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之间应多沟通 可以让孩子多交到朋友
发布时间:2021-03-05 幼儿园多热闹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多媒体教案 幼儿园说课稿猜猜我有多爱你夏天在蛙叫蝉鸣、荷塘绿荫中悄悄溜走了,一转眼,又到了背书包、上课堂的新学期。刚刚够格学龄期的小宝贝们第一次背上小书包去幼儿园,开始过新鲜的集体生活了。学校、老师、同学是宝宝陌生又好奇的新尝试和新体验,怎样让小宝贝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早日融入集体的怀抱,爸爸妈妈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助他们一臂之力呢?
鼓励宝宝多与同龄孩子接触
其实在正式入托或入学前,爸爸妈妈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多带宝宝们接触同龄的孩子,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表达并乐于与人沟通和交流。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宝宝在学校、幼托机构附近走动,让宝宝逐渐熟悉学校的氛围和设施环境,给宝宝讲解学校里的人和事,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学校的概念和意义。其实不一定等宝宝到了入托前才开始重视,一般宝宝两岁以后,家长就可以适当地跟宝宝讲讲关于上学的那点事了,有早教的经验更好,让宝宝早点对上学有概念。
通过爸爸妈妈的循循善诱,会培养起宝宝们对学校的向往。爸爸妈妈还要留意在入学前教会宝宝基本的自理和生存技能,比如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如何正确健康地进餐;如何在排泄后清洁;如何在突发情况下应急和自救;如何判断陌生人的动机和意图。
过渡期要“早检查”、“晚汇报”
宝宝刚刚进幼儿园,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渡期爸爸妈妈们要多留心,多花点心思,要在临出门前配合宝宝一起做好充分的上学准备,比如细心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是否有异常、为孩子精心烹饪一顿营养的早餐、为孩子一天的学习活动调整相应的服装、配足学习活动需要的工具和饮品餐点等。然后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送孩子上学。途中可以适当地以诱导的方式对宝宝的重要日程活动作提示,而不要命令式的严厉叮嘱。晚上,可以和宝宝一起温习白天学习的内容,用宝宝教、家长学的方式进行互动,激发宝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爸爸妈妈要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将一整天的心情日志进行回忆和表达,并注意排解他们的疑虑、困惑和忧愁,也可以暗中进行帮助和协调。
经常进行师生、家长间沟通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学校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其实刚刚入托入园的宝宝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怀。心理亚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生存的普遍问题,其实宝宝们幼小的心灵也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从多个渠道深入了解宝宝的思想动态,比如在校老师的观察、其他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反馈。爸爸妈妈要清楚了解宝宝的个性和需求,陪伴并鼓励他们用正确的途径、自信的方式解决困境,直面挑战,塑造奋发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定位。因此,妈妈们要经常跟学校的老师交流,多跟宝宝的同学交流,特别是多跟宝宝同学的家长交流,关注宝宝在学校里的事情和细节,一旦宝宝出现困难,妈妈可以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让快乐学习成为宝宝的主旋律
学龄期是宝宝学习知识、掌握本领、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入学开端会给宝宝留下一个好印象,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群体。爸爸妈妈们要帮助宝宝一起度过这个关键时期,使宝宝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让学习并快乐着成为宝宝的生活主旋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让孩子多交点朋友,拥有愉快心情
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外向的话,那么交朋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偏内向的话,那么对他来说交朋友可是一件烦恼事咯。孩子交朋友困难可能是因为自身存在着问题,爸爸妈妈要多观察一下宝宝,同时帮助孩子解决这种困难。
导致孩子难交朋友的原因
一个内向的人教起朋友来是很难的,他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多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听别人分享的故事,加入同学的圈子。行为问题以及过度的害羞都会让孩子不容易和他人交朋友。
孩子活动少容易自闭
一些孩子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自闭症,造成孩子自闭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有机会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
如今,世界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孩子从小就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培训班补课,孩子几乎没有时间运动,繁忙的学习活动填满了孩子的日程表,让孩子挤不出时间和他人进行交流。
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
爸爸妈妈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这样不但能够让孩子拥有朋友,还能够培养社交技能。学校里经常会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去参加,让孩子能够遇到不同的人。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利于孩子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帮助孩子制定社交时间表
给孩子机会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表,给孩子安排好时间来跟小伙伴一起活动,教孩子如何变成称职的朋友。
让我们与孩子之间能“多一点”
让我们与孩子之间能“多一点”多陪陪孩子,有朋友不明白问我,怎么天天除了工作就是孩子,这样会不会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想说的是,我们每天都在工作、生活、孩子培育这三者中旋转。除去工作时间外,与孩子在一起时间真的不多,像我与孩子每天早上匆匆忙忙半小时相处时间后,孩子去上学,我去上班。等晚上回来,我有家务,孩子有作业。等都忙完后,又到了该休息的时间。这样算起来,我们每天在一起的时间真的是少至又少。并且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等他们上了初中或高中,这样的相处还会变得不再有。所以为了能多陪陪孩子,作为父母只能利用这段时光来合理安排时间,我想等孩子长大了,属于我自己的时间还会有大把。我只想陪孩子多一点.
多了解孩子,爱孩子就多了解孩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花多那么一点点时间与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你会发现自己始终能与孩子同步.
多理解孩子,多理解与倾听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和主权,凡事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听听孩子的心声。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多包容孩子,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多一点包容,试问自己见过那个孩子不犯错?就是我们大人都无法避免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家长不懂得在孩子犯错时,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路来让他走。给孩子多点包容,当你把孩子的犯错,看成孩子的成长必修课,你会发现自己不再会因为孩子一点点的错误,而大动肝火。包容了孩子,宽了自己心。
多鼓励下孩子,给一点鼓励能使孩子崛强,有时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使孩子一生难忘.父母的鼓励会使孩子越来越自信,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也就是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多表扬下孩子,当你不失时机的来表扬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真的越来越优秀。表扬会给孩子无限动力,孩子也会在我们的表扬下越闯越勇。
多引导下孩子,孩子的成长之路,少不了父母的引导,当你给孩子的引导越来越多,孩子在认知上就会越来越强。孩子做错事时,我们不要急于来批评,我们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教过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在类式的事件上做过引导?若没有,那不是孩子的错,错的是我们自己。
多肯定下孩子,孩子需要我们父母给得肯定,他们会在我们的肯定下自信满满,当我们给孩子说你一定行时,那孩子真的会做到,大人给孩子的肯定是孩子的强心剂.
不管工作有多忙,我们都要坚持与孩子之间多一点.不要因为时间的冲突,把这多一点,变少了,甚至变没了。等孩子长大成人之时却成为我的后悔之日。
家长应鼓励孩子去交朋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伴,他们觉得孤独吗?他们的朋友多不多?他们以什么样的标准交朋友?上周末,记者在杭州永天实验小学五、六年级的两个班做了一个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现象。
有的孩子有上百个朋友
在“你一共有多少个好朋友?”一题中,孩子们的回答差别很大,最少的答案是7个,最多的接近100个,而且交朋友的途径也非常广:“我在学校合唱团有好几个朋友”、“我有很多个朋友是在兴趣班认识的”、“他是我朋友的朋友,后来也成了我的朋友。”
为了搞清楚他们心目中“好朋友”的概念,记者又追加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好朋友?”六(2)班的施乐天说自己有N个朋友,而且关系都很密切:“我的好朋友都很诚实,都跟我有差不多的爱好,我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施乐天说。
但有些孩子的交友标准却有些“无厘头”,在“你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一题中,“看得顺眼就行”、“跟我差不多高”、“眉清目秀”之类的答案比比皆是,而这也是不少家长担心的。
大多孩子交友看重“诚实”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虽然72.6%的父母表示“希望孩子和他喜欢的人交朋友”,但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却对孩子选择朋友有着严格的要求,81.6%的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45.3%的父母会“为了学习,要求孩子减少与朋友的交往”。这一结果,在本次早报教育周刊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在“爸爸妈妈有没有告诉你,应该和哪些同学交朋友?”一题中,除了个别孩子表示“爸爸妈妈相信自己的选择”外,其他孩子都回答,爸爸妈妈要求自己跟那些学习成绩好、行为习惯好的同学交朋友。跟家长们的标准不同,在“你觉得你的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一题中,大多数孩子并没有提到学习,他们认为“诚实”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家长对孩子的朋友有诸多要求,但孩子们却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很大的自主性,在“如果爸爸妈妈不喜欢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办?”一题中,90%以上的孩子表示“会和好朋友继续交往”,而“尽量说服爸爸妈妈”、“向爸爸妈妈介绍好朋友的优点”、“帮好朋友改掉坏毛病”等,都是他们为了好朋友继续交往而想出来的办法。
要多鼓励孩子去交朋友
采访中,很多孩子都表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带那些成绩不好、太好动的朋友到家里玩,但家长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同伴影响,如果交上了不好的朋友,麻烦可就大了。”
“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对孩子的朋友圈有太多限制,客观上反而会使孩子交不到朋友。”浙江省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棣云认为,家长眼中的好坏标准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成长又正处于一个变化期,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很有可能是“帮倒忙”。
“孩子必须先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习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交友观,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去交朋友,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来帮他们划定朋友圈。”朱棣云认为,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其他孩子身上的优点,尽可能地让孩子与个性不同的朋友交往,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当然,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这样,孩子才会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生的帮助。”
以朋友的方式沟通 应对孩子逆反
孩子出现“叛逆”时……
上初三的儿子染了黄头发。
父母:“谁允许你染头发的?好的你不学尽学坏的,像个小流氓!明天不染回来就不许进家门!”
儿子:“我就是喜欢,为什么要听你们的?”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觉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无话可说。
青春期的孩子,部分是孩子,部分是成人,身体和心理变化明显。这一时期的亲子冲突,根源主要在于父母。不少家长并未随着孩子的长大,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心理专家认为,只要语言、行动得当,亲子间保持良好的沟通,青春期亲子冲突完全可以避免。
家长一看到孩子出现与以往不同的举动,就认为这是青春期的逆反行为,担心自己的让步就意味着孩子的越轨,于是乎开始盲目压制。但是父母越压制,孩子越反抗,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有逆反苗头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也许是自己正在挑起这种情绪,或者孩子对自己的什么地方有意见,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办法解决。
对孩子的每个小细节都横加指责,会使较小的争吵升级为全面战争。如果拿出家长的权威,居高临下地强迫孩子接受家长的意见,也不可取。因为,孩子最厌恶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管得太多、干涉太多。
您可以这样做:如果女儿只是尝试用妈妈的化妆品,或者儿子换了一种新潮的发型,您完全可以把这种现象当做普通的爱美之心。
为了不让孩子出现逆反情绪,您需要从小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在和孩子沟通时,最好以朋友的方式,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
如果孩子事事和您作对,拒绝接受您的任何意见,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让孩子信任的长辈与他好好沟通,或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家庭干预或家庭治疗。归根结底是一句话:只要想沟通,办法总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