,小蝌蚪呢?”“一会儿就回来了。”我敷衍了一句,然后跟班上别的老师交代了一下,就赶紧去借蝌蚪。没想到,其他班也都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甚至有的小蝌蚪已经死了。我头脑里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不告诉孩子们吧,现在又找不到小蝌蚪;告诉孩子们吧,孩子们一定很难过,会影响他们探索的积极性。但我又一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什么事会发生难以预料,重要的是学会面对。小蝌蚪还没有死,就不能放弃,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救救小蝌蚪。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但我要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退缩和放弃。
于是,待孩子们吃完饭,我把他们叫到身边说:“孩子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今天早晨我来到咱们班时,发现小蝌蚪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我很难过。我想这件事应该让你们知道。”豆豆问:“它死了吗?”“没有,但情况很不好。”我一边说一边把鱼缸抱到小朋友面前。孩子们看着蜷曲着身子的小蝌蚪说:“它真可怜,真的快要死了。”“死了怎么办呀?我还给它带好吃的了呢。”乐乐说:“没关系,我让我爸爸再捞一些来。”听了孩子们的话,我问:“那它们怎么办呀?”孩子们没了主意。我又故意说:“那只好把它们扔掉了。”我想用这种方式激发起孩子的同情心。果然,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几个孩子的反对:“那可不行,它还没有死呢。”我说:“还是你们说得对,可是那怎么办呀?”“救救它们吧。”虽然菲菲的声音很小,但孩子们听到了,一起响应。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我马上说:“好,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来救救小蝌蚪吧。”
为了找到原因,孩子们看着趴在缸底的小蝌蚪议论起来。
“可能是饿得起不来了。”
“是生病了。”
“水太脏了吧。”
“那我们怎么救它们呢?”我问。
“对它大声叫,把它叫醒。”
“晃一晃鱼缸。”
“给它点有营养的维生素。”
“放到外面,让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给它换换水,放点盐。”
孩子们都想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我,我说:“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很好,我们都可以试一试。可是蝌蚪在一个鱼缸里,只能用一种方法,怎么办?”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沉默片刻,还是豆豆第一个想出办法:“把它们分开就行了。”
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我们根据豆豆的建议开始分头准备。萧萧到娃娃家拿来了小碗儿,刘佳拿来了小杯子,豆豆到商店拿来了装糖的盒子,芳芳干脆拿来了自己的水杯,经劝阻换了一个饮料瓶,剪掉上半部分变成大口瓶。一会儿的工夫,七八个器皿准备好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小蝌蚪分开,按照事先想好的办法展开了抢救小蝌蚪的行动。豆豆给小蝌蚪喂吃的,刘佳轻轻地敲着小碗,芳芳把装有小蝌蚪的瓶子放到窗外,李乐拿来了自己的维生素片……我提醒大家把救助方法记录下来贴在墙上,如果哪一种方法有效就做一个标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孩子们经常跑过去看一看,直到中午吃饭前小蝌蚪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孩子们有些失望了:“小蝌蚪是不是真的死了?”“它还活得了吗?”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心里也很着急,如果没有一只小蝌蚪活过来,多让孩子们失望啊。但是我也在想,就是救不活小蝌蚪,也要让孩子们经历这个尽力挽救小蝌蚪生命的过程,这样,再喂养小蝌蚪时,孩子们就会倍加爱护。我安慰孩子们说:“不要泄气,它们会好起来。如果真的好不起来了,小蝌蚪知道我们尽力了,它们也会很高兴的。”孩子们点点头。下午,我发现放在窗外的小蝌蚪有了细微的变化,尾巴开始展开了,但孩子们并没有发现。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告诉孩子们,心想,还是观察观察再说吧。就这样,我和孩子们在漫长的担心、期盼、等待中度过了一天。
第二天一早来园,我先看了窗外的小蝌蚪,啊,我惊喜得像孩子一样差点叫出声来,小蝌蚪活过来了!我又跑到班里,小碗、小杯里的小蝌蚪都活了。我兴奋极了,但我还是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决定把这个发现的喜悦留给苦等了一天的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奇迹,看到坚持的结果。一起床,孩子们还没有刷牙,就跑去看小蝌蚪,不久,欢呼声就响遍了整个活动室:“小蝌蚪活啦!小蝌蚪活啦!”孩子们把小蝌蚪放在了一起,彼此炫耀着自己的抢救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抢救小蝌蚪都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把问题提给了孩子们,一时也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活动区游戏时,余可欣的发现提醒了我:“老师,这有一个死土鳖。”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不也发现了两个死土鳖吗?联想到其他班的小蝌蚪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我恍然大悟,上周末园里打药后,没开窗子,给这些小生命造成了危害,土鳖在屋子里无处躲藏,死掉了,而小蝌蚪在水里,所以受到的伤害要小些。我们的及时抢救,不管是哪种方法,都给小蝌蚪换了新水,使小蝌蚪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所以小蝌蚪都被救活了。我向小朋友讲出了我的猜测,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役就这样结束了,在我们班墙上挽救小蝌蚪的方法旁边出现了一个个大红对号。小蝌蚪吃什么的观察活动又得以继续。我暗暗庆奉自己的选择,救蝌蚪的活动让孩子们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们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经验。饲养小蝌蚪过程中的这个插曲,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爱惜生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机会。
幼教随笔:让幼儿轻松进餐
所以,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在爱惜粮食、讲卫生、不挑食等方面给孩子做好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位幼儿轻松愉快地进餐。
孩子的进餐,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班的强强在吃饭上,就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每次只要饭一来,别的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吃起来,看着他们这样吃饭的样子就感觉饭很香,可是他却对着饭发呆,发愁如何把这碗饭吃完。看着他一天天消瘦的样子,老师和家长都很着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进餐呢?我决定建立良好的进餐常规,同时让班上三位教师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制定出教育计划和手段,让常规培养持之以恒,并取得家长的紧密配合。
首先,向孩子介绍用餐的重要性。
我们利用餐前的时间,向孩子们讲吃饭的好处及重要性,让他们初步了解食物吃入肚子中是如何消化的。同时通过教学活动、保健活动、自我保护等教育活动,利用图片、课件、图书等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肚子中食物的变化,在观察发现中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引起兴趣。如:小朋友是怎么长高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脸象红苹果那样,很漂亮?为什么爸爸那么高?他为什么经常生病?等等,使小朋友知道食物的重要性。进餐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菜品和菜色,向幼儿介绍其营养价值,如:多吃青菜脸蛋会变的很漂亮;多吃米饭会比爸爸长得还要高……教师往往用夸张的手法教育孩子,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在幼儿园中,教师总是孩子们心目中最了不起的人。
其次,设法激起孩子的食欲。
在进餐前向孩子介绍菜的名称,名称要起得有童趣,尽可能引起孩子想吃的欲望。如幼儿对某些青菜(菠菜、油菜)不太愿意吃,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说:“大力水手的午餐来了”、根椐“小兔子爱吃萝卜爱吃菜”的儿歌,给菜起名叫做“小兔子的午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愿意做小兔子乖乖的。同时,我们又通过“包饺子”等活动,让幼儿参与制作过程,自己来“擀饺子皮”,“摘菜与洗菜”。同时教师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一下菜单内容,然后告诉保健阿姨,以便保健阿姨安排下周的食谱。这样,孩子在进餐时会有一种骄傲感,从而会更加喜欢进餐了。
最后,教会孩子正确咀嚼的方法。
有人认为,正确咀嚼的方法是天生的,不用教。其实不然,有些孩子的咀嚼方法是不正确的,如有的幼儿长期以来惯用左侧牙齿咀嚼,久而久之,左侧咬肌由于长期用力,肌肉比较发达、有力,而右侧肌肉相对松弛、无力,由此出现了面部两侧的不对称,医学上称之为“因偏侧不
良咀嚼习惯导致的相对性面部不对称畸形”。教师和家长应多加注意,及时给予纠正,这样有利于孩子一生的健康。教师可通过亲身的示范、生动的故事、课件、实物的图片来告诉幼儿,让他们了解其中过程,并培养他们正确的咀嚼方法。怎样才能正确的咀嚼方法呢?其实咀嚼正确动作的完成是需要舌头、口腔、面颊肌肉和牙齿彼此协调运动。咀嚼的正确方法是双侧或两侧交替使用牙齿。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锻炼,我班幼儿在吃饭上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以前消瘦的幼儿现在变得又白又胖,家长们甭提多高兴啦。但我还是告诉他们,良好的进餐常规不只靠在幼儿园中获得,它还需要家园的配合,家长的配合对于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同样重要。所以,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在爱惜粮食、讲卫生、不挑食等方面给孩子做好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位幼儿轻松愉快地进餐。
教育随笔:尿床不丢脸
寒寒是个聪明灵巧的小女孩,但是她特别爱面子,听不得别人说她不好。
这天下午,午睡起床后,阿姨正在给上铺的孩子整理被子,当整理到第三张床的时候,阿姨发现被子湿掉了,知道是寒寒尿床了,可是喊了半天也没有见到寒寒。原来寒寒躲在角落里,她已经把裤子穿好了,想“掩盖”尿床的事实。我让寒寒赶紧将裤子脱下,想为她换上干净的裤子。可是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像平日里活泼的她。于是我一边和他说说没关系的,一边快速把湿掉的裤子换下,怕冷到了她。换好后先让她在其他干净的小床上躺下,因为衣服也尿湿了。她红着小脸安静的躲在被窝里,我赶紧联系家长为她送换洗衣服。
我怕看见一个小朋友在她的小床边,笑着说:“这么大了,还尿床!”结果其他小朋友也都围过来笑她。寒寒小朋友不好意思的将头埋进了被窝。
我走过去,轻轻拉开寒寒的被子。笑着说:“老师猜到你今天为什么会尿床了。”她好奇的望着我,“你是不是刚才做了个梦?梦里梦见自己找厕所,后来找到了,然后就尿床了,对嘛?”她点点头,终于开口说话了:“我梦见自己去了厕所,然后就。。。”我接着说:“其实尿床没什么的!老师小时候也会尿床的,长大就会好啦!”她听了,惊讶的望着我,她想了会儿说:“妈妈小时候肯定也尿过床。对嘛?”我点点头。
后来,孩子的母亲来了,给她换上干净的衣服,并且告诉我寒寒小朋友特别爱面子,别人一说就会哭,今天没哭也是难得的。我想了想,笑了,寒寒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