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孩子的所谓“胡乱捣蛋”
发布时间:2020-12-19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摘 要:父母文化素质是决定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方面,一般父母文化素质越高,越可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越能为培养子女创造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调查显示,“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子女创造力的培养。从父母文化程度与“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关系看,越是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越会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家庭的氛围、家长的态度,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顺水推舟”或“逆水翻舟”两个截然不同的效果,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6市在对106所中小学校11098名学生进行大样本调查后发现,创造能力强的孩子大多出自气氛民主自由的家庭。
家长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大
“小孩不懂瞎胡闹”,这往往是家长对孩子兴趣的一记闷棍。家长喜欢用成人的视野,对孩子创造力的萌芽不自觉地加以扼杀。有一位女孩对摆弄电脑有特别爱好,结果还是被母亲斥责为“破坏”行为。
调查显示,“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子女创造力的培养。调查通过对子女拆闹钟的反应来分析家长的教育类型。“很生气,训斥我一顿”和“警告我以后别再做这样的事”属“强制型”教育方式;“无所谓,反正都已经拆了”属“溺爱型”教育方式;而“赞许,并加以鼓励”和“陪我一同做,并给我讲解相关知识”属“民主型”教育方式。结果发现,“民主型”占54.4%,“强制型”占33.5%,“溺爱型”占12.2%。从父母文化程度与“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关系看,越是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越会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
宽容孩子的所谓“胡乱捣蛋”
在创造教育上屡有成果的上海市向明中学,在对学生创造发明的过程进行跟踪后发现,知识层次较高的家长对孩子所谓的“胡乱捣蛋”行为表示容忍和引导,有利于孩子把胆量练大,萌发新的想法。校长芮仁杰认为,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家庭教育是一个需要被放大的因素。
一些专家认为,家长态度对孩子影响深远。比如,“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母总是鼓励我自己选择衣服的款式和颜色”、“父母经常和我一起谈论科技、文化或社会新闻,彼此交流信息”、“父母鼓励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家里我可以通过上Internet了解世界”等,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正向的力量,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看起来好笑的行为予以宽容,也许能让创造的火花点燃。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师眼中的孩子——宽容种子
在餐桌旁吃完饭的小朋友,都会拿着椅子到等等区沿线整齐排列坐下,辰宇坐下时,另一位小朋友也拿着椅子坐在他身边,辰宇的手正好放在椅子两边,这位小朋友的椅子正好把辰宇的手挤到了。
辰宇本能地把手缩了回来。
辰宇对我说:“老师,他挤到我的手了。
”我叮嘱辰宇和其他小朋友,以后不要把椅子放得太近,坐好后要把手放到腿上,以防挤手。
并要求刚才不小心挤到辰宇手的小朋友向辰宇道歉。
没想到辰宇笑着对我说:“没关系的,老师,他不是故意的,反正挤得也不痛。
”本来旁边的小朋友很紧张的样子,现在也开心地过去抱了抱辰宇。
这个小家伙应该还不知道有“宽容”这个词,但我想宽容的种子已经在这个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宽容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原谅别人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可以让你更被人亲近,宽容可以让你交到更多的朋友,宽容可以让你体验到快乐!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
教育随笔:学会宽容孩子
教育随笔:学会宽容孩子
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全身心的投入了游戏中,突然自然角传来一阵吵闹声,。我赶紧过去弄清楚吵闹的原因,原来岩岩小朋友把小鸡放在盛水的盆子里,刘伟、鑫鑫在阻止他。盆子里的小鸡冻得浑身发抖,鸡毛一缕一缕的贴在身上。我奇怪的问岩岩在干什么?他理直气壮地对我说:“妈妈经常给我洗澡,洗完澡后很干净、很舒服,小鸡从来不洗澡,肯定不舒服,我想帮小鸡洗洗澡。”再看看小鸡,已经奄奄一息了。尽管我和孩子们极力抢救,小鸡最终还是死了。孩子们都埋怨岩岩,岩岩也难过地留下了泪。
我和孩子们把小鸡埋在了幼儿园后边的树林里,我在表扬岩岩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的同时,组织孩子们讨论:小鸡为什么会死?给小鸡洗澡应注意什么?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洗澡的过程,岩岩来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下次给小鸡洗澡时,我要用温水,洗完后用毛巾把它包起来,再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我满意地点了点头。
孩子们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对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常常好心办坏事,教师应对他们学会理解宽容,并进行引导。
“捣蛋王”也需要爱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晨晨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白净的皮肤,可爱的脸蛋,看着都着实招人喜欢,而他就是我最头疼的“捣蛋王”,小手就没有闲的时候,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总是与小朋友发生纠纷,告状的屡见不鲜,在我观察中,晨晨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每次在玩区域活动时,他都表现积极,愿意参与游戏,也希望老师会关注他,喜欢他。从我关注他后,我发现晨晨与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对,所以经常事与愿违,所以告状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如:在玩区域活动时,在区域里随意走动,随意拿或抢玩具,“老师,你看晨晨,跑我们这里抢东西”“老师,他挤我们”“老师……”。
每当发生这种事情,我都有意识地,悄声提醒他,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鼓励他与小朋友们搞好团结,要学会分享玩具,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们商量,不能硬抢,大家一起玩才快乐,在主题教学活动时,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因为他聪明好动,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我就多给予表扬,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气色,慢慢的他和群了,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调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也许一个眼神或一个提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让爱走进幼儿的心田,让世界弥漫爱的芬芳。
班里有群“捣蛋王”
班里有群“捣蛋王”
我们班里有几个很让人头痛的“捣蛋王”,他们爬高上低,调皮活泼,动作迅速,反应敏捷,打闹嬉笑,问题不断,状况百出。
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聪明、积极、活泼、合群、灵活、热爱劳动、尊重老师、乐于助人……但是,他们确实又都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制造“麻烦”!
当孩子的行为与我们的期待相反时,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给他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实际上,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他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公正的立场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我们要先反省自己,对照以下问题去反省与改变:
你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爱和尊重吗?
你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孩子吗?
你的原则是确定的,不会随着心情而改变吗?
当你控制不了局面时,保证不会对着孩子撒气吗?
孩子做错事敢向你坦诚吗?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骄傲的回答“是”那么,孩子很幸运,如果不是,老师还有努力的空间,需要继续修炼。
孩子的改变,需要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捣蛋的为何总是他们
下午副餐时间到了,我请孩子们分别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然后分别给他们分发点心。可是这时辉辉、小颖等几人用力敲着茶杯,还大声尖叫。我当时非常生气,就走过去严厉地对他们说:“你们怎么又捣蛋了,不要吵了,快去吃点心吧!”吃完点心后,当我上课时,辉辉、小颖又开始走来走去,我又一次严厉地批评了他们。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请孩子们收拾好自己桌子上的废纸,其他幼儿都整理干净,可是他们又把纸仍到地上……这使我感到很纳闷:为什么捣蛋的总是他们呢?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我总是批评那些所谓的爱捣蛋的孩子,使他们受到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永远也改不了,所以也就不会想到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我想如果我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而是信任他们,告诉他们怎样做是不对的,那么孩子们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改观。一个孩子表现的好坏有时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的评价,教师的定位能决定孩子的表现,更能改变孩子的表现,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允许孩子乱写乱画
海轩懂事了
海轩是个倔强的男孩,他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一定会做得很好,玩不尽兴就撅着嘴巴半天不高兴,甚至还会发脾气。
一次美术课上,别的小朋友都在画画,而他却将自己的彩笔一根一根拧下盖来,拿出里面的色棒乱画一气,而且非常自豪地夸耀,这样涂色更快。我怕其他小朋友会模仿他的行为而损坏自己的东西,于是狠狠批评了他,让他马上把彩笔装好。没想到,他不但不装彩笔,还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边哭着一边伸出两只手,拼命地挖地板。
一时间,孩子们的目光都转向了海轩,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他慢慢平静了下来
,我走上前把他抱在怀里,握着他的小手,轻轻地对他说:“好孩子,没事了!以后不损坏学习用品,好好爱护他们,老师还是很喜欢你的。”
他听了我的话,懂事的点点头,同时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不该发脾气!”我朝他一笑说:“你对不起的可不是老师,是你的彩笔和你可爱的小手,他们好无辜啊!彩笔天天陪你画画,还让你弄了个七零八乱,它们会很伤心的,以后可不要这么做了,好吗?”
听了我的话,海轩轻轻地将他的彩笔安装起来,并小心翼翼的放进了书包。从此以后,再也没见他破坏学习用品,也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了。
允许孩子“乱写乱画”
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都明白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早期智力,但怎样去开发一直是萦绕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一大问题。
要想让孩子们心智得到健康成长,首先我们老师自己先调整心态,给孩子适当的降低难度,采取关注、接受、支持的态度,多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你去帮助他就是在伤害他,就会限制他画画时的想法;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纸上乱写乱画时,要耐心倾听孩子们的讲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你会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上表达的情感、个性。美术教育是一把开启孩子心智的钥匙,而我们要为拥有这把钥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正如老师所说:没有画错的画,只有没有完善的画面,让我们用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去指导孩子完善每一幅作品,让孩子们在我们美的熏陶下感受美,体验、学习、成长!
流鼻血之后
下午,孩子们急急忙忙都在做离园的准备。突然,听到有小朋友说孙子轩流鼻血了,是小刚碰的他,我马上去洗手间和他清洗血迹,看到他眼泪不断往下流肯定是很痛。我讲述自己流鼻血的经历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忘记了鼻子流血反问我:“死了吗?”我说:“没有啊
,我这不是好好的,站在你面前吗!”让我惊奇的是;孙子轩接着问我小刚害怕了吗?他还在担心他的好朋友,而小刚呢还在自责,不小心碰到自己好伙伴。自己突然意识到幼儿之间沟通关键在于要有好的桥梁来搭建、引导。想起小朋友经常说的一句话告诉孙子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可以自己去问呀?你们是好朋友,他肯定会告诉你的。”不要一味的批评结果的错误,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热爱孩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中班观察记录:爱捣乱的小城
中班观察记录:爱捣乱的小城
观察内容:
小城一直是很活跃的一个孩子,平时很喜欢“捣乱”。但是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不是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在老师的提醒下,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总是一副心不在焉、嘻嘻哈哈的样子,很让老师们头疼,老师一旦批评过了点,他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又哭又闹的,今天我又碰到了这种情况。
观察分析:
小城在家里时,家长对他比较溺爱,平时对他的各种行为也比较放纵,使他养成了一个“不良”行为习惯,听不进去批评的话语,也不能适时克制自己的行为。
措施及策略:
1、老师在以后的一日生活中要对其行为多加衣冠,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批评他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调整策略,不能跟他硬碰硬,要不然很难纠正他的行为,并且也不能达到让他感觉自己犯了错的目的。
2、家园沟通:及时的和家长沟通,让其家长了解他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家园合作,一起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3、在以后的活动中,一旦他出现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去强化,以促进他出现类似的良好行为。
理解孩子们的言行,宽容他们的过失
孩子们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对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自然角里的小鱼、小蜗牛常常吸引着小朋友来给他们喂水喂食,跟他们说“悄悄话”,但有时孩子们难免会因生活经验不足而犯过失性错误,教师应对他们理解宽容,并进行引导。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快乐地游戏着,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我快步走过去弄清吵闹的原因:帅帅把蜗牛从它的“小房子”里拖了出来。没等我开口,帅帅就说:“蜗牛整天背着房子太累了,走的又很慢,我想让蜗牛歇一歇,走快一点……”我便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蜗牛的“小房子”的用途,蜗牛离开“小房子”会怎样。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他们从电视里看到的,从书本中了解到的有关蜗牛的“小房子”用途,明白了“小房子”对蜗牛起着保护的作用。等到小朋友们再去看蜗牛时,它身体小了许多。快到离园时,它已经干了。帅帅难为情得对我说;“老师,我是想让蜗牛歇一歇,没想到会把蜗牛弄死。我明白了,蜗牛是离不开它的“小房子”的。经历过失败后,幼儿就会修正其原有的经验结构,建构其下次成功的知识经验。
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是敏感而充满好奇的,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但由于其知识经验有限,调控能力差,常常好心做坏事。幼儿教师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待儿童世界,理解他们的言行,宽容他们的“过失”,帮助其分析“过失”的原因,引导他们去观察、了解事物、去感受世界的精彩,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