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孩子专注成为一种习惯

发布时间:2021-12-25 让孩子学会乘坐电梯教学设计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短篇 幼儿园孩子好习惯养成个人感想

在家庭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具体来说年轻的父母可以这样对幼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视觉注意力训练

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孩子看一张照片,让他说说照片里都有什么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不过让孩子观察的东西要不断地变换,不然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兴趣了。

听觉注意力训练

给孩子讲故事,事先说好,故事讲完之后要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相信效果会更好,这就好比我们听老师讲课一样,如果先做好预习,找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讲时就会特别留心。[实习报告网 sXW9.cOM]

动作注意力训练

即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都能达到这种效果。

混合型注意力训练

实际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动作结合起来,既训练了视觉和听觉,又训练了动作。这种训练难度大,可以边说边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跟着做,比如说出一种行动,让孩子表演出来等。

孩子的注意力增强了,专注渐渐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他的专注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让孩子对学习成为一种渴望


很多家长有这种困惑,为什么孩子一提到玩就兴致高涨,而一让他学习就提不起劲来,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喜欢学习呢?其实,贪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我们在此提供十条建议:

一、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初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二、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进了小学,孩子每天都要学习做功课,他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新华学习报纸书建议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剪刀、裁纸刀、胶水、胶带、颜料、水彩笔、白纸等,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

三、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新华学习报纸书建议家长切莫目兴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时间“年级*10分钟”为宜,孩子做完功课就可以玩。

四、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对孩子不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五、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

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近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新华学习报纸书建议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孩子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讨厌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

新华学习报纸书建议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觉得意的地方提出问题,这对父母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如果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孩子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准确地抓住学习的要求和问题所在。此外,这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让孩子做老师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七、开展竞赛

“竞争”是支配人类行动的一个重要动力。比起一个人努力,不如和对手竞争能更大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新华学习报纸书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和同班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

另外,孩子的竞争对手并不限于和妈妈比赛背唐诗,看谁背得多、背得快。妈妈做家务还可以和孩子做作业比赛,如“妈妈擦玻璃,你完成这个练习,看谁做得快,现在开始”,这样一来,孩子为了战胜母亲,会集中精力学习。

八、把学习计划公之于众

利用心理学戒烟的一种方法是,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戒烟了!”这样做,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你忍不住想抽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会被别人笑话自己意志薄弱”可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制定读书计划也是同一个道理,不要只自己暗下决心,而是应该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九、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在做功课时,有想睡觉、看电视、吃零食等的诱惑时,就可反用此法。自己设定在达到某个目标或阶段后,以奖赏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说只有达到规定的程度之后才可做自己期盼的事情。如此一来,你可能为了及早得到奖赏而专心致志地学习,并尽可能缩短学习时间以求得满足。像这样快乐的记忆比被迫强记更牢靠、更持久。

十、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行为习惯:在孩子成年之前,一定要让他养成这样好习惯


整理了行为习惯:在孩子成年之前,一定要让他养成这样好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个好习惯对孩子来说是受益终身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物质方面满足孩子,同时还要注重孩子精神方面的建设,平时要给予孩子一些指导,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些好习惯。

一个人具备良好的习惯,对他的一生都会有所帮助。但是好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一般都是要从小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孩子拥有良好习惯呢?孩子有个好习惯会带给他什么好处呢?

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等,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能够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规范,从而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良好习惯能够让孩子有一个独立自主的行为性格,孩子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知道怎么样去照顾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知道怎样和别人更好地相处。通常具备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注意力容易集中,做事情也比较专注,会更容易成功。

1.不挑食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宝宝可能会受到爸爸妈妈不健康的喂食方式的影响,平时会比较爱吃肉,所以整个人会变得越来越胖。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就会惯着他,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不吃蔬菜也是没有关系的,这就养成了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在给孩子喂食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多点耐心,让孩子慢慢尝试着吃一口,也可以想一些办法来让孩子吃蔬菜。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

2.水是最健康的“饮料”

据相关报道: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喝含糖的饮料,那么孩子以后的肥胖率将增加55%。肥胖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多的疾病,高血压、肥胖症、抑郁症等等都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爸爸妈妈尽量不要给宝宝喝含糖的饮料,如果宝宝实在是馋的话,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牛奶。爸爸妈妈要让孩子知道“水是最健康的饮料,拒绝喝含糖饮料。”

3.每天运动一小时

我们这里所说运动不是成年人的体育运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也可以称作是运动。平时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运动。

所以,在孩子吃完饭以后,最好不要让宝宝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一些运动方面的兴趣,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等等,让孩子养成一个爱运动的好习惯。

4.参加团体活动

一个好的团体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还能使孩子养成关怀他人、自律等良好的品质。在团体活动中,孩子会慢慢学会怎样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相处,会了解应该怎样团结合作完成一个小活动。

行为习惯:让孩子成绩优异的12个好习惯


整理了行为习惯:让孩子成绩优异的12个好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孩子步入了小学以后,学习成绩就变成了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事情。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爸爸妈妈都会觉得非常苦恼,明明在一个地方学习,为什么别的孩子成绩这么好,自己孩子的成绩就一直无法提高。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如果孩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的话,那么成绩也会慢慢变好的。

1.尊重欣赏老师

老师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老师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学生。学生也要学会更快地适应老师,尊敬老师,爱上老师,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第一步。

2.提前预习习惯

老师只是你的领路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具体的学习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进行,去领悟。

平时进行提前预习不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在预习的时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的话,不妨记下来,然后在第二天老师讲课的时候就重点听一下,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3.专心听讲习惯

上课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记下来,及时询问老师。

4.认真观察习惯

学会观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也要积极思考,注意一些小细节,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5.乐于提出问题习惯

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老师。这样更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要知道进步往往就是在一个个疑问中出现的。

6.互相切磋琢磨习惯

遇到问题时,如果老师不在的话,也可以和同学讨论,互相学习,这样更能学到知识。

7.单独做作业习惯

之所以让孩子做作业,就是为了让孩子更能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在做作业的时候也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8.学会仔细审题习惯

做题时要仔细认真,准确把握每个知识要点,另外在做题母的时候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学会自我纠正能力。

9.练习之后学会反思习惯

无论是做题还是学习都要学会反思,在遇到错误之后,要仔细思考犯错的原因,这样才更能够培养求异思维与放散。就算做错了,也要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果的,然后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习惯

复习主要是为了能够巩固自己所学,加强记忆,这样就能够把零碎的知识汇总到一起,然后就可以把所学整个融合到一起。

11.整理错题集习惯

准备好一本错题本,把自己不懂或是容易弄错的地方全部整理好,可以把同一类型的错题放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印象,掌握所学知识。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作为学生,要让他有客观评价他人的习惯,只有虚心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断反思,才能够不断进步。

这就是在学习方面的12个好习惯,在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之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能够有所提高。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在家庭里,父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来对待,应该遵循以下4个步骤。

第一,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负有的责任.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范围,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及时地告知和指正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并认真地履行,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精神。

第二,对于孩子的所言所行,父母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客观的评价,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以此来感染和说服孩子,而不是过多地去指责孩子,这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不仅要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还应该注重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恰当。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当向别人表示问候时,先给对方一个微笑,这种效果比说上很多好听的话语更有效。当获得老师的赞扬时,要对老师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父母必看:别让孩子把“对不起”变成一种习惯!


对不起!你的孩子会经常说这句话吗?我们经常教导孩子,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不小心打扰、妨碍到别人,也要及时说声“对不起!”这本无可厚非,也是正确的教导方向,但有时,有的父母不小心将这一点做过了头,让孩子光养成了说“对不起”的习惯,却不懂得控制言行、避免伤害的重要性。

见过这样一对母子

小男孩调皮活泼,活动起来有些毛毛躁躁,不是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就是玩得时候手常常打到其他的小朋友的头或眼睛,甚至有时候发脾气,在别的小朋友好好在玩的游戏里捣乱一通。事情发生之后,男孩的妈妈就瞪一下他,他讪讪一笑,说声对不起就看着他妈妈忙着在后面道歉安抚,一句对不起说很多遍。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能理解和包容,可是,这个男孩说完对不起之后,还是老样子,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闯祸了就来一句“啊呀,对不起!”然后就跟没事人一样,笑嘻嘻地跑开。“你怎么不好好教教孩子?”面对其他人的建议,这个忙着给闯祸的孩子收拾烂摊子的妈妈一脸无奈,“我教了呀!他也说了对不起呀!我有什么办法呢!”

其实,这个妈妈教给了孩子说“对不起”,却没有帮助孩子理解“对不起”的真正意义。孩子犯错不可避免,关键是,要让他明白不管是有心非还是无心过,事情发生了就会对别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这些伤害,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能轻易化解和弥补。我们在说“对不起”的时候,其实是在反思自己的错误,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以后一定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钉子的故事》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钉子的故事》。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它们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故事里的父亲,除了用一个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疏通、转移情绪之外,更帮助孩子意识到避免错误、伤害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分享的文章也说过,教育的问题防大于治,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控制言行远比犯错、造成伤害之后的认错和自责更能帮助孩子学会担当与成长。

别让孩子把“对不起”当成一种习惯。

和孩子一起学习、实践“不二过”,正确地看待犯错、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成长路上,总会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伤害。愿我们的生活少一些“对不起”,多一些温暖的“谢谢你”。

父母5种行为惯出孩子坏习惯


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时时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统的学习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识,科学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

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

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相关推荐

  • 别让孩子的任性成为一种习惯 导读:家长都宠爱自己的孩子,多数孩子多少都会有点任性,但是家长面对孩子任性千万不要纵容,别让任性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偶尔出现任性的行为,那么,别着急,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但是,如果...
    2021-09-29 阅读全文
  •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自己和阿妮爸也是爱书的人,读书时代一点零花钱都花在买书上了,现在家里的一个书柜早早就搁置不下了。 阿妮秉承了我们爱书好书的特点,说起阿妮有意识爱书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8年4月5日。那天去姨婆家玩,阿...
    2021-03-12 阅读全文
  • 让互相帮助成为一种习惯 当帮助成为了一种习惯,孩子们会渐渐习惯去帮助和被帮助,但这样的互相帮助是一种真帮助吗? 军军是一个小男孩,白白嫩嫩胖乎乎,平时特别听话,老师说东从不往西,有时候,我特别希望他在我说东的时候,能往西看一...
    2021-02-24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对学习成为一种渴望 很多家长有这种困惑,为什么孩子一提到玩就兴致高涨,而一让他学习就提不起劲来,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喜欢学习呢?其实,贪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我们在此提供十条建议: 一、倾听并和孩子...
    2021-08-12 阅读全文
  • 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推荐 所有改变,都源于对改变本身的强烈渴望。为了能够保证发言时能够顺利进行,首先我们要想好自己发言的内容,好的演讲稿能够拉近大家的距离,若要写好一篇演讲稿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7-20 阅读全文

导读:家长都宠爱自己的孩子,多数孩子多少都会有点任性,但是家长面对孩子任性千万不要纵容,别让任性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偶尔出现任性的行为,那么,别着急,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但是,如果...

2021-09-29 阅读全文

自己和阿妮爸也是爱书的人,读书时代一点零花钱都花在买书上了,现在家里的一个书柜早早就搁置不下了。 阿妮秉承了我们爱书好书的特点,说起阿妮有意识爱书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8年4月5日。那天去姨婆家玩,阿...

2021-03-12 阅读全文

当帮助成为了一种习惯,孩子们会渐渐习惯去帮助和被帮助,但这样的互相帮助是一种真帮助吗? 军军是一个小男孩,白白嫩嫩胖乎乎,平时特别听话,老师说东从不往西,有时候,我特别希望他在我说东的时候,能往西看一...

2021-02-24 阅读全文

很多家长有这种困惑,为什么孩子一提到玩就兴致高涨,而一让他学习就提不起劲来,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喜欢学习呢?其实,贪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我们在此提供十条建议: 一、倾听并和孩子...

2021-08-12 阅读全文

所有改变,都源于对改变本身的强烈渴望。为了能够保证发言时能够顺利进行,首先我们要想好自己发言的内容,好的演讲稿能够拉近大家的距离,若要写好一篇演讲稿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7-2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