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样的孩子,我还能要求什么?
发布时间:2021-09-06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小不点是个很普通的孩子,在学前班学习,她的成绩中等,别人月考3个100,她只有1个;在摩比周老师的班,聪明的孩多了去了,她偶尔也很拔尖,但更多时候慢半拍;学琴,学了快1年,还在2级,比我们晚几个月,年龄更小的孩子都学3级了;学画,只得过1个小比赛的优秀奖,一块学的孩子,好些都拿2,3个奖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牛孩啊?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好呢?
不过小不点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她性格活泼、有礼貌;比如她善良、真诚、不小心眼、喜欢分享;比如她很少固执、讲道理能接受。
因为约了下周去林大附小面试,昨天我对她说,咱们平常都没抓学习,这周得临时努力下:每天得自己读一篇带拼音的小故事,外加20道心算题。说来也怪我,虽然她上了学前班,学了拼音,但平常没有培养她自己阅读的习惯,所以她认字很少。她喜欢听故事,但基本没有自己读过故事。昨天晚上,找了一篇大概200字的故事让她自己读。一开始那个费劲呀,我真是心里怕。不过还是装作很享受的样子,说:不错,很不错,宝宝都能自己读故事了!鼓励对孩子永远都是有效的。受了我的鼓励,她越发认真地读了,虽然速度非常慢,还常常卡住,但她一直很努力。(实用文书网 weI508.COm)
读完故事,又练了会舞蹈,赶紧地让她上床睡觉。在床上,灯都关了,她突然说:妈妈,还没练心算。可不,我早把这事给忘了。于是开始练心算。练完20道心算题。娘俩开始聊天。
小不点快生日了,爸爸说是不是给她买个ipad(之前宝宝曾说过想有一个)。我跟他爸说,买不买,跟小不点商量吧。小不点跟爸爸说不用买。我问她,怎么不用买了呢?小不点说,不乱花钱。我说你不是想用它玩游戏吗?小不点说,在电脑上玩也可以。我又问你不是想拿它看粉红小猪吗?小不点说,没关系爸爸的mini也能看。
我说宝宝啊,家里是不富裕,不过你过生日爸妈还是可以给你买礼物的。咱们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如咱们家没有小花园,没有大房子,但咱们也有家,有爸爸妈妈和宝宝。小不点说:是啊,咱们家有爱。咱们家最不缺的就是爱呢。妈妈,咱们家也有小花园啊,阳台上不是养了几盆花吗?那就是我的小花园啊。
小不点真的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孩子,可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父亲竟要求儿子考零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在台湾还没有读完小学就跟着父亲举家搬迁到了美国。进入中学后,我开始叛逆;然后就变成了一个让老师头痛的孩子:调皮、厌学、爱做白日梦,每天憧憬的就是变成一个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所以,我的成绩很糟糕,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雷打不动的“C”,这让教过我的所有老师都无计可施。
刘墉终于忍不住找我谈话了,在我12岁之后,我可以直呼他的名字,当然我想叫他爸爸他也很欢迎。鉴于他对我一直比较宽松,所以我多半时侯称呼他为爸爸,偶尔觉得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叫他刘墉。
现在他要就我的学习成绩与我展开讨论,我的心情就开始不好了。他先是冲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个笑容在我看来很阴险。他对我说:“你的老师告诉我,你现在整天梦想着当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变得不爱学习了,对吗?”
“是的。”我感觉他的话里有一些鄙视的成分,这是对一个14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我有点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还考过零分,现在不照样当了世界顶级赛车手?”
刘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那笑声让我觉得更阴险了:“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可是,你从来就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说完,他的手从背后亮出来,冲我扬了扬手中那张成绩单。
他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那么,你希望我考个零分给你看看吗?”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摆出一个坐得很舒服的姿势,笑了:“好啊,你这个主意很不错!那就让我们打个赌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以后你的学业一切自便,我绝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规定去好好学习。如何?”
我们很认真地击掌为盟,我在心里已经开始窃笑不已了,我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底下最可爱也最愚蠢的父亲。
“但是,既然是‘考’,那就得遵守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答完,不能一字不填交白卷,也不能留着题目不答,更不能离场逃脱,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这还不简单?我的心里发出快乐地鸣叫,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问题!”
很快便迎来了考试。发下试卷后,我快速地填好自己的名字,开始答卷。反正这些该死的试题我平时就有五分之三不会,考个零分不是什么难题吧?
第一题是这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美国人民反击纳粹的时任总统是谁?下面有三个备选答案:卡特、罗斯福、艾森豪威尔。我知道是罗斯福,却故意在答题卡上涂下了艾森豪威尔的名字。
接下来的几道题都是如此。可毕竟试题是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出的,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甚至很陌生。在做后面的题时,我并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所以答题时就开始犯难;但按照约定,我又不能空着不答,最后我只能硬着头皮,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
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自己手心里竟然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考零分也很难!我的心情开始沮丧,因为我觉得自己极可能在乱蒙的时候蒙到了正确答案,如果那样的话,我就考不了零分了。
试卷结果出来了,是可恶的“C”,而不是可爱的“O”!灰头土脸地带着试卷回家,刘墉笑眯眯地走过来,提醒我,“咱们可是有约在先哦,如果你没有考到零分,你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和安排。”我低下头,暗骂自己不争气,竟然连个零分都考不到。同时也在心里作好了最坏的准备,他还能怎么指挥我?无非是让我好好努力早日考到A而已嘛!
刘墉煞有其事地清了嗓子,说出了他对我的命令:“现在,我拜托你早一天考到零分,或者说,你近期的学习目标是向零分冲刺!哪一天考到了零分,哪一天你就获得自由!”我差点以为我的耳朵坏掉了,或者差点以为刘墉的脑子坏掉了;这样的大好机会送到他手上,他竟然将我轻轻放过,并且无限制地给我发补救的机会?考零分比考A我觉得还是前者更容易一些。于是,我看到了一丝曙光。
很快又迎来了第二次考试……结局还是一样,又是“C”!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的向零分冲刺。为了早日考到零分,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努力学习。然后,我开始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换句话说,我会做的题越来越多。
一年后,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所有的题目我都会做,每一题我都能判断出哪个答案正确,哪个答案是错误的。刘墉那天很高兴,亲自下厨房做了一桌菜,端起酒杯大声宣布:“刘轩,祝贺你,终于考到了零分!”他冲我眨眨眼,加了一句话:“有能力考到A的学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这个道理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不过我是早就计划好了,你被我耍了,哈哈哈……”
的确,我承认我被刘墉——我的爸爸耍了。在这个赌局中,其实我的一举一动,都早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可是,把考满分的要求换成考零分,我就觉得容易接受得多,并且愿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真不知是怎么想的。
后来,我考上了哈佛,读完硕士,正在读博士;译了书写了书,拿了音乐奖,获得了表演奖;似乎在18岁以后,我就再也不去想做舒马赫第二了。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做到刘轩第一。
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去找朋友玩,却看到了令人尴尬的一幕。
朋友的弟弟正在和自己的父亲吵架,吵的很凶,当父亲的抑制不住自己的怒气突然一脚把旁边的一把暖壶踢飞了!暖壶在空中划了一个弧度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爆炸发出“嘭”的一声巨响,把我吓得一个哆嗦,紧接着就是玻璃渣满地、热水流出,连着升起一股浓浓的白色热气。
在这样的威慑力下,任何孩子都会被吓傻,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从小父母都没有大声红过脸的我,早被这架势吓得魂飞魄散了。
然而,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当儿子的居然没有一丝的惧怕和畏缩,反而来了个更劲猛的动作,一把把桌子掀飞了!随着一声“哐当”巨响,桌子上的茶壶茶杯碎了一地,一片狼藉。
正在这时,朋友的妈妈回来了,人家居然能心不烦气不燥的说了句:“你们这对冤家父子奥!”就开始收拾起东西来。
让我更吃惊的是,朋友的弟弟看见了母亲,原本怒气冲天的脸瞬间变成了和颜悦色,就像按了一个转换开关,恭恭敬敬的帮着妈妈收拾起残局来,一边收拾一边还安慰妈妈不要生气!
当父亲的看到这幅情景,很没脸的躲了出去。
我也帮忙收拾东西。朋友的母亲说:“让你见笑了。”
我好奇的问:“你们同样是他的父母,为什么态度却是天壤之别?”
朋友的母亲看了一眼在一旁扫地的儿子,叹了口气说:“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通过一个母亲的肺腑之言,和她看孩子时爱怜温柔的目光,我能想象出这个儿子从小是怎样在暴躁脾气父亲的威慑下压抑成长的!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哭泣时,父亲打雷般的咆哮一句“闭嘴,一边哭去!”孩子只好硬生生的把眼泪憋了回去;当孩子耍小脾气把手里不满意的一块饼干扔了时,父亲却把整包的饼干摔在了地上,然后还不解恨的再上去重重的踩碎了。
这种粗暴行为在孩子的小时候确实能立竿见影,孩子确实被你的举动吓得乖巧无比。
但你可知道,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特殊的储存罐,它是专门用来储存情感的,一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他全部都储存了起来。也许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但它确确实实的存在着。
这些储存的情感像一根隐形的藤蔓,看似无形,却将我们的过去紧紧缠绕,又影响着我们走向前方。当我们以为过去已远去时,却发现我们的一些思维模式就是父母的复制品,对待他们的一些行为方式与父母小时候对待我们的方式惊人的相似。
通常,坏脾气的孩子后面是一个坏脾气的家长;性格急躁的父母在教导孩子情绪管理时往往会适得其反。
以暴制暴,恐吓,只能造成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我们从小生活、成长在一个家庭里,耳濡目染地接受父母的教养方式,并潜移默化地继承它,不自觉地应用于我们的婚姻、交友、职场以及对待父母的态度上。
这好像是一种轮回,又像是一种循环。
一位老人上洗手间时不小心滑了一脚,结果胳膊肘就粉碎性骨折了,孩子气冲冲的埋怨:“你这么大年纪了,真让人操心,怎么这么没出息,就不能小心一点吗!”
当有一天孩子这么说你的时候,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个正处在好动时期的孩子,妈妈再三叮嘱,他还是不停的跑来跑去,结果跌倒把手磕破了,于是你没好气的训孩子“活该,让你不听话,跌到了吧!和你说别跑了、别跑了,就是不听!”
一位许久未见孩子的老人,凑过来想和孩子聊聊天,说说话,孩子却眼睛盯着手机心不在焉的随便敷衍几句。
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现在为了看手机敷衍孩子的影子?
你真是太让我生气了!
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儿心!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就知道哭!
你不听话感冒生病了我可不管你!
你在学校里干的啥!考了这么一点分数,长大了捡垃圾去吧!
你可知道这些话将来会变成孩子嘴里的:
你老人家能有一天不气人吗!
你老人家能让年轻人省点儿心吗!
你老人家多大了,还哭,还不如小孩子呢!
你血糖这么高,还不注意饮食,病了都是自找的,没人陪你去医院!
你们一辈子干的啥,这么点钱也拿不出来!
我们总说,“看清别人容易,却看不清自己”,其实透过父母我们便可以看明白自己。每个人在孩童时候认知发展并不完善,很难独立自主,所以他们必须主动适应环境,接受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并习以为常地把父母的生活公式代入自己成年后的生活。
家长的威信,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孩子好好对待你的首要条件。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威信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力量和资望。”
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与信赖,对孩子的关怀与帮助,可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诚的感激父母,从而使得孩子对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能积极、自觉的接受,并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这样,日久天长,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种建立在威望基础上的巨大教育力量,也就是威信的力量。
有句老俗话说:父不慈,子不孝,各奔他乡。这“各奔他乡”好像有点过了哈,总不至于吧!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自身做到身正严明,自然可以产生不怒而威的力量。
就像上面这位父亲,摔桌子、砸椅子是最无能的表现!
人家林肯的儿子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往父亲的帽子里拉大便,林肯却哈哈大笑说儿子有创意。要你还不气的把白宫都炸了!呵呵。
林肯之所以能这样的对待儿子,是他的童年恨透了父亲的粗暴和苛责,所以他形成了一个父亲应该很宽容很温和的观念。真正的成长,便是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知道我们父母教育方式中哪些值得继承或需要抛弃,然后自己去孕育一个全新的文化。就如林肯。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会产生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等负面情绪,这种时候,家长要明确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孩子闹脾气的时候家乡应该拥抱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情绪;要用心倾听,读懂孩子的情绪,要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判断是非对错,给孩子人生道路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做事时有章可循,说话时有本可惨。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管教孩子,甚至“以暴制暴”。
有人说灵魂是会记账的,我觉得性格脾气也会记账,如果你不想孩子以后也会这样的对待我们,那就嘴下留情,手下留情吧!
也为自己在孩子心里储蓄一份感情,一份依赖,一份信任,一份爱恋,一份尊敬,一份威望,一份崇拜。
突然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今年的冬天似乎比着常年要冷一些,还没到供暖的时候被窝里已经凉的进不去了,我特意给儿子买了个暖水袋灌上热水暖和被窝。
儿子说:“妈妈,你怎么不买两个,咱俩一人一个。”
我说:“妈妈是大人了不怕冷的,再说过几天来了暖气就用不着了。”
晚上睡觉时,儿子早已睡着了,我钻进自己的被窝,伸开腿,脚碰到了热热的暖水袋,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全身。
儿子的暖水袋什么时候到了我的被窝里了!
也许是儿子觉得自己的被窝暖过来了就给我拿了过来;也许是儿子根本没用,直接就放在了我的被窝了。
父母是孩子们启蒙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一位妈妈的苦恼:我的女儿一直都挺懂事的,可是自从上初中后就变了。我让她往东她偏往西,越来越不听话,而且还学会了顶嘴,真是气死我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其实孩子跟家长顶嘴一般都是有原因的。看看这些孩子们对自己为什么顶嘴是怎么回答的吧,或许会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我为什么要跟爸爸妈妈顶嘴:
—言而无信—
上个星期,和爸爸约定好如果我作业完成了就带我去迪斯尼玩。可等我完成了他却改口说,等你考上班级前十名,考不上就别想了。我真的特别生气,为什么你们大人这么言而无信……
—感到委屈—
其实,只有在妈妈误会我时,我才会顶嘴。有次我只是想帮她分担一点家务,不让她很辛苦,不小心摔坏了碗。妈妈就过来向我大吼:“谁让你洗碗了!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去看书!”我感到很委屈,就向她顶嘴了。
—父母不以身作则—
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都没有做到。让我早睡,可他们在外面打麻将到凌晨才回家;让我别玩电脑,我妈却在电脑上看韩剧一看就几个小时。
—父母霸道—
我觉得父母太霸道了。妈妈经常教训我说:“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你小孩子懂什么?”我的天哪,这话也叫讲理吗?
—总拿我与别人比—
他们只知道打击我,我妈反正就是有意无意的就说起别人家的孩子,隔壁的某某某得什么奖啦,考上重点高中啦巴拉巴拉的。为什么你们总是说别人的好?那你找别人的女儿做你女儿好了!
—顶嘴是表达想法—
在我们孩子面前,父母总觉得自己绝对正确,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其实,我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父母看法不一致的时候,如果不大声“顶嘴”,根本没有威力,我们就应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讨厌被命令—
我只是想把后半集的连续剧看完就马上睡觉,爸爸坚决说不行把我电视关了,而且他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跟我说话,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让我很不爽。
“一个巴掌拍不响”,从以上几个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和父母顶嘴并非无缘无故的,父母也应当反思一下自己,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
孩子顶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一旦习惯成自然,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的和睦。所以作为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没法让孩子有效地停止顶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教育孩子时不免粗暴急躁,而这种不当的处理方法往往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
二、遇事冷静,赏罚有度
作为家长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要急躁,先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处治方法,不搞连带处罚,不翻旧账。赏罚前,要讲明道理,让孩子彻底信服。
三、主动了解孩子的意图
在孩子顶撞你时,你应该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小家伙想怎样?”当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图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突然之间这孩子变得那么粗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父母缓和气氛和自己的情绪。
四、提醒孩子改变说话方式
父母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吗?”或者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父母也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五、注重言传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父母自己都时常跟爱人顶嘴,跟老人发生冲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则,平日处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长辈时言行尊重,孩子自然会听从教导,而不再顶嘴的。
六、减少对孩子的溺爱举动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爱的害处,溺爱可能造成孩子顶嘴,只有把对孩子溺爱的氛围驱除了,顶嘴现象才能减少。最好是全家同一阵线,如果孩子不听话,明显是不讲道理地顶嘴胡闹,大家都不理他,孤立他,让他承受后果。而当他变得讲道理听话时,则要用鼓励的言行强化他的转变。
七、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
为了让孩子有话可以轻松讲出来,做父母的不应该时刻以权威自居。不妨在家里营造出足够的民主气氛,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并且鼓励孩子随时讲出自己的感受,随时化解孩子的委屈。别怕你会没有威信,其实你越这样做,孩子越会理解和认同你。反之,如果父母总是以“大”压小,长期下去,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在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八、给孩子申辩权利
即便知道他们在狡辩,也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讲完,然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他们选择将功补过的办法来弥补过错,这往往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
对于孩子的顶嘴现象,我们不可一味地埋怨孩子,以自己的父母权威压制孩子,要了解孩子顶嘴背后的原因,积极引导孩子,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现在从事感统训练这个行业,接触的家庭多了,发现小孩身上的很多问题都是来源于家庭因素,并不一定就是本性如此,可见家庭教育多么重要!我们中国的父母就是缺少家庭教育这方面专业的知识,只能从以往自身家庭的教育模式去教育小孩,甚至有的反其道而行之,真是社会的一个悲哀,父母其实也很无能为力。
中国式的家庭比较喜欢一手包办,看到小孩做事慢吞吞,而且怎么也做不好,就直接帮他做了,最后导致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依赖别人。有些家长会说她的小孩总是拖拉,不愿起床,她没办法就只能什么事都给他做了,其实家长大可不用管他,他喜欢睡就让他睡,喜欢拖拉就让他拖拉,等他到学校自然就有老师批评,才能慢慢养成他的时间观念,而且一手包办家庭的孩子自理能力总是很弱,又很懒散,就是挂个饼在他胸前也会饿死的那种人。
好像越来越多家长都抱怨小孩懦弱,没有主见,或许大部分还是家庭因素起作用,如果你的父母比较权威,很少有让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也很少让孩子做选择,一味的从自身出发,为孩子安排这安排那的,孩子受欺负了立即就挺身而出,没有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那他们又如何成长呢?只能是唯唯诺诺。有了家庭的保护伞,我又何须坚强、自立?你说往东我就往东,你说往西我就往西,连站在十字路口耗时间、费脑力去思考往哪走都不需要了!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想要培养出会学习的孩子,对妈妈有什么要求?
这个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心”。你要真心的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会学习的孩子。
很多家长可能会有很多的忧虑:
1、我已经忘记大部分的学校知识了,当时上学本来就没学好,现在基本都忘光了。
2、我平时要带一个小的,这个大的我基本没时间陪他。
3、我平时很忙,平时都是托给别人照看,我自己能够回来给他作业签字就算不错了。
4、我们常年出差,跟孩子沟通很少。
其实,培养一个会学习的孩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很难,也可能很容易,需要你及时的体察各种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方法,技巧,但是那些秘诀,只能是一种参考,绝对不是人人用了就能有效的。
我也曾经学习过很多的方法,但是,最后归结起来,所有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唯有“用心”,才能帮助孩子平衡过渡。
下面简单说几点:
1、孩子的系统知识,可以在学校学会。
这一点,可以打消那些害怕自己不会教孩子的家长的顾虑了。你不必孩子自己教不会孩子,本来,知识就应该是老师来教的。你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准备一个时刻渴望吸收知识的心灵。而这一点,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做到。
2、应该让孩子多勇敢的去试,别评判太多对错,建立起孩子的独立精神。
我们时常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打断孩子的做事行为。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她把孩子的游戏也视为“工作”。这种虽然幼稚化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的心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时常看到,孩子在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却在旁边不断的唠叨,催促,不断打断孩子的思维过程。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很大可能成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不愿意尝试的孩子,一看到新题就不会的孩子,没法做难题的孩子,
3、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天花板,让孩子教教你吧
我不会,你教教我吧?
这句我,一般都是孩子跟我们说的。但是,你要经常跟孩子说这句话,带着真诚和渴求,并且享受这一过程。
没有什么比让孩子当小老师更能高效的驱动孩子了,能够帮助大人,几乎是每个孩子的梦想。
你没看到,那么多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在那里乐此不疲的扮家家吗?
无数的普通家庭,父母都没什么文化,但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孩子,觉得孩子能行,并且以身作则,让孩子意识到为人处事的态度,这就够了。
知识,不是还有老师,还有课本吗?谁说孩子一定需要回来辅导才能做作业的?
4、让孩子有担当精神吧,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不要为了学习,牺牲到其它。生活是学习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生活中的秩序,就是一种思维。承当一部分的生活任务,而不是一直埋头学习,是一个孩子应该做的。
5、营造一个爱学习的环境,发自真心的觉得知识有用,爱上学习吧
为什么我要把这个放在最后,因为这一点,很难做到。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不爱学习,我们本身即使是辅导孩子,也是被迫的。所以,我们本身就很烦躁,一碰就燃。
你真的喜欢学习吗?你如果也不喜欢学,为什么要逼迫孩子学?你难道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这种牺牲自己,要求别人的方式,其实非常的让人难受吗?
成为一个学习者,以身作则,用你的心去点燃另外一颗心吧。就像火把,让学习之火,传递下去!
我是翼翔老师,喜欢教育,喜欢我的分享,就关注我吧!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过多干预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学习是老师的事情,只要他们能认真听讲,学习应该不会太差,之所以孩子之间有差距,与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尤其是母亲,孩子在做作业时,我们找本书坐在他旁边,谁也不要去打扰谁,这是最好的榜样!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的所言所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所以,想要培养出会学习的孩子,一定是需要妈妈的引导,为孩子树立榜样。
1.阅读的习惯。在小孩两周岁甚至一周岁开始便可以开始进行亲子阅读。我们可以网上买些幼儿绘本,一些关于生活习惯,小故事类,每天抽出固定时间一起阅读,并每天坚持。阅读好处多多,丰富多彩的人物,颜色会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并引发他们的思考,拓展知识,还可以识字。
2.多关注周边事物。例如带小孩出门时,可以教小孩观察我们楼下街道沿街的店铺,有什么种类,什么店铺比例占得多。带小孩逛公园,可以观察公园里的植物有什么,有什么花类。锻炼他们得观察能力并多多思考为什么。
3如果是课上学习类的,教小孩学会预习,再听课,再复习。有错题本的习惯。并加强他们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