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有关儿童社会心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1-09-04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孩子教育问题

1.儿童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转型期,社会意识及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加之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如溺爱与娇惯,竞争压力增加及长辈的期望值过高等因素使儿童的心理社会问题增加。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障碍包括言语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抑郁、焦虑、强迫观念及行为等。因此,社区护士应认识社会心理问题对儿童健康的损害。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导家长正确的养育儿童方法,使儿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2.自闭症儿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其特点为与别人极端隔离及强烈的不正常的要求保持单调,社会行为发展迟滞。发生率为4~5/万。男孩的发病比女孩高。有15%的预后较好,能过正常的社会家庭生活。发生原因不清,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伤害有关,或与大脑左半球的发育不良有关。行为特征有:婴儿期表情漠然,对任何言语、拥抱均无反应,也不会对母亲的分离表示害怕;从2岁起专注于重复古怪的行为,如摆弄开关、或自己摸着墙壁绕房子走等。或出现其它自我专注的行为如注视着亮光,或挥动手臂等,如果他们的行为受到干扰,会出现暴怒行为:对人际关系漠不关心,但对机械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有沟通障碍及特殊语言,会模仿语言,发音清晰,但用词及语言与正常儿童不同,难与人交流。感觉缺陷:一般视觉及听觉等感觉正常,但表现像聋哑人,对同一种声音,可能表现为无反应或过度反应。对疼痛的反应过度或不足,对别人的触摸感觉不愉快。智商:一般较迟钝,50%以上的患儿智商低于50,有少数在运动、音乐或数学等方面会有特殊的天才。治疗及护理措施:用一对一的治疗、游戏及行为矫正等方法来增加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语言沟通及减少异常行为。注意安排能减少刺激的房间,并避免过度的视听骚扰。尽量减少身体接触,以避免儿童暴怒。彻底分析患儿的日常行为,维持一个可处理、可导向的治疗环境。对患儿的指示应具体而明确,使患儿对护士及周围的环境产生信任感。

3.多动儿指过分好动、精神无法集中、情绪不稳定而导致的学习困难现象。原因:不清,可能于中枢神经系统受伤,铅中毒、感染、缺氧、高糖类食物等有关。行为特征:具有过度好动、注意力时间短、对自我冲动的控制力差、叛逆及暴力行为、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等特征。治疗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有利于脑部发展的感觉综合训练。如用海绵、毛巾等揉搓其身体,以安静其触觉系统,通过攀爬、翻滚、跳跃、滑滑梯等活动,促进前庭区及感觉运动系统功能的统一及完整,以促进脑发育成熟;重建儿童的自信心及自尊心:让父母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与患儿交谈,让他们交流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所遭受的委屈。以建立儿童的自信心及自尊感。矫正不良行为:可利用改变行为的方法来矫正不良行为。先对不良行为分类,从最容易的行为做起,逐步矫正,同时注意对好的行为奖励,对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

4.儿童受虐待及忽视儿童受虐待及忽视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儿童受虐待的方式与家庭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这些儿童大多数来自于婚姻有问题、贫穷、子女较多、父母压力较大的家庭,或者这些儿童不是父母所期望的性别。社区护士应掌握本辖区儿童的家庭情况,注意社区或地段内是否有儿童的父母经常对儿童责备、体罚、使儿童挨饿、受冻等现象,或观察儿童是否有缺乏自信、有挫败感、不诚实等行为。受虐待儿童的父母一般不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征,或将儿童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社区护士应尽力使父母了解儿童的心理及身体特点,尽量使其有正确的教育儿童的概念及方法,必要时可以介绍儿童到相应的儿童福利及保健机构,以保证儿童健康的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

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第九.忌缺乏适应能力

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第十.忌无控制力

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第十一.忌忧郁沉默

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第十二.忌依赖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儿童弱智心理会有反映


导读:弱智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

弱智儿童就是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他们一般有如下一些心理特点:

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整个知觉显得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

记忆方面: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和错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意义和联系;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

言语方面: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义含糊,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

思维方面: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数的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亦难完成。

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

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有敌意。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

从上述说明可见,弱智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

有关儿童的性心理发展


性心理是指围绕着性征、性欲和性行为而展开的心理活动。据近代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将个体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婴儿期(0-1岁)、儿童期(包括幼儿期2-9岁)、青春前期和青春期(10-17岁)。(此分期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不同)

性心理的发展是随着不同年龄的行为活动和心理而反映出来:

①婴儿期

新生儿的动作不协调,不分化,心理活动仅处于感觉阶段。这时的性心理仅表现为对刺激性器官的感受性反映。大约在7-10个月,婴儿开始把感觉和动作协调起来,并逐渐认识了外界形体。这个时期的婴儿出现玩弄生殖器官和有夹腿的行为。同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孩子性的社会角色和性的心理差异也开始形成。

②儿童期

2岁左右的儿童思维能力已经逐渐形成,他们能够明确地辨认同性与异性。在3-4岁,儿童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有的女孩喜欢同爸爸在一起,有的男孩特别听阿姨的话。孩子还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如有的小女孩看见男孩子的生殖器会问“我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有的男孩子一定要坐在便盆上小便等等。此时,他们对玩弄性器官和别人抚摸他的性器官,可表现出一种舒适而安静的现象。在5-6岁,儿童开始亲近同龄的异性,并彼此进行“性游戏”,如“办家家”等。在游戏里,男孩乐意做爸爸、女孩甘愿当妈妈,如果让男孩当妈妈,一般会遭到拒绝的。如果异性朋友疏远自己,孩子会感到不快和气恼,这是性意识的萌芽。7-8岁的孩子开始对同龄异性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敏感性。

③青春前期至青春期是性意识形成并且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时期。在9-ll岁,两小无猜的异性伙伴开始疏远,男孩在一起玩,女孩在一起玩。男女生同一课桌读书,会划上“分界”线。在13-14岁前后,随着女孩出现月经初潮和男孩出现首次遗精,性的冲动性开始出现,对异性感到兴趣,并有意识地进行探测。随后,少男少女开始了有目的性的接触(有的则表现为早恋)。由于这个阶段性意识的不稳定,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性犯罪。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危险年龄期”。在16-17岁,性意识开始稳定,少男少女开始过渡到青年时期。

问题儿童的性格问题


0~3岁的宝宝在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发展着他自己独特的性格,通过他的意志、他的意识、他的行为、他的情感在表达与表现着。但是在这一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受到遗传素质、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一些性格的偏差也会在孩子的身上出现,父母如果无视孩子这些偏差,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偏差可能就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如果父母有意识去矫正这些偏差,那么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更顺利……

性格偏向1娇弱惹人怜的敏感性格

娇娇,名如其人,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妈妈努力挣脱开她的牵拉,想促使她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但这立刻使她非常紧张,整个人躲在了妈妈的身后。无奈的妈妈只好一边解释“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特别胆小”,一边又转身再次用力把娇娇拖到自己的面前来,“出来啊,怕什么!”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娇娇低声委屈地哭了起来

“不要怕,胆子大点”是妈妈对娇娇的殷切希望,可这何尝不是娇娇自己的希望呢!但是在很多场合下,娇娇会经常地、自然地表现出一种紧张不安、退缩,这是她的一种性格倾向,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就是:

1.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她紧张与不安。

2.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3.行为比较缓慢退缩;情绪比较平静。

4.依赖性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

参考方案:

面对娇娇的胆小与敏感,脾气急躁的妈妈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但是妈妈的急躁越发使娇娇变得更胆小,而不能真正地帮助娇娇成长。克服性格偏差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能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新的调整:

1.娇娇在接触和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妈妈前期陪伴,在娇娇渐渐熟悉的基础上,妈妈有意识地让娇娇表现自己。例如娇娇要进幼儿园了,妈妈可以先提前带娇娇去幼儿园中玩几次;进入幼儿园之后,妈妈可以陪娇娇在班级中玩一会再离开,使娇娇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

2.设置“最近发展区”的任务给予挑战,激发娇娇内在的能力。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娇娇目前没有达到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可以达到的一种发展水平。例如娇娇目前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可以引导娇娇在妈妈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可以拉着妈妈的手而转到前面来。

性格偏向2胆大迫人的冒险性格

强强突然看到了放在书架中一件玻璃制品,已经对玩具很厌倦的他,立刻给妈妈要“我要玩,我要那个老虎,我要……”,妈妈立刻给强强打开了电视中卡通片,想转移强强的注意力,可是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她发现强强已经爬到了沙发的靠背上,强强正在斜斜晃晃地想站起来……恐怖的后果,使妈妈只好自己将玻璃老虎递给了强强,但一会儿,妈妈就听见了强强用力把玻璃老虎投向墙壁的声音……

强强总是使当妈妈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一会儿他可能去触摸饮水机的开关;一会儿他又可能爬窗台……虽然强强的额头已经被摔出了大疤,屁股也多次被爸爸教训,但他还是在不停地惹麻烦,去做一些很危险的事情……

其实强强属于一种冒险型性格,这种性格的典型特征是:

1.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去摸摸东西,用脚去踢踢周围的物品。

2.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

3.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参考方案:

强强的这种冒险性格偏向,迫使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爸爸以巴掌“狠心”地教训了强强多次,妈妈也一直不断地以“乖宝宝”利诱,但仍不能使强强发生改变。那怎么办呢?

1.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使强强在一种平和安静的气氛中能静心从事一些阅读或手工制作类的活动,从而减少他冒险行为的可能性。

2.对强强的行为活动设定规则,并坚决按照这种规则来约束强强的要求与行为。例如对一些摆设类的物品,只能观赏而不能拿来做玩具,这种规则之下,妈妈和强强之间没有任何的协商或者条件交换。无论强强怎样的要求,采取怎样的冒险行为,妈妈都不能允许他拿这一物品。这样才能使强强意识到冒险行为并不一定会自己得到满足,学会放弃。

相关推荐

  •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在孩子接受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恐惧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
    2021-09-02 阅读全文
  • 3-8岁儿童最易有心理问题 3-8岁儿童最易有心理问题 除了成年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目前,广州就涌现了不少儿童心理辅导机构,很多早教机构、教育机构也提供相关的咨询与辅导。但是,这类心...
    2021-09-08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一提到小朋友,相信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张张阳光可爱的笑脸,然而小朋友并非永远充满阳光,“八九点钟的太阳”同样有自己的小阴影,如果不及时干预,将来可能产生大问题。昨天,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目前儿童...
    2022-01-12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
    2021-12-06 阅读全文
  • 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也就是说,如果精神和社会生活状态不够完好,不是健康的标志。 孩子的一些问题: 不好好吃饭;...
    2021-09-11 阅读全文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在孩子接受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恐惧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

2021-09-02 阅读全文

3-8岁儿童最易有心理问题 除了成年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目前,广州就涌现了不少儿童心理辅导机构,很多早教机构、教育机构也提供相关的咨询与辅导。但是,这类心...

2021-09-08 阅读全文

一提到小朋友,相信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张张阳光可爱的笑脸,然而小朋友并非永远充满阳光,“八九点钟的太阳”同样有自己的小阴影,如果不及时干预,将来可能产生大问题。昨天,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目前儿童...

2022-01-12 阅读全文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

2021-12-06 阅读全文

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也就是说,如果精神和社会生活状态不够完好,不是健康的标志。 孩子的一些问题: 不好好吃饭;...

2021-09-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