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缺少微量元素也可以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发布时间:2022-01-22 幼儿园说课稿力 力的教案幼儿园 学生寒假注意防火通知

我们都知道,微量元素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

如缺钙的孩子

夜间多汗、睡眠不安、易醒、易惊、摇头、枕秃、白天烦躁、坐立不安

缺铁的孩子

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毛发干燥、指甲扁平

缺碘的孩子

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缺锌的孩子

身材瘦小、容易耳鸣、多动症、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前列腺肥大、容易染病、指甲出现白斑

......

那么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是发呆走神、不认真听讲、做作业时总想着玩的孩子是不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的呢?是不是补充了微量元素就能矫正呢?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由于缺锌的孩子比较多动好动、容易伴有多动症,确实对注意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却并不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孩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劳,天热、口渴、生病或某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等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2、孩子不善于转移注意力。

3、外界干扰引起的。如:环境繁杂、喧闹等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

4、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5、缺乏微量元素锌。

.....

但真正原因在于大脑

国际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活动中的注意力水平取决于“脑电结构均衡性”,大脑是人的能力中枢,不同的脑区分管不同功能。当人思考的时候大脑会产生脑电波,不同的大脑活动,脑电波的频率也是不同的,诸如走神多动、拖拉、冲动等问题,都有对应的波形变化。

提升注意力 要从大脑出发

由于注意力主要受大脑控制,因此从大脑根源出发,科学训练大脑,才能真正持久矫正孩子的注意力。目前市场上矫正注意力的方法形形色色,像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家庭教育、各类日常练习等,但大多存在着有副作用、依赖性大、效果不明显、不持久等缺陷。

根据美国100000案例见证,当前矫正孩子注意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所谓脑电训练是近30年来脑电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技术,国际注意力训练的核心技术。能够真正从大脑根源出发,科学训练大脑。

温馨提示

注意力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定要引起重视哦~【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不可小视孩子注意力缺陷问题


不可小视孩子注意力缺陷问题

很多家长说孩子写作业时一会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会到客厅喝水一会去厕所,就是在椅子上坐不到10分钟。这一类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表现在学习上,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能坚持听讲;学习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做作业拖拉磨蹭。

不得不承认,注意力不集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通病,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看书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却还在思考其他的事,一个字也没读进去;拿起手机本来要回一个消息,却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应用,忘记了自己原本要做的事。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注意力是所有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一个孩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儿童成长规律的统计表明,在3-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正确的保护和引导。然而现实却是,家长常常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破坏孩子注意力的一大“帮手”。

一、打扰孩子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一次坐地铁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坐在我旁边,一上车孩子拿着平板玩一些益智游戏。

这位妈妈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刻也不停地去打扰孩子,一会问热不热,渴不渴,一会拿水果饮料给孩子吃,一会又“逼着”孩子和爸爸视频通话,花样百出,孩子到头来也没几分钟时间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说实话,我都被那位妈妈吵得焦头烂额,更何况是那个孩子。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是这样被父母破坏的。

在孩子认真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就是注意力训练的关键时刻,家长不要自作聪明地去打扰他。

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在建构自己的认识体系,控制自己的动作、语言,充分思考,这样的时间段十分珍贵,对成长极具价值。

家长要尽力去维护好孩子这样的状态,不要去破坏,也尽力防止其他人事物的干扰,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注意力训练。

二、过度控制

一个孩子正准备自己倒水喝,这时家长突然尖叫一声:“别动!”立马冲过去给孩子倒好水。留下孩子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父母总是放不下担心孩子的那颗心,不管什么事都想帮孩子做好,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下才肯放心。

殊不知,过度控制,也会破坏孩子注意力。一个家庭里出现这种带着控制欲的爱,会让孩子产生不自由、受束缚的围困感,做任何事心里都无法快乐起来,容易对很多事情丧失兴趣。而没有了兴趣,更别谈集中注意力了。

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总是被控制,就会逐渐丧失主动的能力。一旦这个控制消失或薄弱时,身体就会失去指挥,不知该如何是好,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常常涣散。

保护孩子的注意力,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我成长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家长不要事事插手。独立、有主见的孩子,更容易专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

三、忽视环境影响

很多家长在家里咋咋呼呼,家庭氛围总是纷乱嘈杂,还在抱怨孩子学习静不下心,坐不住,其实正是忽视了环境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当环境的扰动因素过多时,也容易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书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太多,孩子房间物品凌乱没条理,家长常常在家里打牌、电视声音开得很大等。

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处在平和、安静的状态下,不仅能主动完成很多活动,而且非常专注。

孩子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所以家长环境的影响和家长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

家长尽量不在家里打牌、聚会,尽量减少电视、音响等带来的干扰,尤其是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9月20日,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专门针对注意力缺陷这种常见、但却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举行了一次义诊活动,专家们认为,有这种障碍的孩子智力其实基本上是正常的,但是,患儿的家长往往害怕和“傻”、“精神病”这样的字眼儿挂起钩而不给孩子治疗,结果反而耽误了病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专家提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不单要有丰富的物质支持,孩子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得到特别关照,这对孩子今后漫长的人生来说更加重要。

-“坐不住”可能是因为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

据安定医院儿科主任梁月竹介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又叫儿童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通常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是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会存在一些缺陷,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造成学习困难,还有的孩子在家庭及学校里很难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在门诊里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老找家长说:“你家孩子上课小动作最多了,跟同学说悄悄话,小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根本坐不住,你们家长得好好管管。”还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排队,队伍一到他那里肯定就拐弯,要么他就冲到队伍的最前面。在医生的仔细检查下发现,这些行为其实并不是孩子故意要和大人作对,而是他们存在注意力缺陷的问题。

-家长避讳和不重视会伤害孩子

梁主任说,最近安定医院进行了一项以2000多个孩子为对象的随机普查,结果发现有200多个孩子在医生看来可能存在着一些“偏差”,但是,接到医院通知后,却只有27个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有些家长很奇怪,甚至质问医生:“为什么给我们孩子做这样的检查?”也有一些家长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带孩子来。”简单地打个电话就算了。家长们这种对疾病的避讳和不重视的态度可能掩盖了孩子的问题,但孩子的身心发育可能因此受到的伤害却能影响他一生,这一点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在此,有必要提醒家长们,孩子注意力缺陷不是单纯的“淘气”可以解释的,也不能靠打骂、约束孩子来解决,这是一种病,需要吃药治疗。

-上学后更容易发现和矫正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一般在儿童6岁之前出现,大多数发病年龄在3岁。但是,由于大人往往认为孩子是“淘气”,所以在学龄前不易发现。可能等到上学以后,孩子受到的约束多了,症状突出时才被发现。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太小,不懂事,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好转。事实上,一部分儿童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日趋健全,坐立不安和多动的表现到青春期会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有时可以一直延续到他们成年,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孩子多动导致的父母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打骂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及其人格的形成。与其这样,不如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爱护。

-家庭和睦可以减少注意力缺陷的发生

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学龄儿童中发病者相当多,国外资料报告说,患病率约为5%-10%。国内的看法认为,这种病的患儿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0%,其中男孩所占的比例比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的人相对较多。

形成注意力缺陷的原因相当复杂,现在仍然没有定论,遗传因素、脑部损伤、神经生理问题、金属元素中毒都有可能造成注意力缺陷。但是,梁主任认为,父母们注意夫妻间的关系,保持家庭的和睦,学习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给孩子做出楷模的作用,都能减少孩子出现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可能性。另外,尽量给孩子吃自然、绿色的食品,少吃有食物添加剂和食用色素的食品也有好处。

如果觉得孩子经常出现容易分心、易兴奋又易疲劳、作业非常脏乱、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爱惜东西、话多喧闹、很难遵守纪律、爱冒险等问题,最好能到专科医院给孩子做个心理检查,在注意力障碍的初期给孩子调整、矫正和治疗,免得影响他们心灵的成长。

除此之外,规矩的约束至关重要。坚持原则,和孩子商量着制定好规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防止孩子养成做事懒惰、无目的、散漫的性格。

你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这样有秩序,有规矩,简约安静的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锻炼。

让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也成才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从小到大都夸他聪明,可是我发现除了玩游戏或者看电视外,他做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特别容易分心,很少看见他踏实、特别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学校老师经常把我请去谈话,说孩子在课堂上爱说话、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弄得老师上课也不安心。

我非常苦恼,怎样来教育他,使他能够和别的孩子一样认真上课,别再给我添乱呢?”

这是我们在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烦恼,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儿童是由于大脑神经的加工传输递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产生不了应有的兴奋。为了维持必要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他们需要借助于一些无关的活动(分心、小动作)来控制自己。专业理论称之为注意力缺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般有注意力缺损的孩子有如下一些特征:

1.上课容易开小差、说悄悄话,小动作比较多;

2.逃避需要持续用脑的工作,看上去好像不喜欢动脑子;

3.写作业漫不经心,读书定不下心来,抄作业抄错题目,做题抄错答案;

4.跟他讲话爱答不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5.做事情刚开始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了;

6.容易健忘、丢三落四、心不在焉;

7.情绪容易冲动、控制能力较差;

8.心理或行为比较幼稚,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9。低自尊,表现出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

10。不良的社交技能,表现为没有固定的朋友,不能很好地与同龄的小朋友相处……

孩子一旦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能自控,往往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容易被同学嘲笑、老师歧视,或者被家长指责,从而出现低自尊、缺乏自信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进入初中之后,厌学的几率也会大大高于同龄孩子。所以抓住小学阶段的关键训练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训练,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

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3岁的丁丁刚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他经常上课“神游”。老师讲故事时,丁丁看上去是在听,但眼神是涣散的,问他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说不知道。

4岁的璐璐,如果某件玩具或游戏,她玩得不错,就会继续,但如果她玩得不好或不会玩,就会表现出不耐烦,马上放弃,换个玩具玩。画画时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画得很好会继续画下去,但大多数时候是画到一半又重新开始画。

6岁的乐乐,接受能力很快,玩具一玩就会,还能自己拆了再装起来,但做什么都是一分钟热度。幼儿园老师反映他上课也不专心,老爱这里玩玩那里看看,有时还影响别的小朋友。

从心理学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丁丁,他还没有形成有意注意力。3~4岁的孩子,无意注意依然占优势。刚刚上幼儿园的丁丁,还不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注意力(即有意注意),如果老师讲的故事他不感兴趣,他确实容易走神。家长可以针对丁丁的情况,有意识地训练他在听觉方面的有意注意。

对于璐璐,她只是还没有学会坚持到底。4~5岁的孩子能够自觉、有目的地将注意力指向特定的事物,开始观察事物的细节,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依然是全凭自己的兴趣和心情,所以璐璐的表现起伏很大。针对璐璐的情况,家长需教她做事情前有所规划,以画画为例,不是想到哪就画到哪,而是画之前大致想想自己要画什么,多多鼓励她把一件事做完,再去做别的。

对于乐乐,他更需要学习的是不打搅他人。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可以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分配注意力来指行动,对于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生动直观的事物以及与他的经验有关、符合他兴趣的事物能加以注意。乐乐的情况和丁丁不同,乐乐上课不专心,很有可能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乐乐觉得太简单,所以他就没兴趣听了。遇到这种情况,引导的重点在于让乐乐明白,上课时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

对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要求要合理:

1.学龄前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如果你需要他在某段时间集中注意力,就要为他创造一个避免刺激和干扰的环境。

2.学龄前孩子还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他不感兴趣、超出他能力的事情上,如果你要求4岁的孩子反复写拼音、做算术,他很有可能表现得散漫,甚至烦躁。

3.学龄前孩子注意力可持续时间比你想象的要短: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平均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所以你的要求别超过了孩子现有的能力。

4.学龄前孩子的生理发展决定了他的注意力不够稳定。这一时期有意注意尚在形成阶段,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往往交替掺杂在一起。因此,孩子的注意力不够稳定,范围比较小,他还不会“指挥”自己的注意力,分心后不能马上又回到原来注意的对象上。

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凶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件常事,但是有的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都坐不住,动动桌子,玩玩手指,总之就是不干正事,网上因为这个问题困扰的家长也不在少数,道理讲了,训也训了,又不能跟孩子动手,家长简直束手无策,只能天天紧盯慢赶,监督孩子复习、写作业。

但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你的原因?在监督时,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事情?如果常做,就要注意了,父母的这些行为,都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凶!

一、做作业时指手画脚

陪孩子写作业其实是个不错的监督办法,但是监督也要得道,在看孩子写作业时,有家长有这样的习惯:一看见孩子做错了就要马上指出来“你这道题做错了!重做!”可能这部分家长认为及时纠正孩子的毛病可以让孩子不用再返回来重新检查,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注意力集中非常不利。

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可能正在精神高度集中在下一道题上,转回上一题改错则打断了孩子的精神集中,迫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回去,一次两次或许问题不大,但时间长了,总是在集中精神时被打断,孩子就非常容易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和这种情况类似的还有帮孩子擦掉答案,总是问孩子要不要吃这吃那等等。

改正方法:

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该尽量避免打扰孩子,需要监督的话不妨找本书,陪孩子一起学习,紧盯孩子的作业本可能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所以检查过程也大可改在所有作业完成之后,家长统一批改,这样才不会无意中打断了孩子的注意力哦!

二、孩子学习时看电视

家长中不乏采取“放养型”教育方式的,孩子学孩子的,我做自己的,不监督也不妨碍。在孩子学习的同时,家长在工作当然无可厚非。但经过一天的劳累,大部分家长回家还是选择躺在沙发上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殊不知,电脑和手机的声音正悄悄残害着孩子的注意力。

6~12岁的儿童的注意力正处于发展期,极其容易被干扰,太嘈杂的声音和闪烁的灯光都足以分散掉孩子的一部分精力,造成一系列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像电视、电脑视频、麻将等等大人的日常娱乐活动,对正在学习的孩子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换言之,如果在孩子学习时总是搞出大动静,可能还不如让孩子在菜市场学习。

改正方法:

如果家长有看晚间剧的爱好的话,最好还是避开孩子的学习时间,选择电脑、手机这些可以插耳机的播放设备,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影响,总之就是保持安静,安静,再安静,毕竟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掉了就很难集中了。

三、睡得晚

随着综艺节目、电视剧的日益增加,不少家长可以一气看到一两点,如果家长不管,孩子也会跟着看到很晚,半夜一两点才真正开始进入睡眠。可是睡眠时间对注意力集中简直超级重要啊!睡得晚第二天又要起得早,缺的睡眠时间当然不会在孩子玩耍的时候补回来,只会在上课、学习时偷偷的让孩子“困成狗”

一些研究指出,打盹是不能补足人的睡眠时间的,这些缺失的睡眠时间就开始影响孩子的心态、情绪,和注意力,让孩子在面对作业时沉不下心,面对家长时暴躁又易怒。所以别以为睡得晚不是什么问题,对儿童来说,睡眠质量几乎决定了他第二天的生活质量!

改正方法:

孩子总是睡得晚,想调整过来可能不是太容易,狸米可以贡献一个小方法,就是:增加运动量,比如跑步回家,和家长一起打球、跳绳等等,多余的精力和体力被消耗掉,自然就会按时睡觉了,长期保持规律的作息不仅对注意力的集中有好处,对孩子的健康更是益处多多。

可以快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三个字:写笔记!

如果你看书容易跑神,请你马上拿起笔,去写!

如果你听课容易跑神,请你马上拿起笔,去写!

别光盯着书看!要调动身体动起来!

【看】拯救不了你,只有【写】才能拯救你!

【想】不会令你舒服,只有【做】才能令你舒服!

当你盯着书“看”的时候,你的大脑会处于一种静态之中。人在静态中,非常非常容易走神。

而当你拿起笔去“写”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你会进入一种“做”的状态,你的大脑被迫要动起来,要去指挥你的身体各部位一起动起来!这时候你根本无暇分神!

人在动态中,非常容易集中注意力!

不信的话,我们现在就来试试。

假如我们现在要背诵“辛亥革命”这个概念: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它的历史意义是……”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这段概念变成笔记,一共需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进行时,我们的大脑在思考什么?

第一步:从文具袋里拿起笔。

这个步骤进行时,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

——我们的大脑在想:“笔袋里有很多笔,我现在要指挥胳膊和手去拿那根黑色的笔。”

大家发现了吗?当我们在做“拿起笔”的动作时,我们大脑的注意力是牢牢跟着胳膊和手的动作走的。

我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非常不容易跑神。

第二步:用黑色的笔写出“辛亥革命”大标题。

这个步骤进行时,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

——我们的大脑在想:“我要指挥我的右手握笔,左手按压纸页,接着用右手写出一横,再写一个顿号,再写一点,一横……直到把这四个字写完。”

大家发现了吗?当我们在做“写字”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大脑的注意力是牢牢跟着笔尖走的。

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不容易跑神。

第三步:用蓝色的笔写出概念内容,把书上的一整段文字,切割成12345这样的小知识点。

这个步骤进行时,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

——我们的大脑在想:“首先,我指挥胳膊手伸进笔袋里,拿出蓝笔。

接着,我要想想我第一行写什么?噢,我要写定义。我要快速浏览一遍原概念,找出定义是什么?噢,定义是反帝革命。好的,我现在写下六个字——概念(冒号),反帝革命……”

就是像这样,我们的大脑快速对课本文字进行加工、提炼、分类、编号的工作,同时还要指挥我们的手去把这每一个项目落实成笔记文字。不知不觉中,这个概念就写完了。

这些动作都需要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我们根本无暇去想别的事情。

第四步:快速过一遍笔记,用红笔画出重点

这个步骤进行时,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

——我们的大脑在想:“这个概念写完了,我再看一遍,试着在心里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好的我复述完了。有一个地方没复述出来,我用红笔画上横线,再复述三遍,好了现在我记住了。接下来我预测一下哪个知识点最重要,然后用红笔打一个星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复述”、“找问题”、“红笔划重点”这三个事情上,一刻都不得闲,自然也不容易跑神。

以上就是我们使用笔记法来背诵“辛亥革命”这个概念的全过程。

整个写笔记的过程,本质上是对课本内容进行了一遍“知识再加工”。

把复杂的东西加工成简单的东西;

把无规律的东西加工成有规律的东西;

把大脑不喜欢看的东西加工成大脑喜欢看的东西。

而在加工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始终跟着身体的动作走,跟随着笔尖在走,我们反而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注意力自然会集中了。

我自己就是一个笔记法的受益者,我就是靠着这个笨方法,无数次地把自己从焦虑--拖延--自责的泥潭里拽出来的。

我自己考研的时候,就是用写笔记的方法,完成了16天背会7部音乐史的艰巨任务。

我是从印度尼西亚语专业跨考音乐学专业,很多技术类科目(例如和声、曲式等)都没有系统学过,所以考研复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补习技术类科目,而背诵类科目全部压到了临近考试前的最后16天。

当时我就是靠着没日没夜地做笔记,才提着一口气熬过了那最艰难的16天。

其实我当时也很焦虑,脑子里也常常胡思乱想,害怕复习不完,害怕考不上,害怕自己愧对父母的支持,老师的期望……我一旦发现自己陷入这种“想”的状态时,就马上强迫自己拿起笔,去写!

一撇一捺去写,一个一个知识点去写,写一个算一个。

就算写不完也罢了,只要这16天我是在“写”的状态中度过的,我就算自己是条汉子!

我不求赢得比赛,我只求跑完全程!

就算我今天只写了一个知识点,那就只当是我给明年重考的时候争取了一点点福利,那我今天也是有收获的!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啥都不想,只管写。

平均每天写16个小时,写到食指边缘裂开,弹琴的时候触到琴键生疼,缠上绷带继续写!

就这样写,写完了那16天。

最后一天,当我看着7本厚厚的课本,被我变成了11本薄薄的笔记的时候,我心里特别踏实,睡得特别香。

带着这11本笔记上考场,我心里非常笃定,非常自信,丝毫不焦虑,不慌乱。

后来,我以超出当年国家公费分数线11.5分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我由衷地感谢最后十六天疯狂写笔记的自己!

现在我把这个方法传给你们,希望你们不要放弃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

即使还剩一个小时就要考试了,也请你稳稳地拿起笔,铺开纸,开始写!

哪怕只写一个知识点!

只要这一个小时是在“写”的状态中度过的,那你,就是成功的!

告诉自己:我不求赢得比赛,我只求跑完全程!

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做”上的时候,你的战斗力会无比勇猛,你的潜力会超出你的想象!

家长这个行为才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


浩浩是一名9岁的孩子,也是爸妈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一做作业什么也不会,遇到期末考试,做的小测试经常只有四五十分……为此,班主任经常不是微信提醒家长,就是课下找家长谈话。

浩浩爸妈也很苦恼,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就是没什么效果。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出状况的孩子,浩浩爸妈因此患上严重的焦虑症。

像浩浩的情况非常常见,作为一名孩子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也遭遇过这样的情况?

面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成绩差时,你是不是也经常责骂孩子,认为是孩子的错:为什么别人都能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课,成绩优异,为什么就你注意力不集中,成绩跟不上……

专家这样说: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90%都是父母惹的祸!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经常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时不时的给孩子喝口水、吃口东西,肆意打扰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跟你说话时,你是不是经常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讲话,而不是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孩子在认真观察、探索好玩的事情时,你是不是经常嫌弃孩子弄脏了衣服、搞坏了玩具、太调皮,而愤怒的制止孩子?

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恰恰是扼杀孩子注意力的“根源”!

注意力不集中,危害究竟有多大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考试成绩差,表面看似是小问题,事实上,却往往隐藏着“大祸害”!

危害一

天天才和庸才的差距,往往差在注意力

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报告证实:99%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只有1%的孩子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是弱智,可为何在100个孩子当中,成绩却存在天壤之别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持续地学习与做事。

危害二

没有注意力,成为问题孩子几率大

国外专注儿童教育的机构调研得出:孩子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会造成感觉综合失调,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惹事生非,甚至成为打架、逃学、早恋等问题孩子。

危害三

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人际关系

注意力不集中与人际关系也有关系?没错!经常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经常搞小动作,会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自控能力差,还会给孩子造成极大压力,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能使父子、母子之间关系恶化。

危害四

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不自信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任务完成不好,考试成绩差,得到的都是家长和老师的责骂,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很多孩子一自卑就更加完成不好任务,往往还没做事,就会出现悲观、失望、胆小、怯懦等现象。

看到这里的家长们,你还会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多大问题吗?在此提醒各位家长:良好的注意力是成功的保障,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异的基本原因就在于注意力!家长一定要及早训练孩子注意力,不要让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相关推荐

  • 不可小视孩子注意力缺陷问题 不可小视孩子注意力缺陷问题 很多家长说孩子写作业时一会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会到客厅喝水一会去厕所,就是在椅子上坐不到10分钟。这一类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表现在学习上,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能坚持...
    2022-01-16 阅读全文
  • 让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也成才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从小到大都夸他聪明,可是我发现除了玩游戏或者看电视外,他做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特别容易分心,很少看见他踏实、特别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学校老师经常把我请去谈...
    2022-03-01 阅读全文
  • 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3岁的丁丁刚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他经常上课“神游”。老师讲故事时,丁丁看上去是在听,但眼神是涣散的,问他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
    2022-01-17 阅读全文
  • 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凶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件常事,但是有的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都坐不住,动动桌子,玩玩手指,总之就是不干正事,网上因为这个问题困扰的家长也不在少数,道理讲了,训也训了,又不能跟孩子动手,家长简直束手无策,只...
    2022-01-23 阅读全文
  • 孩子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好好听讲,听不好课,就没有好成绩,发展严重了,就会影响学业。如果再伴有多动、冲动,医生就会告诉家长,这孩子可能患有一种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心理疾病,可不是贪玩和...
    2021-12-07 阅读全文

不可小视孩子注意力缺陷问题 很多家长说孩子写作业时一会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会到客厅喝水一会去厕所,就是在椅子上坐不到10分钟。这一类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表现在学习上,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能坚持...

2022-01-16 阅读全文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从小到大都夸他聪明,可是我发现除了玩游戏或者看电视外,他做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特别容易分心,很少看见他踏实、特别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学校老师经常把我请去谈...

2022-03-01 阅读全文

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3岁的丁丁刚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他经常上课“神游”。老师讲故事时,丁丁看上去是在听,但眼神是涣散的,问他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

2022-01-17 阅读全文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件常事,但是有的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都坐不住,动动桌子,玩玩手指,总之就是不干正事,网上因为这个问题困扰的家长也不在少数,道理讲了,训也训了,又不能跟孩子动手,家长简直束手无策,只...

2022-01-23 阅读全文

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好好听讲,听不好课,就没有好成绩,发展严重了,就会影响学业。如果再伴有多动、冲动,医生就会告诉家长,这孩子可能患有一种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心理疾病,可不是贪玩和...

2021-12-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