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与自然的幼儿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07 幼儿好习惯故事 习惯的幼儿故事 幼儿的故事1、习惯与自然的幼儿故事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2习惯与自然的幼儿故事点评
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这是习惯的两面性,好习惯可以让你朝着成功的道路顺利前进。一旦一种习惯形成之后,人不愿意现实,容易循规蹈矩,无所突破,长此以往,人会一事无成,无所成就。习惯可以造就你也可以毁掉你。(幼儿教师网yjs21.com)
yjs21.com编辑推荐
天天刷牙习惯好的幼儿故事
今天的午饭真丰盛,有花生、瓜子、薯(shǔ)片,还有蜂蜜等许许多多好吃的食物。小熊可高兴了,吃了这样吃那样,把小肚子都撑(chēnɡ)得圆滚滚的。
吃饱后,小熊满足地说:妈妈,我吃饱了,我要去玩了。
等等,先漱(sh)漱口再去吧!妈妈提醒说。小熊没听到,一溜(liū)烟就不见了。
小熊并不知道,在自己的嘴巴里、牙齿上、牙缝(fnɡ)里还遗留着许多食物残渣(cnzhā)。食物残渣散发出阵阵香味,引来许多牙菌(jūn)。
这里的食物真好吃!
这里是快乐的家园!
我要把家安在这里!
牙菌们欢快地叫喊着,在小熊的嘴巴里安了家。到后来,小熊的整张嘴巴都快被牙菌占领了。可小熊只顾着玩,根本不知道嘴巴里发生的事情。
到了晚上,小熊回到家里。这时他才觉得嘴巴里酸酸臭臭的,有点难受。
张开嘴让妈妈看看!妈妈说。
啊小熊一张嘴,就涌出一股臭味,差点把妈妈熏(xūn)倒了。
妈妈屏(bǐnɡ)着气,认真地检查起小熊的嘴巴。她发现小熊的牙齿有点黄,牙缝里还塞着许多污垢(wūɡu),就赶紧说:是牙菌在作怪。你快去刷牙,把它们赶走!
小熊连忙来到卫生间刷牙。他先在牙刷上抹上牙膏,然后把牙刷伸进嘴巴里,刷了起来。
不好,小主人在刷牙了。我们快躲起来。牙菌们吓坏了,连滚带爬地躲到牙齿的后面和牙缝里。
小熊才不会放过它们呢。他举着牙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把两排牙齿上的牙菌全刷了个遍。
这下惨了牙菌们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接二连三地滚到口腔(qiānɡ)里。
咕噜噜小熊含了一口水漱起口来。
噗(pū)嘴巴里的许多牙菌连同水一起被吐了出来。小熊知道嘴巴还有不少牙菌,就举着牙刷又仔细地刷了一遍,再漱口,这样重复了几遍,直到嘴巴里的牙菌全被赶走为止。
哈小熊轻轻哈了一口气。
嗯,真香!妈妈表扬道。
嘻嘻!小熊重新欢快起来,我以后每天都要坚持漱口、刷牙!
小猪米达的坏习惯的幼儿故事
1、小猪米达的坏习惯的幼儿故事
猪妈妈有个最大的烦恼,就是小猪宝宝米达。为什么说米达是猪妈妈最大的烦恼呢?因为米达有个坏习惯,做啥事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老是改不掉。他的口头禅就是“待会儿吧”。
该到了上学的年龄了。猪妈妈没办法只能把米达送去学校读书。可是米达早上磨蹭导致他经常迟到。上课铃声响了,他也不积极进教室,慢慢吞吞的每次都受到老师的批评。
每次开家长会,猪妈妈都不愿意参加,因为每次都少不了老师对米达的批评。
放学后,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米达心想,作业也不多,他们都着急什么呀?待会儿再做吧。
于是,他从书包里摸出一个大山芋,搓了搓皮上的泥巴,就在那儿嘎巴嘎巴地啃了起来。
手脚麻利的小猴子和小白兔已经做好了作业,跑在讲台上大声地吆喝:“走吧,咱们到操场上踢足球去!”
米达一听说要踢足球,顿时来了精神。米达太喜欢踢足球了,他随手把啃了一半的山芋扔在课桌上,心想,先去踢一会儿足球,待会儿再来吃吧!
米达在足球场上玩疯了,一直到天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回到家里。
回家后,妈妈问米达:“米达,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还没有,待会做吧!”
妈妈忙着做饭,也就没有搭理他。
这时他早已累得精疲力竭,在爸爸妈妈的再三催促下,他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一头钻到被窝里打呼噜去了。
夜半时分,米达梦见喜鹊老师检查作业,他一激灵吓醒了。想想作业还一点都没有写哩,他又急又恼。有心起来“开夜车”,可是书包忘在教室里,现在就是再急也没有用呀!米达心想,明天早上一定要早点去学校,争取在上课之前把作业补齐。
米达想得非常好,可等他一觉睡醒,天已经大亮了。他连声抱怨妈妈没有提前叫醒他。
米达顾不上吃早饭了,当他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时,喜鹊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了,而且脸色很难看。原来,米达把啃了一半的山芋放在课桌上,招来了许许多多的蚂蚁。
米达心想:“拖拉磨蹭真是害死人啊!待会儿一顿教训肯定是跑不了的!”
米达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突然,他站了起来,对喜鹊老师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没有完成作业,还把吃剩的山芋放到讲台,招了很多蚂蚁,我保证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喜鹊老师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2小猪米达的坏习惯的幼儿故事点评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表现。因此,要改变孩子拖拖拉拉的习惯,父母首先应正视自己的行为方式。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毛病,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一拖拖拉拉不是一种性格缺陷,而是一种习惯,通常可以被改变。
钓者与鱼的幼儿故事
1、钓者与鱼的幼儿故事
钓起一条美丽的红鲤鱼,钓者欣喜的同时也有几分哀怜。把鱼装入鱼篓的时候,钓者忍不住问道:“看着你的同伴接二连三地被钓出水面,你难道不知鱼饵里藏有鱼钩吗?”
红鲤鱼答道:“知道。”
“知道有鱼钩还来吃鱼饵,你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了!”
“我就是因为爱惜生命才吃鱼饵的!”
“你说的话让我很困惑,我想听听你的解释。”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故事你应该听说过。你是一个钓者,你说说姜太公与周文王谁是钓者,谁是鱼?”
钓者微微笑着,答道:“姜太公是钓者,周文王是鱼。”
红鲤鱼晃着头说:“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只说对了一半。姜太公用直钩垂钓作饵,诱使文王和自己谈论天下大势,最后与文王载车而归做了周的太师。姜太公钓到了文王这条大鱼,为自己建立不朽的功勋铺平了道路,这是世人的普遍看法。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看看:文王以求贤任能作饵,诱使姜太公来渭水垂钓,然后钓起太公做了周的太师,接着以太公为钩治理国家开疆拓土,最终消灭殷商取得天下。试问,谁是钓者,谁又是鱼呢?”
钓者若有所思,说道:“看来真正的钓者是周文王,姜太公才是鱼呀!”
红鲤鱼继续说道:“有时候,钓者和鱼很难分辨。作为钓者,你的目的是得鱼;作为鱼,我的目的是吃掉鱼饵。为了钓到鱼,你不停地上鱼饵;为了吃到鱼饵,我必须躲过鱼钩。你从我的角度想想,你难道不也是一条鱼吗?”
钓者微微地点起了头,说:“是呀,我也是鱼呀!”
“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你的鱼饵里藏着鱼钩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吃鱼饵了吗?”红鲤鱼问道。
钓者若有所悟,回答道:“这和我丢了鱼饵又不断地上饵是一个道理呀!”
“钓者的使命就是不断的下饵垂钓,有得鱼的时候,有失饵的时候。今天我得饵不成反而被钓,那是我智慧不足机敏不够,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今天,你是一条吃了鱼饵躲过鱼钩的鱼,而我是一个失了鱼饵赔了性命的钓者!”红鲤鱼叹着气地说道。
“世人都知道钓者为钓者,鱼为鱼,却不知道钓者是鱼,鱼也是钓者。今天我总算明白了,这也是一个钓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获!”说完,钓者把红鲤鱼放回了河里。
2钓者与鱼的幼儿故事点评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愿”字,关键在饵料对路,适合鱼的口味,鱼才愿意咬钩。这就要求突出一个“诱”字,诱鱼进窝,诱鱼咬钩。明知是设下的圈套却甘愿上当,或两厢情愿。在现实中,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皆因人的逐利性使然。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
子爱与黄儿的幼儿故事
1、子爱与黄儿的幼儿故事
有一个叫林村的村庄,树很多,鸟也很多。林村有个小男孩名叫子爱,很喜欢鸟儿,爸爸便给他买回一只小黄鹂。因为小鸟全身金黄,子爱给它取名“黄儿”。清晨,黄儿为子爱唱歌,夜晚,黄儿陪伴子爱休息。
一天,小伙伴送给子爱一把弹弓,子爱便天天出去弹鸟,把弹来的各种鸟儿都烤着、煮着吃了。黄儿看到这,伤心得直流眼泪。它问子爱为什么总要弹鸟,子爱说:“因为我喜欢鸟儿呀!”这天,黄儿便离开了子爱。
子爱像往常一样去弹鸟,在村边一棵桃树上,他看到有一只和黄儿一模一样的小鸟,心想:这只鸟和黄儿一定是双胞胎,把它弹下来,与黄儿作伴该多好啊!于是他向鸟儿的腿射击,鸟儿躲闪不及,子弹击中了它的腹部,尖叫一声,停止了歌唱。
天黑了,子爱回到家,发现黄儿不见了,就四处寻找,但直到明月当空,也不见黄儿的影子。突然,子爱意识到了什么,拿起死去的鸟儿,悔恨不已。从这以后,子爱不再打鸟了。
2子爱与黄儿的幼儿故事点评可爱的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特别是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我们就更应该保护它们,才能维系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现在人类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对许多可爱的小动物造成了伤害,保护动物法的出台,让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但是保护有益的小动物,还是希望人们通过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制约,做到真正从心底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鲨鱼与鱼的幼儿故事
1、鲨鱼与鱼的幼儿故事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2鲨鱼与鱼的幼儿故事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人也像鲨鱼那样,一开始还有奋斗的激情,可后来一次次的努力无果之后,便放弃了努力。即使后来机会就在眼前,也不去争取了。想要保持奋斗的激情,要锻炼强大的精神力,这个跟自制力,自觉性相似,这个在成长过程中会得到提升。简单的方法就是,累的时候休息,不累又没激情的时候,看些励志的书籍和文章,看些积极的视频也是不错的。总之多接触正能量,使自己得到感染。
幼儿故事猴子与狼
1、猴子与狼的故事
一只大灰狼,饿的急了,看到树上的那只猴子,气急败坏的说:“猴子,我命你给我下来!如果你不下来,我会永远蹲在这里,看你能撑到几时!”
猴子听了,丝毫不受恐吓。
它想了想:“狼的耐性是极好的,要是它一直不走,那我岂不是要活活饿死啦!我得想个法子呀!”
它顿了顿,说:“好的,但是我怕疼,我就把我的孩子送给你吃吧!~”
大灰狼一听,高兴的说:“小猴崽的肉更加鲜嫩,好!快扔下来!”
猴子悄悄摘了一颗大果子,吃掉了果肉,把大大的果核扔进了大灰狼的嘴巴里,大灰狼被果核卡住。
2猴子与狼的故事点评
要我说,这大灰狼真是笨,试问哪个父母会将孩子扔进狼的嘴巴里呢?虎毒还不食子呢,聪明的猴子怎么会为了让自己活命牺牲自己的孩子呢?看完故事后,小朋友们要懂得在危险的时候,了解敌人的弱点,根据它的弱点想出解救自己的办法,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不要被危险吓倒,做一个失败者,而是要在危险面前选择做一个充满智慧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