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懂礼貌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12-07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幼儿园礼貌说课稿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严彬宸的爷爷入园跟老师交流说,孩子见了人不愿打招呼,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及与家长的交流配合找到了原因。大致有2个原因:一是因为羞怯;二是不懂得见了人要打招呼是礼貌行为。其实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性别、辨别年龄的能力,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像严彬宸小朋友知道满脸皱纹、有白发的老人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年龄相仿的人是叔叔阿姨。这时,成人的教育方法要得当,不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面前,要鼓励孩子懂礼貌、敢讲话,坚持要孩子招乎人,并告诉他招呼人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也告诉爷爷当孩子不愿招呼人时,不要说“这孩子不懂礼貌”,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尴尬的局面,而应该慢慢引导,因为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和时间来适应新的事物,新的环境。应该对他表示关怀、爱护,并且陪同他寻找方法,主动开口招呼人。过了两天爷爷告诉我,他带孩子上街,遇到了以前熟悉的同事,他就对宸宸说:“想想看,他叫什么爷爷,你应该对他说什么呢?”,宸宸就说“张爷爷”,他听了以后高兴极了。作为老师,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密切与家长配合,并试着去发掘孩子的独立天赋,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面前,让孩子自己判断该怎么招呼陌生的人。当孩子获得成功的经验时,自信心自然会增强。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讲文明,懂礼貌”从你我做起
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因此,文明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我们班里有个小男生名字叫钢钢,他性格偏内向。
不太喜欢和身边的小朋友交谈,就连早上见到老师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也只是看一看老师却从不会主动问老师早上好。
她的奶奶每当看到这种情景都会批评他,嫌他一点也不给大人们争脸。
针对他的这种表现,我及时的跟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
并在课余的时候对他给予引导当他有一点进步的时候都给予奖励,增加他的自信心。
终于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也渐渐意识到了,每天早上见到老师都问好,有时因性格的原因,总不能大声说出来,所以导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薄弱。
一句简单的“老师好”会反映我们什么?他能折射出我们教师素质的所在。
今后在教育孩子时,尤其是日常行为这一教育,需要我们不时的提醒孩子去做。
只有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我们的工作才有进步!
礼貌教育从我做起
随着我们班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认为应该让孩子养成懂礼貌的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我们三位老师都会注意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比如,早上来园后,我们都会要求孩子在看到老师后,说“×老师,早上好!”;当不小心碰到别人或者惹哭了某个小朋友时,我们都会要求孩子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对不起。”;如果别人送好吃的东西给他,我们都会要求孩子向对方,说“×××,谢谢!”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对孩子提出了很多礼貌方面的要求,有时也会提出其它的要求,比如,走路时不要跑;搬椅子时一定要贴紧身体不要碰到别人;吃饭时不要讲话,专心吃饭,等等。
最近,我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日常交流活动以及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之间在交流时,如果有孩子走路时跑了,有的孩子就会像老师那样,说:“走路不能跑。”如果让某个小朋友来做小班长,他就会像模像样的当起小老师,要求小朋友如何坐好,提出的要求和老师提出的要求完全一样。看着孩子的样子,有时我就会想他们怎么会模仿的这么的像呢?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样子,突然就会很害怕,害怕自己是否会有什么不适的行为会被孩子无意识的模仿,从而影响到他们。
面对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做好的模仿范例,不要做一些不好的行为,影响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让孩子学到了一些不正确的言行。
教育随笔《做客有礼貌》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理解待客和做客的礼仪,我和兰兰老师组织了一次“做客有礼貌“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愿意到别人家做客,做客时做到不哭闹,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细节,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学习怎样热情的接待客人,并会说礼貌用语。
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大班老师的大力支持,大班的王老师选了班里几个表现突出的学生来参加这次活动,首先让孩子们观看了大哥哥大姐姐的情景表演,然后鼓励幼儿模拟表演:由大班的孩子当客人,小班的孩子负责接待,首先表演的是小女孩新怡,只见小新怡边在娃娃家整理边说:"客人要来了,我快把房间整理干净吧。”扮演客人的大班小朋友家逸开始敲门了,小新怡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跑去把门打开,把手一伸,腰一弯,面带笑容对家逸说:你好,请进。“看着两个孩子有模有样的的表演,我和兰兰老师会心的笑了,当家逸走进活动室,小新怡又搬过小凳子请姐姐坐下,拿了杯子给小姐姐倒水,忙的不亦乐乎。家逸也装模作样的当着客人,享受着小心怡的热情,这时小新怡跑到我面前:”老师,老师,客人来了是不是还要准备水果啊,咱这里没有啊。”嘿。这孩子想得还真够周到的,我连忙跑去拿了几个水果,小新怡才开心地笑了,水喝了,水果过吃了,小新怡又请大姐姐玩玩具,家逸也有礼貌的说了谢谢,玩具有很多,可家逸只玩了小妹妹拿给自己的,其他的没有动,两个孩子玩了一会玩具,家逸才起身告辞,小新怡又有礼貌的和小姐姐说了再见,并欢迎小姐姐下次再来做客,家逸也对小妹妹表示了感谢,表演顺利结束了,我和兰兰老师带头给这两个小朋友鼓掌,活动室里顿时掌声一片!
活动继续在进行,看着一个个孩子出色的表演,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从中学到很多很多,当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待人接物,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宝宝们,看到你们的进步,老师真的很开心!
“懂事”的孩子
开学后班里来了个“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孩子叫张丰屹,是班里最小的,但却很懂事,且看:(一)开学前家访开学前我们教师都会对适龄儿童进行家访,告知家长入园时间及入园事项。我和卫平老师去了一户人家,进屋后在炕上看见坐着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长着大大的前额,小小的眼睛,手里玩弄着扑克,他就是张丰屹。他见到我们后,没有像其他孩子见到生人的羞怯样,而是朝我们举起了扑克,招呼说:“zen打扑克来---”,那表情俨然一个“小大人”,惹的我们哄堂笑笑。我对他说:“你带着扑克到幼儿园跟我和小朋友们打扑克吧”!他朝我笑笑说:“好!你跟小朋友说说等着我去昂”!(二)你别哭了开学第一天,张丰屹的妈妈就把他带到了幼儿园,我问他:“张丰毅咱打扑克吧?”他说:“我没带扑克,等我带来再打吧。”说完就朝玩具去了。他妈也借机走了。张丰屹呢,玩积木、骑木马完全沉浸在对新玩具的探索之中。新来的班级大姐姐李嘉琳则由于妈妈走了哭了起来,张丰屹见此情景,从兜里掏出卫生纸,坐到了嘉琳跟前给她擦起了眼泪,边擦边说:“你别哭了,我给你擦擦泪”。卫生纸擦脏了,扔垃圾桶里,回来又继续给嘉琳擦起了眼泪。(三)看你洒的奶由于刚开学,打破了孩子们原来的生活规律。早上起得早,起来后也吃不下早饭,有的孩子就带了零食。这不张璎祎带来了奶,喝奶时把奶洒地下了,张丰屹看见了,掏出卫生纸在地上擦了起来,边擦边说:“你看看你洒的奶。”擦干净后把卫生纸扔进了垃圾桶,拍了拍手又去玩了。怎样!?张丰屹是个“懂事”的孩子吧!
做个勇敢的孩子
最近几天都是阴天,天气显得格外的冷,昨天我们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有的玩球,也有的玩跳绳,但是我发现有些孩子本能的将小手缩在口袋里,不愿意到院子里玩。
于是我就说:“小朋友看看谁是勇敢的孩子,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
”也许我的话是有号召力的,缩着手的孩子听了我说之后伸出了手,走到院子里玩了起来,为了更好的教育鼓励他们,我就继续说:“虽然冬天来了,北风呼呼的吹,冬爷爷这是在考验小朋友是不是勇敢的好孩子,如果你们勇敢他就害怕,如果你害怕他就让你更冷。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玩得更起劲了,还抢着对我说:“老师,我是勇敢的孩子”“老师,我要让冬爷爷怕我”他们都不甘示弱,抢着做勇敢的孩子。
于是,为了更进一步的教育孩子们做个勇敢的人不做胆小鬼的意识,我又和孩子们玩了《风和树叶》的游戏,我做风,看看谁最勇敢,不怕风,孩子们个个积极性非常高,表现的都很好。
都想做个勇敢的孩子,嘴里还不停的念叨:“我是勇敢的孩子,我不做胆小鬼”。
快乐的游戏,使孩子们忘记了寒冷,他们愉快的玩着,自然在玩中学到了怎么做,自然懂得了做个勇敢的孩子。
做个大胆的孩子
这次区域你来的可真早,目标很明确:“老师,丁丁要去敲小鼓。”我说:“那你去把自己的进区牌拿来粘好吧。”“好”马上跑了出去。开心的拿来了进区牌,粘在了区域规则上面,说:“丁丁可以玩了吗?”我说:“当然可以啦。”你选择了一个小鼓“咚咚咚”的敲了起来。琴琴看到后,也马上拿起了小鼓“咚咚咚”的敲了起来,整个教室都回荡着你们敲鼓的声音。我说:“小演唱会可真好听,如果有美妙的歌声就更棒了。”你说:“老师唱,老师唱。”你拿出了话筒递给我,我说:“我们一起唱吧。”我拿起了话筒唱了起来,你们用不同的乐器伴奏着,好像真的完成一个很棒的演出一样,一首歌曲结束我说:“哪个小歌唱家还想唱呀?”琴琴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要唱,我要唱。”你们开始了第二个表演。刚一唱完,你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说:“丁丁唱,丁丁唱。”话音刚落,你就唱起了葫芦娃,口齿不清还唱的认真的样子可真可爱。
之后我在远处观望,看你们玩的情况,其他三个孩子又拿出了一筐头饰戴在头上表演,你开始制止他们,并用很大的声音叫着“老师,老师”,我问你:“怎么了?”你说:“他们没有整理好乐器就在玩其他的了,不可以这样。”还伸出了你的小手,我为你的话语感到震惊,立马表扬了你的做法,其他三个孩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捡起了丢弃在地上的乐器,整齐的放在了柜子里,继续头饰游戏。
这个故事里丁丁可能在学习什么?
你平时对老师阿姨比较依赖,凡事都喜欢别人帮你安排妥当,也不愿意在小朋友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今天你能有自己的主见,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玩的区域,从刚开始的羞涩,到最后大胆的表演,有很大的进步。敲小鼓的时候,你并不是盲目的乱敲,而是有一定的节奏,虽然节奏都比较简单,但是你已经有了初步的节奏意识。你是一个很有规则意识的孩子,你的规则意识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他的孩子。
机会和可能性
表演区里可以准备一些好听的、节奏明显的歌曲,你可以照着歌曲节奏敲一敲,你还能成为小演奏家给全班孩子表演呢。多给你一些表现的机会,你的胆子会变得更加的大,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多沟通、多表达有助于你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口齿也会更加的清楚。
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案例背景:
我园开展为期一周听评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热情极高的孩子们时,多位老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草草收尾。活动后多名老师反应在班级常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经验,希望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找出有效办法使孩子“听话”些。于是我们就“如何建立班级良好常规”开展了一次针对性的教研讨论活动。
教研活动后有老师反应说:“把活动中交流学到的经验用到班级常规管理上,孩子们真的“听话”了些,特别是中班孩子,以前本来就乖,现在更听话了。”老师的话是对教研活动成效的肯定,有了成效自然是好的,但在暗自窃喜取得活动成效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隐隐的担忧,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起这一“成效”。
案例描述:
这天因天气原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受限,中班孩子开展起区域活动。我以“路人”的身份,细细观察着美发区和图书角的孩子们,活动中的孩子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为了不打扰孩子们建立起来的美好氛围,我尽量放轻脚步和动作幅度。图书角里方琦正在取书,我走过去,想看看孩子拿的什么书,却不小心脚踢到书架,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看向方琦,孩子的动作停顿了下来,刚拿起的书又放下,有些许紧张的看着我,似是担忧自己做错什么,也像是在得到允许。我连忙用动作提示他可以看,孩子犹豫了会儿,脸上露出笑容,终于还是拿起那本书轻轻的走到好伙伴身边坐下,安静的阅读起来,我为自己打扰到孩子暗自自责,于是离开图书角。
离开途中路过美发区,跟图书角一样,孩子们有序的开展着活动,不吵不闹,不争不抢,看上去倒是一番和谐的景象,可心里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劲,觉得怪怪的。于是细细观察起来,蒋子淇正在帮陈语梦理发,一会儿拿梳子梳梳头发,一会儿拿玩具吹风吹吹头发,忙的不亦乐乎,一阵忙活后又搬来“烫发机”进行美发环节,一个个塑料小夹子被夹到陈语梦头发上,由于夹的位置高低没掌握好,陈语梦的脸上出现头发拉疼后的痛苦表情,可她没有制止,一直极力忍着,直到美发过程结束,看着夹子上被拉掉的几根头发,我和孩子交流起来:
问:“游戏好玩吗?”
答:“好玩”
问:“夹子夹在头发上会疼吗?”
答:“扯了会疼”
问:“那该怎么办?”
答:“我忍着,老师说不可以太吵,我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听完孩子的回答,我顿时明白过来之前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孩子们太“听话”了,区域活动本该是孩子们自主游戏,自由发挥的舞台,可“听话”这把无形的枷锁不经意间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言语、表情和自由表达的心。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讲述了一次区域活动中的两个小片段,两个片段角色不同、地点不同,看似毫无关联,却都以实例的形式,反激着当今家长、社会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时常挂在嘴边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言论。其实类似的情节我们并不陌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幼儿园班额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超员现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加大,在幼儿园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听话”“乖”“安静”成了老师口中的常用词汇。很多家长来园接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在幼儿园听话了吗?”赞扬别人家孩子说“你家孩子真听话”,自己孩子做事批评时总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眼里“听话”意味着省心、不惹麻烦,“听话”也无可避免的成了家长口中的常用语。
本案例依托的背景是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虽说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大趋势下的误导,与教研活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本次教研活动无疑成了催化剂,由于没有客观分析各班实际情况,没有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致使这种误导不断的盲目前行。
案例反思:
生活中,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或做危害社会的极端事件的新闻被人们谈论,每每听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痛心不已,也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听话、顺从、不惹事真的就是好孩子的标准吗?
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此类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的控制他的作为,自动的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的受教师干涉、禁止,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颓丧、萎靡不振和逆来顺受,而一遇危机,连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气,都拿不出来。因此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
综上所述,听话自然不能算作是好孩子的绝对标准,因为,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缺陷。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
《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孩子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不能只关注安全,把一切工作都围绕安全开展。我们应该尝试在理解尊重中走进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而又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方面应做到的是:在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要避免盲目性,应该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方向,不断的引领教师学习《指南》、《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深思、挖掘其内涵,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我们科学的育儿知识,以点带面,让长久以来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思想枷锁真正得以打开,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获得原该属于他们的自主、自由。
看懂孩子的画
《地球妈妈生病了》,孩子们通过看视频,听故事,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遭到各种各样的污染,需要我们来保护环境,治好地球妈妈的病。我是环保小卫士,孩子们在画保护地球的图画时,我走到睿的身边,看到睿画了一个大大圆圈,上面涂成了棕色和黑色的,我想:“这孩子,怎么把地球涂成这么不好看的颜色。”我就问还在专心画画的睿:“你画的是什么呀?”睿用手拿起自己的画说:“我画的是地球呀!”“地球怎么变成这种颜色了?”“地球受到污染了,刮起了沙尘暴”,我一听对呀,刮沙尘暴的时候,不就是漫天的这种棕色的吗?我表扬了睿:“睿观察的真仔细,沙尘暴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颜色。”接着睿又开始了作画,他在地球上用绿色画了一圈的竖线线,我说:“这是画什么?睿说:“我要种好多好多的树,来保护地球。”睿的画表现很粗糙,但是他自己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作画中,他的画出现在成人眼里既可笑有非常可爱的,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画,表现自己的亲身感受,体现出他的思想感情,这才是充满纯真的童画,他们感兴趣的过程不在乎结果。
孩子的画看不懂,意味着他们的画“形”不似,但只要听他们解释自己的作品,立即会让人感到一种“神”似,这里的“神”就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我们要呵护孩子的最纯真的天性,培养艺术表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