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宝宝顶嘴与父母教育有关

发布时间:2021-11-19 宝宝班教育笔记 有关教育的读书笔记 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

导读:殊不知,孩子和大人顶嘴多数情况下是父母所逼!说白了,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

按照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孩子长到6—7岁时就有了独立自主,形成性格的要求,所以从这个年龄段开始,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和父母顶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到了11—12岁的时候,随着孩子接受外界信息的增多,这种反叛精神更加突出,顶撞父母的时候更多,因此有些父母会感到委屈,甚至以为孩子和自己不亲了。

殊不知,孩子和大人顶嘴多数情况下是父母所逼!说白了,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大凡孩子与家长顶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虽做错了事,但是对父母漫无边际、长篇累牍的说教感到厌烦;(2)孩子犯错后有了悔改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处理不冷静,让他们感到家长有些小题大作;(3)孩子没做错事,但却遭到无端的责备;(4)父母逼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想做或者不愿立即去做的事;(5)父母之间闹矛盾,孩子无端受牵连。

从以上几点看,孩子和父母顶嘴的确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父母亲应当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多下些功夫!同时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现在的孩子毕竟接受教育早,接触的传媒多,而且顶嘴也是孩子不良情绪得以宣泄的一个途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强了。

但是顶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一旦习惯成自然,也不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的和睦。所以作为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一、遇事冷静,赏罚有度:作为家长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要急躁,先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处治方法,不搞连带处罚,不翻旧账。赏罚前,要讲明道理,让孩子彻底信服。

二、注重言传身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作为家长也应对其父母或上司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少与之发生争执,否则就会影响到孩子。

三、给孩子申辩权利:即便知道它们在狡辩,也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讲完,然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他们选择将功补过的办法来弥补过错,这往往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父母怎么教育莽撞宝宝?


导读:莽撞,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家长如果对他们的莽撞行为长期不予理睬,也会使他们在种种莽撞行为的重复中,形成坏的性格、习惯。

莽撞,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家长如果对他们的莽撞行为长期不予理睬,也会使他们在种种莽撞行为的重复中,形成坏的性格、习惯。孩子莽撞行为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生理和心理因素。三至五岁的孩子,目测力差,空间知觉不准确,大脑操纵小肌肉群的能力很差,本想把物品放到桌上,结果事与愿违,失手打翻在地上了。五至七岁儿童往往好动、好斗,对运动表现出永不满足的欲望,因此常常出现头上撞出个包,衣服撕破了的现象。

2、知识经验缺乏。有的孩子经常爬上墙头、砖堆往下跳,不是腿青了,就是脚扭了;有的孩子玩带尖的用具被戳伤,等等。这是由于他们缺乏知识经验,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造成的。

3、不良教育的影响。由于成人过于娇惯,稍不如意孩子就大发脾气,乱摔东西;有的孩子遭成人的打骂,就以打同伴,撞同伴出气,逐渐形成莽撞的不良行为习惯。

孩子出现莽撞行为不能轻率地、粗暴地责骂孩子,而是要认真仔细地分析原因,针对实际施教与矫正。

1、如果是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莽撞行为,家长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亲切地告诉孩子做事要细心、认真,把东西损坏了很可惜,同时,肯定、表扬他爱做事的好品格,并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环境,让他们在耐心、细致、认真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2、如果是缺乏经验或对行为准则不理解而造成的,成人应帮助孩子广泛接触事物,积累经验,认识行为准则的意义。同时,借助莽撞霆为的后果,让孩子接受教训,使他们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孩子因为玩刀、玩水、玩火而被刀割伤,被水烫伤,被火烧伤,就应该让他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自觉注意和养成良好的行为,减少莽撞行为。

3、如果是不良教育而造成的,家长应检点自己的言行,改进教育方式。要防止对孩子娇纵、溺爱或随意打骂。同时注意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避免莽撞行为的发生。

父母们教宝宝说话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宝宝,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孩子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妈妈”的意思了。

误区二: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就满足了需求,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误区三: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来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快到2岁时,孩子会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简单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面对不同语言发展阶段的孩子,有些父母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误区四: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等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孩子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误区五: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统一语言教他们正确发音。

父母巧用“儿语”教宝宝说话


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

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

相关推荐

  • 父母怎么教育莽撞宝宝? 导读:莽撞,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家长如果对他们的莽撞行为长期不予理睬,也会使他们在种种莽撞行为的重复中,形成坏的性格、习惯。 莽撞,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家长如果对他们的莽撞行为...
    2021-11-11 阅读全文
  • 父母怎么教育宝宝学习 小宝宝出生时不仅有视力而且还有视觉偏好,他喜欢鲜艳的颜色,对比分明的图案,喜欢看轮廓清晰而复杂的画面,特别钟情于人的笑脸。小宝宝还有听觉分辨能力,能够区分人的说话声和其他声音,能够辨别出铃铛声和蜂鸣声...
    2021-01-27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与新生宝宝交往 视、听、触觉和模仿是新生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新生儿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宝宝光临人间不久就会东张西望,眼睛还会追随红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动。 父...
    2021-11-19 阅读全文
  • 父母与宝宝沟通的三大策略 聪明活泼的宝宝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调皮的宝宝是个出难题专家。初为父母的您又该如何应对呢? 1.父母怎样认知、解释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影响父母也孩子的沟通。 父母务必把孩子真正放在这个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认知他...
    2020-11-11 阅读全文
  • 新父母如何与宝宝感情交流 视、听、触觉和模仿是新生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新生儿和父母及长辈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宝宝光临人间不久就会东张西望,眼睛还会追随红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动。...
    2021-04-16 阅读全文

导读:莽撞,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家长如果对他们的莽撞行为长期不予理睬,也会使他们在种种莽撞行为的重复中,形成坏的性格、习惯。 莽撞,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家长如果对他们的莽撞行为...

2021-11-11 阅读全文

小宝宝出生时不仅有视力而且还有视觉偏好,他喜欢鲜艳的颜色,对比分明的图案,喜欢看轮廓清晰而复杂的画面,特别钟情于人的笑脸。小宝宝还有听觉分辨能力,能够区分人的说话声和其他声音,能够辨别出铃铛声和蜂鸣声...

2021-01-27 阅读全文

视、听、触觉和模仿是新生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新生儿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宝宝光临人间不久就会东张西望,眼睛还会追随红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动。 父...

2021-11-19 阅读全文

聪明活泼的宝宝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调皮的宝宝是个出难题专家。初为父母的您又该如何应对呢? 1.父母怎样认知、解释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影响父母也孩子的沟通。 父母务必把孩子真正放在这个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认知他...

2020-11-11 阅读全文

视、听、触觉和模仿是新生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新生儿和父母及长辈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宝宝光临人间不久就会东张西望,眼睛还会追随红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动。...

2021-04-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