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农夫猪和绿皮龙》
发布时间:2020-07-13 幼儿读故事 幼儿园猪的教案 幼儿园绿太阳说课稿 今天儿子放学回来就翻看昨天送来的新书《噼里啪啦系列丛书》,还是乐得哈哈笑。饭后,拿出《斯凯瑞金色童书·第五辑》中的一本《农夫猪和绿皮龙》给儿子看,问儿子这本书和我们哪本书有些像啊。儿子马上说:“像《轱辘轱辘转》。”对,《轱辘轱辘转》是《斯凯瑞金色童书·第一辑》中的。
翻开书,里面有《斯凯瑞金色童书》五辑的所有书的图片,儿子指着其中的一本说:“李瑛熺有这一本。”是《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大概是瑛熺拿到班里去了,儿子认得,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还要我帮他买一本。
然后开始给儿子讲。刚开始儿子心不在焉地听着,讲了两页,儿子直接不想听了,要去干别的。我一下翻了好几页,翻到了“绿皮龙”出现那一,大声讲:一条绿色的龙!大家快跑啊,快逃命啊!就是从这里开始
,儿子被吸引了。
全书讲完了,我们又把前面没讲的几页讲了一遍,这次儿子听的很认真了。我觉得:这是一本比较适合男孩子看的书。
我想很多书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眼球,有的书孩子可能不喜欢,我们要慢慢引导孩子去喜欢。
国王刚刚公布了热闹国的新节日,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参加庆祝活动。这时候,绿皮龙出现了。回到城里的人们发现公主不见了,公主还在田野里没有回来呢,这可急坏了国王和王后。农夫猪主动站出来,帮助国王寻找公主。最后,他能找到公主吗?绿皮龙又会怎样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很绿很绿的山和很高很高的树
光头(小孩的昵称)上一年级了,就班级所有孩子来说,他的表现不好也不坏。就他个人来说,还算努力了,基本不迟到早退,遵纪守律的。学习嘛,还凑合,数学比上不足,语文比下有余。
因为平平淡淡,所以从来也没想过要写什么,不过……
最近一道语文题,挺让我感慨。
题目是这样的:
很高很高的 云
很绿很绿的 山
很白很白的 树
要求连线。光头的答案:很高很高的树,很绿很绿的山,很白很白的云。
这个答案很无情的被老师判为错。
说实话,乍一看见孩子的答案,我还是眼前一亮:很高很高的树,很绿很绿的山。多积极的心态,多生动的描述呀,山是绿的,郁郁葱葱;树是高的,挺拔向上。但很遗憾,这不是老师要的标准答案。
我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光头说:我们学校有几棵树,就在我的窗户外,特别高,比我们的教学楼都高,所以是很高很高的树;我们去香山玩的时候,香山多绿呀,到处都是绿色的树和草,所以是很绿很绿的山。
孩子没错,当然老师也没错,标准答案有错。
我还不能告诉孩子标准答案有错,因为我知道如果养成质疑标准答案的习惯,与他也不是什么好事。
我只好给孩子解释老师为什么给错号的理由:你们窗户外的树是很高,但也有一些树不够高,无论高的还是不高的树,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树是绿的。孩子反驳:树还有的时候是黄的。我口干舍燥:没错,但是一年中间树有更多的时间是绿的,从3月开始发芽到10月树叶飘黄前,树都是绿的。至于山,香山是绿的,没错,但还有一些石头山比如奶奶家的山就是光秃秃的,但是无论是香山还是石头山,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光头抢着回答:就是高!
我不知道我的解释就是是不是标准答案需要的解释,我解释了,光头似乎也明白了,但是!我很茫然,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主流教育吗?
呵呵~~~看来我们都还需要多适应,估计以后类似的惊奇还会层出不穷,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我儿上次的语文测试里面也是,让填空"又____又______",孩子填了“又红又热”,判错,类似的应该填写“又跑又跳”才可以……我也是看了半天,不知如何跟孩子说。我问孩子这里你怎么理解的,孩子说,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以后记住不能填“又红又热”就行了……
我,也只能作罢。孩子有他的处理方式,那就由得他吧......
我没你这么多惊讶,因为上学之前,对于语文教育的现状,我就已经很有耳闻了,有心理准备。螳臂挡车的事儿,咱干不了,也没那个能力干。只能让孩子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去学会生存发展了,这就是现状。我们只能接受。
钻木取火:还是要保护孩子的不同思维吧?虽然读书的时候,分数很重要,可毕业后,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很高很高的树,很绿很绿的山,很白很白的云。多好的答案啊。
花生栗子:孩子没错,老师也是对的 ,估计考试是要老师的答案, 其他会被判错,可惜扼杀了孩子的想象。
爱问妞和耐心妈的语言接龙
爱问妞和耐心妈的语言接龙都说二岁半是孩子言语活跃期,孩子非常爱说话,整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点都不假,**宝贝从早上起床到上学放学,那小嘴巴都没有闲着的时候,特别是她最喜欢问的“干什么?”
早上我在厨房里煮豆浆,小家伙一醒来就喊:“妈妈”,我放手手中的所有的事跑到她的床前,她一边翻床边放的书一边抬头问我:“妈妈,你在干什么”
“妈妈在做饭啊”
“做饭干什么?”
“做饭爸爸妈妈吃啊”!
“妈妈你给我念书吧”
“****,妈妈得先给你倒杯水喝”
“妈妈,喝水干什么”?
“喝水**就不容易上火啊,你看看你的眼角都有些眼屎了,都是因为喝水少上火啦”。
我去厨房给她倒了一杯温开水递给她,小家伙把水瓶拿在手里还不忘记继续提问:
“那喝完水干什么”?
“喝完水喝奶粉啊”
一听到喝完水就可以喝奶粉了,**宝贝可是大口的吮吸着奶瓶的管子,不到两分钟就把半瓶水给喝了个净光。在给**冲奶粉时**也不放过我:
“妈妈,喝奶粉干什么”?
“喝奶粉**能长高高啊”。
“长高高干什么”?
“长高高**就能上大学啦”
说到上大学小家伙的话题算是要暂时打住了:“长大要上美国上大学”。**奶家里挂了一张世界地图,没事的时候喜欢教**认地图,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不知道什么时间**为什么喜欢说长大上美国上大学。记录一下,希望**宝贝能坚守她的理想,好好学习,当然我和老公也得给她攒足够出去上学的钱呢。
慌张的收拾了一下家,就要带着**宝贝去上学,刚走到楼梯口,**宝贝又发话了:
“妈妈,要干什么呢”?
“****,妈妈送你去幼儿园啊”
“上幼儿园干什么”?
“去幼儿园里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呢”!
“和小朋友玩什么呢?”
“玩滑梯、积木很多好玩的”
......
在一路的对话中到了幼儿园,**宝贝很乖巧的自己下了电动车,走到学校门口给我说一下:“妈妈再见”,自己一个人进入了幼儿园。不过这放学去她的时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发问,虽然内容有些不同,但大致还是要问干什么。
对于像**这样无休止的发问,作为妈妈的我最主要的就是有耐心,现在正是她学说话积极性高很高的时候,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烈,平时除了和她进行亲子对话外,还少不了给她讲故事、朗诵儿歌、看图讲述,这样可以培养她用已掌握的简单句讲述自己的印象,说出故事、儿歌、图片中的简单的事物。比如这几天天热要吃西瓜,人家就唱起了关于西瓜的儿歌,想吃汉堡了就唱汉堡的儿歌。
不过也要带孩子多接触自然和社会环境,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启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孩子说话。昨天在阳台上我看到了一只蝴蝶,我喊:“**,你看那有一只蝴蝶”。**宝贝自己主动就开始唱: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呀爬。二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白兔,跳呀跳呀跳。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螃蟹,爬呀爬呀爬。五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花蝴蝶,飞呀飞呀飞。
小侄子比**小三个月,现在还只会说爸爸妈妈姑姑这样简单的重叠词,在问我是怎么教**的,其实孩子的语言发育需要父母从出生起,就要多跟他讲话,形成一种语言环境孩子稍大一些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说话,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多刺激孩子讲话。在教孩子讲话时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孩子看仔细大人的口形才利于她的模仿。
图解夫妻和亲子关系中的十大杀手
爱情里没有谁都谁错,婚姻里更没有。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论是非之地!
亲子关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你不想要一个叛逆或者没主见的孩子,就不要跟孩子争谁是谁非!
“我还不是为你好”,这是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最大的杀手。也许对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认为的,而你却自以为是地坚持“付出”,回报你的将是对方的逃避和压力,甚至憎恨!
夫妻之间不是上下级,亲子之间更不是,先谈感情,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下问题,就没有那么多的”你应该“了。
世间没有为你量身订做的孩子和婚姻,不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接纳和磨合。
婚姻里有太多没心理断奶的夫妻,更有太多自己还是孩子的父母。
无论是夫妻,还是父母与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长!
不要拿爱人跟别人家的老公或老婆比较,那是诛心的节奏。
也不要让你的孩子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指责对方前,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到那个层次。
“你是不是有了别的女人””你爱妈妈还是爱奶奶?“这样的发问只会让对方很烦,甚至把他推给别人。
偶尔的善意谎言无伤大雅,但若是演变成欺骗,那你会变得很累,因为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圆谎。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这是亲密关系里永恒不变的法则。
老公,妻子,孩子,他们首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与你相关的社会角色。
试问若他真的变成你所想象的样子,那还是曾经你喜欢的他吗?
同样,就算孩子是你生的,他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无权改变!更不要把他折腾成你想要的样子。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根本是令人痛苦不已的!
控制感强的人,都源于安全感太弱!
你越想攥的很紧,结果会让对方逃的越远!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唠叨的人都是因为口欲期没有过渡好。
因此,这是个毛病!千万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孙悟空的痛苦你都懂,唐僧唠叨时,他都想把师傅给杀了。
任何人都不会因你的唠叨而改变,任何事都不会因你的唠叨而如意!
家庭朗读布什夫人的育儿经
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劳拉,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祖传”诀窍,诀窍的关键就是进行家庭朗读活动。
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经常给她读书。巴巴拉说,在家中给学龄前儿童朗读,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重要的学前一课。她将自己的经验归纳为如下几点:
1.宜早不宜晚。选择给孩子读书的年龄,原则是越早越好。
2.养成朗读的习惯。布什夫人常在孩子们睡前读书给他们听。她说,家长在什么时间给孩子读书无关紧要,但在每天的同一时间里至少读上15分钟,孩子会收获很大。
3.在家中,布什夫人为儿孙们摆放了一架架的图书,让他们随手可得。
4.选择好书。布什夫人根据专家的意见归纳出如下几种选书原则:婴幼儿(3岁以下),喜欢简单的连环画及有关他们熟悉事物的故事书,简单的形状和鲜艳的颜色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龄前儿童(3至6岁),喜欢动画图书,幻想故事、有关日常生活和动物的儿歌及寓言,这些都易于儿童记忆。
美国的教育学家曾对刚进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听过家长读书的孩子的阅读水平,比没有听过家长读书的孩子高出许多。孩子们听家长读书的获益不仅仅是学习技巧,家庭朗读还教给了他们分担和参与的责任。读书使全家人欢聚一堂,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