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爱提问的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08-25 爱的教育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成人所不能及的。
上课时,四岁的航航总爱提出一些让人无法回答,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小动物怎样过冬》这一活动时,我们只注重了对于孩子们平时比较多见的小动物,比如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小羊等的备课,可偏偏航航问:“大象怎样过冬?鳄鱼怎样过冬?……”这些孩子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也不好回答的问题,让我在孩子们面前很是“难看”,哎!这孩子,别看他平时不言不语,一旦说出来还叫你无法回答。是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还是他在搞“恶作剧”?
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我们首先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平时在家里是否爱提问,喜欢寻找一些我们成人无法想象到的问题,探寻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同时做到:上课时,尽量将孩子的思维引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上,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对其他事物的这份“关注”归于课堂;教师不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机会,并给予启发引导,鼓励表扬,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对问题的“想象”,增强孩子们创造的才能。
针对课堂上创造力、想象力非凡的孩子,我们要同孩子一起去探寻答案,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引路人。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如何如面对挑食的孩子
下面是“如何如面对挑食的孩子”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本学期我刚刚接过大班,没想到这个班,挑食的小朋友太多,真的是手足无措,每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就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不吃木耳”“老师我不吃鸡蛋,我不吃黄瓜……”不吃这不吃那,弄的我头都大了。
尤其是媛媛和政宇,尤为挑食,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一是孩子正在长身体,不吃饭营养跟不上,二是班级没法管理啊。
于是,吃饭前。
我就先说饭菜多好吃,激起孩子的食欲。
再就是坐到她旁边跟他一起吃,慢慢的媛媛小朋友有了很大改变,可是政宇还是不吃,有一次,我只好说:“我来喂你吧,我就是这样喂我们家的小弟弟的。
”我就喂了他几口,并没有强制他把菜都吃完,又一次吃西红柿炒鸡蛋,他还是不吃,我又过去喂他,结果喂他吃了一半,他自己就把剩下的吃完了,慢慢的,从吃几口到自己把所有的饭菜吃完,政宇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政宇的爸爸妈妈也给我们打电话说,政宇回家会跟他们说自己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在家吃的饭菜也多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后来,通过观察。
我了解,也许孩子并不是不吃,而是刚开始看到菜的时候,他以为这个菜长的不好看,或者不喜欢他,就不吃,而家长就不给他做,也跑来找老师说,我家孩子不喜欢吃,别给他吃,结果孩子就变得挑食了。
当你让孩子慢慢尝试去吃的时候。
他会发现这个菜还挺好吃的,慢慢的就会喜欢吃了,也不再挑食了。
他意识里就以为这个菜不好吃啊,妈妈也不给我做,结果导致了挑食。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去观察孩子,去了解他的内心,也许他的表现跟内心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跟家长做好沟通,共同来照顾好幼儿。
关于“如何如面对挑食的孩子”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如何面对孩子的说谎
今天下午,王宇晨的妈妈来园接孩子的时候,向我讲述了一件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上午,王宇晨的爸爸带孩子去花果山玩。孩子上车时,一不小心手指被车门挤了一个黄豆大的紫疱。玩过后,王宇晨的爸爸就直接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手指被挤的事情打电话告诉了孩子的妈妈。
放学时,王宇晨的妈妈来园接孩子,王宇晨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李明明小朋友打我,将我的手指打了一个大疱,老师批评了李明明,李明明跟我说对不起了。”
王宇晨的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孩子怎么能说谎呢?便及时与我进行了沟通。我听了当时也感到很震惊!但我又一想,不能简单地、武断地认为孩子在说谎,便和王宇晨的妈妈进行了分析:
一是孩子可能将想象当作现实了。李明明小朋友经常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与人交往会出现攻击性行为。王宇晨手指被挤的时候可能受到了爸爸的责备,便把自己的“不小心”想象成了李明明的攻击性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掩盖自己的过失。成人应该原谅孩子的过失行为,教给孩子避免造成过失的方法。
二是孩子受了伤可能很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同情和关心。可是家长和老师都忽略了,便找个对象跟自己说“对不起”进行自我安慰。对于感情细腻、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给予孩子同情和关心的同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鼓励孩子勇敢起来。
另外,老师对某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过多批评,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负面影响,是老师教育过程出现的失误,发现问题后老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过我的分析,王宇晨的妈妈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思维和认知的发展水平,孩子的说谎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成人应该细致了解,从细微处入手,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如何面对孩子的倔脾气
现在的孩子们,是不是长大了的缘故,这倔脾气还了不得了,有时候他们犯了点小小的错误,我们老师及时纠正,他还来劲了,还非要去做。纠正和发现我们的解决方法和孩子脾气的转变。在幼儿园也好,在家也好,有可能孩子们在家的时候会比在幼儿园更倔,家长们很难解决,也会被孩子们气个“半死”。其实,孩子们处于过激情绪状态时,父母要保持稳定,打骂和指责都会导致孩子情绪更加激动。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必定导致心理不稳定,易怒,易激惹。合理的做法是引导调整情绪。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是暂时的表现,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家庭是孩子首要的学习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向父母学习着对人对事的方式、视角和态度。父母对孩子不满意时不妨从这个角度思考一下。当家长能够用积极、理解、接纳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时,也用实际像孩子展示了表达内心需要的更多方式。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不妨想想如果执着的辩论并不能真正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欣赏,相反还会令他们更不认同,那么还有什么更多更合理的方式能够达成愿望呢?可以跟幼儿园的小朋友说说、交流看看他们还会用一些什么好办法。别看孩子们很小,很多个主意的。
如何对待孩子说谎的问题
今天中午吃完饭的时候,梓涵突然过来对我说:“老师,昨天我妈妈带我去北京了。
”我们这里距离北京那么远我很好奇问:“你妈妈是怎么带你去的呀,怎么那么快回来了啊。
”“我妈妈带我做飞机去的”我明白了梓涵是在说谎,我没有马上拆穿梓涵的谎言,而是帮她分析了她刚才说的慌,让她明白了这是她自己想象的,并不是真的事情。
幼儿在两三岁的时候,见闻逐渐丰富了,感情也比较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常常把自己想象和向往的东西说出来。
因此,当孩子无意识说谎时,我们不要去责骂、怪罪孩子去说谎,而是帮助孩子正确去分析这些谎言的原因,帮助孩子去纠正,如果有条件可以帮助孩子去实现孩子的愿望。
但是还有很多孩子是故意说谎的,有些孩子为了博得老师和家长喜爱,或是犯了错误逃避责骂而故意说谎,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一味去盘问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而继续说谎,我们应该为了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温和的环境,让孩子勇于说出真话。
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综上所述,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他们尽量缩短哭闹时间,以尽快进行正常活动。目前,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即如何让新入园幼儿不哭闹或者少哭闹。那么,我想只要做好以下四点,问题就简单许多了:
首先,整体环境。当幼儿进入到某一个活动室时,需要有一个非常舒服的视觉冲击,包括室内环境和三位老师的表现以及小朋友们的情绪等。幼儿进入活动室看到比较舒适的环境在心里会放松些,加上老师们热情接待(面带微笑),和蔼的语气,再有小朋友们的开心、放松等表情无疑都会给幼儿带来一些宽松的氛围,为新生入园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每个人心中在每个时期都会有崇拜者和信服者。作为幼儿就更不例外了,甚至他们会出现多个崇拜者。因此,我们要想风调雨顺、一呼百应,必须要成为孩子们的信服者包括:
一、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二、讲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故事或者做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动作等;三、带领老孩字表演一些律动、英文数来宝等。
再次是从培养幼儿角度出发。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当其在课堂上看到别的幼儿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在生活上各项事宜都不知所措时,无疑会有些自卑。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神去发现他们,同时对其加以关注。
最后一点是食品的安抚。“民以食为天”,绝大多数幼儿都是比较喜欢吃的,那么我们教师为什么不能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弱点来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呢?
如何面对一些不勇敢的孩子
我们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几乎每天都是爷爷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过渡保护下,就像是一个“洋娃娃”一样,处处小心谨慎,连打招呼也是家长抢先代替,我们老师和他说话,他奶奶常常帮忙回答,并不知道给孩子机会,逐渐的昊昊就形成了担心、不敢说、也懒于说的局面,不仅自理能力偏弱,而且上课的时候没有积极性,常常在别人唱歌的时候,他都只是呆呆的听着,不知道跟着一起歌唱。在一次穿衣的时候,他居然说:“我是大笨蛋,我什么都不会,奶奶说我要长大了才会自己穿!”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家长在打电话或者在来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问我:“老师,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时我会这样回答他们:“嗯,现在的表现比以前好了,在不断的进步中,在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有点小了点儿,而且表现欲望也不怎么不强!”家长们又总会说:“给他们多锻炼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多请他们发言。”可是这些小朋友往往上课喊了他,站起来却什么都回答不出,这应该怎么做呢?常常发现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而且,我还发现我们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比如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说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勇敢的表现。我们想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还会是因为以前的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们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慢慢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来。并且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的勇敢起来,变的更加自信!
如何对待孩子哭闹问题
学前期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出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便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的现象。这时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发脾气时,只管干自己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会受到鼓舞继续闹下去。这是最见效的方法。气头上的孩子,大人的说理、搂抱都不会太奏效。只要沉住气,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终放弃这个行为之前会加倍的哭闹,要坚持住。也可以讲几句简明扼要的话:“你不哭了咱们再一起玩。”不要多说。如果孩子哭闹的更厉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时把这话重复一次。孩子不再发脾气时,若无其事地欢迎孩子回来就行了:“过来吧,我们一起去玩。”不要说:“你刚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类话。
当孩子不发脾气时必须表扬他,但要注意说话方式。可以说:“你能安安静静地看画画,我很高兴,你真听话。”不要说:“你没有发脾气,真是好孩子!”不要强调“发脾气”这个词。
孩子发脾气时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为此应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你的注意和表达他的沮丧情绪。示范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告诉他你碰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现时,更要关注他,给以表扬。这样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孩子便不会再用极端的方式表达,而是会自己想办法,不仅解决了孩子爱哭闹的问题,还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性,使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将更加优秀。
面对孩子的明知故问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面对孩子的明知故问”,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教育就像一座金字塔,最底层的是“情感”。
可以这么说:缺乏爱心的教师不可能读懂孩子的语言。
只有读懂了孩子的语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才会得到提高。
老师正在给小朋友刷碗,思鉴天真的问:“老师,你在干什么?”我由于正忙着所以没有好气地说:“你自己没有看见吗?还要问!”言下之意是老师不喜欢你这样问,思鉴一脸茫然。
其实思鉴不会看不出老师在干什么,但他为什么明知故问呢?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思鉴“明知故问”就是想主动与老师亲近,获得安全感。
遗憾的是一时我没有读懂这种特殊的语言,无意中伤害了孩子。
于是,我立即转变态度微笑着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请你再仔细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然后告诉你的好朋友,行吗?”这样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同时又利于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育就像一座金字塔,最底层的是“情感”。
可以这么说:缺乏爱心的教师不可能读懂孩子的语言。
只有读懂了孩子的语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才会得到提高。
关于“面对孩子的明知故问”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