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抚摸孩子,给他多一些关爱!

发布时间:2022-02-26 关爱留守幼儿活动方案 母亲给孩子的一封信 幼儿园关爱活动方案

专家指出,像豆豆这样的状况,很有可能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皮肤饥饿症”。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可以通过抚摸胎教,与宝宝进行交流。宝宝诞生之后,更需要亲人的触摸。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意识到和亲人之间紧密相连的感觉,让宝宝有安全感,这样可以让宝宝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同时抵抗力也会较强,智力发育也会明显提前。反之,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皮肤饥饿”状态,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发育迟缓及行为异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抚爱,缺乏身体触摸的孩子,往往会自发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闹不安,甚至把头或身体乱碰撞,这就是“皮肤饥饿症”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很多父母都以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为借口,把孩子扔给老人看管,觉得自己努力打拼赚钱,可以带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不只是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加需要父母的关爱,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

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只要还真有有点错或者大人不称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时很少得到父母亲昵抚摸。打屁股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唯一的接触方式。这样,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并热衷于推撞、打架闹事、对周围世界带有敌意(zfw152.COM 趣祝福)

也还有不少家庭,在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父母常常抚摸和拥抱宝宝,但是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就很少给予这些爱的抚摸。只有当孩子患病时,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额的机会。其实大孩子也很喜欢亲人抚摸他的手和头,这样他们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因此,作为家长,要多关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抚摸。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触摸方法呢?

1、拥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过心的跳动、眼神的传递,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默默地传递给对方;

2、脖子背部的爱抚,它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

3、臂部按摩。从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压,以解决“皮肤饥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抚摸孩子哪些部位能化解情绪


抚摸孩子哪些部位能化解情绪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流动和疏导,就被积压在体内,做父母的该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疏导?这就需要父母的拥有柔软的爱,可以通过身体来疏导,方法很简单,但经常做,对孩子来说将会有相当的好处。

当我们受到惊吓、感到恐惧或者被批评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整个身体都绷得紧紧的,肌肉变得僵硬,眼睛会瞪得很大,抿着嘴唇,紧握拳头……与此同时,我们的心灵也会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不再具备开放性。(动物有一种装死或被称为冻结的状态,人在面对极度恐惧等情绪时,也会如此,即把自己冻住,以完全放弃应对来应对。)

面临威胁和危险,成人如此,那孩子该怎么办?强烈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会转化成物质形式留驻在身体里面,让肌肉、关节、韧带等变得僵硬,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和疾病。身体不仅受头脑控制,也受潜意识支配,身体感受并记忆情感的能力,大于头脑3000倍以上。情绪感受通常是通过身体,最为真实地表现出来。

比如说,容易生气的爸爸,他的肩颈部位就是硬邦邦的;容易自责的妈妈,她的腰背部位经常酸痛;容易抱怨的奶奶,很可能有消化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身体僵硬的表现,而这种僵硬又是情绪能量淤积导致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与脏腑、经络相通,过当的情绪能量会成为身体的阻碍,不通则痛,身体的失衡由此而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就提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心”,“恐伤肾”,“惊伤胆”。

简单说,情绪在人体内的流动是通过神经、经络、体液或其他传导组织来实现的,如果受到突然的、强烈的或者持久的情绪刺激,在身体中就会出现一股很大的能量传导,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从而导致紊乱,发生淤滞。表现在身体上,就会有各种异常反应——疼痛、憋闷、腹泻等,甚至会引起疾病。

情绪冲击导致身体的异常反应,在小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孩子受到惊吓、感到不安或者持续地处于压力状态下时,就有可能会发烧、会腹泻,甚至出现一些难以查明原因也难以治愈的病症。

化解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孩子的心灵和情绪其实是简单、透明的。对他而言,最大的负面情绪就是恐惧——害怕分离(尤其是与父母的分离),而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

因此只要给予足够的爱的抚慰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专业的按摩师和专业的按摩手法,妈妈的手与充满爱意的抚触,是最有效的。年幼的孩子尚未能完全理解复杂的语言,周围人说话的语调、身体的姿态等,对他们的影响更为重要,肢体的碰触,远胜于语言的沟通。因此,时常把孩子拉到怀里,抱抱他、抚摩他,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哪怕什么都不讲,都能让他感觉到爱,让他放松下来。

腰为肾之腹,是产生生命的地方,抚摩此处,可以为孩子增加能量。每天花上一点时间,把孩子抱在怀里,温柔地抚摩他的肚子和腰部,可以帮助他舒缓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更有安全感。

还可以揉捏孩子的胳膊、腿的内侧,以及手心与脚心,这样也有助于打通情绪通道,于孩子的心理能量多有补益。当孩子受到突然的惊吓时,僵化的恐惧能量会淤积在体内。此时不妨沿着脊椎左侧、肩胛骨之间的一条竖线,横着拨动韧带和经络,让这个位置重新变得柔软,就可以了。也可以按摩胸口,也就是膻中穴的位置,顺时针揉捏,帮助宣泄情绪。

当孩子感到悲伤时,把充满关怀和爱的手放在大椎穴(即颈椎第7椎,约颈肩相连处),即使孩子一个劲儿地哭泣,手也不需要动,妈妈温暖的手的轻柔抚触,自然就可以将僵化的能量化解开。

这样做还能让孩子感觉到背后有一股支持的力量,这对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哭得太厉害,则不妨把手放在他的背部,从大椎穴沿着脊柱往下,大片大片地按摩,抚摩范围可以波及到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直至命门穴(即腰椎处),能有效排解情绪能量。

当孩子感到恐惧时,把手放在孩子的颈部,当他感觉到被支持时,恐惧感就会减轻。同时,可以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小腹处(即肚脐下方、耻骨上方),慢慢揉动。这个部位通肾,恐惧情绪通常在这里郁结。当这份恐惧随着揉动向上顶出,孩子可能会以哭喊等方式将它释放。

如果孩子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比如因为白天玩得太疯到了晚上安静不下来、无法入眠,妈妈可以把他拉到自己怀里,把手放到他的颈椎和后背之间,只要放在那里就可以了。

然后对孩子说:“你深深地呼吸,和妈妈在一起,感觉妈妈的手在给你能量,有热传进去……”较之以“不要皮了!”“快去睡觉!”,用心和他在一起,给予陪伴,才是最好的。

脊柱上的每一个部位,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年龄段,也对应着一些特定的情绪能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按摩,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 0-3岁骶骨。这也是储存恐惧的地方,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可以抚摩他的屁股,会有神奇效果。

● 5-6岁腰部。抚摩此处,也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爱、支持与关怀。

● 7-14岁腰椎第1节、胸椎8-9节。每天抚摩这个部位,能帮助孩子释放他在成长经历中积蓄的情绪。

想要给予孩子柔软的抚触,爸爸妈妈也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柔软起来。不仅负面情绪会造成身体的压力,过度的正面情绪其实也会有同样效果。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是什么,而在于如何对待它。

当强大的情绪之流经过身体时,压抑往往是不足取的,如果它们被拦截、被困顿,就会留驻在体内,形成身体的障碍,相反,如果让它们潺潺流动,来了又去,就不会留下负面的影响。

因此,如果想大哭,就哭出来,因为哭并不是情绪,而是帮助我们排解哀伤情绪的方式,当我们畅快淋漓地将哀伤都发泄出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多大的损伤;同样的,如果想笑,就开怀畅笑,如果愤怒,就高喊出来……

用自己喜欢的、觉得舒服的方式,将情绪释放、清空,就是对身体最好的保护。这种顺应而不抗拒的态度,就是一种柔软的爱,我们由此得到的,也将是一个柔软的身体:经络通畅、体态匀称、行动矫健、肌肉充满弹性。任情绪自由进出,身体便不再因积郁、阻滞而坚硬板结。

对孩子多些关爱


对孩子多些关爱

孩子转学后,一般独自坐公交车上学放学。偶尔在饭桌上闲聊,儿子问我和他爸爸,当我要下车时,如果人很挤,我下不去车怎么办?我们告诉孩子,你要提前往后面的车门走,如果你当时没下去,可以高声告诉司机叔叔或者阿姨,你要下车,麻烦他们等一等。孩子说,你们不知道,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最害怕听到骂声。当我往后门挤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有的人就会骂的,骂得很难听。我心中一悸,仿佛那有些恶毒的骂声已经在我耳边响起。我能想象在他们嘴里吐出的词汇,只是,我搞不懂的是,当他们面对小孩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多一些柔和?小孩是弱者,不会还击,只能使心灵受到戕害,或者等他们长大了,转而再用这些词汇去骂别人。那如此恶性循环,社会道德安在?作为一位母亲,我真希望人人都来善待孩子,就像善待自己的小孩,让孩子们在一种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虽然社会不是真空地带,但我愿它是阳光地带。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接儿子时发现儿子的额头上贴了一个小贴纸,上面写着‘奖’字,儿子骄傲地说:“老师奖励的!”我笑着摸着他的头说:“是呀,我就知道你最棒,老师同学都喜欢你!”他更加自豪地拉着我下楼。其实每个小朋友的额头上或者手上都有类似的东西,表扬他,赏识他,我觉得小家伙自信心会更强些。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儿子很快找到自已喜欢的小木马,骑在上面高兴地喊着,因为小爸开车在外面等着,我招呼他玩一会儿就离开,正巧小区的孩子**也在,我让他们手拉手一起走,可赵同学不肯,他姥姥在旁边说这孩子如何得不懂事,话音刚落,赵同学就抢了别的小朋友的木马,小朋友哭喊着追着。我蹲下身来:“**同学,听说你最懂事最爱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木马一起玩多好呀!”他一听就松了手。我连连跟他姥姥说:“小孩子也有自尊,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多赏识表扬他,他会更好!”姥姥说:“这孩子不懂事,不像你儿子懂事呢。”我笑。果然一会功夫赵同学哭了,原因是他的小纸贴不见了,哄了半天,哭哭啼啼才上车,前提条件是儿子要上他家去玩。儿子痛快地答应了。

在去赵同学家的路上,儿子捡了块石头拿在手里玩,赵同学也想要就动手抢儿子的,儿子不给,结果他朝儿子胸口就是一拳把儿子打倒在地。儿子起来问:“你为什么打我,你是坏孩子!”然后跑向我:“妈妈,他打我!”眼泪含在眼里。我笑着对儿子说:“有点委屈吧,但你做得很对,跟他讲道理,现在你把石头给弟弟,你们一起玩就好了!握个手吧?”儿子起先不同意,但经我这么一说就走过去,把石头递过去,赵同学这边被姥姥狠说一通正打姥姥呢,儿子走过去俩人握手,放下石头,手拉手开门上楼回家了。小孩子就这样刚才还是‘敌人’,但转眼间就会成为朋友。

做好晚饭去接儿子,儿子在人家里自由自在地开车玩,**的姥姥一再地夸奖儿子,说儿子懂事,我也趁机表扬儿子:“是呀,他现在很懂事呢,我们讲道理他都听。”小家伙听了扬起头,“妈妈,我玩差不多了,咱们回家吧!”然后和他们挥手再见。一出门,他恍然大悟地说:“啊呀,怎么黑天了?”“是呀,刚来时天还亮着呢?今天天热,晚上有雨。”我接上说。“那天冷呢?”“天冷就下雪了!”儿子满怀期待地说:“睡好觉就能下雪了吗?”“不是,雪要在冬天才下呢?下雪时你想干什么呀?”“下雪时我的小木马就穿雪衣了?”“是呀,那下雨呢?”“下雨它就洗澡了,变得干干净净了!”我被儿子的话感染着,小家伙的想像力开始发挥,“我最喜欢下雪,雪花从上面下来,我就变白了。”我不忍心说话,怕打扰孩子心中的想像,认真地听着。“我和妈妈去堆个大雪人,像小企鹅PORORO一样打雪仗-------”在儿子的想像中我们回到了家。我真诚地表扬儿子:“妈妈真没想到,你的小脑袋里装满了这么多的想像,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侯还不知道这么多呢?”“当然,因为我最棒!”小家伙瞅着我来了这么一句,我惊喜得狂亲他不止,当然这词也不是他独创,听起来熟悉,好像又是哪个碟里的吧?

我用这些琐事来说明一个事情,我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加进了我对儿子的赏识教育,我发现儿子正如我所赏识的那样,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信,相像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收到这样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表扬赏识的话来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相应地思维也会发生变化,你所期望的好的品德,好的体能,好的习惯都会在我们的赏识中建立。当然赏识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比如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摘抄《做最成功的父母》)比如赏识孩子时一定要真心诚意,不能空洞,要在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等等。

请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吧!相信这些赏识的话语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永远存在孩子的记忆中,让一个美好的童年伴随他一生一世!!

多给爱哭孩子点关心和爱


多给爱哭孩子点关心和爱xx刚刚满两岁,说实话的确是个爱哭的孩子,对于爱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当然也不是一味的妥协。这两年来,日夜和xx相处,对于爱哭的孩子怎么教,多少也有点心得,现在就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教,多谢!

1、冷处理。

xx一出生并不是一个爱哭的孩子,可到了3个来月,突然有了自己的小心眼,再加上我办事连续出去了几天,奶奶总是抱着。结果从某一天开始,不饿不困不拉不尿,抱着就咯咯笑,放床上就哭,我一看这样不行,会惯坏的,而且我黑白一个人看她,也会把我累坏的。于是我就把她放床上,搂着她温柔的和她说,你如果不哭我就抱,你哭我肯定不会抱的。开始的时候xx还是玩命哭,扯着嗓子,蹬着腿,就这样持续了至少15分钟,我也搂着她说了15分钟。不知道她是不是听的懂,可能最后也累了,就不那么哭了,抽泣着哭,我就抱起来了。以后连着两天又因为抱的问题大哭了两次,每次我都是这样处理的,三次之后她再也没有因为要抱而大哭,因为再小的孩子也知道,她哭根本不会从我这得到抱的满足。其实我不是不抱,只是不能被这么点个小孩牵着鼻子走,她不哭我会抱着她到处看,和她玩耍。但如果她想把哭作为威胁我的手段,对不起,你的妈妈不吃这一套。

2、平稳度过认生期

到了半岁,xx的认生期就来了,再也不是那个见谁冲谁笑的小姑娘了。出去玩,只要有人靠近她和她说话,她就扯着嗓子哭。开始我真是特别烦,人家和她玩是喜欢她,可是这样哭都把别人吓跑了。但是我发现她并不怕人多,就怕别人单独对她。后来我就想办法,第一,每天出去两次,哪人多往哪凑,先练胆,然后慢慢和别人有交流,这样一点点就好了。而且我自编了个儿歌,从那时候起就天天给她唱:小xx,懂礼貌,出去玩,打招呼。见到爷爷叫爷爷好,见到奶奶叫奶奶好,见到叔叔叫叔叔好,见到阿姨叫阿姨好,见到哥哥叫哥哥好,见到姐姐叫姐姐好,见到弟弟叫弟弟好,见到妹妹叫妹妹好!人人都夸我是懂礼貌的好宝宝!这首儿歌看似都是废话,都是无用的重复,可是对于半岁的xx来说,不仅是鼓励,还能学习称呼,所以这是她第一首学会的儿歌,现在也会背。现在两岁的xx出去玩,虽然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么开朗外向,但是打个招呼,说个话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起码不会令我头疼的大哭大闹了。

3、支持适当情绪宣泄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难免不会发生摩擦,比如被抢了玩具了,被推到了,一般没有危险我都不会加以干涉,如果xx哭了,我会把她带到一边,但一般不会劝阻她停止哭泣,因为孩子受了委屈,负面情绪当然需要宣泄,对于孩子来说,哭,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但我会和她讲分享的乐趣,友谊的快乐,直到她自己停止哭泣,切记,这时不可以批评她,因为孩子没有错。

4、鼓励先行,适当奖励

小孩子有几个不怕打针的,xx也是,一岁半的时候打针哭的惊天动地,一岁7个月的时候一到医院就哭了。所以,当她两岁要打预防针的时候,提前十天,我就和她说,xx马上要体检了,医生阿姨让看看xx健康不健康,要测体重,身高,量胸围头围,还要用听诊器听听你的小肚皮,你配合阿姨好不好?她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后我又说,阿姨还要给xx打两针,打针有一点疼,但是打针能使身体更强壮,妈妈相信xx很勇敢,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学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xx会回答,好!大概10天的时间,我每天都和xx说,一天至少3遍。结果体检那天小朋友异常配合,还和医生阿姨聊天呢,没想到还有测血常规,抽指血,我赶紧临阵鼓励,结果小家伙没有哭。打预防针的时候,第一针下去拔针的时候哭了,第二针也哭了几声。我哄好后拿出预备好的小熊她给她吃,并说,xx今天很棒了,抽血没有哭,打针虽然哭了,但是妈妈知道你努力了,只哭了几声,下次会做的更好。然后,xx听了夸奖特别高兴,再有喜欢的小熊糖吃,更开心了,打针的事情一下就忘了。我也相信她下次能做的更好!

5、转移注意力

遇到xx无理取闹的时候,除了冷处理,还有一招特别实用,就是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容易分散,你再刻意的引导,一会儿就把刚才哭闹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了。也许前一分钟在哭,后一分钟就笑了呢!

其实有的孩子爱哭是天生的,而且哭本来就是天性,我们没有必要扼杀,有目的的引导,“爱哭鬼”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呢!

给孩子少些否定,多些鼓励


女儿笛笛4岁了,上幼儿园中班。她活泼、可爱,会笑着向客人问好,还能在众人面前唱歌、背诗、讲故事,可是在不久前,女儿还是一个见了生人就往往妈妈怀里钻的“黏人虫”呢。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工作比较忙,所以女儿从小由姥姥带着。老人家带孩子非常仔细,非常小心,因此,笛笛的胆子较小,见到生人比较发憷。姥姥越是让笛笛叫人,女儿就越往大人怀里钻。没办法,姥姥就说:“哎,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久而久之,女儿也就更不爱开口叫人了。有一次,我带女儿出去玩,碰到一个朋友,我让女儿叫人,女儿看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后来,我问女儿为什么不叫人。女儿冒出了一句:“笛笛不会。”我愕然了。原来,女儿已经在大人不经意的谈话中,为自己下了定论——我不会。

女儿在家里爱说爱唱,可到了外面就不爱说话了。这与孩子的性格和大人带的教育方式都有关系。于是,我开始尝试做女儿的工作。在家时,我和女儿交谈,告诉她,见人要问好,做个有礼貌的孩子,还给她讲了《小猪有礼貌》的故事,让她向小猪学习。女儿在我的鼓励下,慢慢地不再害怕客人,会冲客人甜甜地笑了。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女儿向客人问好。每次女儿都求救似地望着我,我说:“没事,妈妈和笛笛一起向客人打招呼,好吗?”终于,她声音小小地叫出了第一声“阿姨好”。我大大地表扬了她,女儿也冲着我甜甜地笑了。原来进步是这样让人感到开心。为了让女儿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在她不到3岁时,我将她送入了幼儿园托班。在半年的集体生活中,女儿慢慢地不再害怕见人了,从以前的“胆小兔”变成了爱说爱笑的“快乐兔”。

女儿的这种情况,我在班上也曾碰到过。有一次,小班的一位幼儿入园时,他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这孩子不爱说话,不爱喝水,不爱睡觉……”说这些话时孩子就在身边。我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难道孩子真的不爱说话吗?作为一名家长,同时又身为幼儿教师,我想对家长朋友说:请您别在孩子面前说“我的孩子不爱……”,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我不爱……我不行……”的意识。这样一种暗示,往往会让孩子在还没有真正尝试的时候就体验到了被否定的滋味。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吧。

相关推荐

  • 多给调皮的孩子一些关爱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接触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所以我们教师应学会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爱,使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感情。那么老师的爱更是博爱了。我努力以一个教师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
    2020-10-10 阅读全文
  • 您给孩子足够的抚摸了吗 您给孩子足够的抚摸了吗 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
    2021-11-16 阅读全文
  • 抚摸孩子哪些部位能化解情绪 抚摸孩子哪些部位能化解情绪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流动和疏导,就被积压在体内,做父母的该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疏导?这就需要父母的拥有柔软的爱,可以通过身体来疏导,方法很简单,...
    2021-05-25 阅读全文
  • 对孩子多些关爱 对孩子多些关爱 孩子转学后,一般独自坐公交车上学放学。偶尔在饭桌上闲聊,儿子问我和他爸爸,当我要下车时,如果人很挤,我下不去车怎么办?我们告诉孩子,你要提前往后面的车门走,如果你当时没下去,可以高声告...
    2020-11-09 阅读全文
  • 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
    2020-12-09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接触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所以我们教师应学会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爱,使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感情。那么老师的爱更是博爱了。我努力以一个教师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

2020-10-10 阅读全文

您给孩子足够的抚摸了吗 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

2021-11-16 阅读全文

抚摸孩子哪些部位能化解情绪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流动和疏导,就被积压在体内,做父母的该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疏导?这就需要父母的拥有柔软的爱,可以通过身体来疏导,方法很简单,...

2021-05-25 阅读全文

对孩子多些关爱 孩子转学后,一般独自坐公交车上学放学。偶尔在饭桌上闲聊,儿子问我和他爸爸,当我要下车时,如果人很挤,我下不去车怎么办?我们告诉孩子,你要提前往后面的车门走,如果你当时没下去,可以高声告...

2020-11-09 阅读全文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

2020-12-0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