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改正孩子的心理恐惧问题
发布时间:2021-09-01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如何改正孩子的心理恐惧问题
如何矫正儿童恐惧心理
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黑暗处,要以先抱着或拉着他的手走过黑暗处(暗室或野地),同时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孩子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当孩子表现勇敢,不恐惧时就立即予以奖励和表扬。
如何预防儿童产生恐惧心理
一、是不溺爱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是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
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三、是父母不可随便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对父母过分惧怕,会整日心神不定,看父母脸色行事,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无缘无故受罚,以致形成畏畏缩缩的坏习气。
四、是不要过分责难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可有节制地表示气恼,正确运用孩子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孩子学好,不能过分责难。过分责难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嘲笑孩子的胆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应是承认孩子害怕的东西确实存在,这样,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恐惧,也就会相信你的劝慰、解释,才能解除恐惧的心理。
2、教育孩子不要掩饰害怕。有些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害怕,这是孩子常用来对付恐惧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越是这样,孩子自己越是恐惧。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说出恐惧的具体内容,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耻感,并逐渐克服恐惧心理。
3、平时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强刺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你不听话,大灰狼就会来把你吃掉”、“你不吃饭,就把你关到黑屋子里去”等等的话来吓唬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讲授有关知识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如有的孩子害怕雷电,爸爸妈妈可以给他讲解有关雷电的知识,虽然孩子不完全懂得,但他会减少恐惧,感到安全。
4、利用孩子的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应经常让孩子参加游戏、去公园玩等活动,产生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讲故事、绘画等活动,讲出或画出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把内心恐惧表达出来,宣泄出去,从而解除恐惧心理。
如何缓解孩子的恐惧感
对周围事物的未知会导致孩子产生恐惧,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恐惧感太强,对孩子的成长或者生活造成影响的话,爸爸妈妈就要多注意了,一定要第一时间缓解孩子的恐惧。那么,哪些方法能够缓解孩子的恐惧感呢?
如何缓解孩子的恐惧感呢?
接下来讲的措施能够帮助缓解孩子的恐惧感,但孩子不可能立刻克服恐惧感,克服恐惧感要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时间。另外,孩子对吓到自己的东西多加关注也是正常的。孩子可能会模仿它、画画或是对别人讲,这其实也是孩子战胜恐惧的一个方法。
1.不要不在乎孩子的恐惧
可能孩子面对自己恐惧的东西时会很胆小,这时你要跟孩子说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我知道这只狗狗可能吓到你了,其实你不去逗他,它是不会过来的?”多通过言语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
2.不要分享你的恐惧
当孩子看到你被蜘蛛吓得浑身冒汗时,孩子也会害怕起来,所以你也要克服心中的恐惧。
3.尝试角色扮演
如果孩子害怕见到医生,平时可以多进行一些角色扮演,让孩子能够尽快熟悉起来。
4.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害怕黑暗,孩子睡觉的时候可以开一盏温和的夜灯或是放一个门卫(心爱的玩具 动物),让孩子能够安心一点。通过慢慢的尝试,你会发现怎样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才是最正确的。
此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孩子的恐惧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日常活动,比方说害怕水而不想洗头,或者是因为怕狗不想出门等等。这时候你就要马上告诉医生,特别是当孩子的恐惧感在慢慢增加的话,这时孩子就有可能是患了恐惧症或是焦虑症。当孩子对某些东西感到极其害怕而无法安抚时,要带孩子去看医生。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在孩子接受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恐惧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增速,表情紧张,瞳孔扩大,手抖,严重者可呈现紧张惊恐状态,面色苍白,肢体软瘫,甚至一时性大小便失禁或精神抑制等。
儿童恐惧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恰当地运用儿童的恐惧心理,可以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和激励。例如,运用儿童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引导儿童行为规范化;老师利用学生对坏成绩、不及格的恐惧心理,引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利用孩子对爬高或其它危险情境的恐惧心理,指导孩子选择安全、健康的游戏或玩耍方式。
如何看待儿童恐惧心理
成人对儿童的恐惧心理不要大惊小怪,要给予耐心的解释,给予安慰和鼓励,给孩子壮胆,帮助孩子消除恐惧。
家长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家长如何回答孩子问题上星期学习《家长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爱提问题,表明他有求知欲,我们家长应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充分利用孩子渴望求知的机会对他实施各种知识教育,培养他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一.解放孩子的嘴巴
在我们家的平时教育中,我们一直是鼓励孩子提问的。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都是耐心回答的。所以**比较爱说话。在学校课堂上,老师说他是班级回答问题的主力,而且很积极举手回答。
二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对孩子的问题一定要有耐心。有时**会对一个问题很长时间,孩子的思维与我们大人不一样。
三用孩子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孩子的思维是跳跃的,他们喜欢用想像来思考答案。所以我们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来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孩子就喜欢和我们交流。比如前一阵,**掉了一颗牙。他在书上看到一个故事,说有牙仙子晚上会来收孩子的乳牙,就问了好多问题。以下就是我与**就牙仙子的对话
**“妈妈,我今天下午掉了一颗牙,书上说是乳牙,我把它包好放在枕头底下了,你说牙仙子今晚会不会来取走我的乳牙,牙仙子会送什么礼物祝贺我长新牙牙呢?”
“奥是吗,那颗松动的牙终于掉啦?恭喜你啊,**马上有新牙长出来了。奥,还有牙仙子来取**掉下的乳牙啊?你咋知道的,爸爸妈妈咋不知道呢?”
**很神秘的趴在我耳朵边小声说“嘘,我是在书上看到的,小熊维尼第一次掉的乳牙放在枕头下,牙仙子就给取走了,牙仙子还托小豆给维尼带来一件礼物的,所以我也把我的牙放在我的枕头底下,等牙仙子取走,妈妈牙仙子会取走我的牙吗?送啥礼物给我祝贺我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还要牙仙子送礼物的。“**,是这样啊,牙仙子会取走你的牙的,至于送啥礼物,那看明天早上你枕头底下有啥礼物了,那赶紧睡吧,要不牙仙子都不好来取你的牙了。”
**赶紧闭上眼睛,想一想又睁开眼睛“妈妈,我的牙上有点黑,你说牙仙子喜欢白牙还是有点黑的牙?”
呵呵又担心这个了“牙仙子肯定喜欢白的牙的,白的牙说明小朋友讲卫生爱清洁,没有蛀牙。虽说你的牙有一点黑,第一次牙仙子估计不会和你计较的,但你以后要注意力,不能吃糖了,要不牙仙子就会不来取了。”
**点点头,又问“妈妈你说牙仙子是从哪里进我们家来取我的牙的?窗户还是大门?那你回头告诉爸爸姐姐别让他们把们关死,给牙仙子留点们好来取牙。”
呵呵小脑袋瓜里问题可不少“我也不知道,我估计是从门缝进来的,因为他们是仙子,都得等我们睡着后来取的,那让爸爸把门不反锁了,留点们缝好让牙仙子来取牙。你赶紧睡吧,要不牙仙子都等急了。”
**赶紧点头“妈妈,你们也赶紧睡吧,让牙仙子早点来取牙,早点送礼物给我。”呵呵,还不忘牙仙子的礼物。
孩子的思维就是童话式的,所以我们大人就要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对话。
四认真回答孩子的性问题
**对性的问题问的还不多,就只有一次问我他是怎样从我肚子出来的。由于生**时是破腹产。所以我就告诉**他是阿姨手术从妈妈肚子抱出来的。
五怎么面对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
有时**问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我一般采取(!)我就告诉他,这个问题我还不确定,等妈妈确定好了我再告诉他。
(2)我告诉**有个地方知识是非常全的,那就是书本,从而引导**多读书,现在**遇到问题,**都会自言自语,去书里找找。
(3)我们有时会和**一起到网上去查找答案。
所以我们家长要不断的认真学习,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我们如果遇到自己也不会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爱面子,不懂装懂,不负贵任地糊弄孩子,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知识是孩子要记一辈子的。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如果回答不出来,我们不要顾面子,要诚实和孩子说明白。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查书,或上网查找答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我们给孩子作出示范,孩子以后也会养成遇到问题,向书本请教的良好习惯。
我们在日常亲子沟通中也要讲究方法,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我们回答孩子的提问,要启发式的教育,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一定马上回答,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我们还可以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遇事思考的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恐惧感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之中,总是要经历过很多的恐惧,这是人生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做为长辈最关键的是要学习给儿童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们有力的克服心理的恐惧,以下就来看个小实例吧!
周五下午,正当我忙着送孩子上校车回家的时候,突然听见灰色滑梯上传来了一阵哭声,尖尖的,仿佛有人看见了一些极其恐惧的东西。
马上彤彤跑了过来,告诉我:“老师,昊阳流血了。”
我急忙跑过去,昊阳已经被一个老师抱起了,我从那个老师手上接过昊阳。昊阳的嘴巴流了很多血,一直流到下巴,他躺在我的怀中,眼泪扑簌簌地流着,嘴里不知道在说着什么,身体也抽搐着,我能感觉到他非常害怕,于是不断地安慰他:“昊阳,别担心,老师会和你在一起的,你会很安全的。”
到了医务室,大夫马上帮他处理伤口。他在我怀里,不断地哭着,汗水已经湿透了衣服和头发,身体时而僵硬时而柔软,他不知道接下来他会怎么样。
而刚刚和昊阳一起玩的小伙伴们都围在了门口,有些孩子则是中途看见了受伤的昊阳,也赶紧跑了过来。为了让昊阳的情绪稳定一些,我们把门关上了。焦急孩子们就站在藤椅上,透过窗玻璃来看,有些孩子则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待消息。
我透过玻璃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能感觉到他们眼中的关切背后还有极大的恐惧。那么凄厉的哭声,那么多的血,在孩子们的眼中,这是极度危险的。他们不知道这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正因为不知道,他们心里都充满了恐惧,包括昊阳自己。
这时候,窗外的浩文关切地大声喊道:“昊阳,你可千万不能死啊!”昊阳听见了,哭得更大声。为此,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后背,确定地告诉他:“别担心,你只是磕到了嘴巴,嘴巴破了皮,所以流了很多血。我和大夫都会帮助你,照顾你的,你不会有生命危险,而且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慢慢地,昊阳平静了下来,配合大夫处理伤口。窗外的孩子用期待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我们,但同时也慢慢地安静了下来。最后伤口处理好了,昊阳的情绪也完全平静了。在我们走出医务室时,孩子们又围过来,很关切的样子,我给孩子们解释后,就都释然而去了。
在这次事件中,孩子们对于疼痛的恐惧、鲜血的恐惧、甚至死亡的恐惧,是那么地强烈又是那么真实地表露出来,让我惊讶。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们疏导他们的恐惧,又让我深思。
这让我想起有人跟我说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在学校打疫苗时,因为太紧张而肌肉僵硬,护士把针扎进去以后拔不出来,针就断在了肌肉里面。
很多人会认为,这个男孩怎么不放松一下呢?放松了就好了嘛,打针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也许男孩当时真的很害怕,可是他没有办法自然地表达出他的恐惧,在冰冷的护士和医药用具面前也由不得他将恐惧表达出来。我们再想,在这个男孩第一次面对打针时经历了什么?是否有人给他表达的机会?是否有人跟他解释我们为什么要打针?是否给他一段时间进行心理缓冲?
如果我们这样想过,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对这个男孩的表现作评价,我们也就会重新思考恐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正确的方式帮他们疏导恐惧又意味着什么。
对于小孩子们的教育,我们不能仅仅教会其知识,更加重要的还要培养其高的情商,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愿看了此篇文章,家长们都能够学会如何来帮助孩子们疏导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