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孩子,你真的是在撒谎吗?

发布时间:2020-10-15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教育孩子笔记

育儿观念:孩子,你真的是在撒谎吗?

事件:

今天下班比较迟,儿子又跟同学点点一起回家吃饭去了,下班后和老婆一起去接儿子,进门后我的老同学(点点妈妈和我们夫妻是同学)就很义正词严的告诉我们:你们儿子今天又撒谎了!老婆的脸马上变了颜色,儿子听到了也似乎感觉不妙。原来,放学的时候,儿子要跟同学回来,同学的妈妈就跟他说:你到办公室跟你爸爸说一声,要爸爸同意了,才可以去。于是儿子就跑到楼上的办公室,但因为我在开会,不在办公室,于是儿子便下楼跟她说:我爸爸同意了,我们走吧。后来因为带着儿子的包不方便,同学的妈妈便上来放在我的办公室才发现我并在办公室。于是几个人便认为儿子撒了谎,便出现了文章开始的一幕。

儿子是个性格外向的小伙子,喜欢到同学家去玩,特别是点点家,在和儿子的聊天中,儿子告诉我点点妈妈的要求是必须是我同意才可以去他们家,但他在找不到我的情况下,不知如何解决,又担心他们会离开,于是为了达到点点妈的要求而去他们家,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于是就发生了前面的一幕。听完之后我跟儿子说:假如以后找不到我的话,就告诉阿姨,让阿姨打电话给我就可以了,儿子很开心的点点头。

策略:

一、理性的面对。

撒谎并不什么新鲜事物,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此类经历。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撒谎有时是一种人际沟通技巧,但在我们目前的社会道德常识体系中,人们常常记住其向“恶”的一面,而忽视其向“善”的一面。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并不少见,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经常会说一些并不存在或并未发生的事件,也常会为此而担心苦恼,忧心忡忡,甚至大发雷霆。其实作为父母,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与孩子做好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孩子的意图与目的,切忌冲动上火,不问青红皂白,一顿呵斥如疾风骤雨,过后却又后悔不已,但给孩子已经留下难以弥补的伤害,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网)

二、正确的引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孩子也在寻求各种不同的解决方式方法,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来权衡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恰当,但对于目标的达成意识确实非常强烈,会想方设法的围绕欲达到的目标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但绝对不是在主观意识上去进行我们所谓的“恶念”的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父母我们在了解孩子真正的意图后,应该给与理解,应该给与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去上纲上线,随意的给孩子扣上一个帽子。

正如儿子所碰到的这件事情一样,他这样的解决方式,对于他的年龄来理解,并无不妥,只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而已,只是我们成人带着社会性评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行为,假如我们在跟孩子的沟通之后,了解他所存在的困惑,告诉他如何正确的去表达现实,如何去求助的方式等等,相信下次再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就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途径,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感悟:

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很多家长并不一定会在意孩子偶尔的“胡说八道”,或者简单的评价,武断的批评,但我们的一番大道理并不一定能够让孩子入心,也未必能够理解,不给与解决问题的帮助,只能算是事倍功半的忙碌!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花开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一种等待慢慢成长的心境,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用自己的童心去感悟孩子的内心世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你在教孩子逃避责任吗?


育儿观念:你在教孩子逃避责任吗?

今天下午放学,我照例在教室门口等待着没来接孩子的家长。看到一位奶奶带着可爱的孙子从我面前走过。因为刚下过雨,地上有点潮湿,忽然她的小孙子不小心一滑,滑出很长的一条线,还好这位奶奶眼疾手快将小孙子扶住,才没有摔在地上。小孙子似乎吓了一跳,立刻哭了起来,奶奶急了,假装用脚使劲踩地面,“奶奶打地,奶奶打地,宝宝乖,不哭了”。说完将立即将小孙子抱起来离开了这个她认为的“是非之地”。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陷入沉思,孩子滑了一下,家长却要打地板,地板又没有犯什么错,它又没有动,有什么责任呢?何况来来往往这么多家长和小朋友,也没有哪位家长和小朋友滑到啊!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家长,孩子碰了头,家长打门;孩子撞了腿,家长打桌子;孩子摔倒了,家长便用力跺几下地板……仿佛是打了门,打了桌子,跺几下地板就能让孩子破涕为笑,打完之后便带着孩子快速离开,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无心之举,其实是在教孩子逃避责任。任何时候犯错,只要找到一个发泄的物体,便可以把错误都归咎在它的身上,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遇到这件事时,首先要让宝贝自己找一找原因,仔细开动脑筋怎样走路才能不滑倒摔跤。如果幼儿实在想不出,家长可以示范引导,而不是像奶奶那样,抱着小孙子快速离开。这样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他还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继续摔跤。只有总结原因才能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

在许多场合,孩子们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比如:扣子扣不好、玩玩具总是拼插不好、折纸时折不好等等,碰到这样的困难时他们喜欢哭或者是发脾气。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在他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帮助的太多,没有给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孩子们遇到挫折会哭,是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得还不够,在大人眼中及其平常的一件事,对于孩子来说确是无比艰难。

所以,请在孩子遇到困难之后,先接受他们的烦躁情绪,帮助他们分析和总结失败的原因,并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耐心等待并鼓励孩子对困难发起“进攻”,直到勇敢面对而克服困难。

育儿观念:请注意孩子撒谎的小心理


育儿观念:请注意孩子撒谎的小心理

《狼来了》这个故事,对于我们这一代的成人,都不陌生,“狼来了”的故事算是我们教育孩子不要说谎的一个经典。无论是富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家的孩子,从记事起就会听父母们讲那个撒谎的孩子最终自己的羊都被狼吃掉的故事。并叮嘱孩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昨天晚上接近八点,我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原来是我班小吉姥姥的电话。那头先是传来孩子姥姥客套的语气,说是想问我打听打听孩子的近况。她说孩子回到家里就闹情绪,不知道是为什么。并且老人还告诉我说,孩子回到家里不只一次告诉她说,在幼儿园小朋友经常推她,不想上幼儿园。当时我被家长说的话听的一头雾水,但我还是尽量劝说家长,先不要太着急,等我回到班里好好了解一下情况,我还告诉老人说:“如果孩子们之间有什么矛盾,我们一定会尽快把这个矛盾解决一下。另外,小班孩子之间的矛盾,来的快,好的也快,作为家长也不能光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或许这是孩子不想来幼儿园自己制造的理由。”孩子的姥姥听我这么一说,也同意我的看法。

我班共有三十六名幼儿,每天上午的语言活动、常识活动都得将小椅子排成两个半圆,而美工活动时往往要把小椅子搬到桌子边上来。因为昨天晚上的电话,今天上课时,我确实也留意起了小吉。小吉是个喜欢漂亮的小女孩,今天在美术课上,我亲眼所见小吉不小心用油画棒在自己的衣服上噌了几笔。小吉好像是知道我要问她,她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是不小心画的,下次我小心点画。”我当时想孩子也不是有意的,正好借这次机会,我想看看孩子放学时,会怎么和姥姥说。接孩子时,小吉姥姥看到孩子的衣服马上问:“这是谁给你画的衣服上这么脏?”我当时一听老人的这个问法,我就觉得有点问题。小吉就是孩子的心理,怕姥姥训她,竟然“顺水推舟”的说:“宇航。”小吉和宇航的座位挨着,可小吉说什么也不是自己。我马上走过去,对小吉说:“好孩子,你好好和姥姥说。”接着,我当着老人的面,换了一种方法问小吉:“你的衣服怎样弄脏的?”小吉低下了头说:“我自己在上面画的。”小吉姥姥一听,就问孩子为什么撒谎,我对老人说:“您不要太生气,孩子为什么会撒谎,也有她自己的原因,小孩有小孩自己的小心眼,她是怕您训她,不敢说实话,就像您说孩子回家告诉您小朋友推她,也是她自己找个理由不想来幼儿园的原因,所以有些事情不能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经常联系!”老人听了我说的话,一直说我们说的有道理。

虽然这件小风波就这么过去了,但它却给了我一个启示。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根本不会在主观上教孩子撒谎,但是一些不经意的话,客观上起到了“教子撒谎”的作用。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再教育孩子方面,就应该好好研究孩子的心理,遇到问题也不能盲目的去对待。

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


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

大班孩子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了,最近常跟大班家长聊孩子上一年级的一些问题。有在小学工作的家长会很自豪地跟我说:“我跟校长提出来了,暑假后我带一年级,正好可以带我家的XX了。”有的家长就很羡慕的说:“你们当老师的就是好,孩子可以自己带,自己看着教,多省心啊,这样孩子哪有学习不好的。我家这个还没考虑好到哪上呢?上新青小吧,没人接送,上实小吧,又不在学区。”我却想:孩子真的是放在自己班上自己来教好吗?

将孩子放在自己班上,无非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想对孩子多一些管教,可以多提提自己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一些,另外还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的不好的地方多开一些小灶。孩子真的需要这些更多的关照和更严格的要求吗?孩子在获得特殊“待遇”的集体中会不会感觉高人一等而沾沾自喜,产生崇高无比的优越感呢?在同学的眼里,老师就是XX的妈妈,XX自然是沾满了优越感的人物了。

我们幼儿园可是有明文规定:自己家的孩子不许放在自己班上带的。一是担心孩子老会赖着自己的妈妈,或哭或闹,不好带;二是担心教师会因为心思全放在照顾自己家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三是怕孩子自我优越感太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记得我园曾经有一个保育员老师,对自家孩子是照顾的特别的细心、耐心和周全。她常常会光顾孩子的班级问寒问暖,她还有一个习惯,每天必须给孩子送三遍水,虽然大家都劝她说,保温桶里的水孩子随渴随喝,哪须送水啊?再说如果全幼儿园的家长都来给孩子送水,那还不乱套啊?她全听不进去,依然坚持给孩子送水。有一天孩子起床后,她又端着杯子跑到孩子的班上,孩子看见妈妈来送水了,皱着眉头说:“妈妈,刚才我已经喝过了,我不想喝了。”她却说:“不行,我知道你喝得太少,你必须把这杯水喝光,要不又要便秘了。”孩子在妈妈的“逼迫”下愁眉苦脸地喝着水。我感觉:孩子此时喝的水比黄连还苦呢!

那天,翻阅《读者》,读到一篇文章《从此不与爱抗争》。作者从自己小学时“妈妈俞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讲起:“那时候,我觉得没有比有个当老师的妈更糟糕的事了。而且,她还是我的班主任。她还那么厉害,尤其对我。如果我能选择,我宁愿我妈是个不识字的农妇,我也宁愿去镇子那头的另一所小学读书,我不怕远。可是那是我小,什么都无法选择。”作者内心一直与“老师妈妈”“抗争”。上了高中,作者终于彻底离开了妈妈的“监管”,一味追逐自由,只想玩个痛快。一次在网吧和人打架,将要被学校开除。“记忆中那么骄傲的俞老师,在我的校长面前,卑微如草芥。一次一次哀求校长给‘我’一次机会。”作者带着赎罪的心拼命努力读书,考上了大学之后,最终才真正感悟到妈妈一直对自己的爱,“从此以后,我不再和她抗争,不再和一颗爱我的心抗争”。过于沉重的爱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能不说是太大的压力!

我园的董文老师上学期从东园调到了南园,她的女儿刚好在东园上中班,她调到南园后,考虑是否也将孩子转到南园上学时,首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孩子说,不想转学,舍不得跟班上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分开,董文老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依然将孩子放在东园上学。后来许多老师都问她,怎么不将孩子转到南园来上学时,董文老师说:“孩子为什么非要跟着当老师的妈妈上学呢?将孩子留在东园,还可以避免孩子自我意识里的优越感,这样的优越感不要也罢,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辈子都享有父母给的优越感吧!

作为教师家长,真正的“优越感”来自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拥有更完整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上给其他家长做个榜样。因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优越感,孩子才会在各个方面做到优秀和超越。孩子在集体中是不需要任何人给的优越感的。

作为家长教师,无需一定要将孩子放在自己跟前教,无论你给孩子的是“优越感”还是“压力感”,我想,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弊”大于“利”的。

育儿观念:你的批评,孩子听了吗?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批评?原因可能是“超限”了。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情作同样的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如果家长批评孩子时习惯唠叨,那可能又一次削弱了批评的效果。即便家长说的非常有道理,也可能因为唠叨,被孩子过滤掉了。比如孩子起晚了,上学要迟到,家长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一直数落孩子,而孩子却把这唠叨当作是背景噪音,这样的批评肯定不能起到教育作用。

那孩子犯错以后,应该如何批评孩子呢?家长们可以注意这三点:

1态度要坚定,不带有个人情绪的宣泄

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引发了你的一些情绪,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跟孩子谈这件事情。谈论的时候态度要温和而坚定,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哪怕一次也不行。在表达意见时,家长口气一定要坚定,不能带有一丝商量的余地。

2放弃无休止的唠叨,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要主题明确,就事论事,避免东拉西扯翻旧账,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对。同样的要求也不要一再重复。应该在孩子错误行为的开始就坚决制止,重复批评的次数越多,越降低了批评的严肃程度。

3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提出了一个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陈述事实,就是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

确认可罚性,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表达感受,是告诉孩子他的行为,让你感到非常生气、难过;

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是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这样他才会使孩子不至于失去自我价值,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表达期望是尽管他犯了错误,你依然有信心他能够好起来。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

比如当孩子把家里的灯具打碎了,你可以说:你一直在屋里玩球,把灯打碎了,碎玻璃有可能会扎到别人,让他流血,我对你不听爸爸的劝告很生气,但我相信你是因为没有想这么多才这么做的,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样了,我们会依然爱你。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当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必再重复和唠叨了,试一试“批评公式”,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你在教孩子逃避责任吗? 育儿观念:你在教孩子逃避责任吗? 今天下午放学,我照例在教室门口等待着没来接孩子的家长。看到一位奶奶带着可爱的孙子从我面前走过。因为刚下过雨,地上有点潮湿,忽然她的小孙子不小心一滑,滑出很长的一条线,...
    2020-10-1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请注意孩子撒谎的小心理 育儿观念:请注意孩子撒谎的小心理 《狼来了》这个故事,对于我们这一代的成人,都不陌生,“狼来了”的故事算是我们教育孩子不要说谎的一个经典。无论是富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家的孩子,从记事起就会听父母们讲那个...
    2020-10-0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 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 大班孩子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了,最近常跟大班家长聊孩子上一年级的一些问题。有在小学工作的家长会很自豪地跟我说:“我跟校长提出来了,暑假后我带一年...
    2020-10-23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你的批评,孩子听了吗?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批评?原因可能是“超限”了。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情作同样的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如果家长批评孩子时习惯唠叨,那可能又一次...
    2020-08-2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过分的溺爱真的对孩子好吗?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也格外的溺爱,有得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的原因没有吃好穿好,就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多话点时间,去爱护他们。我们幼儿园就有一位小朋友名叫诺诺,都上大班了,可每天早晨来...
    2020-08-17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你在教孩子逃避责任吗? 今天下午放学,我照例在教室门口等待着没来接孩子的家长。看到一位奶奶带着可爱的孙子从我面前走过。因为刚下过雨,地上有点潮湿,忽然她的小孙子不小心一滑,滑出很长的一条线,...

2020-10-1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请注意孩子撒谎的小心理 《狼来了》这个故事,对于我们这一代的成人,都不陌生,“狼来了”的故事算是我们教育孩子不要说谎的一个经典。无论是富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家的孩子,从记事起就会听父母们讲那个...

2020-10-0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 大班孩子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了,最近常跟大班家长聊孩子上一年级的一些问题。有在小学工作的家长会很自豪地跟我说:“我跟校长提出来了,暑假后我带一年...

2020-10-23 阅读全文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批评?原因可能是“超限”了。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情作同样的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如果家长批评孩子时习惯唠叨,那可能又一次...

2020-08-24 阅读全文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也格外的溺爱,有得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的原因没有吃好穿好,就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多话点时间,去爱护他们。我们幼儿园就有一位小朋友名叫诺诺,都上大班了,可每天早晨来...

2020-08-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