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鼓励宝宝多爬行
发布时间:2021-09-11 教育笔记鼓励孩子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导读:宝宝如果爬行少或没有经历爬行,将引起对称性颈紧张反射的动作不成熟,表现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
人的脑神经系统是所有活动的指挥中心,目标是传递信号和发布命令。但刚出生的宝宝,其脑指挥中心是不会指挥的,经过1年的时间,宝宝通过眼看、耳听、皮肤触、舌头味觉、鼻嗅等过程(医学上称感觉统合过程),脑中的各种信号路径才建立和发达起来。这其中伴随着宝宝运动能力的顺序发展:3个月把头抬起来、5个月会爬行、6至7个月会坐、9个月能站起来,1岁会迈步行走,宝宝的运动发展直接影响感觉统合过程。
有些宝宝虽然不怎么会爬行,但学走路快,家长就以为宝宝聪明,其实不然。宝宝如果爬行少或没有经历爬行,将引起对称性颈紧张反射的动作不成熟,表现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如视觉和听觉不协调、视觉和动作不协调、听觉和动作不协调等。在幼儿期家长还看不出危害,但当孩子上学后,就会逐渐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有挫折感、难适应学习环境、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地干一件事情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和社交能力。因此,家长一定要鼓励宝宝多爬行。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父母应该懂的宝宝心声
导读: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学家们把他们这种没有用语言表达的心里话归纳为“摇头的心意”。
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但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
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验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请不要强迫我吃你认为好吃、该吃的东西
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觉得孩子的吃比其他问题都重要。饮食,原本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过多的时间精力,而使丰富的环境尝试相对减少,对于孩子生活目标就显得本末倒置了。
请不要今天亲我、赞美我,明日打我、责备我
有的父母情绪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百依百顺;情绪恶劣时,就会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了这种强烈的外界情绪感受,会产生很大的不安。
请不要在我过多任性、无理表现时,反而放松给我的约束
孩子有时会表现出任性、无理取闹,如果成人不坚持已经告知孩子的原则,以后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争取他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带来育儿上的困扰。要知道,安静的孩子是来自权威式的家庭。这里的权威不是指专制,而是允许孩子表达意愿,而最后的决定权是在父母的一致决定上。研究表明,这种形式的家教对孩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颇为有效。
请不要哄我、威胁我,给我不能实现的诺言
有的父母觉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或是恐吓孩子:“再不老实我就把你交给警察!”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请不要只问我为什么打架,为什么哭,而仍忙于你的工作
孩子发生自己的小问题时,成人容易马上做出指责的反应。然而,家长生硬的态度,常令孩子感觉自身问题的渺小,往往出现自卑心态。所以,留心观察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检讨亲子之间相处的各种可能,是现代父母应该用心的地方。
家里有个爬行宝宝
导读:在家里练习爬的时候一定要在宝宝状态非常好的时候,还要拿一个他非常喜欢的玩具逗引他向前爬,提起他的兴趣。
宝宝在家学爬行七八个月以后的宝宝可以在家里教他爬行,这个训练需要爸爸妈妈共同帮助宝宝完成。
刚开始的时候宝宝爬有三个阶段,有的孩子向后倒着爬,有的孩子原地打转还有的是匍匐向前,这都是爬的一个过程。在家里我们要两个家长配合好教宝宝练习爬。在家里的时候,一个家长拉着宝宝的双手,另一个推宝宝的双脚,拉左手的时候推右脚,拉右手的时候推左脚,让宝宝的四肢被动协调起来。等宝宝的四肢协调的非常好以后,他就可以立起来手膝爬了。在爬行的练习中,宝宝的腹部着地也是训练他一个触觉。因为触觉不好的宝宝会出现怕生、粘人的症状。
对于不会爬行的宝宝可以从趴开始训练,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让宝宝学习爬行。刚学爬的宝宝都是有一种匍匐前进呀、转圈或者是向后倒着爬的现象,这是学爬的一个过程。家长在训练宝宝爬行时要非常的默契,使宝宝的四肢非常协调。如果爬行过程中宝宝的脚不动怎么办呢?您可以把手放到他的膝盖上,帮助他弯一下小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推他的脚。
对于匍匐爬行的宝宝我们要让他尽快学会正确的爬行姿势
在家里练习爬的时候一定要在宝宝状态非常好的时候,还要拿一个他非常喜欢的玩具逗引他向前爬,提起他的兴趣。
对于基本学会爬行的宝宝可以用各种方式引导他独立爬行。
爬行的宝宝健康成长
导读:爬行对宝宝来说,无非是宝宝对空间感官的第一个新的体验,所以让宝宝在此阶段中感受到新鲜快乐、充满探索好奇的感觉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必须努力去营造舒适的爬行环境。
爬行是宝宝成长必经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宝宝全身的肌肉及协调性,还可以激发孩子对环境空间的探索潜能及好奇心;因此,父母可以依宝宝的爬行学习能力,为他营造一个舒适的爬行环境,及好玩有趣的游戏,训练孩子身体种项发展。
当婴儿在母亲的孕育成长,而呱呱落地来到人世间的一刹那,一生的丰富旅程便展开了。探索着与母体不同的环境,及建立日后属于宝宝本身的身心发展指标。
各阶段宝宝爬行重点
中国自古便流传着一句对婴儿生长时序的俚语:“七坐、八爬、九长牙”,是老祖先们经由观察所得到的经验统计数据。事实如此,一个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宝宝,正是按此时序生长茁壮。
七至八个月大的婴儿数是以胸腹着地,四肢不规则的滑动爬行,先是后退爬,而后慢慢有向前的动作;作了第九至十个月,宝宝会将四肢伸直,以手掌及膝盖撑着自己的身体做爬行的动作,速度也越来越敏捷。所以,此阶段的宝宝学习爬行主要是提升全身的肌肉及协调性。
七个月至一周岁的宝宝其动作发展特点是翻身及爬行,都是手足并用的活动,通常婴儿爬行与扶持站立的生长时序约为七至九个月,而女孩又比男孩发展较早。现代父母工作忙碌,总是将宝宝托付给上一代的父母照顾,在隔代教养及公婆疼孙的状况下,舍不得孩子在地面上爬行,或担心在爬行过程中受伤,而限制孩子的爬行活动本能,只知一味的将孩子抱在胸前,如此过度保护的态度下,容易造成孩子日后不爱运动,生活自理不佳,对于手脚并用的活动畏缩不前,将来在学习走路跑跳时,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不好易跌倒,所以宝宝爬行的训练,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关键因素。
爬行增进宝宝心智发展
此外,爬行还可增进宝宝心智发展,影响包括;
1.增加新的视野:幼儿在六、七个月前的动作发展,几乎都是在单纯的俯卧及仰卧的动作下,完成视野的探索,学会爬行之后不仅开拓了幼儿的新视野,也容易观察到大人或父母的行动,做为日后模仿的目标。
2.获得自信与成就:幼儿在二岁以前皆属于“感觉运动期”,许多行为的出发点通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感官,或者是让新学会的肢体动作更加成熟。而幼儿在基础的爬行活动,所获得的感觉,会让幼儿觉得有趣好玩,同时也会获得自信与成就感。
3.挖掘与探索:宝宝的眼睛总是特别的敏锐,常常可以看到桌下、椅下及柜子下面不易察觉的小东西,藉由爬行,宝宝可以任意的挖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手、脚、脑三者的并用与协调。
4.吃的多、睡的好:爬行训练对宝宝来说,可是一种消耗体力的运动,一旦学会爬行后,宝宝每日的活动量递增,不但食量增加,睡眠也会较稳定,进而促使身体的成长发育。
启发宝宝爬行的游戏
宝宝开始学习爬时,日常生活如何启发孩子呢?以下介绍一些适合宝宝的爬行游戏,提供父母参考:
一妈咪抱抱
年龄:适合7至8个月大,刚学会爬的宝宝,因为此阶段的宝宝只会利用身体的胸腹做蠕动式的爬行。
方法:
1.由一位大人托住宝宝的胸腹,大人的脚指头抵住宝宝的脚后跟,让宝宝有“蹬”的施力点,帮助宝宝往前滑动,而不会往后退。
1.由宝宝最熟悉的妈妈或其他教养者,坐在宝宝前面约1公尺的地方,伸长双臀逗弄诱导
宝宝爬行入怀。
2.刚开始做一分钟,若是宝宝哭闹不愿意继续时,应以宝宝的情绪为重而暂时休息,或订
定活动时间,例如上午各一次,依练飞状况逐日增加。
二猜猜我是谁
年龄:适合八个月以后,已经会用胸腹蠕动,但手脚的运用还不是很熟悉的宝宝。
方法:
1.利用一面大镜子,告诉孩子在镜子里面的是他(她)自己,当往前爬行的同时,镜子里的宝宝也会往前靠近自己,会使宝宝觉得新鲜感十足,为什么镜子里也有一个宝宝和妈妈,在好奇心的激发下,驱使宝宝往前爬行。
2.藉由镜子游戏的延伸,可将原本在定点位置的镜子,移至宝宝的左方或右方,训练宝宝行进间转向时,身体平衡协调的能力。
3.定位爬行或转向爬行,开拓宝宝更多的视野感官。
三小小探险家
年龄:适合九个月以后,能单独自己靠手脚并用爬行的宝宝。
方法:
1.在地上铺置以纸箱制成的山洞城堡,或利用数个呼拉圈平放或立于地上,并放置较硬的沙发垫,制造一些崎岖不平的路面状况。
2.让宝宝在钻爬之间,对于空间的概念及物品的高低有基本的认知,宝宝在爬行时遭遇各种的路面状况,可以运用身体的不同姿势,学习手、脚、脑三者协调并用,来观察身旁环境的改变,将视觉及触觉做延伸,增加新的体认。
4.叫我第一名
年龄:适用于九个月以后,已会扶持站立,但仍还不会行走的宝宝。
方法:
1.在平坦的地面,利用有色胶带或绳子,黏贴成一个直行的跑道。
2.父母或宝宝平日熟悉的照顾者在跑道的另一端,拿着宝宝最喜爱的玩具等物质引诱宝宝,让宝宝在跑道的起点开始爬行。
3.训练宝宝的专注力,让家中像个小小的竞技场,或是邀请三、五个同龄的宝贝一起来家中比赛,让宝宝们在爬行比赛中,获得自己最初的自信与成就。
营造舒适的爬行环境
爬行对宝宝来说,无非是宝宝对空间感官的第一个新的体验,所以让宝宝在此阶段中感受到新鲜快乐、充满探索好奇的感觉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必须努力去营造舒适的爬行环境。
1.宝宝在学习爬行的过程中,穿着衣服应选择材质柔软舒适的连身装,避免两截式的衣裤。
2.衣服前面不要有太多的装饰物或拉链,扭扣等,避免爬行时弄痛宝宝。
3.八个月以前学习爬行的宝宝,多数是胸腹着地蠕动式爬行,必要时可给予穿上护膝及护肘等辅助器具。
4.太硬或太滑的地面,都不利于宝宝的爬行学习,可以利用日晒过且无毒的塑胶地垫或短毛的地毯。而地面上需先清洗干净,避免有小物品或不清洁食物存在,因为宝宝的眼睛是非常锐利的,随时会将地面上或随手可得的物品放进小嘴里肇生危险。
5.爬行对宝宝来说是新的尝试,若是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出现不安哭闹的情绪,则可先行停止并进行安抚宝宝工作。
6.不要在宝宝空腹、想睡觉,或是刚吃饱的时候下训练爬行,生理上的不舒服,会大大影响学习的成效。
人类所有的文明活动,皆以四肢为基础,尤其以双脚的站立进化为著。而爬行原本就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段本能,既然是本能就该好好的运用练习,不要因为父母及大人的过度保护,导致宝宝丧失原本属于自己的学习。如何激发孩子对环境空间的探索潜能,是当今为人父母需要努力的课题,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宝贝真正“赢在起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