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换牙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10-15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乐炎这几天吃饭特别慢,得让我不停地催促;而且她总是把手指伸进嘴里去。吃饭时,我以为是嘴里的饭太多盛不了,她用手往里投,就提醒她注意卫生。她告诉我:“老师,我的牙活了!”
乐炎的话提醒了我。是呀,孩子们已经快到了换牙的阶段,并且乐炎是我们班第一个“换牙”的孩子,孩子们把目光都投向了乐炎,香坤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她惊奇地告诉我说:“老师,乐炎,已经掉了四颗牙了,我什么时候掉牙啊?”我笑道:“香坤,不要急,可能你的小牙齿会晚一些才掉,像乐炎一样换上新的牙齿!”香坤歪着小脑袋,点了点头。
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换牙可能比让他们弹钢琴、练舞蹈、学算术更重要。因为,新长出的恒牙几乎要伴随他们一生,而且关系到饮食、面貌,甚至心理。换牙期的保健与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牙齿是否整齐、美观。因此,我们应该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的卫生常识。比如:换牙是每个小朋友都会经历的事,告诉幼儿不要害怕;牙活了,不要总用手去摇动;刚长出的新牙,不要总用舌头去舔;少吃糖,坚持饭后漱口、每天刷牙等等。同时希望家长朋友们在此期间应该对孩子加强护理,让孩子拥有一口好牙。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换一种眼光看孩子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班级里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妈妈曾这样给我说过:“我的儿子很固执,老师不严厉一点,他是不会听你的。”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大多的孩子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
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一天早上他妈妈带来了早餐,但他迟迟不吃,他说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来了一起吃!还有一次,班上的馨馨小朋友因家里有事几天未来园。他就问:“老师,馨馨哪里去了?怎么还没有来读书啊?”当时我看出了他此时的心情,他确实是真的想念馨馨小朋友了,这也是他关心小伙伴的一种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进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现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妈妈眼里的那个“自由人”了。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幼儿园里已经小有名气,大部分老师认识他。他的妈妈曾这样给我说过:“我的儿子不简单,四岁就成了‘明星’”,我也曾开玩笑地对家长说:“你的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如何教育这样一位刚刚三岁的“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四岁的孩子大多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一天早上开饭时他迟迟不吃,他说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来了一起吃!还有一次,班上的新新小朋友因生病几天未来园,当新新小朋友来园时,他主动走上前去迎接,并拉着他的手认真地说:“你怎么了?”。当时我看出了他此时的心情,他确实是真的想念新新小朋友了,这也是他关心小伙伴的一种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进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现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妈妈眼里的那个“自由人”了。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换个方式和孩子交流
换个方式和孩子交流
大班孩子自我意识较强,自尊心强,要面子,不适合直接批评,讲道理的同时要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进步,再提希望:“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做到,老师对你很有信心,你自己有没有信心呢?愿意去挑战一下自己吗?好!我对你充满信任,不要太让老师失望啊!”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及时肯定并表扬:“看你多棒啊!老师知道你能行的!太好了,真的是长大了!”做不到时,就要先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可能这些对你来说真的是太难了,没关系,你还有一次机会再去尝试,要有信心!”
对自尊心强,要面子的孩子,要谆谆善诱,顺着,哄着,捧着同时又要求着。一次次反复中,孩子会在面子不受损的情况下逐渐进步和提高。而不是在一次次的批评指责中更加的逆反和抵触。
到了打扮后,我发现大班的孩子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比如:站队时都抢着站第一个,坐座位时都去挑大椅子坐,做操时都站前排……老师如果处理不当,一味呵斥,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要让孩子有规则,首先要了解、分析他们的行为产生的原因,才能进一步帮助他们去正确面对,一起调整心态,要互相体谅、谦让……为孩子设身处地的思考,会比老师劈头盖脸的呵斥要更有意义!
当一种方式无用时,老师何不换种方式去尝试呢?也许,这种方法会更适合大班孩子。
换一种思维教育孩子
一个人独坐在小屋里,月光洒在某个角落。希望这片宁静不要逝去,只因为这一刻,心中暗涌着些许的心得。
一天下来,心中充满着惊讶,震撼,信服,当然还有对未来一个方向。惊讶的是,老师是这样完美的和孩子们上完一堂课。震撼的是,老师是用这样极富诱惑的声音引导孩子们的兴趣,信服的是,老师能这样真挚,可亲的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学与动画让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手势与特效让孩子们学的目不转睛,亲情与友情让孩子们学的放松与愉快。
我们有着同样优秀的老师,有着完善的教学设备,缺乏的只是打开如何更好与孩子们沟通的钥匙,缺乏的只是某种概念上的教育创新。
留下来的传统教学不能一味的照搬,因为这是个创新的时代,对教育而言,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传统的教育已不能完全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只有在这基础上的创新,才能适应孩子们的成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步伐。
不如让我们换一种思维教育孩子,与时俱进,共同成长!
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在我们班里有几个孩子很少与老师沟通,我也常常为用怎样的方式和这样的孩子沟通而伤脑筋。
最近,我园各个班都配发了不同类型的新积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玩得很投入。
区角活动时,孩子们都在饶有兴趣的玩着,况勃江小朋友一会拼了一个手枪,一会又搭了个飞机……非常的逼真,立体感很强。
我被吸引了过去,要求他教给我,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明白了他的心理我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
”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教我搭直升飞机,还叫我拼插了一个“马“,不仅这样,他还乐意教别的小朋友。
事后,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和马,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她妈妈就向我反映况勃江回家后,和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接着晨间活动时,况勃江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大轮船,长大了他要当宇航员……。
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老师以后不妨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一句话换回孩子的信心
今天早晨在接待孩子们入园的时候,张俊超的妈妈领着孩子来到我跟前说:“老师,这孩子不知怎么了,就是不会算题,”我赶紧打断他妈妈的话说:“好了,俊超你先进屋,老师和你妈妈谈谈,”因为我最注重就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他笨,我知道接下来他妈妈会说这孩子真笨,果然,他妈妈开始数落孩子笨,不会编应用题等等,我不想他妈妈的话影响到孩子们,就把他领到办公室,向他解释了一番,希望她不要着急慢慢来,因为我们刚接触编应用题,有的孩子可能接受的慢,这不能证明孩子就比别人笨,听了我的话他妈妈终于走了。
我来到活动室,开始为上课做准备,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自编应用题,我精心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孩子们爱玩的玩具,上课了,我为他们出示了这些图片,孩子们都争着编应用题,这时,我发现只有张俊超小朋友他一言不发,也不举手,为了激发他编应用题的愿望,我拿出专门为他准备的图片引导他,但是他还是不说,于是,我问:“张俊超,你会编应用题吗?”他抬起头说:“老师,我是不是很笨,”听了他的话我吃惊的看着他,回想他妈妈刚才说他笨时,他也没在场,于是,我赶紧问:“谁说你笨,”他委屈地说:“在家里妈妈看见我不会就说我笨死了。”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在家里他妈妈经常说这句话,无形中给孩子戴上了“你笨死了”这顶帽子,使孩子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笨,而不去动脑思考问题。想到这些,我赶紧说:“张俊超老师相信你,你一点也不笨,来,大胆的编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听。”听了我的话,他开始慢慢的编起来,在我不断的鼓励和引导下,他终于编出了应用题,也高兴的露出了笑容,我还鼓励他回家编给妈妈听,大声地告诉妈妈,你一点也不笨,你是最聪明的。他高兴地点了点头。
果然,第二天他妈妈来送他时高兴地说:“老师,张俊超他会编应用题了,还说老师说他一点也不笨。”我趁机告诉他妈妈在家里不能轻易说孩子笨,因为只要是正常孩子,他们都是聪明的,不能因为一次不行或是一件事做不好就说他笨,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他妈妈也表示以后不再说他笨了。
教孩子换一种方式来爱
张爱伦,听着像女孩子的名字。
当我第一次见到他,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粉嫩细腻的脸蛋上镶着一张樱桃小嘴,还时不时的向你嘟嘴,看着像极了女孩子,这么可爱的男孩子,谁见了都会喜欢。
就这样,每次见到张爱伦,我都有一种冲动想逗他玩,逗他笑,而他,总是逃得远远的。
直到有一天,在晨间活动时,张爱伦突然从我背后一下子抱住了我的大腿,抱得很紧很紧,像要把我抱起来一样。
我弯下腰,轻声问:“张爱伦,怎么啦?”他没说话,一脸严肃的看着我,接下来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画面,他用他那还不算大的小拳头使劲地对着我的大腿,一顿乱捶,虽然人小,但我的腿明显的感到了一阵阵的痛意。
当时我很恼火,但看到他那可爱的小脸蛋,我不忍心批评他,抓住他的双手,蹲下来,悄悄的问他:“怎么啦?为什么要打盛老师?”他一脸不屑一顾的表情,然后用力地挣脱开了我的双手,一句话也没说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接下来了的几天里,张爱伦一直用这种方式和我相处着,每次他总是先抱着我的腿,让我动弹不得,然后就拼命地捶,而我,每一次问他,他总是什么话也不说就走了。
记得有一次,我穿了一条裙子,看到我,他还是老样子,想冲上来抱我的大腿,我灵机一动,连忙挡住他说:“今天你不可以抱我了哦,老师穿了裙子,要走光的。
”“那你为什么不穿裤子?”这是他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我很兴奋,刚想和他多聊几句,他却瞟了我一眼,随即又远离了我的视线。
在这一天里,他抱了我不下十次,捶了也不下十次,最后,我终于忍不住批评了他:“你怎么可以一直打老师呢,看看老师的腿,都被你打青了,我要告诉你妈妈了!”话音刚落,他就气冲冲的藏到柱子后面,大声地喊:“我喜欢你!”当时,我的心被震撼了,原来他是喜欢我才打我啊!我跑过去,抱着张爱伦,悄悄的在他耳边问:“你是真的喜欢我嘛?”他的小脑袋使劲地点着,这不仅让我一下子解开了这个疑团,而且让我越来越喜欢他了。
我告诉张爱伦:“你喜欢老师,老师很高兴,但是你不能用这种打人的方式啊,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如果你喜欢老师,你可以亲亲老师,轻轻地抱抱老师,牵牵老师的手,这样,老师才知道你喜欢我啊!”听了我的话,他若有所思的说:“那我以后抱你的腿,不打你了!”事实正像他说的一样,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打过我,只是时不时的来抱抱我的腿,而我,也总是摸摸他的头以示回应。
孩子的行为有很多种,就看你怎么来理解,有时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与心理想的不一致,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孩子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就像张爱伦一样,他学会了换一种方式来爱老师,但愿天下的老师都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真正的贴近你!
爱站第一的孩子们
开学有段时间了,我发现带着我们班的孩子去户外活动时,总是有部分小朋友欢占头排,喜欢插队,目的是和想站得更前一点,这样一来就出现你拥我挤的现象,我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就想了一个办法。一天,我站在对面,对孩子们说:“老师仔细看看你们的小脸,好吗?”孩子们都很认真站好,我走到了他们的身边,一一的认真仔细看看摸摸孩子们的小脸,并且亲切地在他们耳边说:“老师在前面也能看到你甜甜的笑脸哦。”或者说:“你的笑容很美哦。”孩子们笑了,很高兴的也在我耳边对我说:“老师我也能看到你笑容。”随后露出得意和满意的笑容,之后,我说:“排队”。孩子们就个个找到了位置,很快就排好了,经过几次抢排头的现象变好了。其实,孩子们抢排头是主要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的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重视,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缩短教师与孩子的距离,是亲近孩子愿望的好方法,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