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学会分享

发布时间:2021-12-10 幼儿学会分享活动设计 幼儿园小班学会分享教案 幼儿园中班学会分享说课稿 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带了三个月的小班孩子,经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我发现林希湛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林希湛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林希湛,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林希湛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林希湛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林希湛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林希湛的这件事,把林希湛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林希湛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林希湛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林希湛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林希湛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林希湛做好朋友。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林希湛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


分享,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学会分享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给孩子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溺爱如果不予以正确的引导,久处这种环境会导致孩子认为好的东西理所当然的都属于自己,进而滋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理。因此,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从孩子入园上小班起,我就引导我们班的孩子要学会分享,学会谦让。而如今,她们已经成为了中班的小哥哥小姐姐,这份美德在游戏,在学习,在生活中体现的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视点一:今天下午的点心吃得是小蛋卷

,两个小朋友分一盒,以往在小班的时候都是阿姨或者老师帮小朋友们分好。今天,我决定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合作、分享,学会谦让。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三个要求:1、找到一个好朋友2、和好朋友商量谁去拿点心3、平均分配,一起分享。我把要求讲清楚,让每个小朋友明白后,小朋友们开始分组拿点心和倒水。看着她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没有争抢,没有吵闹,井然有序。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班平时的分组活动表现就是这样的,想到此,内心深处真的无比的欣慰。教育不需要轰轰烈烈,品德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滴水穿石的持久,是平时细致功夫累积的成果。

视点二:区角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好自己的标志牌进入游戏区。这时,我看见几位小朋友进入了图书角,其中有两位孩子同时看中了故事书《恐龙世界》,双方各持一角,互不退让,我刚想走上前去调节,转念一想,还是在一旁观看一下吧。起初,两个小家伙互不相让,僵持了好一会儿。眼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在流逝,我也在犹豫着是否要上前去和解。就在这时,其中一位孩子先松开了小手,故作轻松地说:“算了,你要喜欢那你就先看吧。”听完这话,另一位拿着书的孩子也开口说话了:“是我不好,书是你先拿的,还是你先看吧。”“那你们可以一起看呀。”听完俩人的和解词,我适时地上前一步,提供我的意见。两位小朋友采纳了我的建议,俩人高高兴兴的搬着小椅子有说有笑地一起去分享属于他俩的快乐去了。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是我坚持做她们最好的朋友,在她们困惑迷茫的时候,在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抓住时机,选好教育的切入点,伸出我的双手去扶持她们一把。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我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学会分享的孩子都能体验到分享所带来的乐趣,并在分享中快乐成长。这让我想起某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在记者采访时问她:你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的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我学到的就是这些。他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道理:这就是从小要重视培养一个人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格。而如何实施好平时的教育培养工作呢?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坚持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细化到幼儿教育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去,贵在持之以恒,不畏琐碎。

让托班幼儿学会分享


托班的孩子年龄都只用两岁半,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交往的范围小,人际关系也局限于家庭成员,所以班上很多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孩子玩具随意的玩,可以独霸一方,而到了幼儿园里,玩具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有些教具也是需要幼儿轮流分享,那么,如何让幼儿学会分享呢?下面我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一·幼儿对故事、儿歌都非常喜欢,我就利用儿歌、或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让幼儿从中学习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

二·对托班年龄的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力量就是游戏,我会组织幼儿利用牛奶罐一起玩“叠叠高”的游戏,让几个幼儿一起玩,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同时,又让幼儿体会玩具一起分享的快乐。在组织晨间体锻时,如搬南瓜,放置较大的南瓜,引导幼儿两人合作一起搬运,并能分享快乐。

三·我在日常活动中也注意随机教育幼儿,比如在主题活动“好玩的玩具”时,每个幼儿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我就让幼儿相互交换玩具,或者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幼儿玩,学会分享玩具。还有平时有的幼儿带来了一些吃的零食,我也会引导幼儿之间一起分享。

现在我们班的孩子们都能好好的分享了,形成了和谐、快乐的一个团体!

行为习惯篇——学会分享


面对“四二一”式的家庭,正确引导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如今,很多小朋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我班的李新勇小朋友就是其中的一员,我行我素,放任自流,分不出自己的东西还是别人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就会争抢。

刚开始,小班的小朋友们来上幼儿园一般家长会给他们捎上很多零食吃,但是李新勇从来不捎零食吃,可是,当小朋友们只要拿出零食来吃,李新勇就会说:“老师,我也想要。”无奈之下,我只好让别的小朋友分给他吃。时间久了,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分给他吃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想总该想办法来引导李新勇这样的小朋友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此

,我为了让李新勇小朋友能尽快地融入集体,我把这些情况告诉了他的家长,他奶奶告诉我:“他闲把零食放在书包里背着是个累赘,不喜欢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我便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刚开始,我就让他家长帮着他把书包、零食带到学校里来,再后来,我就充分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小朋友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慢慢地李新勇小朋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自己带零食到学校了;再后来,我就告诉小朋友们不要在校园里随便吃零食了。通过我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李新勇小朋友终于改变了不好的习惯了。

看着李新勇小朋友的进步,使我认识到:老师应该做好孩子们的领路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孩子们今后的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迈出坚定的第一步。

教宝宝 学会与人分享


游戏开始了,很多孩子在科学区玩。可可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望远镜,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玩玩,而可可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望远镜,对可可说:“这个望远镜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玩,你现在心里怎么样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可可想了想说:“好象有点难过。”“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难过!”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可可,你看,小朋友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可可不说话了,他拿过望远镜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他一起玩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地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游戏结束后,我表扬了可可。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以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日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培养幼儿分享性格的游戏:学会与人分享


导读: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以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游戏开始了,很多孩子在科学区玩。可可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望远镜,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玩玩,而可可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望远镜,对可可说:“这个望远镜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玩,你现在心里怎么样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可可想了想说:“好象有点难过。”“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难过!”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可可,你看,小朋友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可可不说话了,他拿过望远镜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他一起玩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地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游戏结束后,我表扬了可可。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以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日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


由于台风的影响,这几天小雨不断,还时有阵雨。这不,今天早上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上学的孩子乱了阵脚。出门的时候,只是零星小雨,都没想到要带伞。

家长们都非常自觉,尽管雨越下越大,但是到了校门口,习惯地让孩子下车,孩子背上书包跑进去了。尽管只有几十米的路程,但是看到孩子淋着雨,真是心疼。

于是,我们两位值日的老师,还有站岗的两个高年级学生,开始护送那些没伞的孩子进教室,可是孩子一群又一群,来不及。怎么办?看到撑伞的孩子让他们等一等,让没带伞的孩子和他合伞一起走。

合伞,那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两个人共撑一把伞,尽量地靠紧一点,为了不被雨淋湿。很多孩子经过老师的引导能够非常乐意和其他同学合伞。特别是一些家长,当孩子从爸爸或妈妈的车上下来时,我让孩子与其他同学合伞时,家长非常支持,让孩子照顾好合伞的同学。

可是,今天,也让我发现原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合伞。当我让没带伞的孩子与他人合伞时,他瞪大眼睛,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当我再次说明两个人合伞时,他却飞也似的逃走了,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还有一些有伞的孩子,当他与其他同学合伞时,却知道该把伞往同学那边挪一挪。我告诉他该怎么合伞时,他还一脸的不理解。

雨开始小一点了,又走过来两个孩子,看得出,他们不是父母送来的。两人似乎认识,一边走一边还聊着,可让人吃惊的是,一个孩子撑着伞,另一个孩子只是用自己的手护着头。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两个人竟然没合用一把伞呢?走到我面前,经过我的提醒,他们才意识到,笑一笑,一起合着伞进教室了。

很明显,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后遗症,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一个孩子有多少人宠着,爱着,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人合作,与人分享。

今天的合伞,一定会让孩子难忘,也许会记一辈子。希望今天的合伞,成为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的起点。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快乐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快乐

菲儿是我们班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女孩,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小女孩,因为她每天来了都哭,从早上能哭到中午,又从中午再哭到下午,就这样哭了两个星期,终于,菲儿有些觉悟了,她不再哭闹。而且还很懂事,知道去哄别的小朋友,进步非常快。

可是,菲儿自己是不哭了,但是有时一想起什么来,或是别人碰到她,他还是会哭,菲儿对于自己的任何东西,看的都非常的紧,她的衣服,她的笔,她的橡皮泥,别人碰都不能碰,就更不用说让别人用一用了,只要别人一碰,她就开始哭。

后来,和菲儿的妈妈商量了一下,早上来的时候,会在菲儿的小书包里,放上一张贴画,让菲儿来发给小朋友,在发完的时候,小朋友都对菲儿说谢谢,小朋友都很高兴,看的出来,菲儿也很高兴,在这时我又表扬了菲儿,小朋友都很高兴,说自己明天也要带。这时菲儿的情绪很激动,说自己明天还要带。

第二天,菲儿来的时候,告诉我,她今天带糖来给小朋友吃了,妈妈告诉我,今天是她自己要带的,和昨天一样,发完的时候,小朋友都谢谢她,他很高兴,觉得她还挺开心的,就这样,小菲儿体会到了和大家分享的快乐,现在,菲儿已经是一个很大方的小姑娘了,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再也不会因为别人碰自己的东西而哭了。

幼儿案例分析: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案例描述:

分享是托班幼儿交往的常用手段。然而托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强调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不愿理解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虽然生活环境得以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在家中是一颗星六人捧,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吃,好玩的东西也是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买什么。于是幼儿这种“唯我独享”“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得到成人的默认之下滋长,从而形成了“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矛盾心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到了幼儿园也表现的和在家一样,把玩具占为己有,看到喜欢吃的就自个儿吃,根本不会想到与别人一起分享。有时就为了拥有一个玩具,大家都相互不肯谦而发生争执,这种现象如不加以纠正,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针对托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所处的环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了培养,使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

教育方法:

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获得快乐。

幼儿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我好吃的东西没有了,我好玩的玩具给别人玩了,我暂时没有的玩了。所以必须要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告诉幼儿好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让幼儿明白“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在结合国庆、圣诞节、以及年级组的教科研研究课题,我们开展了多次分享活动,这包括与小班小朋友一起开展的“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看谁最最棒”的体育竞赛活动等,让幼儿相互间体验到大家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一起玩好玩的玩具、一起参加体育比赛等,共同得到了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而且在这样的分享活动中,幼儿感受到这样的分享行为是很快乐的,都争着下次一定还要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理解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利用情景表演《做客》,教育幼儿分享是一种美德,让幼儿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怎样与别人分享,初步了解只有与大家共同游戏,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巧妙利用偶发事件,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教师要在班级中建立起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当幼儿把东西发给同伴吃时,请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从内心体验分享的快乐。当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件小事,我们会对幼儿说“谢谢”。如果我们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我们说“谢谢”。让幼儿知道,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请别人帮忙都要说“谢谢”,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我们通过语言表达和彼此的心灵感受来进行分享的。经常利用偶发事件,及时表扬能关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每一位同伴,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关爱、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记得冬天天冷的时候,孩子们衣服穿得很多,自理能力有差,每天中午午睡脱衣服时都要教师一个一个脱,幼儿等待的时间非常长。有一天,季子言、李志鹏和王轩三位小朋友站在床上围在一起,仔细一看我才发现,原来是季子言和李志鹏小朋友在帮王轩小朋友脱裤子,两人一人拽一只裤管,终于帮助王轩小朋友脱下了裤子。脱好后,王轩还有礼貌的对他们说“谢谢”。随即我就表扬了三位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的行为,鼓励其他幼儿跟他们一起学习。这其实也是幼儿相互之间自发的分享行为,因为有了平常教师努力营造的关爱、帮助、分享、温馨的环境氛围,才能让幼儿萌发关爱他人的行为,才能体验到那种快乐。

树立榜样,激励幼儿分享行为的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托班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分享。当看到幼儿一人独自在看书、玩玩具时有意地走过去说:“我和你一起看好吗?”“我和你一起玩吧。”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有意识的在同伴中树立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xx把自己的好吃的饼干分给了大家吃,你们开心吗?”

“你能把玩的玩具给大家一起玩,真大方!”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翘起大拇指等赞许的言行,给予幼儿极大的鼓励,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分享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期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也激励其他的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分享交往技能,促进分享行为的产生。

有很多幼儿不太会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识,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在娃娃家,徐苓璠看到宋永悦手中的胡萝卜,伸手就去拿,急得宋永悦大声喊:“是我的!是我的!”而徐苓璠就是不还给宋永悦,反而把胡萝卜藏到了身后,眼看两人就要动起手来了,我忙说:“徐苓璠你应该跟宋永悦商量一下,胡萝卜借给我玩玩好吗?’”看到老师的介入,两人都停下了手。徐苓璠学着我的话:“给我玩玩好吗?”宋永悦犹豫了一下,说:“这是我的。”还不乐意呢,怎么办呢?徐苓璠看着我,可是手还捏着胡萝卜。我说:“悦悦,你的胡萝卜是从哪里买来的?你也帮徐苓璠买一根吧!”宋永悦一听,赶紧拉着徐苓璠的手,带着她去超市买了。买到了胡萝卜,两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作为教师,我们还应尽量多为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相互交流、协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在晨间游戏时,为让幼儿了解轮子的滚动,我发动幼儿把家中的圆形玩具带来,放在区域中玩。张睿慧欣刚想伸手拿圆形的轮胎,李佳育忙一把拿起,护在胸前说:“这是我的。”一副不给的样子。“昨天你不是玩小朋友的车了吗?如果这样小气,下次,小朋友也不愿意给你玩了。再说,如果你想玩玩具小朋友不给你玩,你心里难过吗?”听了我的话,佳育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把手中的汽车递给了张睿慧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该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平时,我们还会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玩具少、人多怎么玩?小朋友带来的玩具怎么玩才更有意思?你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么做?等等问题来引导幼儿怎么去学会与别人分享:玩具少大家可以轮流着玩;小朋友的玩具可以交换着玩;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他(她)答应了才能玩......。有时幼儿表现的很固执,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独占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次,徐苓璠从家带了许多好吃的,别的小朋友见了都上来向她要,可是,她一个也不给,小朋友都没趣的走了。过了一会,张睿慧欣带来了糖与大家分享,分给小朋友。徐苓璠见了也去要,结果张睿慧欣说:“不给你,你好吃的都不给小朋友吃。”说的徐苓璠低下了头,最后想想还是用自己的好吃的去换了张睿慧欣的糖。有了这样的经历,幼儿遇到同样的事时就会考虑,自己“小气”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相关推荐

  • 学生会开会发言稿分享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谁也不能轻言放弃,如果我们即将要参加一场演讲,是时候考虑一下演讲稿该怎么写了,演讲稿写上自己的经历更容易打动听众,以情动人,更具有说服力。在写演讲稿时,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学生会开会发言稿分享,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2023-08-20 阅读全文
  • 注会学习计划分享 栏目小编不辞辛劳将创意融入制作中打造了这份“注会学习计划”,你现在有在寻找合适的范文吗?文档写作能力是学习和工作必备的技能,不妨多看看范文以减少写作压力。...
    2023-07-1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 分享,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学会分享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给孩子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溺爱如...
    2020-03-31 阅读全文
  • 大学社会实践(分享)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大学社会实践"这样的内容,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大学社会实践是一项非...
    2023-06-19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学会分享 育儿心得:学会分享 “幼儿未入学,家长先开学”,托女儿的福,作为家长的我在女儿半年多的幼儿园生活中,有幸聆听了几次幼儿教育专家、老师关于如何正确教养孩子的讲座。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宁波的童老师对孩子道德教...
    2020-10-09 阅读全文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谁也不能轻言放弃,如果我们即将要参加一场演讲,是时候考虑一下演讲稿该怎么写了,演讲稿写上自己的经历更容易打动听众,以情动人,更具有说服力。在写演讲稿时,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学生会开会发言稿分享,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2023-08-20 阅读全文

栏目小编不辞辛劳将创意融入制作中打造了这份“注会学习计划”,你现在有在寻找合适的范文吗?文档写作能力是学习和工作必备的技能,不妨多看看范文以减少写作压力。...

2023-07-16 阅读全文

分享,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学会分享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给孩子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溺爱如...

2020-03-31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大学社会实践"这样的内容,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大学社会实践是一项非...

2023-06-19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学会分享 “幼儿未入学,家长先开学”,托女儿的福,作为家长的我在女儿半年多的幼儿园生活中,有幸聆听了几次幼儿教育专家、老师关于如何正确教养孩子的讲座。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宁波的童老师对孩子道德教...

2020-10-0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