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表扬有时也起反作用
发布时间:2020-09-19 幼儿园游戏作用 幼儿园游戏的作用 幼儿园对游戏的作用通过一学期的观察了解,我们发现楠楠是我班最懂事、最乖的孩子,入园时从没见他哭过,还劝别的小朋友:“别哭了,下午妈妈就来接;”每次教师组织活动时,他都是第一个坐好,挺着胸,抬着头端端正正的,从来不做小动作,不和小朋友说话;蒙氏工作做得很到位经常被老师做为榜样的形象出现在小朋友面前,班里的家长也都对楠楠有所了解,赞口不绝。可从过年回来这段时间,楠楠总是找出各种理由不来幼儿园。这是为什么呢?我很纳闷。在和妈妈反复交流,仔细查找原因,我们才了解到这都是表扬惹的祸。其实,楠楠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喜欢和同伴游戏,喜欢放松地活动,不喜欢午睡,但还是要求自己使劲的闭紧双眼。在“乖孩子”的光环下,楠楠只能放弃自我,所以他痛苦,最终选取择逃避。了解楠楠的情况后,我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减少对他的关注程度,减少对他的表扬,让他以平常的心态心情活动。在家妈妈也给他讲清上幼儿园好处多的道理,还给楠楠出了一道选择题,只要楠楠说不上幼儿园,妈妈就说你自己选择,每次都是以楠楠自己说:“还是上幼儿园好。”渐渐地,笑声多了,说话声音响了,调皮了。虽然有时也闹情绪,在妈妈和老师的“冷淡”态度实行之后,楠楠的情绪已经好了许多。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老师,我也想得到表扬。
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们都会举行“评小红花”的活动,我都会对孩子们一周的表现进行一下点评,然后将小红花贴纸贴到表现好的孩子头上。
和往常一样,孩子们一个个小手放在身背后,抬起头,挺起胸,希望我把小红花贴在他们头上。
我想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了。
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自然骄傲的抿起小嘴。
正当我为他们的天真无邪陶醉时,一个很小的声音飘过来:“老师,我也想要小红花。
”
原来是陈恩泽,他在我们班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平常非常听老师的话,是那种表现不算出色又不给老师找麻烦的孩子,我想作为幼儿教师都会有这样一个共鸣:对于表现突出的孩子自然会时常得到表扬,对于调皮的孩子也会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教育,而像陈恩泽这样的孩子平常很少引起老师的特别注意。
我为我的失职感到羞愧,他们也需要表扬,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
对于他们,老师更应该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做得更优秀。
在以后评小红花中,我会给每个小朋友,有的是表扬,有的是激励。
表扬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洁洁妈妈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洁洁:“洁洁真聪明!!”“洁洁真漂亮啊!”可是,最近我们发现洁洁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旁边的小朋友随口说洁洁太黑了,没有玲玲漂亮,洁洁竟然气得拿玩具扔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的思索起来,在幼儿园中我们也提倡要多鼓励多表扬,那怎样的鼓励和表扬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呢?
表扬一,整体性的表扬
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表扬二,强调过程的表扬
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认真,不错!”“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表扬三,强调结果的表扬
即对幼儿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去争抢,真好!”“你今天吃饭很快很干净,不错哦。”
经常受到强调过程的表扬的宝宝逐渐理解到,某一行为并不等于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赞许的,哪怕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些。这样,宝宝逐渐学会了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学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学会了勇敢地承担失败。
自觉完成作业时给以表扬
孩子学习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完成我的一部分作业,作业对每一个孩子的感觉都不一样,可以用“几家欢喜;几家忧”吧。孩子他遇到了困难,我想帮你,中午吃完饭让孩子们写写数字,我边翻作业本边看着孩子们的作业,当我翻到林林的作业本时发现他的作业速度非常的慢,我最先想到了奖励孩子的方法,当一份作业看起来过多的时候,就把它分成若干份,按份设奖。每当孩子成功完成一部分,你就给他一个奖励。比如,与孩子约定如果他完成作业的三分之一,将可以有一样他喜欢的小东西。如果完成了作业的一半,可以允许他多看他喜欢的《奥特曼》漫画书,这样一来激励他不断地努力学习。如果他可以按时完成全部作业交给我的话,则可以有更多的奖励。在家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列出一个他愿意争取的奖励清单,但不是什么昂贵的、特别大的奖励,可以是一些食物奖励,如可以吃些小零食,或者是给小玩具,又或是和父母一起玩等。这样你就能保证经常提供奖励。如果孩子能完成作业就鼓励他,本身也是在清楚地告诉孩子你要求他怎么做。然而象孩子有小小进步父母要给予奖励一样,他做不到时,小小的惩罚,也是必要的。父母要不断地坚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多表扬、少批评。当孩子能按时完成了比较难的作业时,这时老师你可以表扬他说:“你都做对了,真了不起。”当他自觉地完成了作业时,更加给以表扬:“今天真认真呀!”这样一表扬,孩子在以后会更积极地做作业。,想到这儿我也对林林使用了这个方法,刚开始,对林林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慢慢的往前赶作业了,可是渐渐才两天,这个方法就在此失效了,怎么办?是信心上还是学习的吃力,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完成作业,林林是作业的压力吗?我该怎么办?
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
区域活动又开始了,今天我们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小猪,峥峥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小猪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我就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他选了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小猪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并贴了两只大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两只小眼睛,接着开始做小猪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小猪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峥峥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小猪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猪的腿,困难解决了,他又开始做了……不一会,峥峥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小猪。”我及时表扬:“你真棒!”反思:我觉得在我们各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地在区角活动中增添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让孩子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有东西可操作,有东西可玩,让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发挥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再一次遇到问题时,我又适当进行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想到了好办法。孩子在制作后体验到了制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更是让孩子无比的激动与兴奋。
老师你表扬表扬我吧
我班有一个小男孩,今年三周岁。去年因心脏病做过手术,身体瘦弱,他吃饭又少又挑食,为了让孩子多吃饭菜,不挑食,尽快地使身体健壮起来,我们除了带孩子做一定的体育游戏外。还每餐向孩子介绍饭菜的营养、口味,引起孩子的食欲,我们更多的是运用各种奖励和口头表扬(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表扬你***)的方法来鼓励孩子多吃饭。
有一天,我们制作了水果沙拉。我说:“老师这里有最好吃的水果沙拉。”我吃一口,然后一边咋着嘴一边说:“哇!这么香、这么甜的的水果沙拉。如果哪个小朋友能把饭菜吃的干干净净的老师就奖励他吃水果沙拉。”孩子们都大口地吃起饭来,说:老师我能把饭吃完。高山也大口地吃着饭,吃到最后米饭全吃光了,只剩下菜了,他不住地拿眼睛瞅着我,我装做没看见,对全体小朋友说:“剩菜的小朋友吃不到水果沙拉。过了一会儿,我忽然发现高山一摸边眼泪一边吃饭,最后他终于把菜全吃光了。我也舒了一口气,他也得到了水果沙拉。
没想到晚饭他吃的特别好,饭菜全都吃完了,我刚想表扬他,只听他说:老师,我把饭菜全吃光了,你表扬表扬我吧!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你太棒了,我喜欢你,我相信你以后每天都能把饭菜吃光的。”然后我又发了奖品给他。
奖品、表扬对于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应该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而且是百用不厌!
有时候惩罚也是一种爱
自从孩子们升入大班之后,班里嘈杂的声音越来越多,仿佛从小班给他们顺好的常规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退化了。
孩子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包括吃饭和做工作时。
教室里时不时看到这个在跑,那个在闹,老师的话只能起到三分钟的震慑作用,三分钟之后的混乱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不难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已经从小班的“逆来顺受”变成了“敢于创新”,我们在欣慰孩子们有主见的同时也不得不头疼孩子们个人情感的毫无限制的释放。
叛逆期的经典表现就是所谓的“反着干”,他们越来越敢说、能说了。
而且有时也特别喜欢做一些出格,会伤及自己甚至是同伴的事情。
所以,小班的教育方式——细声细语,娓娓道来已经严重激发不起孩子们倾听的兴趣。
最主要的是我们不能总是给他们呈现好的一面,应该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情是要经受一定的惩罚的,强制他们去遵守很多必须要遵守的规则。
所以,有时惩罚也是一种爱。
记得曾经有一位外婆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老师怎样去教育他的外孙,“他就是一只顺毛驴,我们都是顺着他的。
”我们曾经无数次的采用这种所谓的“顺着他”的教育方式,但是事过之后我们发现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变本加厉。
从孔子就研究出了“因材施教”这样一种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名词,而且这个词也被广泛的应用着。
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针对不同的孩子选择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比如:班里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小,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需要循循善诱,而不是厉声呵斥。
而有些孩子就是班里的强者,什么都不在乎,在尝试过种种的说服教育之后,他仍然会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霸气,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只能通过惩罚来挫挫他们的锐气了。
当然,我们所谓的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本着爱孩子的心理,我们只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迫,但是却并不至于要用身体上的惩罚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比如:做工作不专心,喜欢交头接耳,我们只能让他停止工作;上课不专心,不听讲,而且还捣乱课堂秩序,我们就只能将肇事者喊到前面,脱离开让他喋喋不休的小环境,进入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专注的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喝水,可是明明嘴巴都快要干裂了,家长心急如焚,我们只好责令他在别人喝一杯的时候他需要喝两杯;当有些孩子吃饭时贪图玩耍,将粮食浪费的惨不忍睹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适当的尝试一下饥饿的滋味;当别人在玩玩具,而他只是关心用玩具来打闹的时候,我们就要让他到一边清醒的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究竟是什么…………和孩子们相处了两年,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我们真的很欣慰,但是大班毕业之后孩子们将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而这个环境不再如幼儿园这般,他们要逐渐学会认真听讲,端坐整齐,懂得注意力集中的含义,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能够以后的路走的更加宽敞平坦,我们希望他们上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是班内的佼佼者,在我们的眼中,他们就是自己的孩子,良心告诉我们他们的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教育好他们,我们的教育生涯才不会有遗憾,所以,有时难免会严厉,有时难免对使用惩罚,但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最主要的是从每次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中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们该怎样去做一个好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要做的重点工作,宠爱、溺爱不要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让我们的爱变得更加理智。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表扬时刻”
最近这段时间,为了早操比赛,我们班一直把练习早操作为主要活动,我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孩子的积极性。力求孩子做的更完美,要求孩子动作的标准,队列的整齐,面部要有微笑,一段时间下来,我只会更加高的要求他们,甚至是批评。总是这样的语言:
“吴欣悦,你的胳膊为什么不伸直?”
“柏玉林,你走神了吧,为什么小脚没有跳起来?”
“王浩宇,为什么做操的时候不笑?”
越来越多的要求,让孩子们也觉得累,积极性也慢慢的降低了。
今天,看了周弘的《赏识教育》,我想:今天也来试试,把做操完的这段时间变为“表扬时刻”,让孩子们相互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学会“为同伴喝彩”。
于是,上午做完操后,我让孩子们喝水休息,我首先表扬了所有的孩子,夸他们今天表现真棒,做的早操真漂亮!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一个大拇哥,并让孩子们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今天做操谁表现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请小朋友上台说自己想表扬谁,表扬他什么。没想到,孩子们的发言出乎意料地踊跃。一个个都抢着要回答,孙瑞说:“我要表扬沙可鑫,他现在做操很认真的,很漂亮!”我马上说:“沙可鑫真的很棒!”这时,不知谁领头说了句:“沙可鑫,沙可鑫,你真棒!然后,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边拍手边说:“沙可鑫,沙可鑫,你真棒!”气氛相当好。张馨语说:“我要表扬涵涵,她做操胳膊伸的直直的…”.........
我认真地听着孩子们的话,真的有点感到兴奋,同时心里也充满了感动,是啊,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跳的多好啊,每天都坚持练习,虽然累,也仍然坚持着,而我却忽视了他们的努力!看着他们可爱的笑脸,我在心里对着自己说,每天给孩子一个表扬时刻,让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相互学习,让他们在赏识总成长!
教育随笔:表扬的时机与方法
教育随笔:表扬的时机与方法
一、表扬时机的掌握教师的表扬可以说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扬无处不有、无时不有。但是表扬不是简单地对好的行为的肯定,表扬也需要掌握时机。你需要孩子们做到什么,你会在孩子中寻找一种好的行为表现,然后对它进行表扬。因为孩子易模仿,经表扬之后,其他孩子马上会模仿该行为。这样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行为要求无需语言,就不言而喻了。
1.前瞻性表扬——为孩子的行为树立榜样
2.过程性表扬——为孩子的行为提供推力
3.总结性表扬——为孩子的行为找到归宿
二、表扬场合的选择
1.在集体中进行表扬
2.在具体的场景中进行表扬
三、表扬方法的运用
1.表扬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2.个别性表扬与综合性表扬相结合
总之,表扬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表扬如同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导航灯”,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正确地运用表扬的策略,能够使我们的教育更加轻松,更加有效,同时也将更好地发挥它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