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园内家内为何表现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0-01-11 幼儿园内活动方案 我的一家说课稿幼儿园 幼儿园我的一家说课稿幼儿园中举办亲子活动,我经常听到家长会有抱怨,他们说,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里和家里完全像两个人呢?为什么表现完全不一样呢?
这个疑惑不仅仅是家长的疑惑,其实也是教育者的疑惑。为什么在幼儿园里,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相当自觉,例如,穿衣服,上厕所,吃饭,按时听话睡觉,跟小朋友和平相处。可是一旦回到家,立刻变了样子。捣蛋,调皮,任性,耍懒,与妈妈顶嘴等等。
这种现象,被我和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称作是两面派。实际上,宝宝有这样的个性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大家可能会发现,在幼儿园里,做事情都会有老师的规则,当然这些规则也是遵照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进行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养成了遵守规则行事的习惯,从而转化成了行为上的习惯,在心理上也形成了习惯,就会让孩子自觉地去做一些幼儿园里的事。但是家里没有这种规则,孩子们不需要为了规则而承担后果,并且当孩子有所需时,家长又容易妥协,就让孩子在家里形成了任性,不听话的个性。我们暂时把这叫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在家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幼儿园老师,还是希望家长可以和老师共同努力,来帮助孩子建立自觉,规律,可爱的生活方式,请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制定小制度
家长可以和孩子在一个晴朗开心的午后,准备制定家庭里的小规则。要慢慢地定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读给孩子听,问孩子愿意不愿意,如果愿意就定下来。如果不愿意,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然后告诉他,妈妈和爸爸也需要遵守这个规则的。
二,规律孩子生活
孩子的生活是必须规律起来的,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看动画片,家长都要严格控制。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或者是为了疼爱孩子,就错乱了孩子的生活规律,以此会养成孩子的错误习惯,等孩子再大一些,这些坏习惯改正都很难。
三,让孩子劳动
家长不要担心孩子,小孩子多做劳动,多做家务,其实对他们的骨骼发育,以及智力的发育是有好处的。所以,如果孩子有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也没有必要全包办。例如,让孩子穿衣服,吃饭,清小手帕等等。还有,在外出时,也可以让小孩子拎轻的东西,都是帮助孩子加大劳动力的措施。
不管怎么说,如果想要让孩子如在幼儿园里一样听话的话,有时候,妈妈和爸爸还是需要扮演一脸的。只有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共同的努力下,才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变成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宝宝。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校之间为何宝贝变现迥异?
奇奇是个刚上幼儿园的小男孩,聪明、好动,他可是班级里的“小能干”:小朋友哭了,他会跑过去安慰;有时会帮阿姨摆放桌椅;中午吃饭他会主动帮忙分餐具。在幼儿园,奇奇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伙伴的信任。他不仅是很多小朋友的好朋友,还是老师和阿姨的得力助手。可是,就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家庭访问中,奇奇的父母竟为奇奇在学校的表现很吃惊:奇奇在学校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会做那些事情吗?他在家里可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呀。
奇奇父母的质疑和意外地表情,让老师心生奇怪:奇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为什么他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会如此的截然不同?
追根溯源
奇奇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家里人很是宠爱,几乎所有事情都由大人包办,别说做事,就连吃饭都是保姆喂到嘴里的。家人最怕奇奇出危险,所以,从奇奇出生家人就给保姆定了规定,安全最重要,不得有半点闪失。
宝贝心声
在家里,我也想做事情,想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可是,每次只要我想做,妈妈就会说:不行,那样会很危险的,或是这会弄脏的,反正就是不允许做!妈妈总是担心我出错,或是做不好,或是怕我弄伤了自己。
有一次我偷偷拖地板,晚上妈妈回来说:“那个大手柄万一戳到身体很不安全的。”还说我不会拖,也拖不干净。
每次我偷着做事情,还总是害的阿姨被妈妈批评,真没劲!
妈妈总是不相信我能做好,真讨厌!
在家里,我什么都不能做,也总是挨批评,所以我就什么都不做!
可是在幼儿园里就不一样,老师愿意我给她帮忙,还会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我还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都喜欢我。
案例剖析
我们能够体会到奇奇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爱意,对于这个三代单传的掌上明珠,家长即给予厚望,又害怕担心。所以,总是尽可能给奇奇所有的保护。但是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又怎是父母所能躲避或是遮挡的呢?
奇奇上幼儿园了,他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体系正在渐渐的完善,他更有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些却是家长不能给予的。如果我们站在奇奇的立场上试想,任何事情都由父母支配,哪怕是去厨房拿个碗筷之类的小事情,他也没有自主权,在家里就如同一个宠物宝贝,这样诸多限制、没有一点点空间的生活他能体会到快乐吗?他能拥有自信吗?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给予疼惜、保护以外,更重要的是尊重和自信,只有当孩子在不断的获得信任、肯定和鼓励以后他才会做得更好,而这种健康情感的积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用表情引导周岁内的宝宝
父母要注重利用自己的表情正确地引导宝宝,使宝宝在成长的第一年,不仅健康、聪明,而且能根据父母对其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用表情引导周岁内的宝宝
1、宝宝做对的事情父母应以满足的微笑给予鼓励和赞扬。
如4~5个月的宝宝,父母开始练习他把尿。假如宝宝服从父母把尿的动作,顺利地解完小便,父母就应该兴奋地对宝宝说:“宝宝真乖?”并亲亲他的小脸蛋,宝宝看到父母愉快的表情,听到亲切的赞扬,享受到一个甜甜的亲吻,知道父母喜欢他这样做,以后反复的把尿动作,就会使他形成条件反射,养成把尿的习惯。又如宝宝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父母以愉快的表情说声:“谢谢?”看到父母的笑脸,宝宝会明白父母喜欢自己这样做。以后再次出现这样的行为,父母仍然是这样的态度,就会使宝宝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2、当宝宝做出某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要严厉制止
有些父母总觉得宝宝太小,不管宝宝干什么,父母都不生气,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样会使宝宝不分是非。时间长了,就变得任性,不听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当宝宝无意识地做出某些不适当的事情或某些危险的举动时,父母要用严厉的表情和语言进行制止和教导。
如宝宝看到发亮的灯泡要去摸时,父母要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能拿,危险”。当然宝宝并不懂得什么是“危险”,但看到父母严厉认真的表情,也会明白这个东西是不能玩的。
怎样为宝宝选择幼儿园
怎样为宝宝选择幼儿园
幼儿园的好坏,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因为3-6岁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对孩子的将来至关重要。家长在为宝宝选择幼儿园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选择幼儿园应避免以下误区
收费的误区有些父母在择园时将眼光对准了一些收费很高的私立幼儿园。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私立园在硬件设施上是一流的,甚至是装修豪华,电脑多媒体、空调等一应俱全(空调房和过度的装修会产生有害空气,对小孩身体不利),但在软件上,也就是老师的素质、园所的教育理念、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设置上是否是一流的,就需要父母仔细地考察一番了,而不能盲目地根据收费程度来判断一所幼儿园的好坏。
名气的误区不要只凭幼儿园的级别来做出决定,一级园固然有一级园的优势,但不应是您惟一的选择。在您确定将孩子送到这种园之前,应先了解一下这个园的特点。也就是说,它们名声在外的原因是幼儿园整体素质很高呢,还是因为它们有某些常上电视、电台的艺术班、美术班等。这样的班毕竟在整个园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换句话说,即使您的孩子进了这所名声很大的园,不一定会被选择进这样的艺术班。
特色园误区现在很多的幼儿园都打出了特色园的招牌,如双语幼儿园、音乐、体育、艺术幼儿园等,他们所做的培养孩子特长的承诺也确实令不少父母动心。但这些特色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父母应慎重选择。况且,幼儿阶段重在全面发展,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不能过早定向,盲目跟风,过多地偏重一个项目,必然影响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展。即使培养专长,对3至4岁的幼儿也不能要求太高。
挑选幼儿园的渠道
1.借鉴他人经验多听听已入园幼儿家长的反映,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除了向同事、亲戚、朋友了解外,还可以找邻居、街道、甚至慕名前去向那些家长诚恳咨询,或许会令你喜出望外。
2.向幼儿园老师了解同行中人是为你判断、出主意的最佳人选。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千万别错过呀!
3.亲自走访无论哪种途径,最后总要亲自去拜访一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一个幼儿园总有其成熟或不成熟的方面,家长择园时不必以一弊而盖全。总之,在“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基础上,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自己的孩子选一个适合的幼儿园。
不宜选择的幼儿园
1.不能给幼儿提供充足游戏空间的幼儿园;
2.单纯追求赢利为目的的幼儿园;
3.对幼儿要求严苛的幼儿园;
4.管理不规范的幼儿园。
特别提醒:在为宝宝挑选幼儿园时,一定要查看该幼儿园是否有“示范幼儿园”或“合格幼儿园”的牌照。如要将宝宝送私立幼儿园,要仔细了解其是否卫生、安全,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宝宝刚入园为何易生病
专家解释:刚入园的宝宝生病主要的原因,小孩子的免疫力差、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1、6个月之前的婴儿,需要靠母体内的抗体来维持自身的免疫,防止疾病。6个月以后,小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生病来建立自己的抗体和免疫系统。但是由于6个月到一岁半甚至两岁都是在家庭中养育,环境比较小,交叉感染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在6个月到两岁之间的生病率并不高。但是这个时候小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宝宝一进入幼儿园,这个弱项就表现出来,在几百个小孩子共同生活的集体环境当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上百倍增加,生病就变得非常容易。
2、由于小孩子还有个入园适应问题,所以在入园后有一段时间小孩子处在高发病状态。
解决方法,尽早完善宝宝的免疫系统
专家表示:对此现象,爸爸妈妈莫着急,应和幼儿园配合,建立宝宝自己的“防御”系统:
1、要有意识到把病控制在有发病但是体温不要到39度以上,感染不要到肺部严重感染,要控制在轻度感冒、低烧的情况下,不仅不用太多的忧虑,而且要意识到这是在成长期间,每一个小孩子都必须经历的。
2、必须帮助小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而自己免疫系统的建立,只有一条途径———生病,有抗原才有抗体,才建立自己的抵抗力。所以在幼儿园阶段,经常生病是一个大多数人要面对的规律。
另外,幼儿园老师要意识到护理质量的高低,会使疾病有差异,护理不好,会使生病的概率人为地增加很多。幼儿园和爸爸妈妈应该好好配合,把抵抗力下降的因素解决掉,同时还要注意小孩子的营养。如果配合好了,小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病,加强运动、加强营养,小孩子的体能会越来越好,疾病会越来越少,上中班以后生病就会越来越少,大班和小学基本上就不会生病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但初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接触的人群也相应加大,对于更多更广泛的病菌,宝宝身体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免疫机制,因此这段时期的宝宝也会比较脆弱,很容易生病。
丙种球蛋白是预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万能药吗?丙种球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御疾病能力,但仅对预防甲型肝炎、麻疹有一定预防和减轻病情的作用,并不具备预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另外,长期反复地注射丙种球蛋白,不仅会使自身合成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受到抑制,降低抗病力,还有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如果宝宝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是体内缺乏VitA、钙、锌等营养素,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提升方案:
●减少压力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压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导孩子放松的技巧,适当安排活动,别让压力压垮孩子的免疫力。
●少吃含糖食物糖会降低白细胞的活力,削弱它们对细菌的反应能力。
●多和其他孩子接触根据200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研究,1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时即和较年长的手足或托育机构里的小朋友相处,日后罹患气喘的几率减少一半。此外,通过接触其他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应,增强他的免疫系统,降低对过敏原起反应而引发气喘的机会。
●天凉慢添衣服耐寒锻炼是提高宝宝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没有经过寒冷锻炼的宝宝,反而更容易感冒。一般来说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单衣就行了。
宝宝刚入园,为何易生病?
从一个在父母照顾下的宝宝,过渡到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孩子有一段磨合期。磨合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并且与婴幼儿时期家人对孩子娇惯的程度有关。一般刚入托的小宝宝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⒈精神方面:精神紧张,经常哭闹、睡眠不安、夜间惊醒哭闹喊叫,一般女孩子比男孩子明显,这是因为宝宝离开家人的保护,刚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失去安全感。
⒉饮食方面:食欲下降,平时在家饮食没规律、不定时吃饭、挑食的孩子更明显。有些孩子自己不会用餐,必须别人喂饭,到幼儿园以后更不适应。
⒊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由于精神紧张、哭闹不安、睡眠不安、饮食不佳、造成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加上秋天又是冷热变化无常的季节,再加上幼儿园孩子多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宝宝去幼儿园以后,体质偏弱,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发烧.
对刚入托的宝宝应该倍加呵护。在精神上应该注意多安慰,宝宝哭闹时不要斥责,或用“去托儿所”等语言恐吓。对刚入托的宝宝应该按时接宝宝回家,告诉宝宝“如果不再哭闹,第一个接宝宝回家”,使孩子有安全感。千万不能因工作忙,晚接孩子,只剩宝宝一人等在幼儿园。这样经过几天,孩子对新环境慢慢熟悉了,对阿姨产生了感情,而且幼儿园孩子多,玩具也多,逐渐消除恐惧心理,很多宝宝主动要求去幼儿园找小朋友玩。
在饮食方面应该多给易消化、有营养的饭菜,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补充水分、维生素和纤维素。不要怕宝宝在幼儿园吃得少,每天回家后给孩子加餐,吃很多鱼肉油腻的饭菜,反而不易消化吸收。孩子回家之后鼓励多喝水,因刚去托儿所的宝宝不会主动要水喝,阿姨按时喂水时,宝宝不喝,这样哭闹厉害再缺水,就容易咽干上火。
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但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谚语,不要过早穿太厚的衣服。一旦宝宝有感冒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不要耽误成气管炎和肺炎。对刚入托哭闹厉害或连续生病的宝宝,不要“三天打鱼、二天晒网”,还是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渡过困难和磨合期。大多数宝宝最终是能够喜欢幼儿园生活的。
5招缓解入园焦虑
1、提前几天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接触老师和新环境,减少陌生感。或老师前期进行入户家访,让幼儿从本能上接受老师、信任老师。
2、家长在家中先将孩子的生物钟尽可能调整得与幼儿园一致。
3、将孩子特殊的生活习性与老师进行沟通,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照顾。
4、以愉快的语气跟孩子描述幼儿园的生活,或通过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向孩子传达与大家一起生活的意义与趣味。
5、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让老师准确了解孩子的需求。
高智商宝宝“与众不同”的6种表现
各位妈妈们,你们注意过宝宝的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了吗?以下列举各国一些高智商宝宝小时候的表现,给大家做为参考。
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预示着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候“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天赋特别聪明的孩子通常比较敏感天赋特别聪明的孩子通常比较敏感,例如,妈妈现在不高兴了,爸爸在发怒呢等,他都能敏感地感觉到并会想法安慰。一家人一起爬楼梯的时候,如果是妈妈抱着,走着走着,他就会对爸爸说:“爸爸抱宝宝,妈妈累了。”
幽默感和开心果:会注意到身边不协调的东西并感到好玩、好笑爸爸今天戴了副太阳眼镜扮酷,或妈妈早上起床时匆忙间给宝宝穿了两只不同的袜子,都会令他笑得手舞足蹈,这迹象表明孩子有很好的幽默感,他会注意到身边一些不太协调的东西并感到好玩、好笑。
惊人的记忆力和捕捉到微妙变化的观察能力在许多同龄的宝宝还“混沌未开”,没有任何记忆的表现的时候,你是否惊讶地发现你的宝贝居然记得他见过的一些人和事物?例如,妈妈今天的穿着和平时的不太一样或换了新的发型,平时胡子拉碴的爸爸今天下巴看起来光溜溜的等,都被他捕捉到了并且有或惊讶或欢喜的表现。
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会倾注全力要弄清楚那东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尽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大多数宝宝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只要大人一打岔,他们马上就会把刚才自己坚持想要得到的东西抛在脑后。
但是,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则不然。当他们想要弄清楚那东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会倾注全力的。例如,当他看到爸爸妈妈玩电脑的时候,他会坚持要玩,大人只是哄一下让他象征性地玩玩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抱着键盘敲打,还会一个劲地问:“是不是这样?是不是这样?”爸爸妈妈想要取回电脑,没门,宝宝还没尽兴呢!
令人惊讶的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也许会问:一两岁的孩子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的,尽管大多数一岁左右的孩子并不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有超常天赋的孩子却常会有些让父母大跌眼镜的惊人表现。
宝宝出现分离焦虑具体表现
0-3岁的宝宝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和表现也各不相同。
不同年龄段宝贝分类焦虑有所不同:
0-3个月的宝贝
处于没有差异的依恋发展阶段,只要身体舒服,就不会产生分离焦虑。
3-6个月的宝贝
处于有差别的依恋发展阶段,他可以区分熟人和生人,并对不熟悉的面孔有所拒绝,但对那些似曾相识的熟人他都接受,只要与幼儿园老师熟习几天,他就会很快就把她纳入熟人圈内,爸妈走了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分离焦虑。
6-24个月的宝贝
处于依恋关系单一化阶段,并在24个月到达高峰,即宝贝在熟人圈里开始寻找跟自己关系最近的人,并对他产生强烈的依恋,此年龄段的宝贝对陌生的幼儿园老师非常排斥,他的分离焦虑最厉害。
24——36个月
宝贝开始有能力把依恋对象伙伴化,能够容忍与妈咪暂时的分离,如果告诉他,他能明白妈咪走了还会回来。但焦虑情绪仍比较严重。
36个月以后
宝贝对分离现象的正确判断和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他们上幼儿园的分离之“痛”要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