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给孩子足够的抚摸了吗
发布时间:2021-11-16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您给孩子足够的抚摸了吗
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丧失欲望,导致生长迟缓,智力低下,并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意识到同亲人紧密相连的安全感,因而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抵抗力较强,智力发育也明显提前。相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皮肤饥饿”状态,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发育迟缓及行为异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抚爱,缺乏身体触摸的孩子,往往会自发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闹不安,甚至把头或身体乱碰撞,这就是“皮肤饥饿症”的表现。YJS21.COm
可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年轻父母以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为借口,把孩子扔给老人看管,以为这样就解放了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宝贵时间,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接触方式是打屁股,只要孩子有点错或大人不称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时很少得到父母亲昵抚摸,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并热衷于推撞、打架闹事、对周围世界带有敌意。也还有不少家庭,父母是常常抚摸和拥抱婴幼儿,但是等到孩子上初中以后,性别就会压抑和限制这种本能的接触。只有当孩子患病时,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额的机会,平时是得不到任何关心和爱抚的身体接触。其实大孩子也很喜欢亲人抚摸他的手和头,女孩子喜欢倚偎着亲人撒娇。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触摸方法呢?
1、拥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过心的跳动、眼神的传递,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默默地传递给对方;
2、脖子背部的爱抚,它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
3、臂部按摩。从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压,以解决“皮肤饥饿”。
皮肤触摸是一种直接的关怀方式,表达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慰藉,它能把自己的爱护和体贴,默默无闻地传递给对方的身体、大脑和心理,它可以产生更多天真可爱的孩子,也能产生更多的好丈夫和好妻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吗
女儿坐在地上,把前后鞋襻一一打开,把脚放进去,再一一扣上。我们第一次来上语言课,这样做会耽误老师的时间,我告诉她不用全部打开,并伸手帮她,女儿拒绝。老师曼女士说,孩子脑子里有一整套程序,就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吧。
事实上女儿并没有耽搁太多时间,甚至少于我去干预导致的延误。但是,按照我的成长经验,干预仍然是需要的,它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省时,也不是为 了让孩子学会更快地穿鞋,而是为了成人间的交往,对老师表示并不是我不在乎你的时间,不管教孩子,你看我在催着呢。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孩子挨打挨骂,也 不是真的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要打骂给别人看。
作为一位儿童语言老师,曼女士有很多不同的做法。当我和女儿同时走进她的房间,她会先跟女儿握手,甚至蹲下来和她说话,然后再跟我打招呼。一般 德国人的做法是,先跟大人握手或者拥抱,再跟孩子握手或者拥抱。一般中国人的做法是,只跟大人握手寒暄;等大人全部招呼完毕之后,没有时间就对孩子视而不 见,有时间的话就把他们抱起来。
我们也经常会碰到可爱的成年人,产生想要亲近的欲望,但是我们通常都会克制住自己,不会动辄就去把别人抱起来。我认为对孩子也应该如此,太随便 是一种对人的不尊重。陌生的成年人之间,可以做到彬彬有礼。很多人认为,他们和孩子之间不必有这样的界限,在彼此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去拍肩、搂抱甚至捏 脸。其实孩子见到陌生的成年人,就跟我们见到两米以上的篮球队员一样,是生怕被举起来戏玩的。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见到陌生的孩子应该表现平等和尊重。但是,在家庭内部或者师生之间,由于大人负有教导的责任,平等和尊重就经常靠边站了。 出门之前,丈夫或者妻子花太长时间穿衣打扮,另一方可能会催促,告诉对方十分钟之内必须出发,但是不会跑过去摁住对方,三下五除二帮他/她穿好。孩子就不 一样,眼看着幼儿园就要关门了,大人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让孩子自己慢条斯理地穿鞋,于是粗暴地夺过来,迅速帮他们穿上,拉着手就往外跑。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总是事必躬亲,无论吃饭喝水,还是穿衣穿鞋,都拒绝大人的帮助。其代价就是,吃饭时,汤汤水水弄得满身都是;出门之前,要花 很多时间等她收拾停当。有一次,妈妈实在等不及了,抱着她就往楼下跑。到了门外放下来,她横竖不干,坚决地回到楼上,自己从头走一遍。
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在赶时间,因此以"等不及了"为名的斗争一直在持续。只要持之以恒,大人总会获胜。我发现女儿慢慢地接受了妈妈的帮助, 甚至依赖上了,有时会把脚一伸:"你帮我穿鞋吧!"有时还往地上一蹲:"你抱我下楼吧!"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大人往往也乐得如此。有研究表明,富人的孩 子未来成就总体上比穷人的孩子大,不仅因为他们有丰裕的物质支持,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心情,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一个八小时之外还要兼职挣钱的母亲, 一方面给了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孩子很多自主成长的权利。
女儿第一次去上钢琴课,打开琴盖之后,父母忍不住告诉她说,你可以按这里和那里。老师说,要让孩子自己发现声音,享受声音,对声音产生好奇心, 然后她就有兴趣制造声音。听起来,这又是半年弹不出一首曲子的教法。有一位母亲送儿子学画,半年之后也没见他画过一朵向日葵,还在那里把颜料随心所欲地涂 来抹去,难免有些失望。女儿也上了大半年音乐课了,我有时也会问她学会了唱什么歌,玩什么乐器。但是好像这些都不是学习的重点,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让他们感 受节奏和旋律。我能看到,对这些孩子来说,音乐不是外在的技巧,而是内在的生命。
抚摸孩子,给他多一些关爱!
专家指出,像豆豆这样的状况,很有可能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皮肤饥饿症”。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可以通过抚摸胎教,与宝宝进行交流。宝宝诞生之后,更需要亲人的触摸。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意识到和亲人之间紧密相连的感觉,让宝宝有安全感,这样可以让宝宝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同时抵抗力也会较强,智力发育也会明显提前。反之,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皮肤饥饿”状态,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发育迟缓及行为异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抚爱,缺乏身体触摸的孩子,往往会自发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闹不安,甚至把头或身体乱碰撞,这就是“皮肤饥饿症”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很多父母都以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为借口,把孩子扔给老人看管,觉得自己努力打拼赚钱,可以带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不只是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加需要父母的关爱,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
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只要还真有有点错或者大人不称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时很少得到父母亲昵抚摸。打屁股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唯一的接触方式。这样,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并热衷于推撞、打架闹事、对周围世界带有敌意
也还有不少家庭,在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父母常常抚摸和拥抱宝宝,但是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就很少给予这些爱的抚摸。只有当孩子患病时,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额的机会。其实大孩子也很喜欢亲人抚摸他的手和头,这样他们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因此,作为家长,要多关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抚摸。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触摸方法呢?
1、拥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过心的跳动、眼神的传递,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默默地传递给对方;
2、脖子背部的爱抚,它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
3、臂部按摩。从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压,以解决“皮肤饥饿”。
您了解表扬孩子的技巧吗?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都慢慢的习惯了用表扬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对于表扬孩子的技巧问题你了解多少呢,过多的、空泛的、夸张的或不准确的表扬,都可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负面效果。
孩子的表现:对你的表扬甚至你所有的语言无动于衷。
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可能很多:1、你的表扬可能过于空泛,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关心他到底做了什么。2、你的表扬千篇一律,让孩子不再感到任何刺激。总之,当“真棒”成为你的口头禅时,孩子对它就没有感觉了。
该怎么改善:首先,在表扬的时候多涉及细节。与其说“亲爱的,你画得真不错”,不如说:“瞧你画的月亮,边上还有一片云,真的很像夜晚的天空啊!”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真的注意了他的作品,而且,孩子能够从你的表扬中了解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其次,随时提高你的标准,更新内容,如果半年前孩子连续跳3下就得到你的掌声,那么现在他至少应该完成6个。最后,请变换不同的方式对孩子加以赞赏。让孩子激动的事情有很多,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办法。
孩子的表现:每天像个小喜鹊,“妈妈我做了这个”“妈妈我做了那个”,然后便等待着你的夸奖。
出了什么问题:你之前的表扬可能过火了,所以孩子已经对你的溢美之词产生了依赖,他做事情的目的可能完全是为了向你邀功。如果你没有像往常那样对他赞赏有加,他反而会因此失落。
该怎么改善:适当压制一下自己的热情,让表扬变得更加可贵。宝宝第一次独立走路,第一次完整背下来“鹅鹅鹅”,的确值得全家欢呼雀跃一下。但如果是那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一口气喝完一瓶水,小便前会叫妈妈,平平稳稳地从沙发着陆到地面,我们就不必兴师动众地夸奖、拥抱和亲吻了。
孩子的表现:他对于你的赞扬表现出诧异、失落或者愤怒。
出了什么问题:也许你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所以你的表扬让他感到不快。比如孩子早就学会了穿珠子,可你还显得很惊讶地“夸奖”他:“真棒呀,都能穿成一串了!”我想,孩子听了这话,要么不满地争辩一下,要么直接忿忿然离开房间。
该怎么改善: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现有能力,以及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然后在一个相当的水准上评价孩子。记住,要让你的表扬和孩子的能力一起长大,原地踏步的表扬无异于一种变相的批评。
孩子的表现:孩子显得压力重重,甚至反感你的夸奖。
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表扬可能不止泛滥,而且夸张。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奖会成为一种压力,让孩子心情沉重。而且,如果你总是当着其他妈妈或者孩子的面过分夸奖他,也许反而让他很不愉快。别以为孩子小,他完全能够听出你的话是不是事实,而且他也有小小的面子问题。
该怎么改善:实事求是就好了。具体的、恰如其分的并且举重若轻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既感到受肯定,又明白还要努力。同时让他学到适当的内敛和含蓄也是一种美。
孩子的表现:他承受不了挫折,些许的失败或批评都让他恼羞成怒。
出了什么问题:在表扬过多的同时,你的方法也许值得商榷。回想一下,你在夸奖他的时候,是不是更多地集中在结果,而不是过程,集中在“你能够……”,而不是“你这么努力……”你的态度会引导孩子更多地关注结果,而不是态度和方式。
该怎么改善:把表扬的重点落在他的态度而不是成果上。当孩子掌握了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不要夸奖他做得如何如何好,而且鼓励他积极探索的精神或者坚持不懈的意志。比如,当孩子参加完舞蹈演出时,你可以告诉她她灿烂的微笑让所有人心情舒畅,她真的倾尽全力去完成她的舞蹈,这让妈妈非常自豪。
孩子的表现:听到你的表扬后反而变得愤怒或伤心。
出了什么问题:也许你的措辞有问题,你的一些善意的玩笑,反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比如,你明明想夸奖孩子能自己穿衣服了,但是如果你说“谁说我们乐乐不会自己穿衣服?你看穿得多好!就是裤子前后反了,哈哈哈,拉链跑到屁股上去了,哈哈哈哈……”孩子会觉得很伤自尊。
该怎么改善:请谨慎使用你的幽默感。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要给他明确的语言,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半夸奖半玩笑。你需要让他知道他到底哪些值得褒奖,你对他的表现到底有多满意。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太过纠缠于他的失误。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本身就值得肯定,那些无伤大雅的小细节你就当没看见吧。
家长在表扬孩子的前提下要及时的掌握一些关于这方面得技巧,可以避免不当的表扬对孩子一起到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将来。
育儿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
育儿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
洋洋马上就满五岁了,这五年的育儿的道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总结一下,我觉得一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家长不能随便打击孩子自信心,不强加自己的期望在孩子身上,鼓励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管他是否天资过人,我们都愿意让孩子选择做他自己,允许他展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无条件支持他们。但也要适时批评指正,正向沟通,让孩子偶然从自己的世界抽离出来听听家长想法。这个度要慢慢揣摩,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二、对孩子说慢慢来,更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肥沃的空间,静候孩子慢慢成大,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坚强的父母,才能不顾同龄人的眼光,始终坚持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在恰当的年龄做最合适的事。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慢慢的成长。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方面,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相信你的内心,博学多识教育方法和经验,总有一天会看到你的教育成绩和孩子成功的那天!
三、给孩子足够的爱,高质量陪伴孩子。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孩子,无条件的去爱他,放下心中对孩子的期待与评判,只做好自己该做的,用心去爱他。我们可以放下成人的思维模式和身段,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尽可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和陪伴,也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我们可以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尝试去真正理解孩子,学着感受他的想法,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成长的伙伴!
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生俱来有其独特的生命气质。在教养孩子时,家长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会迷失在随大流的教导方式之中,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方式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但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育儿方法。
育儿心得:你有足够的耐心带孩子吗?
育儿心得:你有足够的耐心带孩子吗?摸爬滚打地哄xx也有一年多了,虽说xx不能用语言和我交流,但她的每个表情,每个动作,我都很清楚地知道她要干什么,她想干什么。可有的时候确因为自己主观上的原因而心烦意乱,再加上xx一磨人更是磨得我歇斯底里……
当xx吃饱喝足了之后,会自娱自乐好一阵子,除了喜欢捅咕些“危险地带”,如电源插座、电视开关、打印机开关、电脑键盘和马桶、地漏等,我俩都会放手让她随便玩儿……现如今,xx的本领也加强了,踩着电脑桌的桌腿能够爬到沙发上、顺着床头踩着床头柜能够开灯、上下窗台极其自如,我俩总觉得,如果给xx准备一个梯子,她肯定能爬遍所有她想去的地方!
春节前后,我的肠胃闹了脾气,上吐下泻,腰和肚子酸痛得不行,走路都踉踉跄跄,更别说抱xx,根本就抱不起来,可xx偏要找我抱,强忍着难受的劲儿抱着她喂奶,好不容易她睡着了,我是辗转反侧,肚子里翻江倒海,一晚上不知吐了多少次,拉了多少次。我在想xx吃了我的奶,也不会舒服哪去,可是这一晚,她睡得很香,免去了我心中的顾虑。第二天,我不吐只泻,但xx依旧很好,我也就更安心些~
第三天,我强了一点,但半夜xx开始磨人,抱也不行、逗也不行、悠也不行,就是咋弄都咧咧,我开始不耐烦地抓狂,脑袋瓜子疼得都要裂了一样,内心里一遍遍地警告自己:还要什么二胎要二胎,一个都要折磨死了!好不容易把xx弄睡着,我也稀里糊涂地睡下。等第二天早上打开纸尿裤一看,我这个悔啊~xx晚上拉臭臭把下面尿尿的部位给腾红了……晚上磨人那会肯定就是拉了不舒服~但我确硬生生地忽略了这一点,之前xx从来没有过晚上拉臭臭的时候,所以我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
现在说这些有啥用啊,已经腾红了,心里这个自责:xx1岁内都没有过红PP、腾红的现象,1岁后倒出现这样的状况了,不怨我又会去怪谁呢!xx不敢爬,一爬就磨得疼,疼得直哭,我的心也跟着流泪,妈妈真是不该,和你抓什么狂呢?给她用温水轻轻沾了沾,也不让碰,一碰就哭,然后涂了点护臀膏,第二天结伽,第三天、第四天开始蜕皮,慢慢地好了……我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不舒服就会直接地表现出来,不会和爸妈装假,而我们,就要做到耐心且细心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求,以免等问题出现时追悔莫及,自责愧疚……
每当看着xx冲我憨憨一笑,伸手想让我抱抱时,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她~越来越加享受和xx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会坐在我的肚子上,和我一起“豆豆飞”;也会用手拽起我衣服的一角挡住她的一只眼睛和我藏猫猫;还会笑嘻嘻地扒开衣服领子往里瞅;直勾勾地伸出食指捅你的鼻孔、嘴里和腋窝……
总结着自己曾经的一次次地抓狂、一次次地自责、一次次地改变、一次次地磨炼,我希望自己努力争做一个耐心、细心的好妈妈~姐妹们,给我鼓气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