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认错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0-05-27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笔记 刘慧华是我班表现很出色的孩子,所以在“星星榜”栏中她的小星星最多。一天,刘慧华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对我们这么好,我也奖给你一个小星星吧?”“谢谢,那是老师对你的奖励,好孩子的见证。”“老师,我有好多的小星星”她又说。“你真棒,但不要骄傲,继续加油,争取得到更多的小星星。”粗心的我并没有发觉小星星的“秘密”。
第二天,刘慧华的妈妈拿了许多的小星星给我,说是在为孩子整理书包时发现的,我慌然大悟,为什么会跑到她的书包里?怪不得昨天……经过和刘慧华妈妈商讨,我们决定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故意叫了起来:“不好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的小星星不见了。快帮老师找一找。”孩子们找遍了室内的每个角落。“是不是小星星怕冷躲到小朋友的书包里了。”在我的提示下
,孩子们各自打开书包细心地找着。这时刘慧华打开书包又慢慢地拉上了拉链,又拉开了书包边一个小的拉链口,根本没有把星星交出来的意思。“老师知道,小星星交了一个朋友,它躲到她的书包里和我们捉迷藏,它的好朋友会是谁呢?”我又启发到。“是谁呢?”孩子们互相疑问起来。“是我,不过这是奶奶给我买的。”刘慧华很不情愿地从书包里拿出了小星星,也没有承认错误的意识,我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
课后,我给她讲了《匹诺曹》的故事,并问她:“匹诺曹为什么会长个长鼻子?”
“他撒谎了,老师,我也撒谎了,小星星是老师的,不是奶奶买的,我会长长鼻子吗?”(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网)
“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不会长长鼻子,答应老师,永远不再说慌,做小朋友的榜样。”我随机教育到。
“好。”刘慧华郑重地点头。
刘慧华终于认识到自己做错了。如果老师直接翻孩子的书包或向孩子们说出她拿了老师的小星星,事态的结果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刘慧华在孩子们面前失去往日的风采,更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犯更大的错误。在以后的日子里,刘慧华真的改变了很多,我能感觉到她在努力做大家的榜样,看着刘慧华一天天的进步,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不行的,给孩子机会,让他们主动承认错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磨炼与考验中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我们班的韬韬,是个内向、安静的小男孩,一直在班里表现不错,乐于和小朋友玩耍,还经常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活,老师经常表扬他。一天下午入园时,他妈妈把我叫到外面,悄悄地对我说:“今天中午回到家里,发现韬韬把幼儿园里的拼图带回家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是自己很喜欢,想玩一玩再给老师拿回来。”我听完很吃惊,又一想他毕竟是个孩子,因为喜欢偷偷带回家,而且能想着再带回来,说明他还是知道对错的,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韬韬的妈妈走之后,我便偷偷的观察他。他似乎觉察到他妈妈对老师说了,知道了他偷拿拼图的事,所以他也在观察老师。我假装没有看见他,不去理会他。他发觉老师的注意力没在他身上,便小心翼翼的把拼图从口袋里掏出来,悄悄地放回原来的盒子里,一边放还一边观察着老师,放完了如释重负一般,长出了一口气,神情轻松地玩起来。下午,我便临时调整,让小朋友玩拼图,大家都玩得很开心,韬韬也一样。活动结束后,趁机对小朋友进行了爱护班里的玩具、物品的教育,特别讲了没有老师的允许,幼儿园的东西不能带回家,韬韬的小脸都红了。这以后,我没有把这件事在班里再提过,他也没有再犯过这样的错误。
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我很庆幸自己能这样处理,保护了小孩子脆落的自尊心。也许,我把这件事当做一个典型,在班里对他严厉的批评,让他、让班里的其他小朋友都心生畏惧,也能达到不再犯类似错误的目的,可他以后就要活在其他孩子鄙视的目光里,“小偷”的嘲笑声里,不会像现在这样快乐了。
孩子小,自控力不高,只要他能认识到错误,我们就要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给孩子一次犯错的机会 大四班
女儿一向有丢三落四的毛病。
为此,我伤透了脑筋,不得不随时提醒她。
老公见我整天在她耳朵边叮嘱这叮嘱那,不解地问:“你有必要成天这样喋喋不休么?难道没有你的提醒,她就真的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我马上给他搬出一大堆例子:“上次学校开运动会,她把一件刚买的小背心给弄丢了;前天美术老师交代他们买一张卡纸,她给忘得一干二净。
我还不止一次告诉她,在奶奶那边吃完饭回家时,记得不要把书、红领巾之类的东西给落下了,结果她不是忘了这,就是忘了那,还不如我自己帮她整理。
”
老公说:“可是你不试着让她犯一次错,她怎么能长记性呢?”我瞪大眼睛:“给机会让她犯错?如果她因此受罚怎么办?”老公说:“受罚也是她自找的啊!罚过一次之后,也许她就记得了。
”想了想,觉得老公说的也颇有道理,便决定实践一次。
这天女儿跟往常一样,做完家庭作业后,就把作业本和教科书扔在了一边,说先出去玩一会儿。
我说:“好啊,这次妈妈可不会再提醒你了,你要记得回来后把书包整理好。
”女儿蛮有信心地点了点头。
玩得一时兴起的女儿,直到上床睡觉时,也没记起整理书包这事。
我有些不忍,就在伸手打算替她代劳时,老公用眼神制止了我。
第二天清早起来时,女儿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她的书包里塞作业本和课本,然后急冲冲地坐上了我的车。
就在快把她送到学校门口时,她才猛然记起:“妈妈,那本语文书,我好像把它放在电视机旁边了。
今天早上第二节就是语文课呢,语文老师可严厉了。
”
女儿的用意我是再清楚不过了——让我返回去给她拿语文书。
我看看时间,这么往返一次,再赶到单位,我肯定是要迟到的。
想到这,我狠下心对女儿说:“妈妈已经没时间替你回家拿书了,你就凑合着跟同桌共用一本吧。
”女儿马上哇哇大哭起来:“老师不让的,还要用棍子打手的。
”我说:“妈妈上班迟到了,也是要受罚的。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打就打吧。
”
等女儿放学回家,我问她:“老师打你了吗?”女儿难过地低下头:“没打,但被拉到教室角落里站了一堂课,腿都站酸了。
”我顺势告诉她:“以后,你要自己记得整理自己的书包,妈妈再也不会帮你做这些事了。
因为妈妈也有妈妈的事,不可能经常守在你的身边提醒你。
”
自那以后,女儿就改掉了不记事的毛病,并且比我想像中的还要能干。
有时候,她还会主动要求我帮她把已经做好的事再审查一次,看有没有什么给忘记了,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这样的要求,一般我是很乐意帮忙的,毕竟女儿还小,在许多事情上都需要做家长的协助和引导。
在他们犯错误时给孩子反思的机会
早上来园时,翔翔又在建筑区里捣乱了——将同伴搭建的房子推倒,将积木撒了一地,还用玩具做了一个小榔头随意敲击,同伴们对他的行为非常不满。可是大家越是说他,他越是起劲。针对他的性格特点,我及时将他安排在小汽车的游戏中,让他充当乘客,同时远远的离开他,给他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对于老师的举动,聪明的他已经了解老师的用意,他的情绪立刻平静了许多,静静地坐在那里。而我在一旁观察,发现他的眼中已经流露出愧疚的神情时,我又悄悄的来到他身边,亲切地抱起他,这时他会主动的对我说:“我错了,我会好好玩的。”
对于这种比较聪明又调皮的孩子,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不一定要马上与他们谈话,而是给他们一个反思的机会
,同时注意观察孩子事发之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动作表现,找准最恰当的契机,进行帮助和教育,并与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留给他的反思时间不宜过长,不然,孩子往往会忘却先前所发生的事,容易造成无所谓的态度,反而养成任性和执拗的坏习惯。
多给孩子机会
在本周的周末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自己大胆地表演节目,通过努力来争取获得小红花、小食品。能力强的小朋友都跑到台上大声地唱着歌。这时,我听见了身边的涵涵小朋友和着音乐轻声地唱着,唱得很好很有节奏感。于是我就请她也来表演一下。她扭扭捏捏地走了上来,一个词也唱不出来。还不时的紧张地扯自己的衣服。
从事幼儿教育也有十多年了,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在班级里显得特别乖巧的孩子,他们从来不会惹是生非,似乎不用做老师操多少的心思。而这些孩子大多属于那种内向,不善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也是集体生活常常被忽视的弱势群。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一些个性明显,活泼好动的孩子和敏感,能力较差的孩子会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较多的关注。
在平时的游戏中也是如此,那些活跃的孩子往往会在你还没有把问题说完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兴奋时候,他们还会把手举到你的面前。和这些孩子不同,象涵涵这样的孩子他们明知道答案,也不会大胆地举手表示自己知道,他们只会乖乖地坐着,或轻声地在嘴里说着。
而老师也常常把发言的机会给那些积极举手的孩子。
如果在平时能有技巧地把机会多给这些孩子,结果会怎样呢?慢慢地他们会乐于表现自己,会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机会会变成自信的翅膀,插上翅膀的他们就能自由的飞翔于未来的成长天空。
给孩子创造的机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一切!”想象确实是创造思维的翅膀。
在一次晨间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许多饮料盒子,让他们想办法玩,等他们尽情玩乐一会儿以后,让他们说说对这些罐子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边说边做给我看,可以滚着玩,可以顶在头上走平衡……。
这时,汪博闻高兴地说:”罐子可以做操,也可以玩“房子游戏”。
接下来,我便让大家把自己没玩过的方法再试着玩一玩。
这时幼儿兴趣大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幼儿尝试,怎样利用罐子玩跨跳,幼儿又一次得到了尝试,三三两两摆罐子,结果跨跳的方法各不相同,魏思成直接跨跳,张煜小跑后跳,小朋友想想哪种方法最好,大家都觉得张煜的方法最好,于是我让所有的孩子来试一试,这样孩子很快地掌握了跨跳的要领。
通过这个活动,我深深感受到:老师应充分提供幼儿尝试的机会,通过尝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启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也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开发。
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新宇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话很少,总是和那几个小朋友玩,很少参与到别的孩子中去。上课时也不爱举手回答,常常需要老师提醒,这时她才会小声的说出答案,不是新宇不会,而是她不善于表现自己。有时我想:难道新宇身上就没有优点吗?
在今年的八个一活动中,我们玩的是呼啦圈。长时间的训练下来,孩子们已玩得很不错,但有些技巧性的玩法,只有那么几个孩子玩的好,新宇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就让这些孩子示范给别的幼儿看,轮到新宇时,她不慌不忙的拿起呼啦圈,熟练的玩了起来,表演了好几种玩法后孩子们自觉的鼓起掌来,新宇显得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我在她的额头上贴了个小贴画以示表扬。
第二天,我发现新宇额头上的贴画还没有拿下来,看来新宇很重视这个贴画。以后再玩呼啦圈时,只要身旁有人,新宇就会使劲得转,还往别人面前移动,每当得到别人的肯定时,她就感到非常的满足。
渐渐地,我发现新宇主动去找新朋友了,也主动跟老师交谈了。从新宇身上我发现她越来越自信了,这也是我一直想看到的。我体会到:给予孩子适当展示的机会,也会促使他们变的自信起来。
孩子勇于认错
自从我们班孩子进入大班后,每当孩子们犯错时,又矢口否认你对他的“指控”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很多时候,即便是在“案发现场”,指着那被翻得乱七八糟、零落满地的书时,问孩子:“这是谁干的?”你可以听到的答案“不是我弄的!”或“它就是那样的!”,你几乎很难听到他承认:“这是我干的!”六七岁的孩子不愿意爽快地承认自己犯的那些小过失,同时还能编造出各种理由和借口。
面对这些小谎言和狡辩,真的让我很难容忍,甚至还会给孩子扣上一些“帽子”——不诚实、爱说谎!为了解决孩子能勇于承认错误,我找了好几个孩子来了解他们的心里。
好几个孩子说:“如果我承认了,你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不能说!”很多时候我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皮肉之苦”而不惜撒谎耍赖。
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内疚的,是爸爸妈妈,和我愤怒中隐藏的沮丧和难过。
冷静想想,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因该保持冷静。
心里默数10个数之后,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我想听你说说。
”专家建议父母:“不要上来就责难孩子,心平气和地、真诚地给他一些时间想想,也许孩子就会放松些,愿意跟你说刚才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给他安全感和不变的信任。
吞吞吐吐的孩子希望首先能得到你的原谅——因为实际上他知道自己是有过错的。
告诉他:“如果你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我。
也许我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你能诚实地告诉我一切。
”
把机会留给孩子
最近几天在幼儿园老师的公开课中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机会留给孩子。当孩子高高举起了他的小手就请给他表现的机会,即使有些差强人意,也要为他的勇气鼓掌。当孩子想要帮助我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们不要觉得那些事情那些活他不该做或做不好而阻止他,请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灵性的,在这个纯真美好、清澈透明的世界里,孩子们拥有着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的纯真注视与梦想,涌动着不尽的激情。在与幼儿一起活动的时候,老师不妨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加入到孩子中间,变一个滔滔不绝的讲师为幼儿忠实的听众,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孩子,去聆听他们独特的见解,欣赏他们的独出心裁,支持他们的异想天开,鼓励孩子们尝试、研究、探索、创造的行为。在家中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机会,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当然,我们所说的“放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放手,我们应该明白:“教师不是一个说话者,要做一个说适宜的话的人。”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还是不要忘记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们有茅塞顿开的喜悦,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老师们的公开课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哪怕是小班的孩子,我们也要相信他们的能力,把机会留给他们。老师更应适时地、积极地、主动地引导他们,让孩子们在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中,各种能力得以磨练,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满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量给孩子留有一些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