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存本能揭秘
发布时间:2022-03-07 教育笔记新生 幼儿园芽儿说课稿 小班新生教育笔记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胚胎最早是一个小囊,后来发展成心脏,并且按照固定的节律搏动,一般胎儿的心搏速率是其母亲心搏速率的两倍。胚胎的发育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它可以独立并秘密地完成所有使命。细胞在经过多种转化后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它们有的变成软骨,有的变成神经,有的变成皮肤,而且这些器官也会各自发挥其独立的功能。看上去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又充满本能的色彩。
新生儿的诞生就是一个伟大的自然奇迹,这个刚刚降生的小生命决不仅仅是个物质机体。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就包含着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例如很多动物所置身的外界环境不仅仅给它提供生存的手段,还为它们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刺激。像小羊总是很安静,而小虎崽则很暴烈;蚂蚁们总是在辛勤、无声地工作,而蝉却总是没完没了地吟唱。外界环境就是这样以它自己的方式为整个世界的协调发展与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一个动物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从它一出生就能得到确定,每一种动物都有最适合它生长的外界环境,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机体特性,使它不断为世界整体系统的完善做出贡献。
与低等动物一样,新生儿也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如果有人认为人类文明或心理世界远比其他生物高级,从而断定人类没有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与动物的本能不同,儿童的心理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即表现出来。儿童不受那种在非理性生物中发现的既定本能支配,因而它会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而发生变化,并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每个儿童都将有不同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学会为他们量身订做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外界环境。在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随着心灵的成长会逐渐显现出来。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的某种模式一样,这种深藏的秘密也只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揭秘孩子哭闹的本质
哭闹是新生宝宝的特有标志,新生儿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需要,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从离开母体的一煞那,新生儿就用哭来向世人宣布,他来到了这个世界。这第一声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没有哪一位不期盼着这响亮的第一声哭。
没有这第一声哭,医生们就会立即进入紧张的抢救之中,这哭是生命的象征,这哭声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质量的砝码。不但第一声哭是重要的,哭在整个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意义,新手妈妈们不要为宝宝的哭而烦恼,那是宝宝在和妈妈说话,新手妈妈要学会聆听宝宝“说”什么:
⊙“妈妈听听吧,我多健康。”
这是运动性啼哭。这种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常常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每日一般4~5次,没有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玩耍正常,每次哭时较短,如果您轻轻触摸宝宝,宝宝会向您发出微笑,如果把宝宝的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宝宝会安静下来。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啼哭时,妈妈最好不要打断宝宝的“话”,让宝宝和您说一说话,不是很好吗?
⊙“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奶吃吧。”
这是饥饿性啼哭。这种哭声带有乞求感,哭声往往是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你用手指触碰宝宝的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倘若你不给喂哺,而是把手拿开,则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有时还会露出笑容。
⊙“哎呀,妈妈可把我撑着了。”
这是过饱啼哭。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抱起来,哭声加剧,甚至呕吐,若系过饱哭闹,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
⊙“妈妈,我口渴得很,妈妈喂我点水吧。”
这是口渴啼哭。这种哭多表现为不耐烦的哭,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时,可立即停止啼哭。
⊙“妈妈,我呆烦了,抱抱我吧。”
这是意向啼哭。这种啼哭宝宝常常是头部不停地左右扭转,似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当您走到宝宝跟前时,啼哭就会停止,双眼盯着您,一付着急的样子,随停止了啼哭,但仍有哼哼声音,小嘴唇翘起,这就是要你抱抱他。
⊙“我尿裤子了,给我换换吧!”
这是尿布湿了啼哭。啼哭强度较轻,哭时多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当你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他就不哭了。
⊙“我已经睡醒了,怎么天还没有亮呢?”
这是要亮光啼哭。小宝宝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这是由于昼夜颠倒,当你打开灯光时,哭声就停止了。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这多是白天睡得过多所致,应逐渐改变过来。
⊙“妈妈给我盖得太少了,我怎么这么冷啊。”
这是寒冷啼哭,这种哭声多较低沉,有节奏,哭时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当为宝宝加衣被,或放到暖和地方时,就变得安静了。
⊙“妈妈给我盖得太多了,不要这么惦记我。”
这是燥热啼哭,宝宝多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当你减少衣被,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时,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我困了,可我还睡不着觉,不要打扰我。”
这是困倦啼哭,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的嚎叫,这是宝宝闹觉,常由于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或室内环境污浊、过热等原因所致,去除原因,宝宝安静下来,可很快停止啼哭而入睡。
⊙“什么东西扎着我了?”
这是疼痛啼哭,如异物刺痛,虫咬,硬物压在身下,这时哭声比较尖利,应仔细检查被褥,衣服中有无异物,皮肤有无虫咬伤。
⊙“我好孤独啊,我有些害怕。”
这是害怕啼哭,突然发作哭声刺耳,伴有间断短暂的嚎叫,多由于恐惧黑暗,独处,怕小动物,打针吃药,突如其来的声音等。要细心体贴照看宝宝,使其消除恐惧心理。
⊙“我要拉屎了。”
这是大便前的啼哭。大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瞪。
⊙“我身体不舒服。”
持续不断,悲悲切切的啼哭,有眼泪。比如宝宝养成了洗澡,换衣服的习惯,当不给换衣服或洗澡时;又如被褥不平整时,尿布不柔软时,都会引起啼哭。
宝宝哭闹妈妈不必惊慌,这是宝宝的正常情况,需要你的细心和耐心观察,读解宝宝真正的意图更好照料出健康可爱的宝宝。
揭秘日本真实的小学教育(图)
在日本,学校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孩子们按区域就近上学。日本小学的运动服分长袖长裤和短袖短裤,能够一冬天坚持穿短袖短裤的孩子会得到表扬。
上图:放学路上
1.关于放学接送问题
在日本的校园门口,在孩子即将放学之际,竟然看不到一个家长的影子,直到孩子们一队队走出校园,也没见到一个家长来。这些孩子们的头脑里压根儿没有等家长来接的念头。
在中国,很多学校门口都立着“家长请止步”之类的警示牌,但是在放学的时间却会早早的人如潮涌,更有那二轮三轮四轮的车辆充塞道路。但是在日本的放学时间,孩子们走出校园后,三五成群,向着四面八方,结伴而行。
在日本,学校专门设有“学童拥护员”,他们的任务是在每天上下学时间,站在校外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
除了“学童拥护员”外,保护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还有个民间组织“PTA”(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个组织是自发的,纯属尽义务,不领报酬,其成员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
大多数日本小学生学每天清晨6点半左右就要起床,出门后需要步行和住在附近的同学们会合,然后一起走路上学。
虽然小学生们都很害羞,一路上互相几乎不说话,但是高年级的孩子见到低年级的孩子会默默的伸出手等着他握。只要是顺路的,随便遇到的两个孩子就会默契的把手牵在一起。
2.关于书本重量问题
日本小学生都背着既结实又漂亮的书包。虽然价值不菲,但一般都带有6年的质量保证,也就是说到小学毕业时几乎没有损坏,也没有换书包的必要。
书包的重量一般从800克到一千克左右,想给孩子减负的家长们就不免对书包的重量斤斤计较。
日本现在基本上还是“宽松教育”,课本算不上厚,作业也算不上很多,但是日本人爱清洁和整齐的习惯也害人。孩子们的书包里除了课本、练习本、联系簿和文具以外,还有运动服、换洗衣服、室内鞋和毛巾等,有时候还要来回背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的书。
有绘画课的时候要带去整套绘画用具,游泳课时要带泳衣、大浴巾、水镜、游泳帽和沙滩鞋等等。每天拿这么多东西一个书包当然装不下了,手上通常还拎着一到两个包,这些东西加起来。重量一般都会在5、6公斤以上。
日本的小学生每天背着这么重的东西走很长时间去上学,但是居然没有孩子抱怨。公立小学没有校车,原则上除了生病和受伤以外不允许家长用车接送。也就是说接送可以,但是要和孩子们一起步行。
揭示儿童安慰物的“秘密”
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
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
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
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的安慰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对需要安慰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当孩子需要安慰物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多审视一下自己:
1、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开,长期见不到父母;
2、平时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
3、与孩子身体亲密接触的时间太少;
4、孩子缺乏工作的引领,太多时间处于无聊状态;
5、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
6、不懂得或不注重孩子精神力量的培养等等。
如果我们因为种种的原因和借口不能够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为什么不可以允许儿童自己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呢?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当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安慰物了。所以,不要粗暴地拿掉孩子的安慰物!
我们的习惯是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对我们的儿童没有信心,我们不相信孩子自然成长中的一些规律,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状态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下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定义,什么心理有问题呀,什么行为有退缩呀,还提出什么预防措施!还对孩子进行治疗!我们已经愚蠢到用干涉孩子正常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治疗”孩子正常的行为!
专家揭秘幼儿园的评级标准
幼儿园的等级分为四种,排名第一的是示范园,其次是一类园,再者是二类园,最后是三类园。一般刚开办的幼儿园经审核后,就是三类幼儿园了。等级是由有关专家来评定,满分为100,一般达到85分,就评定为二类幼儿园,达到90分,才能评定为一类幼儿园。
左看右看如何评定大家看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幼儿园的等级从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来评定。专家评定的标准和爸妈的可能不太一样,就请爸爸妈妈和我们的专家一起来看看评定的细节吧。
爸妈困惑
现在许多民办的幼儿园硬件设施都很好,又大又漂亮,但是收费很高,和一些公办的一类园相比,究竟选条件还是选等级呢?
专家揭密
硬件设施不要最好,但要丰富多彩
很多家长第一次参观幼儿园,首先看的就是硬件设施,有没有宽大的活动场地,有没有明亮的教室,有没有温馨的餐厅、卧室,有没有多样的活动室……其实,硬件设施固然要看,但不是最主要的,只要老师能因地制宜,把有限的空间布置得丰富多彩,每个角落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而有些幼儿园虽然开设了许多活动室,设备齐全,但是却做不到充分利用。
孩子爱撒谎的原因揭秘
孩子爱撒谎的原因揭秘
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表示对抗
还有的孩子说谎,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溺爱,也不过于纵容。
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当着孩子的面时,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
获得成就
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描述事情时,常常参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炫耀自己。此时,在纠正的同时,要肯定他们的能力,不可粗暴制止,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婴儿期大脑最聪明原因大揭秘
你知道吗?孩子在婴儿期大脑最聪明。刚出生的婴儿,其大脑具有惊人的吸收能力。以“儿童之家”而闻名于世的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苔梭利女士,把它称之为“胎生的吸收精神”。她说:“婴儿在其降生的环境中接受各种感官刺激,形成与这个环境相应的素质。
随之,这种成人已经失去了的、可以与上帝的创造力相比拟的非凡能力,便将迅速消失。可以这样说:越是接近零岁,这种吸收能力就越强。与零岁至两岁的孩子相比,成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然而,如果父母们对大脑的这种可称为天才的吸收能力产生作用的时期一无所知,在这一特殊时期里,不给予教育性的刺激,那么婴儿的大脑将得不到出色的发展,相反会迅速失去吸收能力,转变成劣质的头脑,即使以后再给予多么优良的教育性刺激,也无法恢复这种吸收能力的功能了,培养聪明头脑便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零岁至三岁的孩子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实在是天才性的。无论难易程度如何,他们对所给予的教育性刺激都能理解、接受;与此同时,他们不仅能记忆进入大脑的知识,而且记忆的图像之清晰胜过高清晰度的计算机。在这一时期里输入的信息,会原原本本地留存于人的深层意识——潜在意识中。进入这一层次的知识,将具有高度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如同精密的计算机一样。
婴儿从周围人的说话声中记忆语言并开始说话,实际上靠的并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依赖于成人所不具备的这种出色的处理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婴儿都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确是天才性的。大脑的基本模型于婴儿六个月时完成。在这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婴儿的大脑里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它与周围环境的作用没有关系),可以使婴儿自然地获得语言、自然地会说话。在婴儿的头脑里,的确天生就有一个黑猩猩以及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绝妙的语言获得装置。过去人们错误地认为,这个装置与周围的环境作用无关;然而,我们现在必须知道,大脑的功能是在接受了外界的刺激之后才得以发展起来的。
让我们从婴儿出生那天开始,就用丰富的语言对他说话吧。这样,这个吸收能力极高的大脑就会把语言吸收进去,并且一点一点地积攒起来。不久,当他开始说话时,便会成为一个词汇量相当丰富的婴儿。婴儿并不是在理解之后再记忆语言的。最初,他仅仅是把语言当做一种声音存入其潜在的意识之中。
当婴儿的理解力逐渐增强之后,那些储存在潜意识里的、在此之前还不懂的语言的含义就会一下子明白起来;而且,由于这种高度的语言处理能力是成人所未及的,因此才两岁的孩子就竟然会不知不觉地运用很难的文法,在大人眼里俨然是个优秀的语言学家。然而,人们往往不知道上面这个事实,以为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说话。有的母亲很庆幸自己有个不吵不闹的小宝宝,认为这样很省事。但是,如果在婴儿出生后,不对他做任何有益的事情,只是让他安静地躺在那儿,那么很可能到了两岁甚至三岁,他都还不会说话,成为一个发育迟缓的孩子。婴儿一下子从天才的宝座上跌下来,变成了凡童,想要再让他返回到天才的位置上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婴儿在出生后的仅仅六个月的时间里,就因周围亲人的放任自流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孩子正是由于在这个时期里受到父母的错误对待,从而失去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天才素质。在这一时期里,不可以让婴儿寂寞地度过每一天。你对他有多少付出,就会得到多少回报,优质的投入将使你的宝宝获得惊人的良好素质。
揭秘孩子成长中的“微心理”
女孩成了“双面人”
一名小学老师:我任教小学二年级。我班有个女孩,在校表现很好,可只要一看到她父母,就会无故哭闹。
专家:女孩的问题,可能就出在“平时在学校表现很好”上。孩子在校压抑了太多负面情绪,只好回家发泄。要帮助她重新制订“好学生”的标准,教会她正确表达负面情绪的方法。
同学给我起绰号
一名初二女生:我遇到困难时总是缺乏勇气。前不久班里有位同学给我起了个绰号,全班同学都放在嘴上,我心里很气,却没有勇气和他们去说,我该怎么办?
专家:我想,那些绰号如果不带侮辱性,我们可以坦然接受,至少你还是同学关注的对象,而且,你可以和同学沟通,让他们以后不要这样称呼你。需要改变的是你遇到困难就想逃避的想法。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应对挫折的态度是否积极,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一位母亲:儿子今年13岁,最近,总喜欢跟同学电话聊天,而且还不让我们听到。后来我发现他总是和一个女生打电话,聊天时间也越来越长。
专家:你与儿子之间的沟通似乎是单向的。其实,孩子有一些比较好的异性朋友很正常,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尺度,建议你先心平气和地听听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