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用信任和孩子交流

发布时间:2021-09-02 幼儿园教师研讨交流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导读:对抗拒心理咨询的孩子,心理医生怎么和他建立信任的关系呢?秘诀有三:不命令他做事,耐心地听,不评价他的观点。等他愿意主动地告诉你一些事后,再继续下一步的辅导。

大家都知道,如果孩子有问题不愿意说,即使是熟悉的人也很难“撬开”他的嘴。那么不妨参考心理医生在做咨询时的做法,家长从中可做参考。

情况1:孩子自己觉得痛苦

去看心理医生的孩子,一种是自愿去的,本身觉得很痛苦,经常会说“活着没意思”这样厌世的话。这种情况下稍加引导,孩子一般会主动地告诉医生自己为什么不舒服,而耐心地倾听就很关键了。这种情况还可细分,一是孩子对心理问题有误解,以为自己有病,对此很担忧。二是孩子真的遭遇了痛苦的心理问题,需要咨询和治疗。

家长参考:耐心倾听,参考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相关书籍,为孩子释疑,如果难以判断或真的出现了问题,及时配合医生的治疗。

情况2:家长带孩子去咨询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家长带孩子去咨询。有的孩子很抗拒,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反而觉得父母有问题。这时候,心理医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首先会清楚地了解,孩子是否真的有问题?是不是家长过于敏感?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继续下面的咨询。

对抗拒心理咨询的孩子,心理医生怎么和他建立信任的关系呢?秘诀有三:不命令他做事,耐心地听,不评价他的观点。等他愿意主动地告诉你一些事后,再继续下一步的辅导。

家长参考:孩子不愿意说,是因为自己平时说话做事让他感到压力吗?是否对他评价太多,孩子觉得沟通受挫?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信任·交流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最为深久,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有这样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早晨,贝贝的妈妈来幼儿园告诉我,前天做手工时,兰兰用剪刀将贝贝的耳朵划了一个口子。当时我很吃惊,答应等兰兰来时将事情查清楚。这时,兰兰正好来园,贝贝的妈妈拉住兰兰的手,恐吓着说,下一次再欺负贝贝,就将你的手剪断,兰兰吓哭了。

贝贝的妈妈走了以后,我问兰兰为什么划贝贝的耳朵,兰兰哭着说,没有没有。在我的一再追问下,贝贝才说出,是自己剪的,但害怕妈妈打他,所以说了谎。

中午,贝贝的妈妈来接贝贝,我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她,并和她探讨如何对待幼儿的说谎问题,她不相信的说,不可能。并将贝贝拉到一边说,你说实话,不要害怕老师。这一次,贝贝说了实话,妈妈拉着他的手走了。

这件事情过去了很久,我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的职业良知要我说出来:

第一:假设真的是兰兰剪了贝贝,作为家长如何处理?古人有一句话:幼吾之幼及人之幼,就是说,爱别人的孩子如同爱自己的孩子,幼儿是弱势人群,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和爱心。当幼儿间出现了矛盾,成人应查清事情的究竟,帮助幼儿改正错误。哪一个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被别人伤害,更没有家长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在无意之中伤害别人,对待幼儿间矛盾,应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

第二:幼儿教育更需要家园互动。幼儿园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们第一次知道有“集体”,第一次体会“合作”……家园合作、互动更有利于幼儿道德规范的巩固和强化。家长应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应与教师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

第三,幼儿的家庭教育需要尊重。我们承认,现代家庭给予幼儿许多优厚的条件,但也不能排除家庭中的隐性暴力。如上面的贝贝的妈妈,如果在平时的教育中多一些说服,而不是打骂,我相信,幼儿没有必要说谎,也不会说谎。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只注重幼儿物质的满足,忽略了幼儿的精神需要,长此以往,不利与幼儿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用“非语言交流”


导读: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

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非语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

谈话的方式和语调——谈话的方式和语调与其他人不同步,对方会认为他说话的样子很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对方离得太近、太远或者不恰当地拍打对方的身体,都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

体态和姿势——体态是孩子们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太随便或太懒散的姿势,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兴趣,尽管孩子并不会真的这样想。

目光接触——双方谈话过程中,注视对方面部的时间占整个谈话时间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声音——无论是语言(语调、声音高低和强弱)还是非语言(叹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声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类的小习惯,也可能会招来其他人的反感。

物质因素——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穿着对他人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几个有效的小游戏:

猜测情感(4-6岁)

把某一句话说5遍,用录音机录下来,每遍语气都不同,表达5种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达欢喜、疑问、气愤、憎恨、恐惧5种情感,孩子猜对1种得10分,然后让孩子说一句话,努力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情感字谜(6岁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员参加,先准备好20张卡片,每张写上一种情感,例如:快乐、伤心、害怕。担心、恐惧、疯狂等。由年龄最小的开始,任取一张卡片,然后在3分钟内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说话,其他人猜测,猜中者保留卡片,并由他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结束后,卡片最多者就是赢家。

“哨音”游戏(7-12岁)

从电视上录下一个适合于孩子年龄观看的电视剧,然后,把声音关掉,只让孩子看画面,要求他们描述剧中人物的情感。当孩子说对演员的某个表情、体态或姿势所体现的情感,就记1分。然后,加上声音重新播放这一镜头,来检查孩子的答案。

爱心提示

让孩子学习“阅读”非语言情感,让他们理解情感交流的每个细致之处;

情感交流需要对正常的语言交流方式(如体态、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等)都非常了解,孩子了解了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等问题,就会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占据优势;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们说话的方式,有些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理解语气、讲话速度等所表达出的感情。

孩子喜欢交流


导读: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难道还不应该少一点懒惰、少一点借口、少一点应酬、少一点忙碌吗?还不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说说话、做游戏、散步、逛公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和我说话的人”吗?!

雨后的天空格外明朗,我惬意地呼吸着清新而又湿润的空气。蓦地,一个男孩的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对面楼上向我挥手。“爷—爷—好!”我也举手向他致意。不一会,男孩的身影消失在窗口。

我重新坐下来敲打键盘。“笃、笃”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他——对面楼上的小男孩。“嗬,小家伙,摸上门来了!”我近距离地打量起他来:他大约十岁左右,虎头虎脑中透露出一股灵气。“你叫什么名字?”我问。“我叫草草,爸妈来城里打工,也让我进了城。爸爸正在为我联系学校。”“到我家来,你爸妈知道吗?”“他们一大早就外出做工了,我一人在家里没事做……爷爷,你不欢迎我吗?”“欢迎,欢迎草草来做客。”表情纯纯的小家伙着实让人喜欢。“草草,你最喜欢谁?”草草仰着头,想了一会儿,说:“爷爷,我最喜欢与我说话的人!”哟!回答是那样地出人意料,不是爸爸妈妈,不是爷爷奶奶,也不是老师……只要和他说话,他就喜欢。多么明确又多么简单的理由!多么透彻又多么天真的表达!

此时,我记起了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故事:一个星期天,小男孩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你今天能陪我去玩玩吗?”可是,爸爸却说他很忙,要挣钱。孩子问:“爸爸,你一天挣多少钱?”爸爸说:“二十美元。”爸爸说完就转身走了,留下了孤独的小男孩。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小男孩的父亲又要出门。这时,小男孩一手拿着储蓄罐,一手拦住了爸爸:“爸爸,今天我买下你的星期天!”“哗”的一声,他倒出了罐中的硬币,一个一个地数着,整整二十个!“爸爸,这是我从零花钱中省下来,我用它买你的星期天,行吗?”爸爸流泪了,一把揽过儿子,紧紧地搂着他说:“从今后,爸爸的每个星期天都属于你!”当初读到这篇文章时,还以为它仅仅是一个让人感动、让人回味的故事,可今天,草草真真实实地对我说了!

“和我说话”,面对孩子这种单纯的内心渴望,我改变了下午的写作计划,与草草一同“玩”起来。草草的话总像是说不完。从他没完没了的讲话中,我了解了他眼里的世界,受到了他纯真无邪的感染,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

夜幕降临了,鳞次栉比的窗户里,电灯相继亮起来。我伫立在窗前,眺望万家灯火,思绪连绵……

在现代社会里,有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由此而引起的“自闭症”、“高楼孤独症”已使不少父母的心灵在滴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增大,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越来越少,都市孩子的孤独倾向还将继续加重。专家们就此作过分析,认为孩子孤独感的产生有着深远的背景:第一,中国出现了8000多万独生子女,父母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即使难得有空在家中,也往往忙自己的事,两代人的情感距离在“无声”中被拉大;第二,平房的减少,高楼的增多,人们的交往明显减少。孩子很难享受在门前屋后奔跑、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快乐;第三,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交往,孩子们只能在空旷的房子里玩着各种“益智玩具”,自己对自己说着话儿;第四,农村孩子随着做工的父母进了城,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五,应试教育使得家长、老师剥夺了孩子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有人统计过,孩子每天在校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四十多分钟,还包括上厕所的时间。回到家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看书、复习。节假日,孩子在家长的安排下,不得不再走进各种各样的文化、美术、书法等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补习班”,参加并不感兴趣的“兴趣活动”。在如此种种背景下成长的孩子能不感到孤独?能不希望与人“说话”?因此,相当一部分孩子变得冷漠、怕见人、动辄发脾气、总不开心,患上了心理疾病。《光明日报》曾刊载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数着路边的电线杆回家,从学校到家一共只有89根电线杆,如果某一天他只数到了88根,他就要回到学校重新数起。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心碎但又发人深省的事情吗?孤独啊,它已成了孩子们健康的隐性杀手!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难道还不应该少一点懒惰、少一点借口、少一点应酬、少一点忙碌吗?还不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说说话、做游戏、散步、逛公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和我说话的人”吗?!

亲子交流多用规范语言


导读: 家长应尽可能地运用正确、规范的语言与幼儿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标准语言,而且还能为今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家家乐》报道,有些家长与幼儿进行交谈时,总担心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孩子听不懂,而将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改变成重叠词或拟声词,如将吃饭说成“吃饭饭”,将电灯说成“亮亮”,将汽车说成“嘀嘀”等。这些词经家长改头换面以后,从表面上看,好像比较符合幼儿的发音和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但实际上不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有人认为,成人“奶味语言”使用的频率越高,幼儿掌握规范语言的速度越慢。因为,幼儿掌握人类语言主要是通过模仿学得的,家长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水平,既是最早对幼儿输入的语言信息,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范例。如果家长经常运用“奶味语言”与孩子交谈,久而久之,“奶味语言”将成为幼儿的主要语言形式。一旦需要幼儿用规范语言回答教师的提问,或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语言表达就会发生障碍,处于张口结舌的窘境。

家长应尽可能地运用正确、规范的语言与幼儿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标准语言,而且还能为今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有时幼儿对一些词确实难以理解和掌握,家长可以将这些词相对应的实物拿给孩子看,或用幼儿最容易理解、规范化的同类词来做注释,经多次强化刺激,幼儿是能掌握的。对某些发音较难、卷舌音之类的词,家长在辅导时可以适当放慢语速,张大口形便于幼儿学习模仿。总之,切不要用“奶味语言”取而代之。

让你的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


让你的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幼儿能力培养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

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

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非语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

谈话的方式和语调谈话的方式和语调与其他人不同步,对方会认为他说话的样子很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对方离得太近、太远或者不恰当地拍打对方的身体,都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

体态和姿势体态是孩子们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太随便或太懒散的姿势,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兴趣,尽管孩子并不会真的这样想。

目光接触双方谈话过程中,注视对方面部的时间占整个谈话时间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声音无论是语言(语调、声音高低和强弱)还是非语言(叹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声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类的小习惯,也可能会招来其他人的反感。

物质因素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穿着对他人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几个有效的小游戏:

猜测情感(4-6岁)

把某一句话说5遍,用录音机录下来,每遍语气都不同,表达5种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达欢喜、疑问、气愤、憎恨、恐惧5种情感,孩子猜对1种得10分,然后让孩子说一句话,努力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情感字谜(6岁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员参加,先准备好20张卡片,每张写上一种情感,例如:快乐、伤心、害怕。担心、恐惧、疯狂等。由年龄最小的开始,任取一张卡片,然后在3分钟内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说话,其他人猜测,猜中者保留卡片,并由他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结束后,卡片最多者就是赢家。

“哨音”游戏(7-12岁)

从电视上录下一个适合于孩子年龄观看的电视剧,然后,把声音关掉,只让孩子看画面,要求他们描述剧中人物的情感。当孩子说对演员的某个表情、体态或姿势所体现的情感,就记1分。然后,加上声音重新播放这一镜头,来检查孩子的答案。

温情提示:

让孩子学习“阅读”非语言情感,让他们理解情感交流的每个细致之处;

情感交流需要对正常的语言交流方式(如体态、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等)都非常了解,孩子了解了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等问题,就会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占据优势;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们说话的方式,有些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理解语气、讲话速度等所表达出的感情。

美国父母如何与孩子轻松交流


1.倾听他们怎么说,而且须用心地倾听。

2.花时间学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3.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吧!

4.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5.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

6.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

7.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而感到自豪。

8.礼貌对待他们的朋友。

9.可以跟他们说说你心中的烦恼,这样他们就会明白:遇到麻烦的并非只有他们孩子。

10.热心参加他们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表演会、手工作品展览会、家长会等。

11.有些事完全可征求他们的意见或看法。

12.对他们拥有的物品同样应予以尊重。

13.不妨经常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

14.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做的事,并参与其中。

15.对幼儿园布置给孩子的工作同样热心。

16.耐心地观察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

17.尽量多地和他们一起进餐,或一起做饭。

18.有时可对他们说,你认为他们很有两下子。

19.让他们知道,你随时随地乐于做他们的帮手和后盾。

20.作解释时务必耐心。

21.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突发的意外事件。

22.为了能随时照顾孩子,你也须照顾好自家。

23.向他们说,你很高兴是他们的家长。

24.见到孩子时不忘露出微笑。

25.每天都可以跟他们说你真诚地爱着他们。

相关推荐

  • 和孩子心灵交流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
    2020-10-19 阅读全文
  • 案例:信任·交流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最为深久,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有这样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早晨,贝贝的妈妈来幼儿园告诉我,前天做手工时,兰兰用剪刀将贝贝的...
    2021-05-24 阅读全文
  • 换个方式和孩子交流 换个方式和孩子交流 大班孩子自我意识较强,自尊心强,要面子,不适合直接批评,讲道理的同时要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进步,再提希望:“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做到,老师对你很有信心,你自己有没有信心呢?...
    2020-05-27 阅读全文
  • 和孩子交流,你问对了吗?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
    2020-09-24 阅读全文
  • 和孩子正确交流的秘笈 1、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培养孩子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而孩子内心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呢?是情感,或情感的焦虑。 因此,如果父母想真正地理解孩子,就必须要掌握情感交流的秘方,走进孩子的内心...
    2021-10-05 阅读全文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

2020-10-19 阅读全文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最为深久,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有这样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早晨,贝贝的妈妈来幼儿园告诉我,前天做手工时,兰兰用剪刀将贝贝的...

2021-05-24 阅读全文

换个方式和孩子交流 大班孩子自我意识较强,自尊心强,要面子,不适合直接批评,讲道理的同时要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进步,再提希望:“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做到,老师对你很有信心,你自己有没有信心呢?...

2020-05-27 阅读全文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

2020-09-24 阅读全文

1、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培养孩子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而孩子内心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呢?是情感,或情感的焦虑。 因此,如果父母想真正地理解孩子,就必须要掌握情感交流的秘方,走进孩子的内心...

2021-10-0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