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而凑合的婚姻对吗?
发布时间:2021-09-17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笔记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婚姻一旦凑合
既为难自己,也伤害孩子
1
昨天回家,又听到领居张姐在大声训斥她的儿子盼盼。“你竟然逃课去网吧?你到底还读不读书的?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你现在这样对得起我吗?”
盼盼今年14岁,刚上初二,平日里话很少,在楼道里碰到他,都是我主动跟他打招呼,他才回应一两句话。
也许是到了青春期吧,盼盼有些叛逆。最近张姐训他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以前都是张姐大声吼着,盼盼要么不发一言,要么直接将门锁死充耳不闻。可这一次盼盼却说话了,我听到他大声吼了一句“那你就离啊,谁要你为了我不离的,我受够了你总是说为了我,我一点也不需要。”话音没落,我就听到清脆的耳光声,接着就是门猛地一摔的声音。
毕竟是别人的家事,我也不好去劝,于是便窝在家里装没听到。等到洗澡时,我发现家里的沐浴露用完了,就打算下楼去超市买一瓶。下楼后,我看到张姐正在小区里找盼盼,她一直喊着,可没人回应。
张姐看到了我,于是问我有没有见到盼盼。我摇摇头,看她那么焦急,就帮着她分头找。我在一个花坛后面发现了正在哭的盼盼,刚想喊一声告诉张姐,他却拉着我的手说 “别喊!”
看他通红的眼睛,我蹲下来,搂着他拍着他的肩。他擦了擦眼泪,断断续续地说:“他们在我5岁就吵着要离婚,可到现在也没离。爸爸一回家就是跟妈妈吵架。妈妈总说是为了我才不离婚,可是我真的恨透了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婚姻,最痛苦的是我?”
听着一个14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觉得好可悲。见过太多父母为了孩子不离婚,可是又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装作恩爱的样子,总是在孩子面前吵架。本是为了孩子在健全的家庭里成长,可是在每天争吵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真的能健康成长吗?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会有幸福可言?
凑合的婚姻既为难夫妻双方,还伤害孩子,孩子需要的爱,是父母相爱的同时爱着自己。勉强凑合在一起的夫妻,自己不快乐,如何让孩子快乐?
2
大学室友方思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开朗活泼的女生,对爱情充满向往。
在一次寝室夜谈中,大家不知怎的突然聊到了父母,大家都说着父母之间的趣事。方思突然叹了口气说:“真羡慕你们,我爸妈在我7岁就离婚了。你们说的那些父母之间的趣事,我都没见过呢!”
她这话一出,大家都愣住了,都纷纷安慰她。方思一听大家的语气,笑着说:“我就是怕你们这样,才一直没说这事。其实他们离婚,我反而很庆幸。”
大家都很诧异,有一人问到:“怎么会呢?”
方思说,在她5岁前,父母关系很好。可自从她爸爸因为工作安排调到分公司后,她见爸爸的次数就少了。爸爸每个月回来一次,还总因为一些事跟妈妈吵架。那时候她一见他们吵架就哭,妈妈就会把她抱到房间里,然后关上门在客厅和爸爸吵架。吵完之后妈妈红着眼眶来哄她。
又一次方思的爸爸和妈妈吵得不可开交,方思在房间里听到花瓶碎的声音,听到妈妈说要离婚,那天晚上爸爸没有摔门而出。
第二天,爸爸妈妈带着方思去了游乐园,方思玩得很开心。回家后,爸爸妈妈坐在方思面前,妈妈先说了话。“思思啊,爸爸和妈妈要分开了,对不起,妈妈坚持不下去了。不过爸爸妈妈还是会一直爱着你,我向你保证。”爸爸也说:“思思,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一起,可我们都很爱你。”
方思问了一句:“你们分开了是不是就不会再吵架了?妈妈也不会再哭了?爸爸也不会再叹气了?”
爸爸妈妈都点头了,方思说:“那你们分开吧,但你们要一直爱我。”听到这话,爸爸妈妈都紧紧抱住了她。(wwW.qX54.cOm 群学网)
那天过后,方思就跟着妈妈生活在一起了。爸爸每个月都会回来看她。她的所有毕业典礼,爸妈都没有缺席。后来爸爸再结婚了,那个阿姨对方思也很好。
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也保持着朋友关系,对方思呵护有佳。方思的成长过程中,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可是该学的道理、该保持的天真,一个都没有落下。
故事讲完后,方思说:“虽然我也很想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长大,可是如果爸爸妈妈不相爱,那我也不会快乐。我庆幸妈妈没有为了我勉强撑着,如果他们一直不离婚一直吵架,我肯定过得更痛苦。他们开心了,我也就开心了。”
没了爱情还凑合在一起的夫妻,本意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哪怕自己痛苦点也没事。这种想法其实错得离谱。凑合,不仅是对自己的感情不负责任,对孩子的成长更是不负责任。
如果实在过不下去了,就早点分开。若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也别做一对互生怨怼的父母。
3
以前觉得,但凡没选择离婚的夫妻,必然是还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可是如果这个理由是孩子,那真的没必要勉强。
也许父母可以保证即使不爱彼此,也会在孩子面前营造一种幸福的表象。这样的想法,真的是低估了孩子的情商。父母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最敏感,你是真的开心还是装作开心,他会分辨的。最怕的是孩子明知道父母不和,却埋在心里装作不知,这种压力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父母恩爱,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如果父母不爱了,也没法改善了,那就分开吧!没有人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是打着为孩子好而凑合的婚姻,这种爱太沉重,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既是对自身的伤害,也是对孩子的凌迟。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实在是太常见了。当问题出现时,要么夫妻二人理性地解决问题,用心地改善相处方式。如果真的无法忍受对方,就分开吧,让自己快乐点,让孩子轻松点。
无论结婚还是离婚,快乐都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哪怕离了婚,只要心里对爱有憧憬,对孩子负责任,孩子都会健康成长,永远怀着对爱的希望。
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一个完整、和谐、幸福的家庭中长大,作为父母有责任去运营一段高质量的婚姻,给孩子带去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但是,夫妻双方如果拼尽全力也无法维系良好的关系,与其遍体鳞伤,不如放弃吧。理性的结束,成熟的处理,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离婚不离爱,不要因为婚姻失败而牵连到对孩子的关爱,不要私心作祟而阻止任何一方关心孩子。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是分开了,但是爸爸妈妈依然爱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为了孩子维持的婚姻,对么?
为了孩子维系婚姻,对么?
即使婚姻只剩下形式,很多人也会为了孩子勉强维系婚姻。夫妻两人在婚姻里你来我往,暗自较劲。但这样真的就是对的么?怎样才会让孩子更好呢?
这两种婚姻害了孩儿
父母可能觉得夫妻间的暗自较劲不会影响到孩子,但家庭就像鱼缸,夫妻关系就像鱼缸里的水。水质坏了,水里的小鱼当然很容易就能感觉到。实际上,孩子的安全感、性格塑造、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建立都会受影响。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小刚(化名)的生活本来很幸福,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开始经常吵架。他晚上经常被父母的吵架声吵醒,父母的凶狠形象吓得他忍不住流泪。他不明白爸爸妈妈这是怎么了,当他开始追问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吵架?”的时候,父母往往会回一句“大人的事,小孩别管。你把你的学习弄好就行了”给堵回去。
小刚觉得,可能是因为自己学习不好,生活习惯不好,所以爸爸妈妈才吵架,所以他努力的提升成绩,早睡早起,帮助妈妈做家务。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没有作用。他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但这些事情他父母压根没有发觉。等他们发现时,孩子已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和很差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了。后来,他不仅学习成绩差,还经常偷家里的钱呼朋唤友通宵游戏。
小明(化名)在父母离异以后跟随了母亲,但是他母亲经常把对他父亲的不满,怨恨都发泄到小明身上。如果小明的父亲不按时打生活费,他就将面临母亲的痛骂,甚至殴打。他觉得自己特别无助。愤怒在他内心里不断累积,终于有一天,他拿刀刺伤了母亲。到了这时,她母亲还在痛骂她,咒骂小明的父亲。
当孩子缺乏关注,他们就会想法设法的寻求父母关注,而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坏,或者说更极端。当孩子走向极端,其实父母都是推手。
两种情境,都有解决的方案
健全的家庭也有宠坏的孩子,单亲家庭也有懂事的儿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育。当然,阿里宏这里的教育,不仅仅是指上学读书,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阿里宏已经在前面举例和大家讲明白,勉强的婚姻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们不能拿“为了孩子”不离婚,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然后再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基于以上观点,阿里宏觉有两个方面和大家分析。
1.如果矛盾尚可调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积极努力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争吵和打架。因为你们对婚姻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也会对他以后建立亲密关系造成影响。当孩子看到爸妈婚姻问题得到解决,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能教会孩子怎样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这些问题解决的模型,还会深刻的留存在孩子的大脑里,为他以后亲密关系里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如果单亲带孩子。阿里宏见过不少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内心都会有“阴暗面”。很多人会责备这是家长离婚导致,而阿里宏恰恰认为这是教育导致的。是那位“留下来”的父母并没有很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连自己糟糕的过去都无法勇敢面对,没有给到孩子以新的力量。当你垮掉了,懈怠掉了,你的孩子自然难以有好结果。你可能会推说,这都是离婚害的,不是我的错,要不是他变心,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阿里宏分享给大家。
这位妈妈是一位老师,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工作稳定,丈夫在单位也很受重视。后来因为国企改制,丈夫的工作收入一天不如一天,脾气却越来越大,喝酒的次数越来越多,喝多了很晚回来就和她吵架,摔东西,有时候甚至打她。此外,她还要忍受婆婆的臭脾气和刁难。她默默地努力,不停地看书,在她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念完了硕士,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她读完了博士。于是,她换了一份更加出色的职业,坚定有力的带着她离开了那座城市。
后来,她女儿说:“我一直觉得,在这件事情上,父母的态度和教育很重要。只要是正面的,积极的,孩子们是可以理解的。就算当时不懂,长大以后也会明白父母是为了孩子做出的选择。无论是离,还是不离,要真心的为了孩子做出的选择。可惜很多父母讲出“为了孩子不离婚”这样的话通常是源自内心的恐惧和自己的懦弱,并非真的为了孩子。”
他们娘俩一直过得很好。
阿里宏提醒大家,饱受煎熬的婚姻给孩子带来的折磨其实并不比单亲家庭的残缺给孩子的折磨少,所以孩子并不应该成为离婚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提供给孩子一个能提供优质亲情的环境。如果不离婚,请努力维持好夫妻关系,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如果选择分开,请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积极的教育。请相信,只要做对的事,善一定能循环。
如果你深陷失败的婚姻里不能自拔,甚至一蹶不振,那孩子去依靠谁呢?父母是孩子力量的源泉,无论任何时候都是。
孩子问为什么,你敷衍对待了吗?
当你每天都被宝宝的“为什么”或简单或复杂的问题轰炸一万遍后,你是否会对宝宝说“你烦不烦”“问别人去吧”等捎带刺激的话语呢?面对宝宝那么多的”为什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给予答案呢?
宝宝如果问”为什么”其实说明宝宝智力及思维水平提高了,已经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发展,这是孩子在接触世界和探索世界的表示。这时要求父母一定要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能敷衍或者不理不睬,因为父母如果向孩子传达了错误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孩子很长时间。
如果父母态度蛮横或粗暴干涉,例如:“你烦不烦啊”,“问别人去”等,不仅会严重挫伤孩子求知的积极性,甚至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从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孩子希望父母给答疑解惑时,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1家长要耐心
家长要耐心、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提问。孩子提出问题,是希望从父母处得到满意的答复。因此,家长在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时,一定要耐心地听取,准确而生动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并给孩子的提问给予鼓励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地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问,使孩子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注意方法和态度
父母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方法和态度,不能欺骗孩子,更不能随意敷衍,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
3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父母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对孩子的问题,一般不要直接回答是什么,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些提示或反问,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而当遇到家长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父母应当勇敢地承认,并且鼓励孩子一起来探求,培养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
不幸福的婚姻对孩子的影响
很多单亲父母,都因为自己失败的婚姻而感到内疚,总是怕孩子会因为缺一位父母而被剥夺很多东西。还有很多父母一直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在感情已经破裂的家庭里带着面具生活。实际上,在这种不健康关系的家庭中长大,远比离婚带来的伤害要大。
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可怜会被剥夺很多东西的人,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生活中能给孩子带来伤害的事情很多,不仅仅是单亲家庭。有证据表明,不幸福的婚姻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困难和伤害。单亲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常听到单亲父母受到指责,觉得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因为缺失一方的爱,然而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由单亲父母抚养大的,对孩子产生最大影响的,并不是你的婚姻状况,而是你的心态和养育方法。
1
住在同小区的一个姐姐,离婚15年,一直自己带着女儿,如今过得算是风生水起。女孩乖巧懂事,成绩在学年名列前茅。有一天聊天的时候,我无意中说了一句:“你女儿现在青春期,本来就是单亲家庭,管教可别太极端,她或许比较脆弱吧。”这句话或许触碰到了她内心某个角落,当时姐一本正经的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你的心态极大的影响着孩子的心态,如果你时常感觉孩子可怜,因为自己离婚而内疚,孩子也会感到发生了一场悲剧。我从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满足我所有的需求。她就是个孩子,父母都爱她,只不过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但是对她的爱并没有减少,因为她是爸爸也是妈妈的孩子。相比之下,有一些男人,没有离婚,表面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跟朋友谈笑风生、殷勤热情,回家跟老婆孩子无言以对、冷若冰霜,要不就是出去聚会喝酒应酬,回家就到头呼呼睡。你在家当着贤妻良母,他却着实的“嫌妻”、“晾母”。与这种不合格的丈夫生活在一起,还不如自己过呢。真正带给孩子脆弱内心的,不是爸爸妈妈分开了,是明明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却一点都不相爱。”
是呀,很多女人当了妈妈之后,都会突然领悟到什么是父爱如山------山一般就呆在那啥也不干!回家之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累。”除了吃饭玩手机就是葛优躺,带孩子是妈妈的事、做家务做饭是妈妈的事,孩子病了妈妈管,妈妈病了还要拖着病体照顾孩子。妈生妈养,爹虽生犹死。
现在大多数爸爸都像个癞蛤蟆一样,戳一下,蹦一下,不戳不动。有时候逼狠了,去陪了陪孩子,但是注意力却仍然在手机上。很多爸爸总觉得自己上个班就特别伟大,按时交个工资就算尽职尽责了。妈妈们在这种长期的冷暴力下,都变得爱抱怨、甚至极端甚至抑郁。中国的女性都已经步入了社会,但是中国的男性何时能真正的回归家庭?社会需要妈妈做职场女性,但是家庭需要妈妈做全职太太。对于女性而言,真是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代。
与离婚相比,这样的家庭似乎带给孩子更多的伤害。妈妈总是对爸爸有指望,爸爸则是无动于衷,抓得紧了就甩手走人,期望大了失望也大,妈妈变得爱抱怨、每天的心情不好,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虽然能强颜欢笑,但是那种压抑的气场永远像一片乌云一样在宝宝头上盘旋着。
所以单亲育养的最大好处就是,你永远不必为如何抚养孩子而争吵。不要总是认为双方共同养育孩子更容易,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现在那么多的爸爸是根本就不管孩子的,还是就是妈妈一个人的事,而且你还要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成年男人。两个人经常为了孩子的事情争吵或互相指责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陪孩子,双方共同抚养孩子其实没有那么理想化,篱笆另一边的草往往并不是更绿。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离婚,只是强调一下心态的重要性。
2
以前单位一个同事,人漂亮、多才多艺还特别要强,也是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回忆起小时候时,她说,她不怕被人瞧不起、不怕被人讥讽,最怕的就是被人同情。小时候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有时候妈妈带着她去单位,总会有人说,你看,这孩子真可怜。她说,真可怜这三个字于她来说,比给她白眼、打她两巴掌还要难受,她自己从没觉得自己可怜过,妈妈很爱她,她吃的穿的用的都不比别人差。与其和一个不负责的爸爸一起生活,真不如单亲的家庭气氛好了。
所以说,如果你是个心理健康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根本不存在可怜而言。作为家长不要因为单亲而无止尽补偿孩子。做一个有效的父母就够了。要培养单亲的好心态:‘情况就是这样,我们要面对,并尽最大的努力变得更好,我们或许因为单亲而受益。”我觉得单亲养育的一个好处就是,孩子们有机会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千万不要为了补偿孩子而骄纵他们。
3
单亲养育,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那些让你“前任”丢脸的事,你自己可能体会到离婚的巨大伤害,但是你说的多了会诱导你的孩子去报复,要意识到,你的絮絮叨叨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你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爱并尊重双方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爱另一方父母是他们的权利,并不是对你不忠诚。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属于父母中的任何一个人,你要做的是培养他独立的健全的人格,而不是依附你甚至你过度依赖你。
父母中没有扶养权的一方要始终可靠的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这是对孩子有极大好处的。没有抚养权的一方千万不要总试图争做那个“好爸爸”或者“好妈妈”,通常没有抚养权的一方每次跟孩子在一起时都会为其提供特别的待遇,来争取孩子对自己更多的爱,但是这会给需要正常生活秩序和日常惯例的孩子们造成困难。这些伤害性的溺爱,真不如日常关心多一点,哪怕变天了打个电话叮嘱孩子要多穿衣服都好,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有你的爱存在。在可能的情况下,双方一起参加一些有关孩子的特殊场合!当然,如果你的“前任”就是不负责任,你就要决定自己怎么做,而不是浪费时间为对方行为而生气、沮丧或失望。因为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一直在强调单亲养育的好处,并不意味着问题不存在,而意味着将双亲养育理想化并且对单亲家庭抱有否定态度,是无济于事的。不要期望你的孩子能立即适应你们的离婚,对离婚的适应是一个过程。
4
我的妈妈是一个十足的贤妻良母,她以家为重,照顾家庭成员的日常起居。同时她也是个极端的控制型母亲。对我的教育分外严格,我的每一次考试不理想、学习上生活上的小失误,于她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情。她会变本加厉的给我施压。从小到大对我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辛辛苦苦付出的这一切还不都是为了你啊!“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了,我对你多好啊,你可不能让妈妈失望啊。”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深。这种关爱,就成了我的束缚。曾经我在博客里形容母爱,用了“无法窒息”四个字。过度的关爱不但没有给我形成一把利刃剑帮我披靳斩棘,反而成了我背后的光芒刀,一刀一刀给我砍倒了。
无论作为单亲还是非单亲的妈妈,你首先要有人生的广度和厚度,你所说的话永远是老生常谈、所做的事永远是一成不变,这是因为你跳不出原生家庭的小圈子,这不仅让孩子感到乏味,更多会让孩子“窒息”,以至于对未来的婚姻、工作都有影响。
一个妈妈,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然后才是一位“妈妈”。找到了自我认同感,才能获得内心的快乐。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却很少问问自己现在幸福么?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长成他们所看见的人。妈妈幸福了,孩子就幸福。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所以,你的心态影响着孩子的心态,如果你总是像个受害者就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乐观、勇敢的心态。
你真的对孩子用心了吗?
在我接待的家长咨询中,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让我那么费劲,怎么办呢?”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反问一句“又不是去干体力活,你费那么大的劲干什么?”我的反问让很多家长无语。可以说大凡是说孩子费劲的父母,大都是不懂得用心对待孩子的父母。其实,每一个好孩子的背后,都会有父母做出的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向不一样罢了。智慧的父母,知道用心而不是用劲。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孩子用心呢?1、用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有很多父母因为听不到孩子的真心话而烦恼。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不愿与父母说话的。孩子刚刚咿呀学语,就会不停地与爸爸妈妈说个不停。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和父母的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父母问,孩子也不愿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你是怎样听孩子说话的?当孩子向你诉说的时候,无论他说的是你想了解的,还是不想了解的;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有意思的还是没有意思的.....你都要用心地去听,集中精力去听,在孩子诉说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说完。
只有用心的、耐心的倾听,你才能明白孩子想对你说什么。你对孩子的倾听越多,就对孩子的了解越多,与孩子的沟通越顺畅。同时,在你倾听孩子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2、用心地向孩子提问很多家长都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情况,可总打不开孩子的嘴,孩子要么应付一下,要么根本不回答。怎么样才能打开孩子的嘴呢?家长要学会开放式提问,具体地提问,你提的问题越具体,孩子越容易回答,如:老师今天表扬哪个小朋友了?今天老师批评哪个小朋友了?吃饭时你和谁坐在一起?有谁挑食不好好吃饭等等。这样的问题孩子容易回答,看似你在问别人,实际上在孩子回答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情况和评判带了进去。在孩子回答你的提问时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答案,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要着急打断他的叙述。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身体语言,了解孩子的内心想要表达的意思。3、用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孩子会向父母提出的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使很多父母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回答。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发问常常是敷衍了事,甚至还会嘲笑孩子的幼稚。长此以往,等孩子长大后,他也不愿意回答问题,更不愿意提出问题,甚至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而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父母往往把矛头指向孩子,认为是孩子不大方、不自信,却不知道罪魁祸首原来是自己。就是你对孩子提问的敷衍和嘲笑,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杀在摇篮里。父母应用心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管孩子的问题显得多么幼稚。比如“老天爷是在天上上班吗?”妈妈可以很认真地回答说:“是啊,现在老天爷要下班了,月亮姐姐要来接班了!”如果父母能用心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为什么”,而且认真回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喜欢提问和钻研问题。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做到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有两个生命的,一个是你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有形的物质生命,一个是你看不见的无形的精神生命。这个有形的身体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精心养育和照顾,而无形的精神生命需要父母的用心理解和呵护。只有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发展,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离婚对孩子有影响吗
2018年2月14日,本该是浪漫的情人节,却在这一天民政局排起了长队,办理离婚手续的数不胜数。直言不讳的说,父母离异最受影响的还是孩子,伤的最深最痛的也是孩子,孩子无辜也无助,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无论何种正当理由,我们都不主张父母离异,但不容质疑,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人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使离婚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离婚成了社会普遍的大问题,那么父母离婚后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家庭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孩子在家庭中与父母的人际互动关系狭窄了,社会化的途径减少了,而且在心理上对于孩子来说有严重的缺失感,不管是跟谁生活,对于孩子来说都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安感,父母不能两全,孩子感到的家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和别的孩子相比,自会出现自卑的心理,这孩子怯于极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孩子受到的伤害绝不亚于父母。
父母离婚了,各自成为陌路人,但是孩子和父母任何一方都有着血缘关系,孩子夹在父母之间也相当为难, 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混乱,父母一方对另一方的怨恨,这使孩子更苦闷,更迷茫,孩子的感情陷入混乱中,让孩子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压抑和对生活的悲观失望,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把父母的不幸投射到自己的身上,容易对 未来的爱情失去基本的信任,对孩子未来的爱情生活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孩子将幼年的总结经验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孩子将自己的爱情容易发生怀疑和畏惧,害怕悲剧重演,站在爱情的门槛外不断徘徊,渴望一个温暖完整的家,又害怕婚姻的不幸发生在自己的头上,幼年的创伤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还有最使孩子难堪的莫过于他人的闲话,有些人可能在背后点点说说,说这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不要他了,别的孩子还可能骂他没有爹或者没有妈,这都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扭曲的心理。
父母离婚后因社会的压力,孩子在人际上容易封闭自己,由于失去了父亲或母亲,而产生的心理缺陷,在正常的社交上出现多疑,孤僻,粗暴等性格特点,父母离婚将给孩子在今后的人际交往,择偶,家庭生活对人生的态度等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的消极作用,父母到了非离不可的地步,也一定要把孩子的问题考虑好,双方在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一致,不可相互推诿,更不能形同陌路,甚至相互诋毁,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夫妻离婚后,由于大多数带着仇恨,所以就会出现互不来往,甚至有一方剥夺另一方探视看望孩子的权利,殊不知,这样做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双方应该清楚孩子没有错,有错的是父母,家长一定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已经处在矛盾漩涡中的孩子,应相互尊重,双方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以温暖。
离婚纵然上万个有理由,却不能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
离婚了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离异后,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很不容易。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跟着爷爷奶奶。父母离婚这件事的本身,并不是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惟一因素,真正影响子女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离婚后包括孩子在内新组建家庭的环境影响,这使得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以下的特殊的心理现象:
一、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消极悲观的想法。
二、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特别是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
三、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四、逆反。这类孩子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出逆反的心理现象。
以上只是父母离异后的子女在心理发展、性格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倾向分析。孩子处于单亲的环境生活,家长要记住父母永远是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的在一起的机会,即便你们再婚了,也要承担起为人父母养育和教育的一切责任,但不要报有弥补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家长而应该让孩子仍处于一个与以往正常家庭一样的生活,也许只不过是不能和父亲或是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一定要让孩子仍继续与父亲或母亲进行电话、见面等等方式的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父亲或母亲的不对之处,让孩子觉得,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家还在,爸爸妈妈还是永远和从前一样地爱着他。
其次,和孩子的学校保持良好沟通。你可以告诉孩子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即使你现在离婚了,在所有关系到你的孩子的活动,时间和在学校表现等方面,你和你的前妻(夫)有同等的知情权,包括家长会。把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闪光点告诉给老师,让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第三,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尊重拥有监护权的父(母)制定下来的规矩。比如什么事情是在那个家庭里不可以做的,那么在这个家庭也不可以做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适应问题和因为父母的过分讨好而变成被溺爱的孩子。
孩子的这些行为你误解了吗
生活中孩子总是有大大小小许多“问题”,总是会受到大人们的“指点”。其中有不少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而是你我一样曾经历过的事情。下面这些事情你都误解过么?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姥姥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姥姥笑到:“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二、实施破坏不是错
洲洲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毁过爸爸的稿纸,拆散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对洲洲大声地指责,试图阻止他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的确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所以有些家长更愿意对孩子实行“放养政策”,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