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庭教育应少些“虎妈”和“狼爸”

发布时间:2021-08-21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

“虎妈”“狼爸”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当的教育,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容易损害孩子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最近,由赵薇和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引起了观众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热议。事实上,几年来,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得失利弊,不仅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在美国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持续报道。其中,“虎妈”、“狼爸”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她用中国传统式教育方法来管教两个女儿,最终将其女儿送入哈佛大学。“狼爸”萧百佑以棍棒式教育、军事化管理和不许子女与同学在校外接触等种种严苛措施,最终将4个子女中的3人送入北京大学。无论是“虎妈”还是“狼爸”,他们所采用的家庭教育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家长拥有绝对权力的教育模式。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虎妈”“狼爸”所采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专制型父母,相对于其他三种家庭教育模式:放任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忽视型父母。比较这几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权威型父母更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自尊的孩子;专制型父母和放纵型父母的教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而忽视型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最糟糕。

换言之,“虎妈”“狼爸”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当的教育,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容易损害孩子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例如,专制型父母养育的孩子可能在学业和早期职业上取得成功;但在社会互动中更容易表现得内向、社交退缩或被动,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常常紧张而令人觉得不友好。

但在现代社会仍然沿用传统社会的教育观来衡量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显然不合时宜。学业的成功与未来人生的事业成就、生活幸福并无必然关系。学业的成功更可能谋求好的职业,也更容易跻身社会上层,但这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没有必然关系。

相对地,事业成就、生活幸福与情绪能力的关系更为密切。所谓情绪能力,也就是俗称的情商,它常常反映在个体的情绪甄别与控制,以及人际互动中的自制与影响力。权威型父母养育的子女表现更为独立、友好对待同伴、自由主张又具有合作精神;他们追求成就的动机很强,并且常获得成功且受人喜爱。无论在与他人的关系还是自我情绪调节方面,他们均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

“虎妈”“狼爸”式教育的另一个风险在于,教育的成功(考入名校)具有侥幸性。由于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各有不同,如果孩子具有较好的禀赋,那么在严苛的棍棒教育下或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但如果孩子天资平平,那么“虎妈”“狼爸”的教育实际上就损害了孩子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可以这么说,每一例值得炫耀的“成功”典范背后,可能掩盖了无数沦为“废柴”的不幸孩子。

由此,要给“虎妈”“狼爸”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点个赞,还真的需要点无知无畏的勇气。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家庭教育随感


当“爱的教育”在我们幼儿园遍地开花时,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也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爱意,并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着、引领着,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班一位家长写的“育女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宝宝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小小的他们耳濡目染,默默地感受着家人的温情,模仿着家人的言行。

当我给宝宝89岁高龄的曾祖母洗脸洗脚时,宝宝静静地站在我的身边,不时用稚嫩的小手为曾祖母拉拉起皱的衣角,拍拍她身上的灰尘。我知道父母的行为在这个时候就是“教育”,无声胜有声啊!回到家之后,她居然拿来了一个空水盆,仰起她可爱的脸蛋笑着说:“妈妈,宝宝帮你洗脚。”说完缠着我要来帮我脱鞋袜,学着先前的我,有模有样地帮我洗起了脚。

有说有笑,那么快乐。呀,一个4岁不到的孩子,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她那么的纯真,那么的稚嫩,那天使般的话语让我的内心在飘着小雪的日子里,仿佛涌进了一股温泉。我的宝宝在长大。

下雨天,母女俩乘着三轮车高高兴兴地往家的方向赶。到了吕公桥上,眼看着车夫吃力地上坡,宝宝突然停止了她优美动听的“我爱我的幼儿园”的歌唱,转过头来告诉我:“妈妈,我们下车吧!”

“为什么呀?”

“你看,老爷爷骑车这么累,我们下车他会不累的。”宝宝稚气的小脸上透露着大人般正经。

“噢!”我欣然同意。

我的宝宝,你长大了,你懂得关心、照顾别人了。

想想以前,每当爸爸要离开平湖几天的时候,总会告诉她:“宝宝,爸爸不在家的日子里,你要照顾好妈妈。不要顽皮噢!”这时候的她,总是又蹦又跳地叫着:“爸爸,你放心,我知道啦!SEEYOU~”

在家中,每晚睡前,宝宝总会吻一下我们的脸,有时会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然后听着故事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我们平时也经常将“你好”“谢谢”“要我帮忙吗”“……”这些话挂在嘴边,每当宝宝帮我们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书本时,我们总会说声“谢谢!”

这些不经意间的对话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而我的孩子也正在用她的成长告诉着我们她的懂事、她的乖巧。虽然我们能做的有限,但是我们只要把能做的做好,用最好的自己去做一个四岁孩子的父母,让她可以很骄傲地跟大家说: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别让“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悲歌不停哀鸣


别让“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悲歌不停哀鸣

7点起床,7:40上学,放学后要带好妹妹;要主动搞好个人卫生……,违反任何一条打50大板,考试成绩不能进全班前10名,罚跪1小时。”这是四川古蔺县双沙镇一村民为教育儿子而专门制定的“学规”,该“学规”被村民称为最严“学规”,在当地引起热议。

看到这则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又是一曲“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悲歌!“虎妈狼爸”的歌声越嘹亮,就越能说明教育价值观扭曲到何种程度!

01

家长需要由“龙凤思维”向“成人思维”转变目前家长这种“虎妈狼爸”式的做法,很多就是非常“焦虑和恐惧的”表现,究其原因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蛊惑在困扰着很多家庭。记得今年高考结束之后,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在自己的博文——走出“高考拜物教”,就谈到:

家庭教育要走出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龙凤思维”的束缚。这种思维的最大危害在于:把教育当作孩子“出人头第”、“光宗耀祖”的工具,把孩子考试的成功当作孩子人生的成功。这种思维让家庭教育患上了“近视症”,孜孜以求的是孩子在考场上的成功,而忽视了孩子最可宝贵的“成人教育”:品格、能力、个性、创造性……。从“龙凤思维”到“成人思维”,这是家庭教育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的最大希望!必须承认,今天的时代,今天的父母,已经具备家庭教育回归理性的条件。

的确,我们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成人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有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民情怀,而不能将思维局限在“小家庭”的范围之内。

02

家庭应该成为每一个儿童的避风港,而不是与学校合谋的“第二战场”。另外,我们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蛊惑,让很多家长尤其是母亲显得如此焦躁不安,以至于有些行为已经不是“规则”而是在“虐童”。很多血淋淋的事实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一些孩子在“虎妈狼爸”式的“压迫”下,最终选择了“自杀”。当很多在失去孩子的时候,或者说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可是这样的“忏悔”还有用吗?其实孩子的成长没有那么复杂,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健康活泼、善解人意、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孩子,仅此而已。社会学家胡光伟就表示:父亲母亲为了让孩子搞好学习,跟孩子商量,制定这样一个规则,值得提倡,但最后一条“打五十大板,罚跪一小时”值得商榷,对孩子的惩罚应该有,这种惩罚可以是限制孩子玩电脑、看电视、扣除部分零用钱等,但是惩罚不应该上升到体罚。

03

我们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千千万合格的公民。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我们这种其实教育模式就是在“选拨人才”的“精英教育模式”可是这种培养精英式的选拔性考试并没有培养出多少精英,反而却毁掉了大多数孩子渴望求知的兴趣。这种“伪教育”的恶果已经在整个社会考试蔓延了,让人不敢恭维的社会环境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很多孩子不但书没有读明白,而且还没有学会如何做人,何其悲哀!真正的的教育应该是“公民教育”,应将着力点指向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促进人的全面的有个性的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培养国家的精英固然重要,可是我们更需要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为此,培养合格的公民,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培养目标。

记得李镇西老师曾经写过一片博文——“教育为谁?”,文中就提到过:教育本身并不是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是为了上面任何一个领导人。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千千万万母亲的孩子,就是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每一个孩子。这就是我们教育朴素的起点,我们的教育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李镇西老师还说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遵循教育常识,面对我们眼前的一个又一个孩子,坚守良知。我知道我的这些声音,很不合现在教育的“主旋律”,我也不可能改变别人的看法和做法。没关系,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世界,我只是努力不让世界改变我。仅此而已。

其实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自己披着道德的外衣,却在不断制造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到头来还满口的仁义道德。何其虚伪哉!摒弃这种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伪教育吧”,让真正的公民教育早日回归,让教育的明天在无尽期盼中早日到来吧!

给孩子适宜的爱——《虎妈猫爸》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启示


前一段时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引发全民热议:“我们到底是该做虎妈还是猫爸?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其实,观众对电视剧的关注,对此类话题的热议,也反映出了在孩子教育问题中的困惑与迷茫。

电视剧很有意思,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几个大人,他们的教养方式很不一样。比如说赵薇扮演的虎妈,她一向提倡“精英式教育”,因为她坚信“无奋斗不人生,现在轻松,就等于将来后悔”。“猫爸”佟大为采取的是“快乐为主,无为而治”教育策略。“狮子”外公信奉严师出高徒,他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做一部精密的机器,在运转的过程中,不希望有任何偏差。“狐狸”奶奶觉得女孩子就要富养

,总是尽力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帮孙女完成妈妈布置的事情。

我们不能说一定是哪一种教养方式最不可取或者是最有效,因为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透过电视剧情节,我们可以看到剧中人物的教养方式折射出的现实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到底有哪些问题呢?其实主要是四个方面:过高期待、过度放任、过分控制和过度保护。

过高期待

先来说说这个过高期待。什么是过高期待呢?其实刚才一开始提到的虎妈的教育,就是这一类型。她就期望孩子成为精英。虎妈她卖了房子和车子只为换一套学区房,让孩子进一个好的学校。很多家长认为,一旦孩子进了好的学校,美好的人生就开始了。但她没有关注到孩子自身的兴趣和天赋,没有正确认识什么才是对孩子的成长最有价值的,而是盲目地去帮助孩子寻求所谓的发展。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财力,去挤压孩子本该快乐丰富的童年生活。

★兴趣班的跟风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周六早上,还是能看见很多行色匆匆的家长和孩子,他们没有休息,继续在去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路上。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看见别人学什么,我们也要学什么。孩子童年里也会有一个阴影,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妈妈总会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你怎么怎么。很多比较让孩子们很无奈。

★幼小衔接的抢跑

还有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铺垫准备,学认字啊,学拼音啊,学算术啊,生怕孩子到了小学不适应,会落后。以前我去家访的时候,家长会很热情的向我介绍:我家宝宝在写数字,我家宝宝在学拼音,快,背首唐诗给老师听听!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导致的抢跑现象,希望孩子不要落后,甚至比别人学得更多,发展更快。有的家长会说:“现在辛苦点,以后就省力点!”其实,这种过高期待带给孩子的,有可能是学习兴趣的丧失。他学的是不是自己想学的东西?他学的方式是不是符合她的年龄特点?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往一个方向走,而是要看看他们想往哪里走,能往哪里走?什么时候走合适?有期待,有规划是好事,但是我们家长要做到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理智的解读学习,承担起责任。

首先,要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在做事情的时候,是看别人,没有听听自己孩子的想法,没有看看自己孩子的情况。我的孩子喜欢干什么?家长应该是最清楚的。有这么一句话叫:“不要逼兔子学游泳。”孔子也说过,因材施教。每一片树叶都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有效的让孩子扬长避短,开发他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要适合我们的孩子。

其次

家庭教育:我家有个好爸爸


我家有个好爸爸

妞爸是大学老师,可我觉得他不去当幼儿园老师真是太可惜了!育儿方面我竟然是跟在他后边学的,汗颜啊。

婴儿期:他超级喜欢小孩,娃还没出来的时候他就研读定本的《育儿百科》和西尔斯的育儿书,有了妞之后更是每个成长阶段都去翻书先预习,做到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胸有成竹。妞刚出生的时候,因为太小太轻了,外婆和奶奶都不敢碰,说像小猫。爸爸毫不犹豫第一个抱她,还屁颠屁颠跑去找护士学习换尿不湿和护理知识。虽然唱歌很难听,却也硬着头皮唱给妞听,妞也就勉强听了。妞爸坚持在妞三个月的时候声称她的眼神开窍,已经可以明白大人讲的话,我是不信,但直到现在他都坚持这个观点。他呢,总觉得自己的娃最好,也总是给足了鼓励和表扬。

幼儿期:每晚洗过澡之后,妞爸就会带着妞读卡片,从妞能坐起来之后,就会坚持带她认卡片,中英文都念。起初,妞睁着懵懂的眼睛莫名其妙地看着他,时不时给他两巴掌。现在妞上了幼儿园,每晚自己抱着一摞绘本过来要求我们讲,也算是培养了一个阅读的好习惯。妞爸在零食上控得特别严,最近才开放同意吃糖,所以妞在口福方面肯定比同龄孩子悲惨一些吧。妞上了美术兴趣班之后,一直提不起兴趣,很惫懒,妞爸就画了各种她喜欢的人物(比如孙悟空、小白兔拔萝卜、河马)逗她开心,顺便趁她高兴时,带着她一起把每次美术作业给做了。他并不擅长画画,每次都是手机上找个图片现场临摹,但是画的很认真,而且基本上执行力妥妥的,孩子很满意。看到爸爸如此努力,妞现在已经完全接受美术课,上课积极,回课也不用我拿戒尺等候了。

每年寒暑假,爸爸都和妞朝夕相处,带她动手做实验,给她讲一些科学知识,给她上点规矩,所以每次假期我都能感受到妞的明显进步。

妞爸虽然爱孩子,但绝非女儿奴,比如,他从来不喂饭,不管妞吃饭如何慢如何不走心,他都只是语言上教导,从不喂饭,如果再不好好吃,没收碗筷等下一顿。孩子也是很精的,知道此路不通,被狠狠治过两回之后,从此不要喂饭。

妞和小伙伴玩滑板车一直是最后一名,哭着找我们说滑不到第一,妞爸跟她说:“我不要你当第一,比不过别人没关系,但是你要很努力,要真的很努力就行了,你是最棒的。”

妞爸对妞大部分时间很包容慈爱,但原则性错误(比如妞毫无道理地胡搅蛮缠大哭大闹要求家长去办不可能的事)的时候一定狠批,绝不纵容。但是每一次痛批之后,等妞完全能冷静下来之后,他会再和她平和地沟通刚才发生的事,他让孩子明白:他的批评,对事不对人。

晚上妞睡了之后,妞爸一定可劲儿刷手机,但陪着孩子的时候则一定不看手机,除了接电话,谁的微信也不回。

我非常庆幸小妞有个好爸爸,在成长的道路上亦师亦友。

“不做虎妈狼爸”给学校教育带来怎样的挑战?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

从之前把女儿“骂”进名校的“虎妈”到如今把孩子“打”进北大的“狼爸”,伴随其社会效应的逐步发酵,俨然已经成为当下严苛父母的代名词。以奉行“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家教理念的“狼爸”萧百佑为例,尽管其下三个孩子相继考入北大,但其高度严苛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度引起社会广泛争议。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究竟“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效仿?什么又是成功且科学的家庭教育?教育部《意见》明确规劝家长不做“虎妈狼爸”,显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这是否意味作为学校一方在家庭教育方面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显然不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而作为家庭教育有效补充且相辅相成的学校教育在响应《意见》精神的同时,更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虎妈狼爸”,扮演好应有的角色。

剖析该《意见》不难发现,其已明确指出了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四方面举措,如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可以说,这些举措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出发,意在通过学校指导的力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从而纠正部分家长过度拔苗助长、不顾孩子个性及成长规律的“虎妈狼爸”行为。倘若学校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其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政策效果;但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这就完美地实现了学校与家长教育理念的统一吗?

解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虎妈狼爸”们对孩子教养“缺教少护、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问题的根源,想必除了家长本身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不足外,和当下部分学校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办学思路以及社会“唯学历”的人才选拔观念等有关。试问多少家长会乐意在孩子面前伸出“棍棒”?多半还是执着在“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中学,上了好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的传统“轨迹式焦虑”里不能自拔!

可以说,当前的家庭教育正被涂抹越发功利化的色彩,而一旦被应试教育绑架,其结果只会增添越来越多的“虎妈狼爸”们。因此,作为学校尤其是办学管理者要积极响应并适时推动整个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品行、身心健康、学业成绩,而非被“升学率”等冰冷的数字牵着走;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虎妈狼爸” 们之所以挤破头送孩子进入好学校与目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有着密切关联,作为学校应致力于提高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大局,打造家长们眼中的“身边好学校”。

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见》显然不只是对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纠正、指导,其必将从家庭教育改革以及学校育人机制改革的两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步伐。而学校一方具备应对“虎妈狼爸”放大招的勇气容易,就看具体的实际行动能否深入下去了!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相关推荐

  •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家庭教育随感 当“爱的教育”在我们幼儿园遍地开花时,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也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爱意,并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着、引领着,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班一位家长写的“育女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们常说家...
    2020-10-27 阅读全文
  • 别让“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悲歌不停哀鸣 别让“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悲歌不停哀鸣 7点起床,7:40上学,放学后要带好妹妹;要主动搞好个人卫生……,违反任何一条打50大板,考试成绩不能进全班前10名,罚跪1小时。”这是四川古蔺县双沙镇一村民为教...
    2020-09-29 阅读全文
  • 给孩子适宜的爱——《虎妈猫爸》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启示 前一段时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引发全民热议:“我们到底是该做虎妈还是猫爸?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其实,观众对电视剧的关注,对此类话题的热议,也反映出了在孩子教育问题中的困惑与迷茫。 ...
    2020-08-08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我家有个好爸爸 我家有个好爸爸 妞爸是大学老师,可我觉得他不去当幼儿园老师真是太可惜了!育儿方面我竟然是跟在他后边学的,汗颜啊。 婴儿期:他超级喜欢小孩,娃还没出来的时候他就研读定本的《育儿百科》和西尔斯的育儿书,有...
    2020-09-29 阅读全文
  • “不做虎妈狼爸”给学校教育带来怎样的挑战?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 从...
    2021-08-18 阅读全文

当“爱的教育”在我们幼儿园遍地开花时,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也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爱意,并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着、引领着,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班一位家长写的“育女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们常说家...

2020-10-27 阅读全文

别让“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悲歌不停哀鸣 7点起床,7:40上学,放学后要带好妹妹;要主动搞好个人卫生……,违反任何一条打50大板,考试成绩不能进全班前10名,罚跪1小时。”这是四川古蔺县双沙镇一村民为教...

2020-09-29 阅读全文

前一段时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引发全民热议:“我们到底是该做虎妈还是猫爸?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其实,观众对电视剧的关注,对此类话题的热议,也反映出了在孩子教育问题中的困惑与迷茫。 ...

2020-08-08 阅读全文

我家有个好爸爸 妞爸是大学老师,可我觉得他不去当幼儿园老师真是太可惜了!育儿方面我竟然是跟在他后边学的,汗颜啊。 婴儿期:他超级喜欢小孩,娃还没出来的时候他就研读定本的《育儿百科》和西尔斯的育儿书,有...

2020-09-29 阅读全文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 从...

2021-08-1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