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和欣喜
发布时间:2021-12-15 狼和鹿的故事 教案和说课稿幼儿园 小学语文教材和教案 这学期我带小班了,由于我是插班过去的,小宝宝们已经对刚调走的李老师有了一定的依赖性,因此,我有点担心,我能行吗?能带好吗?第一天,家长送幼儿入园时,有好几个小朋友都不让我抱,当时我是很无奈、很痛心,我很清楚这是幼儿对陌生人最直接的一种排斥方式,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我的爱心感化他们,让宝宝们渐渐的接纳我、喜欢我。慢慢的,他们开始和我说话了,只是声音很小,但我每次都会微笑着听他讲完。通过和孩子们的相处,孩子们的表现一天比一天要好,和我相处的也很不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有的孩子一次也没有哭过,没有闹过,真能干;有的孩子刚入园时有些情绪,可是没一会就平复,也有好的表现,能跟着老师说的去做。只有个别的孩子在中午睡觉的时候,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我要妈妈,我要奶奶……”。多么的希望他们快些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上幼儿园。第一次,有个宝宝在妈妈送他们进园时,竟然主动向我说老师早上好,当时一种强烈的感动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内心激荡,久久难以平静。多么希望每一个宝宝每天都带着笑脸和我说“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他们的声音让我觉得无比的高兴,那是一种满足,让人无比的快乐。我有信心不久的将来我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无奈的爱的“不等式”
她们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超过了孩子家长,她们教给孩子们最初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孩子们最初的对语言、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认识他们眼中最初的大自然。她们对每个孩子都尽可能地无私关爱,具体到一颦一笑,繁琐到吃喝拉撒……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幼儿教师。可令很多幼儿教师无奈甚至辛酸的是,她们在承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双重负荷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包括一些家长)对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及其工作的不尊重、不理解,以及缺乏关爱。因此,她们极力向社会呼吁一、幼儿教师日常生活爱孩子,她们累却无悔。幼儿教师一天的生活基本上是这样的:
7:20上班,先用消毒液打扫卫生,包括擦拭桌椅、玻璃等孩子容易接触到的地方;7:40: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入园;7:50:带班老师领孩子们是晨间活动8:30:每日晨谈8:55:幼儿早操,照顾幼儿上厕所,洗手9:00:幼儿半日活动开始,课间照顾孩子喝水11:00:孩子们吃午饭,教师去伙房提饭,照顾孩子们吃饭,年纪小的需要喂11:30:幼儿吃完饭,一位教师照顾孩子,给孩子们讲故事、念念儿歌,一位教师则在教室打扫卫生,给教室全面消毒12:00幼儿午休,帮助照看午休的孩子14:10:孩子起床,给幼儿分发小点心,帮孩子叠被、入厕,打扫寝室……14:40:幼儿下半日活动开始16:00:开门让家长进园接孩子,但总有孩子因没人来接留园,值周教师需耐心等待家长前来,直至最后一名幼儿离园。
这就是每位幼儿教师的一日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所有幼儿教师对于她们的工作给出了近乎一致的评价:辛苦、繁琐、累。”
难对付的还有孩子们的午休。这些小托班的娃娃们常常在幼儿园里的前半年都基本保持着在家睡觉时的固有传统:有睡前要听音乐的,有要讲故事的,有要上厕所的,有必须搂着才能入睡的……你必须忙而不乱、又要带着极大耐心与爱心地做这一切,孩子们才会在你唱儿歌的呢喃中、讲故事的情景中或者你轻轻拍打的臂弯中安心地甜甜睡去……虽然挺辛苦,但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仍然觉得“很有干头”。有时最欣慰的事是在街头碰见十几年前自己照顾过的孩子,对方还能亲热地喊出她的名字;而最感动的,是班上的孩子连家人捎来一块蛋糕也会掂着让她尝一尝。孩子们对老师的爱与信赖,就在这样的小事中支撑着她干下去,累却无悔。
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比身体更累的是“心”
高强度、大负荷的工作,幼儿教师们大都能够适应、习惯,对她们来讲,比身体之累更难以承受的,是“心累”。教师们最大的压力是安全问题,每天一上班神经便绷得紧紧的,生怕孩子们磕着碰着,一直到放学把孩子送走后才放心。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对老师的过高要求,更在无形中加大了老师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在幼儿园里孩子一旦头上、身上碰个包或有个小伤口,有的家长便到学校吵闹,而且往往是父母找过爷奶找,爷奶找过姑姑姨姨找,找过老师还要找园长……“心累”还来自一些家长对老师教学方法上的不理解,和由此带来的不认可。
根据幼儿成长规律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精神,幼儿阶段应以游戏为主,老师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由于这种发展往往是隐性的、长远的,而不少家长却将孩子会查几个数、识几个字作为衡量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学到东西的标准,老师的教育理念与家长的要求之间便产生了矛盾,老师的能力受到质疑,辛勤劳动和付出得不到认可。
而2001年改革的新的幼儿教育纲要,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驱使幼儿园不断地通过工资挂钩、优胜劣汰等手段对园里的老师施压。内在和外在的种种要求,逼使幼儿教师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不断进行自我加压,参加各种培训与继续教育课程。是“累并充实着”,还是“充实也累心”?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她们自己了解。
三、幼儿教师社会受尊重、关爱度令幼儿教师感到无奈甚至辛酸的是,虽然她们尽己所能,对每一个来到幼儿园的素昧平生的孩子付出了爱、精力与青春;虽然她们承受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双重负荷,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和关爱度,却显然不能与她们的付出划等号。
而隐藏在这种爱的“不等式”后面的,是一些家长和社会舆论对幼儿教师工作根深蒂固的曲解,和对她们辛勤劳作的漠视。有些家长把幼儿教师等同于阿姨和保姆。认为自己孩子上幼儿园既然花了钱,就该一切由老师担着,凡事拿老师‘是问’。”
某幼儿园执教的小张老师至今记得:班上两个小朋友玩闹,一个小朋友在另一个小朋友脸上抓了一下,留下了一个小口子。第二天,孩子的妈妈气势汹汹地赶到园里,指着小张老师的脸一字一句地说:“张老师,我今天原谅你一次,下次我绝不原谅你!”
一些幼儿教师自嘲说,碰到不讲理的家长,虽然有时感到委屈,也只好常把“对不起”放在嘴边。这些老师往往来自基层幼儿园,对他们来讲,找份工作不容易。
目前幼儿教师普遍面临着工作强度大而待遇偏低、付出多而获得的社会关爱度较少这双重矛盾与尴尬。曾经有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若如此,幼儿教师们从事的应该是“神”的工作了。可在一家公办幼儿园,记者问几个正在津津乐道于自己班上孩子的幼儿教师:“你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吗?”刚刚还在谈笑风生的女教师们,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
唐氏宝宝的无奈与心疼
小班的宇是个出了名的淘气孩子,一副脏兮兮的模样,又坏又野,又爱打人。我们的楼下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平时我们是不允许孩子们乱穿区域跑去楼下玩的。但宇经常会借故倒垃圾、捡东西等机会偷偷溜去楼下,还会乘机吓唬一下一年级的的小朋友,害得一年级小朋友们一看到他就怕得大叫。更可恶的是他会在突然间去掀开教室外保暖桶里的饭菜,抓上一把往嘴里塞,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连同班小朋友带来的餐点放在橱柜里,他也会毫无顾忌地拿来吃。
这样一个唐氏宝宝(因父母的染色体异常导致的一种智力残疾,又称唐氏综合症),真是让大家为他伤透了脑筋。唐氏宇宝宝只有9岁,有较为严重的言语障碍,只能含糊地说简单的词组,不能与人交流。今年入学第二年,圆头圆脑胖墩墩的样子,干净的时候倒也有几分可爱,可是行为习惯极差,又分不清对错。老师们对他苦口婆心的教育,总是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也曾了解过宇宝宝的家庭状况,发现导致宇现在这种样子和他的家庭有较大的关系。宇还有一个的妹妹,在宇入小学之前,爸爸妈妈就送他去了外地的一个寄宿制的康复机构(所以宇的动手能力在同龄孩子中表现得比较好),但平时父母很少去看他。到这儿来上学后,宇和爷爷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老家在乍浦,来回不方便)。爷爷也在上班,除了负责好接送工作,平时不管他,有时晚上不洗脸洗脚就睡觉了,宇犯错的时候,爷爷会生气地责骂他。在潜移默化下,小小年纪的宇就懂得了叛逆甚至报复,看见别人的东西就抢来吃,抓来吃;被这个同学欺负了,就会把气撒向另一个同学。
其实,唐氏宝宝在智力残疾的孩子中算是程度较轻的一类,其教育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在和宇的相处中,我们也觉得宇是比较能干的孩子,他喜欢一下课就帮助老师擦黑板,中午会主动扫地,帮同学倒开水、、、、、只是所有这些事情出发点很好,结果却总让人遗憾。我们在为宇宝宝气恼的时候,心中掠过一丝无奈与心疼。如果、、、、、也许、、、、、、孩子,你慢慢来!
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而欣喜
儿时的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孩子王,喜欢在假日的时候招呼着院里邻居小孩们聚在一起嬉闹着。记得在那群闹孩子当中,数我年纪最大,也许是那个时候觉得老师是一个很威风的职业吧,我总是让那些孩子排排坐,而自己就是带领他们的那个“小老师”。
大概是那段回忆太美了,我便选择了幼师这份工作。还记得刚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为了能在第二天给孩子们组织好一个个活动,晚上也要趴在书桌上彻夜准备着教案,整理教具。虽然辛苦,可是对我来说却很充实,当我站在孩子们的面前,迎接我的是一束束探究却无比纯真的目光,孩子们就那么静静的看着我,他们的眼神是那么友善,可爱,充满童真,可是还是让我愣在那里,我知道自己很紧张,我仿佛听见理智不时的在提醒我,“他们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从此刻开始,你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亲爱的家人……”。终于,我的心不再那么紧张,我微笑着走进孩子们中间,我以我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我是他们的老师,也会是他们的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每天都有一群孩子们扑到我的身边,大家争先恐后的想要告诉我他们身边发生的趣事,他们脸上丰富的表情让我忍俊不禁。我曾想过,假使有一天我会因为整天有写不完的教学工作,因为怕自己担不住肩上对孩子的安全的沉重责任,因为自己的手忙脚乱,而想放弃这份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因为这些孩子脸上洋溢的快乐,即使辛苦也会幸福的继续走下去。
还记得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因为爱,我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因为爱,我喜欢看着他们在阳光下灿烂的笑容,因为爱,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孩子们稚嫩的双手做出来的东西也许不是很精致,可是我和孩子却深深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小手工都将是我们珍藏的宝贝,因为爱,我喜欢和孩子一起,带领孩子在未知的世界中探索,当一个小小的探险者,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找到发现的快乐,因为爱,我喜欢和家长们一起交流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而欣喜。
也许我不再年幼,可是在和孩子的交往当中,我却总是感觉世间的事总是那么美好,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中,我也不安过,烦躁过,无奈过,可是孩子的眼神好真,好干净,让我无处安放的内心在此刻找到可以停靠的河岸。我和孩子的故事还在继续着,我想也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我爱这些孩子们。
欣喜地看到了幼儿心灵的成长
幼儿爱告状,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也要告诉老师,频繁的、幼稚的诉状,真假难辨,很让我头疼。
今天的一件小事却令我耳目一新。
磊磊和群群这一对小男孩是好朋友,偶尔也有一些小矛盾。
磊磊今天自带的玩具是两个漂亮的牙膏盒,分别套在两只胳膊上,比划起来有电视上机器人的味道。
午饭后,幼儿自由玩耍。
我正收拾餐桌,扭头看见群群抢过磊磊的牙膏盒,压扁折弯,磊磊气得大哭。
我批评群群:“你故意破坏小朋友的玩具,这样做很可恶!”
刚才好像很凶的群群老老实实地磊磊道歉,还答应让爸爸赔给磊磊一个漂亮的牙膏盒。
一段小插曲告一段落。
出乎意料的是,晚饭后,磊磊主动跟我说:“老师,我的牙膏盒还可以玩儿。
”
听了他的话我很高兴,叮问一句:“不需要群群爸爸赔给你牙膏盒了,是吗?”
“嗯”磊磊肯定地点点头。
接着我看见磊磊的一只胳膊上套着一个牙膏盒,群群的胳膊上套着一个牙膏盒,两个好朋友和好如初,并把心爱的玩具共同分享。
从“争抢”到“分享”,特别是磊磊能主动找老师说明自己的想法,我欣喜地看到了幼儿心灵的成长。
收获着从无到有的喜悦(大班)
自从工艺坊走进我们班级后,孩子们似乎开始将“从无到有”成为了一种习惯,他们喜欢将生活中一些小的废旧物品收集到这里来,然后根据物品的种类一一罗列,分别放在不同的纸桶里。首先,我们的制作材料开始从无到有了。
紧接着,孩子们要动手制作新的作品了,或许没有眼前的这些材料,孩子们的思路不会打开的那么快,瞧,今天的工艺坊虽然没有规定什么主题,但是几个孩子坐在那里用一些材料开始比划着什么,忽然小马叫起来:“哎,你们看,这个纸杯这样倒着放,它的底像不像手表啊?”几个孩子连忙也拿起纸杯放在手上找感觉,“真的很像哎,要不我们就做手表吧?”,“好,就做手表!”一个声音被大家肯定了。然后是剪刀、记号笔纷纷出场,袁袁看着动作迅速的小马在创作着他的纸杯,但是小马的两条表带好像不是一直线,所以袁袁没有按照小马的方法,而是将纸杯口地两端用铅笔做好对称的是个点,两个近一点,两个远一点,然后按照点开始剪刀纸杯底部,她还将先剪下的一块在另外一半进行了对比,哦,我明白了,她是看看接下来要剪下来的是不是和已经剪下的一样大,然后她才放心的继续剪着,不多会,她这下两边的表带,看了看是一直线的,才满意的拿起记号笔在杯底写上时间的数字。孩子们又一次感受到新作品从无到有的喜悦。
第二次游戏中,孩子们开始尝试带上自己设计的手表,但是发现了表带卡扣的问题,想了很多办法,双面胶、毛线、透明胶等等都不是很理想,或许材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孩子们的思维在反复的尝试中发生碰撞,我请他们回忆一些相似作品的制作方法,贝贝眼前一亮,边比划着边说:“老师,我知道,可以在两头各各剪一刀,然后这样卡在一起就可以了。”我再请他在大家面前演示了一下,孩子们豁然开朗。原来问题的方法从无到有也是那么让人惊喜。
不经意间,从工艺坊材料、作品的“从无到有”,孩子们和我也同样收获着“从无到有”的喜悦,这不是单单的“有”,而是在“有”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尝试、探索,我们也已经将“从无到有”视为一种习惯,一种收获的习惯。
会笑了的欣欣
我们班前不久来了个叫“欣欣”的小朋友,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不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对班上的玩具和活动也没有十分感兴趣的。
虽然在班上老师细心的爱护下已减轻了她刚入园时“分离焦虑”的现象,但她平时还是很少流露出愉快的神情。
据了解欣欣从小跟随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上班忙,奶奶平时照看欣欣只在家里陪,很少玩,外出就更少了,来幼儿园之前几乎没有和邻里小朋友接触过,所以,欣欣来园后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不会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只要稍稍空闲下来就会不高兴。
可是今天户外活动时,分散活动,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玩起来,可我看见欣欣一个人静静的站着,不知该怎样玩时,我轻轻走过去,蹲下身:“欣欣,你想玩什么?老师陪你玩,好吗?”可是她摇摇头,我看她手里抱着她的小猪:“让你的小猪和我们一起玩吧!”我说,这时文文跑过来,“老师!”说着文文将沙包扔了过来,我一把接住,“好!接住啊,文文!”沙包又飞了回去,文文抱住了沙包,这时我发现欣欣眼中露出了一丝愉快,“来,欣欣让小猪飞过来!”我拍拍手,笑着对欣欣说。
欣欣看看文文,有看看我,一用力小猪“飞”过来了!“哈哈,接住了!”欣欣眨眨大眼睛,“欣欣,可要接住呀!”我提醒她做好准备,她微微抿了一下嘴,点点头,小猪又“飞”回去了,欣欣伸出双手,接住了!“真棒!”在一旁的小朋友也禁不住拍起了手。
欣欣终于露出了发自的笑,“老师接!”欣欣提醒我,就这样小猪在我们之间“飞”来“飞”去,欣欣脸上一直挂着愉快的笑,回班时,欣欣边走边说,“老师,真好玩!我喜欢和你玩!”回到班内,我向小朋友表扬了欣欣玩游戏时的进步,小朋友们也为她鼓起掌来,她抱着小猪,看着小朋友眯起眼睛笑了……对于欣欣这样情感十分敏感的幼儿,老师要更加用心的观察,更加耐心的关爱,是她能明显感受到老师的爱,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幼儿园是安全、快乐的,这样会进一步将她入园时心里产生的种种不适应赶走,使她更快的融入到新集体、新环境中去。
无限的温暖和快乐(平凡快乐)
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先到博客、邮箱里浏览一番。在我回复邮件时,小班的吴方毅小朋友轻轻的走了进来,轻声细雨的说:“园长老师好”,我说:“吴方毅你好。”他说:“老师让我来给你送钥匙”,我说:“谢谢你”,他回应说:“不客气”。然后他在我身边转来转去,不肯离去。
这个孩子是个小精灵,嘴巴甜甜的,很乐意帮助老师做一些小事情,给其他班级送纸条,拿本书呀等等,就是一个小大人的样子。
每次来到办公室后总是和我聊上几句,然后很不情愿的离开。
今天我故意说:“你还有什么事情呀?
他说:“园长老师,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呀?”
我说:“是我自己呀,好看吗?”
他用手摸了一下说:“好看”
他歪着小脑袋认真的说:“我今天擦油了”!
原来如此,哈哈
我赶紧停下打字的手,用手摸着他的脸深深的吸了一下,好香呀!
他高兴的问:“你擦了吗”?
我说:“我也擦了”
他用嘴放我在脸颊闻一下说:“你也很香”
我说:“老师要专心的工作呢,你先回你班里,我一会去看你好吗?”
他说:“那也行,我等你呀.”
等我忙完手中的活,记起了刚才对孩子的承诺,我赶紧去他班里,老师正在组织活动,看到我的到来,我们象约好的老朋友那样,彼此给了对方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切是如此的简单,平常,却给我们了无限的温暖和快乐。(平凡快乐)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欣欣是个十分乖巧的小女孩,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好像会说话一样。她很文静,不怎么爱说话,可是一说话,准是跑来告状。
她告的可都不是什么大事,全市同伴间的一些小事,比如:谁踩了谁的脚,谁拉错了别人的衣服,谁插队了,谁不让谁坐在这里了……诸如此类。有的时候,我正在组织活动,根本顾不上她告的这些小状。于是,我就告诉她:“你能不能自己学会处理这些小事情?”只见她扑闪着一双大眼睛,不说话,然后走开了……我以为我的举动伤害了她,不觉有些愧疚。
大概过了一阵子,一天午睡起床,我给欣欣梳辫子。突然察觉她已经好久没有告状了,于是我赶忙问她:“你怎么好久都没有向我告状了?”她转过头,扑闪着大眼睛问我:“你不是说要我自己处理这些小事情吗?”我一愣,既而忍不住笑了,瞧他那副天真、认真的样儿!我问她:“那你都是怎么处理这些小事情的啊?”她说:“我就告诉他们啊,用好听的话说给她们听啊!”我笑了……
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也许就能给孩子一些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严以律己,时刻给孩子们正面的影响,引导她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