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眼手协调大进步
发布时间:2020-12-07 手教案幼儿园 幼儿手故事 幼儿手影故事 育儿心得-眼手协调大进步小彬彬每天都有新变化,可是妈妈却不能及时的记录下来。锻炼彬彬的眼手协调能力要从五个多月就开始了,那时候只是在训练他把小方块积木放进塑料杯子里。小彬彬总是做不好,直到6个多月的某一天,彬彬终于开窍了。可以很好的把小积木放进杯子里再倒出来。于是妈妈增加了难度,把积木小方块换成了小弹球,可不要小看了这个举动哦。在宝宝眼手协调还不是很好的时候,换成小弹球,彬彬就不太好捏起来了。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到9个多月的时候,妈妈又增加了难度。每天妈妈下班回来都会和彬彬练习这个游戏,20颗黄豆粒,一个矿泉水瓶子。我们练习什么呢?1、把瓶子盖拧开2、把黄豆倒出来3、把黄豆一粒一粒的放进瓶子里4、再把盖子拧好。这是一套动作。彬彬满10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把这一整套动作做的很好了。接下来练习的是穿糖葫芦。一根铅笔,五六个大珠子,把大珠子串到铅笔上去。这个套动作一直延续到现在,只不过内容在不断的更换。现在,快15个月的小彬彬在练习牙签穿钮扣。心情好的时候,小彬彬可以一根牙签穿三四个钮扣,心情不好的时候穿一颗就不玩了。回头看彬彬的成长记录,不知道我做的这些努力是否会对他的未来产生好的影响,不过对于练习专注力倒是很有效果。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和孩子共同进步
育儿心得:和孩子共同进步
终于参加了一次家长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孩子的亲职教育。没有想到这次家长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
以前我很少关注孩子的细节教育,不会刻意加强对小孩子的培养。比如:小孩子偏食的习惯;小孩子有时任性时,总是让步的习惯等等。认为只要大是大非方面,把握好就行了。其实则不然,小孩子的启蒙教育,忽视不得。现在就我参加亲子家长会,谈谈我后续的想法和行动。
一、增加孩子充分共处的时间
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我基本陪的不多,导致小孩子依赖性比较强,动手能力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小孩子产生惰性的习惯。从我自身来看,势必要增加与孩子的充分共处的时间,培养孩子的主动积极的习惯,改变依赖的习惯。
二、多与孩子一起游戏
游戏是小孩子的天性,通过一起玩游戏,开发小孩子的智力和精力的专注度。比如:一起玩小型的棋类游戏;打扑克牌,增加对数字的专注度,寻找数字的规律等等。有些游戏可以提升小孩子的身体素质,譬如一起玩玩皮球。
三、主动发现,并孩子的培养兴趣
培养小孩子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兴趣是他最好的老师。如果感兴趣,他就不会厌烦,会主动的学习和进步。兴趣不一定说做的很好,主要是让他感觉做这个事情很开心,譬如弹钢琴、画画,可以让他感兴趣,而不是让他感觉是个任务或目标去完成。
四、在合理的场合,多用赏识孩子眼光,信任和鼓励孩子
用积极的语言,表扬小孩子,比金钱更重要。要善于发现,在不同的场合激励、表扬。譬如:运动时,用加油,可以做的更好;做作业时,总是发现他的进步点,并且鼓励他。
总之,与小孩子充分共处、一起游戏、培养兴趣、赏识信任和鼓励孩子,是家长从小培养儿子,应该做的功课。我要不断的对自己提出要求,促使自己和孩子共同进步。
育儿心得:每天点滴的进步
育儿心得:每天点滴的进步加入会员群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记得当时我是第三个加入的,我的进步虽然没有别的妈妈那么大,但是回顾起这50多天的时间,每天点滴的进步,变化日积月累,总结一下感觉也是有不小的进步的。
我的进步
(一)唠叨少了
现在每天晚上不是一味的催“快,抓紧,写作业”等话语,自从有了作息时间表,每次只要稍微提醒几点了,**看看时间自己都赶紧去完成自己该干的事情。每次干事的效率都很高。对孩子做到闭嘴闭嘴再闭嘴。
(二)对孩子多赞叹不报怨少责备
以前看到哪个地方没做好,都是抱怨,比如**有时候写字会有点斜,以前都是责备“你咋又把字写歪了,这样写不对。”现在是“今天的字比昨天的有进步。你看妈妈是斜着站好看,还是站直了好看?”**都能马上知道字写歪了并愉快地改正过来。
(三)说话的语气变了,给孩子自主的权力
以前都是命令的语气,现在都是与孩子商量的语气,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力,事情让孩子自己来选择。
(四)聆听孩子说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前脾气很急,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或是孩子犯了错误,情绪控制不住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噼里啪啦批评孩子,现在都是凡事比孩子慢半拍,想说话之前先要自己控制住,坚决做到微笑微笑再微笑。问清事情的原因再发表意见和见解。
我还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一)继续跟着老师好好学习,争取每周写孩子和我的一周进步总结及下周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情绪的控制有时还不到位,偶尔又发火的现象,比如今天上午,**的字笔顺写错了,我又发火了,刚发两句想起自己说的控制控制再控制才使自己平静下来。
(三)还有不尊重孩子意见给孩子做决定的事情。以后要充分尊重孩子意见,凡事让孩子自己学会决定,给孩子相对自由的空间。
**的进步
(一)做好孩子的意识强了
自从上过韩老师《怎样做好孩子》**做好孩子的意识明显增强,凡事妈妈有事和他先约定,**都坚持守约定。比如以前看电视老是没玩没了。现在说好只有星期六、天看,每次半小时,如有违反取消下次看电视时间,**都能做到。
(二)磨蹭少了
写作业以前一写就写个把小时,现在制定作息时间表,自己知道作时间的主人,每天我只要提醒几点了,自己都主动干该干的事情。干的时候很专注,**说自己要做到:干事要有效率,学也专注,玩也专注。
(三)干事比以前细心
以前作业涂改现象比较严重,作业也不细心。现在作业很少有涂改现象,作业都是自己检查。以前**读书老会有漏字漏行现象,现在基本消灭这种现象。有时我有粗心现象,**还提醒我。
**还要继续加强的地方
(一)坚持作息时间表偶有短接的时候,比如可能由于小长假玩的过度,小长假过后晚上写作业有不细心和小磨蹭现象,没有节前做的好。要我不断提醒时间。
(二)字有待提高
字的笔顺需要加强写,写字的姿势有待改进,学习坐姿要坐正。
(三)秩序感有待提高
用过东西不归位,自己东西不自己收拾,经常发生丢钢笔现象。下一步培养秩序感。
**现在已经到达“半断奶期”,我坚持学习,继续引导好**,我们共同坚持好习惯的培养,相信**就会完“断奶”,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
浅谈育儿心得:同成长,共进步
浅谈育儿心得:同成长,共进步
伴随2017年的到来,我们家xx已经5岁了,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宝宝成长成了如今的“小大人”。曾经的小宝宝也逐渐有了自我意识、自我主见和探知能力,经常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看着xx一天天的长大,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和他一起慢慢成熟。下面就来分享一点我们的体会:
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培养。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经常喜欢提问各种问题。面对xx的提问,我们都会认真地回答,哪怕只是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平时我们也经常给他购买一些智力开发,绘图绘画等方面的书籍,陪他学习,增强他对身边事物的了解。我们给他讲故事,我们讲一次故事,然后让他自己再讲一次给我们听,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关注孩子独立性的培养。xx在一天天长大,自己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我们不能因为是家长就要求孩子什么都听你的,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待孩子就像朋友一样。在平时我们经常聆听xx的想法,遇事和xx多商量。作为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纠正孩子的虚荣心。xx从小就有虚荣心,喜欢争第一。开始的时候他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赖皮,一定要我们等他让他,有时候干脆哭闹。这时候我们就教育他,第一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如果自己努力了仍然不是第一,那也没关系,因为不是每一件事情都一定要争第一的。如果你的朋友拿第一了,你也应该为他感到高兴。后面他就慢慢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拿到第一而哭闹了。
给孩子自信。xx在家里是很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但是在新的环境中就比较胆小,每次在小区活动场玩都不敢主动结交新的小朋友。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平时我们就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结交了新的小朋友就给予表扬。我们也通过亲子游戏,让他介绍自己在幼儿园的同学,教我们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来锻炼他的自信。
我们也会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回到家全身心的放松。周末我们会去公园晒太阳,吹泡泡。当孩子自己享受整个过程时,不管结果是什么样,我们都会去鼓励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的是我们无法用语言能教会他的。
以上只是我们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初为人母的我们,一切都需要摸索。相信大家一定有比我们更好的育儿方法。当然,教育孩子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合力,同时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怎样训练手眼脑的协调性
现在小铭铭对细小的东西只会大把抓握,手的精细动作还没有掌握。于是我们就开始训练小铭铭有意识地放下手中的东西,进一步练习拇食指对捏的动作,逐渐让孩子能够利用双手随心所欲的摆弄各种物件,让小铭铭的手的动作更加灵活,更好地发挥手的作用。拇食指对捏的动作开始出现的年龄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孩子应该在9个月时拇食指对捏就能够捏起很小的东西了,如果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还不能用拇食指对捏捏起很小的东西,那么,孩子的智力发育就可能有问题。
我给孩子买了“旺仔”小馒头,因为这种食品很小,味道很好,入口即化,而且小铭铭的咀嚼动作已经相当熟练了,不会噎着孩子,对于快7个月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安全的食品。
下午孩子睡醒后,我和小王共同训练他。我先给了小铭铭一个小馒头吃,让他尝到这种食品的味道,这样他就知道这种食品是香甜的,于是就有了迫切要吃这种食物的愿望。这时在小王的手心中放着一个小馒头,当小铭铭看见这个馒头时,马上伸出手去拿。这时他是大把的去抓,结果小馒头紧紧地握在他的手心里,他把整个拳头往嘴里送,却怎么也吃不着,急得他嗷嗷叫。这时我让小王给他做个示范动作,将小馒头从他的手中取出来,送到他的嘴里,能够吃到小馒头,孩子高兴极了。训练拇食指对捏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已经知道小馒头是好吃的东西,能够吸引他去吃,而要成功地吃进嘴里,必须要用拇食指对捏才能够将小馒头捏起来放到嘴里。这样孩子为了满足自己对这种食品的需求,他必然会努力去学习或模仿拇食指对捏的动作。紧接着小王又拿了一个小馒头放在她张开的手心里,然后小王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拿小馒头放在孩子的嘴里时,孩子用小牙“嘎吱嘎吱”地咀嚼起来,一副美滋滋的表情。第四次小王又拿出一个小馒头放在她张开的手心里,这次是让小铭铭自己拿,这时孩子的手虽然摆出了拇食指对捏的姿势,实际上却是拇他指把小馒头抓起来,由于用力太大,结果小馒头碎了。我让小王拿出第5个小馒头,这时孩子还是伸出右手来将小馒头握在了拇食指的上面,根本不是在捏拿,而是托在“虎口”上放进嘴里去了,孩子可不管姿势对不对,反正自己吃到嘴里了,所以自己感觉美极了,吃完后自己高兴地笑了。
“好了!今天就训练到这儿。”我对小王说。因为我怕孩子时间长了失去兴趣,而且已经吃了些馒头,不能再让他吃了,否则会影响晚上的食欲。
训练孩子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每次都手把手地帮助他,但是每天有意识地训练几次,我想一定会学会拇食指对捏的。
为了训练孩子手的动作,我和女儿很早就开始让孩子学习翻书。女儿给小铭铭买了许多的布书(每页是用两层布夹着蓬松棉做成的,可以洗)。还给孩子买了许多四页书:这些四页书每页都是用厚厚的硬纸做成的,颜色鲜艳,书中还有触摸功能的训练,因此孩子十分喜欢,每次念书时,我们都教他如何翻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去触摸书中的小动物,因为小马身上有“毛”,蜻蜓身上有薄薄的“羽翼”,小蜜蜂身上有层“绒毛”,而且有的书里还有“抠”、“摸”功能的训练。每天给孩子看、念这些书,不但刺激了孩子眼睛的视觉,而且还训练了孩子的听力,同时还训练了手的精细动作。当然这些书逃不过孩子的咬啃,因为他要尝尝这是什么东西。反正这些书都能够清洗和擦拭,也就随他去了。
每天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将手中的东西拿起来、放下去也是我们的训练内容之一。每当孩子拿起一件物品,玩了一会儿后,我们都会对孩子说:把××放到妈妈手上、把××放在床上……。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训练了孩子听和理解的能力,而且也训练了孩子手、眼、脑协调的功能。
其实这些训练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上进行的,只要有心,孩子就能训练得很好,每次我都对小王讲,什么叫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不是让孩子非得坐在课堂上学习就是早期教育,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时时、事事都有早期教育的机会,关键是家长要做有心人,善于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