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心得:我陪你长大 你陪我变老

发布时间:2020-07-22 幼儿园小熊你长大了吗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我长大了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育儿心得: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接到一份神圣的任务,要完成一篇育儿心得。说起这个,我真的很惭愧。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没什么发言权。虽然我有两个可爱的奥特曼,可他们都不那么优秀,但在他们俩身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善良、纯真、宽容。

与其说聊聊心得,不如说我让我反省反省这些年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犯了多少错误,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一点点提醒和帮助。

一、信任和倾听

信任这个词说很宽泛,他不等同于纵容和溺爱。

案例一:添添有个哥哥,虎年,狮子座,因意外推延了预计的生产时间,所以他是傍晚出生的。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老人口中狮子座的下山虎是有多难搞。对,他真的是很难搞!

他好动,固执,有主见、有个性,在班级最小,表达能力的发育上略弱……处女座的妈妈对于孩子总是给老师惹麻烦这事总是很内疚,幼儿园期间我见到老师都是绕着走的。每次遇到老师和家长跟我告状,我总是青红皂白,百分之两百相信他们描述的事情经过都是真的。加上孩子表达能力弱,总是有理说不清,到后来他索性就不解释,拉着我不屑一顾的就要走。他越是回避,就让我更相信,错在于他。每每如此,我见到老师要么就是满脸通红,要么就是眼泪汪汪。心里就是想不通,我怎么就生了个这么让人操心的孩子。

我曾经多次听取别人善意的建议:“好好讲不行,就要打”……“男孩子就要打,一遍打的不狠,下次要打到疼,打到怕”……我真怕我的孩子长大了变成个问题小子,所以我当真了,下的狠手就不描述了。这孩子从来不求饶、不解释,一度让我认为他在革命时期肯定不会当叛徒。他像教科书里描述的刘胡兰那样,挨打时挺胸收腹,站的笔直。直到上一年级了,某次我们在车上聊天,他突然提起中班时期的某件事,一个小女生回家跟妈妈说了一件事情,她妈妈告诉我,希望引起我的重视。我曾经很欣赏那个小女孩,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相信她。事情过去那么久,他问我:妈妈,当时你为什么就相信***的话,不相信我呢?我反问他:那你为什么不跟我解释呢?他说:你们都不相信我,我不想解释。……当时的我,被他说蒙了,原来我认为他是默认,他是懒得跟我们说。

是的,这些年,我真的很少有耐心听他说话。家里两个孩子,每天都闹哄哄的。工作忙且压力大,回家就想安静待会。他来找我,我总是让他出去看电视,去找奶奶,去找爸爸……爸爸更忙,然后又让他自己去玩。因为缺乏信任的基础,所以每次发生什么事情,我等不到他的解释就乱下结论。久而久之,我们听不到他真实的声音,走不进他的内心。

所以,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的袒护自己的孩子,觉得是对方的责任,但也不能像我这样,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对,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他。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信任的基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遇到事情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二、尊重和(适当的)保护

案例二:上周日,带着老大参加了同学在的生日会。因为陪添添上课,所以我去的略晚一点。等我到的时候,同学妈妈在门口拉着正要奔跑的老大。看样子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气成这样。按照惯例,我上去就是一顿…这次,我没有批评他,一边请同学的妈妈先进去照顾好其他的孩子,一边带着他去附近的一个奶茶铺坐下来聊聊。我不追他,也不拉他,如果他要离开这个生日会,我一定会尊重他,但是我想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他告诉我:是一个小男生挑衅他,可他又偏偏经不住这种挑衅,所以闹得不愉快。

我问他:你今天是来干嘛的?

他答:参加**的生日会。

我:那么好的,今天**是主角。你想过在她的生日会上闹这么一出,她是什么感受。

他不吭声。

接下来,我说:如果你真的不想在这里继续下去,那么出于礼貌,我们需要去打个招呼,然后妈妈带你回家吃饭,好不好?

他犹豫了……

我:那你要不要听听妈妈给你的建议?

他点头。

我: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当然,也会有一些性格不同的朋友。你和这个同学已经交往三年了,每次在一起都要互掐,你们确认还可以做朋友嘛?……如果,他真的不喜欢你,你也不那么喜欢他。那么,你们可以保持距离。他再次挑衅你的时候,你可以心平气和的告诉他,如果我们做不了朋友,我们就保持距离,互相不要去招惹对方。你有选择朋友的权利,妈妈尊重你。

他似乎听懂了,要求回到生日会现场,我陪着他一起。

进去后,他选择了离那个男孩稍远的距离,那个男孩依然用手和嘴不停的挑衅的他。前半场,他忍的挺好。直到那个男孩挑衅无果,离开了座位,站在他的身后,拿生日帽尖尖的部分戳他的头,把吃剩的鸡腿骨头丢在他身上,嘴上还不听的说:你来打我呀。如果换做以前,我没有在现场,我肯定会认为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肯定有他的问题。本着不娇惯孩子的原则,我肯定要批评他或者动手打他。可这次,我真的觉得老大表现的还不错,但是那个挑衅的孩子依然不罢休,他妈妈在现场也无力制止这样的局面。老大转过头,眼神很无奈的向我求助,仿佛再说:妈妈,我已经努力克制自己了……

在又一次丢骨头的行为中,我叫住了那个孩子:你可以不要再拿骨头砸他了吗?你看看他的身高,比你还高半截呢,如果他脾气上来了真要打你,阿姨拉不住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本质还是单纯的,他好像有点意识到这个行为有点过头了,他妈妈过来劝他,小女生们也来打抱不平。接下来一番沟通过后,小伙子们和谐共处了。我走到老大的身后跟他说:我为你今天的表现点个赞,妈妈觉得你很棒!以后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也希望你可以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他突然抱住我,说:谢谢妈妈。我心里酸酸的,我当了他八年零两个月的妈妈,可他对我却少有如此的依赖。

回忆起这些年,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家长和孩子素质都很高,如果发生矛盾我总是自省,批评我的孩子不够宽容,没能跟小伙伴好好相处。我总是把一些局面丢给他独自处理,嫌他他事多。我总是用语言和暴力对待他,可是问题从来没被解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务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父母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应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己的潜力与知识。

三、鼓励和肯定

都在说,优秀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所以很多家长都在做,但不当的鼓励或过度的表扬,如只会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做得真好!”等这些,会让孩子认为自己能成功是因为自己够聪明,不用努力我也能成功,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样,当他将来面对失败挫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惶恐。

恰恰相反,我是个喜欢自黑型的家长。在我眼里,我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缺点。身边优秀的孩子太多,妈妈们聊天,总是觉得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可我的孩子,怎么就这么多问题呢?!

由于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缺点总是被我放大,优点总是被我忽视。直到……今年的暑假,因为学钢琴太随意散漫,老师建议我送他去参加一次比赛,让他受受“刺激”后回来“发奋图强”。结果,准备了一个月,他居然拿了个市级初赛一等奖回来,老师看到我头直晃。(我解释一下,这次绝对是个意外,并非他成绩优异,只是因为优异的孩子们通常都去其他赛区参赛了。)

从不参加考级的我们,准备参加一次播音主持考级,考完了这次此项课程告一段落了。结果老师在群里说:这次所有的学员状态都不好。而我私下问,老师却很有信心的告诉我:你家肯定过。

今年的少年宫招考合唱团学员,2000多人的海选最终选了不到200个孩子,试训的时候又淘汰一批。这个号称淘汰率65%的社团,让我到现在都极度紧张。可他却在一次一次的考核当中,从合格到良,再到良+。

一定会有宝妈宝爸觉得我在炫耀,其实他的成绩比起他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一直以来我对他只有否定,在老师面前否定,在家长面前否定,在他面前否定,最重要的是我忽视了他也是有思想,有耳朵的。我在跟别人说的同时,他一直再听,并记在心里,从不表达。

在孩子心理是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肯定的,我们可以少一些命令式的语言和要求,多一些鼓励,这样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很棒很棒的。或许,是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表演的话语,一个拥抱,这些小小的举动都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四、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完美的吗?!如果你不是,为什么一定要求你的孩子是。

分享一个最近朋友圈里转发量很大的段子——

某位校长在家长会上说:“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来报父母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着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

五、爸爸的重要性

添添爸爸是一个非常敬业的男人(俗称工作狂)。以前的他不知道尿不湿怎么换,不知道奶粉怎么泡。不会买孩子的用品,孩子喝什么牌子的奶粉他统统不知道。他从不起夜,高兴的时候逗逗孩子,搞不定就喊奶奶(外婆),过得像个快乐的单身汉。自有了添添后,他才开始慢慢有个爹样。

我一直认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爸爸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在老大出生不久后,添添爸爸就去了外地工作。当时我给他寄了几本书:《陪儿子说说话》《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要求他放在办公室时刻提醒自己。在我看来,男孩子是需要以爸爸为榜样的,他能教给孩子勇敢、逻辑、理性、男子气质、保护自己等,而这些恰恰是作为妈妈很难教给他的。但是,他工作很忙,周末才能回家。从添添出生后,他才开始慢慢给孩子洗澡、给孩子泡奶、讲睡前故事。近几年添添的睡前牛奶是指定爸爸才可以泡的,御用的洗澡大臣也是爸爸,洗澡的过程中父子有很多互动的机会,可以增进父子感情。总之,我非常很满意他这些年的改变和努力。所以,各位宝爸们,孩子的教育之路上不是只有妈妈和奶奶。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六、家庭教育的目标要一致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从孩子渐渐懂事起,父母和爷爷奶奶要统一意见,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即使觉得对方的做法可能不对也要避开孩子沟通,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否则孩子会利用家长意见的不一致而“投机取巧”,和谐的家庭气氛能让孩子心灵健康成长。

七、德育比成绩更重要

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我比较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他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期望他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加强他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潜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潜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己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的发言。

八、孩子比家长宽容

开学前的家长见面会中,班主任任老师曾经跟我们分享过一个案例,是关于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小矛盾的,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生和一个小男生,相信参加过的家长都记得。案例中的小朋友离不得见不得,一会好一会闹,家长反而弄得不开心。

事实说明,孩子真的比我们大人更宽容,我们眼里的矛盾在他们的心里根本就不是事,“互掐”是他们的乐趣。

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和儿子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批改老大的数学作业,是道思考题,有点绕。这道题反复训练好几遍了,这次又错了,我忍无可忍,一边说一边拿着戒尺。老大跟我解释:妈妈这道题……他说着解题的步骤。我根本听不下去,拿着戒尺朝着他的手心一遍一遍的打,他委屈的大哭。然后,我让他仔细的读题三遍,然后让他思考后告诉我正确的解题步骤。这时我也认真的在读题,读着读着,我发现这道题孩子的解法是对的,是我没仔细看清,当时真是尴尬和后悔。我看着老大的脸上还挂着泪珠,一脸委屈,我都不知道怎么缓解当时的局面。最终,我选择了认错,承认了这道题是我没有仔细看题,误解了他,对于惩罚他这件事我深表歉意。当然,大人犯错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我认真的和他道歉,并把戒尺交给他,让他用同样的方式来惩罚我。此时,宝爸宝妈们能想象到孩子会怎么做吗?

他选择了原谅我,并不对我进行惩罚我。我觉得过意不去,就用戒尺在自己的手心里开打。不打不知道,原来这个东西打人这么的疼。这些年,我已经记不清打过他多少次,每次打了他多少下。8岁的小男生已经很有力量了,他一把抢过我手里的戒尺,说:妈妈,我原谅你,不要打了,不要打了,真的好疼。我非常的内疚,我在他犯错,教训他的时候,怒火掩盖里离职,没有丝毫的留情。我突然觉得,原来我的孩子是这样的爱我。

从那以后,我每一天都要对着孩子们认真的说一句:“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有时候是他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他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他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就应用行动来表示的,从那刻开始,我决定要让他和我一样,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育哥哥之路上犯得错误在添添的教育过程中做了改进。再忙,我们也会抽空陪陪哥俩。我们学着尊重他,并建立了信任的基础,努力塑造哥哥作为榜样的形象。添添最喜欢的人是哥哥,不管是食物和玩具,愿意和哥哥分享;他尊重哥哥,即使哥哥不在家,哥哥的玩具他不会轻易去碰。哥哥是他的偶像,生活中我们给他们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不再一味的让哥哥让着弟弟。

我认为,作为父母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忙和机会。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立自强,学会感恩,能够在自己父母身上摄取更多的爱,当我们作为父母能够把爱传递给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也必须会继承并且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正面管教》,一本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希望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与大家共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让我蹲下,陪你长大


在猫咪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想,以后我要当怎样的母亲呢,一定不罗嗦、不专治,做一个民主、温和的母亲,做女儿的良师益友。女儿出生后,我基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很多的时间我并没有把自己当做妈妈,而是把女儿当做朋友,我跟一起旅游、一起逛街,一起挑衣服,一起做美甲,生老公气,会跟女儿倾诉。我很少把她当做孩子,比较多把她当做闺蜜,所以我偶尔会口误,这是我妹妹猫咪.

我是一个没心、没肝的妈妈,同学聚会时,我把猫咪把隐形人,同学们纷纷指责我像后妈,但我想这是我的同学会,我们都十多年没见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那有功夫理猫咪呀;女儿在我不远处轮滑摔倒时,她哭着叫妈妈,我立马别过脸去,于是猫咪无奈的擦擦泪拍拍屁股站起来了。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说美国一位小女孩从2岁开始便声称自己实际是个小男孩,由于她强烈而持续的坚持,加上心理医生的诊断,其父母在她5岁时同意将其变性为男孩。这则新闻让我强烈感觉到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尊重、信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我们在不同的渠道得到太多的育儿心得,专家教育方法,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再好的理念、方法都不会适合所有的孩子。也许对于父母来说,我们要做的仅仅是---让我蹲下,陪你长大。

育儿观念:孩子,我用左手陪你长大


周六,在家陪刚满三岁的小外甥画画,看着他左手拿着彩笔认真涂鸦的样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左手拿笔写字是个什么感觉?于是我顺手拿起彩笔写了个字,尽管我觉得我写的很认真但是写出来的成品还是弯弯曲曲不成样子。

用左手写字,你会发现尽管你一笔一划写得非常的吃力非常认真可是那个字还是会写的歪歪扭扭,并且写起来很慢很吃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班上正在练习写数字的孩子们,他们的现在不就是我左手的样子吗?孩子们每写一个数字都在尽力的控制着自己的小手,就像我在控制我的左手一般,虽然努力的想把每一笔都写的端正却又力不从心。但是我们的孩子和我的左手一样都在努力的让他变得更漂亮。

我从我的左手上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体会到了他们想帮忙却又帮倒忙的内心,或许很多的大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刚刚开始学习时的样子,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努力做却做不好而被训斥的孩子,或许上天留这样的一只左手给我们就是让我们有机会再去体验这样的成长,感受孩子的感受。

孩子,我用我的左手陪你一起长大,我不再要求你把事情做得很完美,只希望你很认真;我不再要求你重复的做你已经做过得事,只希望你能努力。

孩子,让我们共同成长!

育儿心得:陪你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育儿心得:陪你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辉辉宝贝,在老师的推荐下,妈妈认真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很庆幸妈妈在以前的生活中没有拔苗助长,让你接受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也没有放任不管,让你偏离方向,远离目标。读过了《指南》妈妈会做得更好,让宝贝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通过阅读《指南》妈妈更清楚的了解到宝贝每个阶段可能会发展的程度,有了这个参考,妈妈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

《指南》健康领域目标二指出:情绪安定愉快”中有一项“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是的,辉辉宝贝,在妈妈眼里,你是最棒的,你身体健康,不挑食;你性格乐观、随和,你有积极稳定的情绪;有很好的自律性与良好的习惯……在你身上有好多大家共认的优点,妈妈以你为骄傲。虽然你也有一些做的不太好的:胆子有点小,在陌生环境中不容易放得开……但是妈妈不会拿你跟别的孩子比较,因为妈妈知道每个宝贝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了《指南》,妈妈更是知道了这是有理论依据的: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妈妈更坚信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做得越来越好。

《指南》动作发展目标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妈妈知道你的个子在同龄孩子中算是高的,但是你的力气可不一定是大的,所以妈妈让你自己走路、自己背书包、拿水壶,鼓励你帮妈妈提东西。在你两岁十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去蓬莱玩儿,整个蓬莱阁的游玩中你一直都是高高兴兴的边走边唱,同行的游人都夸你很棒,妈妈很是为你骄傲。

《指南》语言领域中有一个目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从一岁开始妈妈给你看嘟嘟熊,把你抱在怀里给你指着图片、文字绘声绘色的给你讲故事。慢慢大点儿了,妈妈跟你分角色扮演故事里的人物,母子俩乐此不疲,你对阅读越来越有兴趣。通过阅读你学会了数数、学会了看表、学会了好多汉字,这些都是妈妈始料未及的。阅读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也让宝贝很轻松的学到了知识。真心的希望辉辉宝贝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汲取更多的养分!

《指南》社会领域中有个目标指出:愿意与人交往。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你不争不抢,懂得礼让;你很乐意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文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但是有时候你过于羞涩,在陌生的圈子里你不知道怎样加入到他们的游戏,妈妈看过了《指南》以后会告诉你:你可以跟其他小朋友商量一下,说出想跟他们一起玩儿的想法;或是拿出自己的玩具跟他们交换玩儿;或者扮成某个角色自然而然的加入到他们的游戏当中……

在《指南》科学领域中有一项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这一点妈妈要做自我反省,妈妈带你亲近自然的机会太少了。妈妈总认为户外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敢;而且户外活动会弄的身上脏兮兮的。读过了《指南》妈妈明白了通过接触大自然,能够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妈妈以后一定要多带你去户外参加活动,跟你一起发现并分享周伟新奇、有趣的事务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妈妈会容忍你因为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并引导你跟妈妈一起做好活动后的收拾整理。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是《指南》艺术领域的一项目标。辉辉宝贝,妈妈以前带你去听钢琴音乐会,向丰富你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整个音乐会你都安安静静的认真听。但是妈妈带你接触的艺术形式还是有点单一了,希望你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多多接触老师介绍的多种艺术形式。

这本《指南》中的一条条教育建议,可以让妈妈事半功倍,为宝贝你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方法,给予了我更有效的鼓励、引导和支持。《指南》为妈妈指明了方向,妈妈会陪你一起在各个领域健康快乐成长,陪你一起度过幸福、快乐的童年!

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 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这位妈妈听后一阵心酸,不禁放声痛哭。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近日,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伤心日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日记是一位女儿“朵朵”渴望得到父亲陪伴的迫切呼唤。

在朵朵的印象中,身为警察的父亲像一个工作狂,永远没日没夜地值班、加班、开会、出差……没有时间陪伴她,她甚至在电话里哭喊,“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一个拥抱、一个笑脸、一声问候,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是朵朵最大的心愿,令人倍感心酸可怜。

生活中,许多父母不得不忍住对孩子的不舍,坚守岗位或东奔西跑,每周只能陪孩子几小时;或者给钱给礼物,忽视对孩子心灵的沟通呵护;甚至沉溺上网玩游戏,无视孩子的成长。自身事业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可逆。

岁月如白驹过隙,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回首时光的痕迹,在孩子童年的道路上,身为父母的你,是否因为错过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而倍感遗憾?

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你是否忙于工作,在孩子已然睡去的深夜回家,在孩子还在梦中的清晨出门?你是否参与了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特质习性,及时出现在孩子最需要关心的时刻?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事业打拼与家庭陪伴中难以找到平衡......不仅仅是留守儿童,城市孩子也开始在“失陪”一族中沦陷。

孩子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母的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与不平衡。”而在陪伴的过程中,比起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温暖贴心的亲子互动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星途一直坦荡的李小璐,自女儿出生,就变成了一个“爱女控”。尽管忙于拍戏,但她始终明白,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为了尽好母亲的角色,她毫不犹豫地推掉了一半的戏,腾出时间陪伴着心爱的女儿,让其在童年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幸福生活。

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环境,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优秀的家庭教育,耐心的陪伴与循循善诱的教育,能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的养成有关键作用,更能激发孩子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呵护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在《目送》里,落寞地道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情时光,厚重而短暂,父母子女一场,是渐行渐远的修行,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时间是最窄的阶梯。

当孩子咿呀学步时,需要你的细心呵护,你会用心牵着他的手,你知道那是一种需要;当孩子长大不再需要牵你的手,你们之间依然存在一种需要,只是换成了你需要他。

当他退去稚嫩,你会怀念他那奶声奶气的声音,当他背着书包去上学,你会想念他黏在你身边的时光......很快孩子就会成长到不再依赖你的年纪,现在的付出与陪伴,也许辛苦心累,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温暖的幸福。

好好陪伴孩子吧,趁时光未老,在他身边的每一天,你都应该觉得是一种幸福与美好的记忆。不用太过于束缚,不要给孩子羁绊,适时管教、尽力而为,耐心地教会他生活的本领,日后才能自由地飞翔。因为即使在外打拼的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依然有一条路守候着你,那便是,回家的路。

育儿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育儿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朋友小桑苦恼不已。他的儿子今年读初二了,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父子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越来越生硬。小桑无奈地说,为了儿子他可谓呕心沥血,没想到到头来,儿子却不买账、不领情,甚至故意和自己对着干。“我这是何苦呢?”小桑感慨。

小桑对儿子的付出,我们有目共睹。可以说,他是一路陪着儿子长大的。儿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都是他负责接送。开始是骑自行车,后来买了摩托车,再后来又换了辆汽车,就是为了让儿子上下学能快一点,安全一点。

为了让儿子全面发展,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为孩子报了舞蹈班、书画班、英语班;儿子喜欢运动,他又为孩子报了武术班。各种兴趣班学费不菲,那几年他们的收入大多花在孩子身上了,还赔上大把的时J’q。兴趣班大多在双休日和晚上,地点也不固定。不管在哪里,小桑都得送儿子过去。儿子上课的时候,他就坐在教室外等待。一次兴趣班课为两个小时,加上来回路上的时间,差不多半天或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过去了。其时,他自己也才三十出头,正是工作和事业的关键期,但为了儿子,他栖牲了自己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不过,他觉得值,他认为,能够陪伴儿子学习、成长,是他作为父亲应尽的责任。

儿子上学后,他将更多的时间拿来陪儿子。学校离家不远,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接送儿子。星期六和星期天,他更没有闲着,为儿子报了作文辅导班、数学提高班、英语兴趣班,照例是他接送儿子。他的双休日,所有的应酬都推掉了,全部用来陪儿子上课。

进入初中后,儿子明显地产生了仄学情绪。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无精打采,布置的作业也经常没做完,或者压根就不做。小桑很生气,更是心急如焚。衡量再三,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天晚上,坐在儿子身边,陪儿子做作业。在他看来,自己不看电视,不出门应酬,而是陪在儿子身边,既是给儿子树榜样,又能监督他。儿子强烈反对,但小桑坚决不让步,每天儿子看书做作业到什么时候,他就一直安静地陪坐在身边。

“我把所有的空余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拿来陪儿子了。从小到大,除了儿子上课、睡觉的时间之外,我几乎都陪伴在他身边。我为他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就没有什么效果呢?”小桑无比苦恼地说。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父母们自认为给予孩子很多,孩子学习的时候总是陪伴在侧,以为这样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了。可是,你陪孩子爬过树吗?你陪孩子捉过鱼吗?你陪孩子看过星星吗?你陪孩子钻过山洞吗?你陪孩子打过雪仗吗?你陪孩子光脚走过路吗?你陪孩子冒过险吗?

没有,或者很少。很多父母,像小桑一样,只是将时间拿来陪孩子上课外辅导,陪孩子学习,而很少和他嬉戏,陪他玩耍,与他一起接触大自然,共同体验生命和心灵的交流。换句话说,你可能从没有走进过他的生活,更没有心灵共鸣。

有一种陪伴,其实是绑架;而真正的陪伴,不仅是身在,心要在,灵魂也要在。

小豆豆的成长记录——老师,我想你陪我转转


丁丁,下个月满3岁。早上来园的时候有些情绪低落,晨圈后,聊天时间讲起被踢的事,眼圈发红——显然又伤心了。

课外活动时间,我们在小区广场玩,由于刚下雨,丁丁滑了一跤,把裤子屁股打湿了,陶陶用纸巾擦干净衣服。说:“只湿了一点,我们一会儿回去换衣服吧!”

丁丁没说话走开,不一会儿来到陶陶面前说:“我想现在你陪我回去换裤子,因为我觉得不舒服。”

陶陶说:“好,那我们走吧!”

回去的路上,丁丁要求走一条离园远的路。并说到:“陶陶老师,我想你陪我转一下。”

陶陶说:“好。”

丁丁似乎闷闷不乐的。陶陶说:“丁丁,你是不是想和我单独呆一会儿啊?”

丁丁说:“是的,我想你陪我一会儿!”

陶陶说:“丁丁,你在为早上妈妈踢你难过?”早上丁丁在谈话时间说到他妈妈踢他,在说的时候眼圈红了。

丁丁说:“是因为我踩到了屎粑粑,妈妈踢我的。”

陶陶说:“哎呀,妈妈太讨厌了,怎么能踢丁丁叻,踢得多痛啊!下午我和妈妈说,不能踢丁丁!”

丁丁看着我说:“妈妈她也会说你的。”

陶陶说:“我也会说你妈妈啊,你觉得是你妈妈凶还是我凶?”

丁丁笑了笑说:“你凶。”

陶陶继续说:“就是嘛。对了,妈妈踢到你哪儿了?”

丁丁指着自己的膝盖说:“这儿。”

陶陶蹲下去伸手揉了揉说道:“还痛不痛,陶陶帮你揉揉。”

丁丁说:“不痛了”

然后就笑着跑开了,换好裤子回到活动场地,一扫之前的闷闷不乐,又和其他小朋友们疯玩去了。

这是9月27日的记录,昨天丁丁妈妈来接,我问了一句“丁丁说你踢他了,很伤心。”妈妈回说:“就是,这家伙实在是太费了。”爸爸妈妈早上都急着上班,小孩儿正是碰上个小虫都要研究半天的时段,难免着急。

而幼儿园老师,陪孩子是工作,自然可以心平气和,等着孩子慢悠悠。正因如此,孩子可以将心里的不快和老师聊聊,聊过了,自然也就不放心上了。所以,老师和家长某些时候可以互换着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很欣赏丁丁妈妈的大气,猜想她没看过所谓幼儿教育书籍。她遵从自己内心,不焦虑,不做孩奴,踢就踢了,不纠结,爱孩子爱的真实。

育儿心得:陪他一起长大


育儿心得:陪他一起长大

三年半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转眼之间陶陶都上幼儿园小班了,现在要谈育儿,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似乎还是孩子的年轻父母来说是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课程,我们和他其实是一起成长的。谈育儿心得我说不好,我就说说和他在一起的生活体验吧。

孩子是小大人,需要理解需要平等需要尊重,我们不能以家长自居命令他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身段和他好好沟通慢慢引导他。

陶陶是个脾气很倔强的孩子,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你越对他凶他越不听你的。我记得有一天是这样的,他晚上吃饭之前在画画,其实也就是去涂色,他很喜欢这个爱好。到吃饭的时候喊他也不理,喊了几次的我火气起来了,大声呵斥他让他过来吃饭,威胁他不过来就要打他。他脾气很硬,并不买账,走过去拉他过来他也不来,然后就开始哭闹了。他的妈妈就会过来,蹲下和他沟通,询问为什么不吃饭,他说他想把这一页都画好再吃饭。妈妈告诉他有什么事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问你为什么不说话,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还有现在是吃饭的时间,你看爸爸妈妈都在桌上吃饭了,你也要好好坐着。他说爸爸老是骂我,不想和他说话,我只想画画。他仍然坚持要画完,妈妈告诉他给他两个选择,一是再画五分钟,时间一到就要吃饭,二是立刻来吃饭。他想了想说再画五分钟,五分钟到了在我们的提醒下他主动乖乖的坐着吃饭。经过几次类似的事情发现孩子虽然小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能把你的思维强加到他的身上,要学会倾听他的声音,学会尊重他。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里我们承担着启蒙老师的角色,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家我们要传播正能量,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

我是爸爸,平时工作也很忙,最近半年又在外地工作,陪他的时间就更加有限了,他平时绝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妈妈陪伴的,我平时在家是手机不离手,经常在他面前玩手机,现在我一回家他就向我拿手机,自己动手拿到就打开腾讯视频看动画片,这样肯定不好,于是我制止,告诉他不能玩手机,玩手机对眼睛不好,陶陶理直气壮的反驳到爸爸也在玩手机,为什么爸爸可以玩,宝宝不能玩,我竟无言以对。他的妈妈从来不在他面前玩手机,所以他从来不问妈妈要手机。因为这个问题我和他妈妈也闹过几次不愉快,现在我在家尽量不掏手机,尽量不在他面前玩手机,打电话发信息尽量也背着他,希望可以改掉这个习惯。

他在成长,我们也在不断改正不断学习,陪他一起长大,我会努力做好一个称职的家长。

相关推荐

  • 让我蹲下,陪你长大 在猫咪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想,以后我要当怎样的母亲呢,一定不罗嗦、不专治,做一个民主、温和的母亲,做女儿的良师益友。女儿出生后,我基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很多的时间我并没有把自己当做妈妈,而是把女儿...
    2020-08-07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孩子,我用左手陪你长大 周六,在家陪刚满三岁的小外甥画画,看着他左手拿着彩笔认真涂鸦的样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左手拿笔写字是个什么感觉?于是我顺手拿起彩笔写了个字,尽管我觉得我写的很认真但是写出来的成品还是弯弯曲曲不成样子。 ...
    2020-09-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我用左手陪你长大 周六,在家陪刚满三岁的小外甥画画,看着他左手拿着彩笔认真涂鸦的样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左手拿笔写字是个什么感觉?于是我顺手拿起彩笔写了个字,尽管我觉得我写的很认真但是写出来的成品还是弯弯曲曲不成...
    2021-05-11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陪你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育儿心得:陪你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辉辉宝贝,在老师的推荐下,妈妈认真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很庆幸妈妈在以前的生活中没有拔苗助长,让你接受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也没有放任不管,让你偏离方向,...
    2020-08-20 阅读全文
  • 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 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
    2021-01-11 阅读全文

在猫咪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想,以后我要当怎样的母亲呢,一定不罗嗦、不专治,做一个民主、温和的母亲,做女儿的良师益友。女儿出生后,我基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很多的时间我并没有把自己当做妈妈,而是把女儿...

2020-08-07 阅读全文

周六,在家陪刚满三岁的小外甥画画,看着他左手拿着彩笔认真涂鸦的样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左手拿笔写字是个什么感觉?于是我顺手拿起彩笔写了个字,尽管我觉得我写的很认真但是写出来的成品还是弯弯曲曲不成样子。 ...

2020-09-27 阅读全文

周六,在家陪刚满三岁的小外甥画画,看着他左手拿着彩笔认真涂鸦的样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左手拿笔写字是个什么感觉?于是我顺手拿起彩笔写了个字,尽管我觉得我写的很认真但是写出来的成品还是弯弯曲曲不成...

2021-05-11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陪你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辉辉宝贝,在老师的推荐下,妈妈认真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很庆幸妈妈在以前的生活中没有拔苗助长,让你接受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也没有放任不管,让你偏离方向,...

2020-08-20 阅读全文

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

2021-01-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