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宝宝与人分享,做一个大方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3-08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我的宝宝1岁2个月,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带孩子来我家玩玩,他根本不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即使小朋友拿了他平常根本就不玩的玩具,他都要马上抢过来。平时我经常带他到外边玩,他不是那种不合群的孩子。我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
专家回答:
这是一个社会行为问题。宝宝不愿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这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儿童在2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懂得“我”、“我的”、“我要”、“我不要”、“我不给”,宝宝出现这种意识,比较早一些。
家长看见孩子有这种行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励志的句子 dJZ525.CoM)
1、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拿给小朋友玩,这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讨厌那个小朋友,还会把玩具枪过来。最好是自己参与进去,说“看啊!咱们一块儿玩小火车,宝宝在这边,小朋友在那边,我给你们开来开去。现在,接好!“他可能不懂,可以由家长带领玩。
2、引导孩子去体验别人的感情。可以说:“宝宝,小朋友很喜欢你的玩具,咱们让他玩一玩,他一定高兴,好吗?”家长经常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情,使孩子产生同情心,主动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分享快乐。这种体验要长时间培养。
3、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同龄小伙伴,不管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因此,“什么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这无可非议,关键在大人,要创造机会让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假日里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请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小伙伴分享。开始一定很困难,次数多了,孩子不仅愿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会很高兴。
4、一旦发现孩子愿意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应该及时表扬,让他知道这是好行为,把分享看成快乐的事。家长要表现出大方的态度,不要让孩子感到妈妈舍不得拿出玩具来给小朋友玩(主要是怕玩坏了),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很敏感,您的态度会给他暗示。
5、另外也可以采用目标转移法,让宝宝玩一些别的玩具,不和小朋友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与2至3个月大的宝宝沟通
2至3个月大的宝宝,会给父母带来很多惊喜。与刚出生时相比,这一阶段他进步很大,变化惊人:他开始能认出爸爸和妈妈,会笑,会长声尖叫,表情也更加丰富了。在此期间,他会成为你家最活跃和引人注意的一员。
宝宝的沟通方式
2至3个月大的宝宝能对你的声音做出更加迅速、协调的反应。他会很快安静下来,冲着你笑,甚至兴奋地挥舞着他的小胳膊,蹬着小腿和脚丫。他笑的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了,能微笑、咯咯的笑、啊啊的笑,表情也更加甜美、可爱了。对于爸爸、妈妈和其他常抱他、逗他玩的人,他已经能够分清,而且喜欢对着他们笑,你一逗他就乐。对于生人,虽然他一开始会以疑惑而好奇的目光看着,表情木然,但熟悉一会儿之后就好了,客人一哄,他就会笑起来。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会发简单的声音,例如啊啊、噢噢和欧欧之类的元音。当你用充满爱意的语气同他说话时,他会报之以啊啊的傻乐;如果你笑,他也会咯咯地冲着你笑,有时甚至会乐得手舞足蹈,小手乱抓,憨态可掬。他甚至会下意识地模仿你的表情,试着跟着你发音,虽然还不能学像,但是对于宝宝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开发却大有裨益。
然而在此期间,啼哭仍然是他表达需求、同外界勾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哭的原因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因为需要某件东西,有时啥也不要,只是由于孤独,只要有人抱一抱或者陪一陪就好了。有时他哭个不停,仅仅是因为他为弄不懂这个庞大、陌生的世界而闷闷不乐,这时候的啼哭实际上是一种感情渲泻。所以,当你给他浑身检查一遍也找不到问题时,也不要担心,你只要陪陪他,逗逗他,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就会好了。
你应该怎么做
宝宝在2、3个月大时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预备期。他喜欢听你说话,并且下意识地模仿。因此只要有时间,你就尽量同他多说话,多发儿声,哄哄他,唱唱儿歌等。当他专注地看着某个东西时,告诉他那叫做什么。把他周围能看见的东西的名称都告诉他,让他摸一摸,感觉一下。给他听各种音乐和声音,让他知道这个世界的广阔、美妙和丰富多彩,有待于他去探索。可以读书、唱歌给他听,不仅唱儿歌,其它轻柔悦耳的歌曲都可以。告诉你正在做什么,他正在做什么。虽然这些话语和音乐他都听不懂,但却能让他理解声音和发声的重要性,并尽量模仿,这对宝宝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开发极其重要。实践证明,说话早的孩子比较聪明,以后在各方面的进步一般都会更快。
利用宝宝说话的每一次机会,与他对话。对宝宝自己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和微笑,都要予以热情、及时的回应。当他咿咿呀呀地发出每个声音时,你都予以重复,这会引起他的共鸣,让他更加高兴,鼓励他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对话能力,让他熟悉和掌握与别人谈话的语音语调、时间间隔和节奏等。在宝宝发声时,你不要打断他,或把目光转向别处,认真地听,积极地回应。这样他会意识到:他的发音很重要,你很关注并喜欢听他说话。这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励。
幼小的宝宝大多更喜欢听女性的声音,因为女性似乎与安全、温暖和食物等有着天然的关系。所以许多人在跟小孩子说话时,都喜欢把调门提得高一些,音拖得长一些。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儿话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学习,但最好还是掺杂一些正常的语音语调,以便让他认识真正的语言。
有时宝宝会对你的话语显得不耐烦,例如把头扭开,闭上眼睛,或突然显得暴燥不安或怒容满面,你就不要继续给他说话了。即使小孩子也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一个人呆着反而会更好些。因为哪怕是大人,老是处在一种陌生的语言环境当中,也会感到心烦意乱的。
异常现象
如出现以下异常情况,请尽快就医检查:哭的时间特别长;声音特别刺耳、痛苦;伴随着哭闹的是食量减少、呼吸不畅、精力减退、活力不足、目光无神、动作迟缓、精神懒惰等;特别是宝宝好像看不见东西、听不见你的声音时,更要特别注意。经过医生检查,也许并没有什么疾病,但是起码可以让你放心;而且万一有意外病症,还可以及时得到治疗。
在沟通能力方面,这一时期的宝宝通常会有以下重要突破:
能认出爸爸、妈妈和经常抱他的人;
对陌生人和事物敏感,并充满怀疑和好奇;
对大的声音能立即作出反应;
一听到父母的声音就高兴,或者笑起来;
在三个月大时,开始对陌生人微笑(在稍微熟悉之后);
3至4个月大时,开始咿呀学语。
以上只是大多数婴儿的成长规律,有的宝宝进步速度可能会稍微慢一些,不要特别担心,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快的突破呢。然而,要是再过一两个月还是没什么变化,就要特别注意并就医检查了。
让宝宝慢慢学会与人分享
要让你的宝宝学会与人分享,或许需要几年的时间,耐心等待他慢慢长大,慢慢体会“分享”的意义吧。
帮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朋友,并且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建议父母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以下不良的行为反应:
1.无所谓。有些父母这样说:“我这孩子就是小气,拿他没办法。”
2.怕别的孩子要争自己孩子的玩具而发生吵闹,就让孩子把玩具藏起来。
3.有些父母强迫孩子把心爱的玩具交给别人玩,孩子不愿意就严厉处罚。
4.空洞说教。对孩子一本正经地谈话:“不自私的孩子讨人喜爱,拒绝把玩具给别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以上这些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
给两岁孩子父母的建议:
■确保你的孩子有较多的玩伴。如果一个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小伙伴,或者他接触的小伙伴的范围非常有限,那么他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实践出真知,孩子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懂得与他人分享的重要性。所以,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
■换一种方式说服孩子。如果你清楚地告诉两岁的孩子:“你玩这个球已经很长时间了,亮亮一直在等着呢。现在轮到他玩了。”那么你的孩子就会表现得更友好,更大方。当亮亮玩完了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看,他不玩了,你还可以继续玩。”这样,孩子从中能够学到两点:一是亮亮和他一样喜欢玩球,二是属于他的东西,或者他喜欢的东西最终还能够回到他手里。
■善于利用机会,以身作则。如果你两岁的孩子非常想拿你珍贵的东西,比如你的珍珠项链,那你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他与人分享。你可以让他和你一起看,但是要提醒他轻拿轻放,因为项链很容易拽断。还要告诉他等他看完了要归还给你。
跟老师学
孩子不愿把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专业早教中心的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先来看看缤纷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场景吧:
天线宝宝来了!
迪西:迪西来了,迪西有玩具,一只球……
拉拉:迪西有球,拉拉要玩,拉拉要玩迪西的球……
迪西:不,不,不给,迪西的球,是我的,我的,不给……
拉拉:呜……呜……呜……(伤心的哭)
叮叮:(安慰拉拉)拉拉为什么哭,拉拉不哭,抱抱……
小波:(拉住迪西)天线宝宝相亲相爱,有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迪西、拉拉、小波、叮叮抱在一起,相互传递好玩的玩具,重复:宝宝相亲相爱,有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给你玩!
宝宝的反应:
1.语言
芊芊(23个月)说:一起玩,一起玩……
乐乐(22个月)说:给你,给你玩……
2.行为
宝宝(21个月):分享小馒头时,宝宝把碗里的旺仔小馒头分给迟到的轩轩
源源(23个月):玩运动游戏“搬砖块”时,很乐意的把“砖块”传递给下一位小宝宝。嘴里咕哝:给你。
3.感情
俪俪(20个月):拉拉哭的时候,眼圈发红,依偎在妈妈身边。(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囡囡(24个月):拉拉哭的时候,跑到小木偶身边,摸摸拉拉:拉拉不哭,不哭,抱抱,抱抱……
父母的话:
娜娜妈妈:现在独生子女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平时没有机会与其他同伴互动,比较不会想到别人。现在进入团体生活中,又让娜娜看到她最喜欢的“天线宝宝”都相亲相爱,会分享。话很简单,她听的懂,看的懂,就能明白好玩的玩具应该与小朋友分享。
东东妈妈:宝宝在家说一不二的,助长了他的独占欲,强化了他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中心的活动中,为宝宝创造经常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鼓励宝宝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了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专业早教老师的话:
对于2岁的宝宝来说,一般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由于他们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的思维特征。我们要使宝宝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担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
专业早教老师的做法:
1.老师可通过诗歌、故事等形式激发宝宝的同情心,帮助宝宝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让宝宝明白好玩的玩具应该与小朋友分享。
2.宝宝不愿把玩具借别人,不可强迫,更不可把玩具藏起来。老师会用商量的口吻引导宝宝乐意借出玩具,如“等你玩完了再让给××玩一会儿,他会还给你的”。这样使宝宝自己有控制权,他将决定什么时候可以把玩具借出,而想得到玩具的宝宝会因为机会将来临有一种获得承诺的安慰。
3.给宝宝练习分享的机会,体会合作的愉快。当许多宝宝在一起玩时,可让大家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出共同分享,让宝宝体验玩别人玩具的快乐,使宝宝明白分享并不等于失掉自己拥有的东西。
4.成人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在课程活动中相互借东西时,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如何与宝宝有效的沟通
家长提问:“宝宝三岁一个月,上小小班,老师反应宝宝在幼儿园咬人抓人了,而宝宝一直不肯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闹着不肯上学。我想,是我以前的处理方式太粗暴了,给他留下了阴影。而这次,我得想办法让宝宝自己主动向我说出发生的事情,不知道能不能给些建议?谢谢!”
专家解析
孩子发生的问题,一定不是这一次咬人抓人后所产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许多不良或是不妥的原因,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现象。
首先,三岁的宝宝表达能力并不足以将真实的情绪做完成的说明,更不要期待孩子用所谓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抒解心情。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有的确实让人可以接受,有的则确实无法让人接受,而小小的孩子,就在学习着要怎样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情怀,成人如果引导,至关重要!
其次,当孩子还是小小孩,他的任何行为举止、包括表情都是语言,笑也是语言,哭也是语言......成人必须要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宝宝,因为他的独特性是惟一,只有最亲近的人才有机会了解、欣赏,并及时地、适时地给予回应。因而,成人可常问自己,孩子的这个动作在表达什么?孩子的这个表情是要告诉我什么?这样,才能够和孩子间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
再有,如果孩子已经开始用反抗、抵触来表达情绪时,成人耳边响起的可就是提醒的钟声而非铃声了。因为,孩子一定试过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反复被忽略后,他发现只有激烈的方式才会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于是乎就会“闹”。所以,成人可以思考:孩子会从温和的对话中学习到无礼无理的叫嚣吗?
孩子,我们至亲至爱的宝宝,他在来到人世间时,向所有的人绽放着馨香与善意,动人心魄!孩子的心门敞开着,我们进出自由!只是他们太小了,小到需要成人每时每刻、无微不至的关注与照料,这些点点滴滴的相处,都是孩子在人生课程中的教材。教材怎样写?孩子学什么?谁有主导权?答案可分晓?
一个月宝宝如何学习抬头?
一个月宝宝如何学习抬头?
对于才2个月大的宝宝,除了吃和睡之外,惟一剩下的一件事情就是玩了。玩就是宝宝现在的工作,就是宝宝的生活,宝宝在玩耍中了解这个世界,也在玩耍中不断练习各种技能。让我们来看一看,2个月的宝宝最喜欢怎么玩?
“我在看”——宝宝的眼睛在学习教育
为了促进宝宝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特从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能力和社会行为五个方面着手,编排了一套家庭益智游戏,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育儿课堂里为您陆续播出。
“脊柱是人体的主梁,上呈头部,下接骨盆,从侧面看这根主梁是呈S形的,具有一定的生理性弯曲,具有了这些生理性弯曲,孩子在做走跑跳等动做的时候,更具有弹性,更具有保护性,但是这些弯曲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婴儿动作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一般,当孩子3个月能抬头的时候,就形成了第一个弯曲-颈曲。6-7个月能独坐的时候,形成了胸曲。1岁左右能跑能走的时候,就形成了第三个弯曲—腰曲。这些弯曲还未固定,仰卧时还可能消失。尽量多让宝宝趴着玩儿。在趴的时候宝宝会努力抬头、挺胸,全身都在使劲儿。趴着的时候宝宝的头会东张西望,他的视野就更开阔了。”
1、抬头:一个月以后的宝宝我们可以用趴的方式让他学习抬头。
宝宝学习抬头
抬头: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两臂弯曲放在胸前,手心向下,支撑着身体,妈妈用一个玩具,叫着他的名字逗引着他(请家长试着做,玩具选择色彩明亮、鲜艳带有声音的。片中选择一位母亲)
注意:这种游戏最好在宝宝睡醒觉,情绪好的时候进行。吃完奶之后,不要让宝宝进行练习,避免宝宝吐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1、2分钟就可以。练习完抬头之后,妈妈可以让让孩子侧身、抚摸一下他的后背,让他的肌肉放松,同时也让他感觉到家长的爱抚。(做动作时与宝宝交谈夸赞如:“宝宝做的好”“累了歇一会儿”)
如何让宝宝有一个好性格
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是爸爸妈妈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孩子是否优秀很多时候还要取决于孩子的性格。许多爸爸妈妈太宠孩子,平时犯的小毛病也不去追究,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非常不好的。因此爸爸妈妈从小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性格。
1.不必斥责孩子
孩子还那么小,能故意犯什么弥天大错呢?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对很多的东西都充满未知,所以难免会犯错误,这些都是无心之过。如果这时候爸爸妈妈大声呵斥孩子,孩子的心里可能会出现一些阴影。
专家指出,孩子在六岁之前是比较敏感的,如果过于斥责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害怕、痛苦,从而留下心理的创伤,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2.不可一味地灌输知识
生活中经常听说,哪个孩子会背很多的唐诗,会唱很多的儿歌。事实上,提早给孩子灌输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三岁之前,知识的增长跟心里的成长比起来的话,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接受太多知识的话,孩子潜意识里面就会变得没有自我,会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心理上一旦产生偏差,对性格的塑造也会产生影响。
3.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
有的爸爸妈妈见孩子大哭大闹就让孩子一个人呆着,事实上,这对孩子是一种心理伤害,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大人都会有闹脾气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呢?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用正确的方式去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让孩子拥有一个好性格。??
4.向负面影响说“不”
说起负面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家庭关系不和,如果爸爸妈妈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一种无力感。两边都是他最亲爱的人,孩子不知道要帮谁,心里会特别难受,也就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性格 。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从小看八十。”的确是这样的,孩子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即使八十年过后,还是能够看到小时候的样子。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能拥有一个好的性格。
与孩子做朋友的三个法宝
1.爱
孩子的异常行为通常是在寻求父母的爱。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敞开心灵,教育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为人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呢?是否用语言、用态度表现出来了呢?如果觉得在育儿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就证明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
2.严厉
对孩子赏识和宽容,并不意味着一下都批评不得。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随自己的心情有时批评有时不批评,只要孩子一违反了原则就要批评。
当然批评也要有诀窍。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就事论事地批评;批评孩子做的“行为”。批评之后不要还是愤怒的样子。孩子反省后要给予安抚,激励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
3.信赖
育儿要接受孩子所有的现状,家长不要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在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就感到很幸福了,会与不会都没有关系。
“怎么说你都不懂,你真是很没用!”这样的语言是很伤孩子心的,当感到被轻视的时候,孩子心灵就会封闭起来,什么也不想做,大人也一样。相反,如果感到被信赖被认同时,会做得比原来更好。
如何陪自己的宝宝做游戏
我的宝宝小名叫壮壮,人如其名。两岁多的他已接近30斤,能吃能喝能睡,白白胖胖,“力大无比”,可以在单杠上扶着做引体向上,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人见人爱。我在壮壮11个月的时候就利用一套亲子游戏来培养儿子的运动能力及促进其智力发展,根据我的经验体会,当时儿子非常喜欢且锻炼效果颇佳,现将其特推荐如下:
一。踢球游戏
目的:锻炼宝宝的掌握身体平衡的能力与抬腿动作。
玩法:小皮球放在脚旁边引导他去踢球。家长在一旁注意维护,防摔倒。开始可做示范,慢慢增加难度,如把球放在离其脚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二。举手游戏
目的:锻炼宝宝的臂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玩法事先准备一小皮球或其他玩具,让宝宝在床上坐好,你一边说“举高高”一边将小皮球举过头顶,开始要示范多次,慢慢宝宝就可以根据你的语言做动作了。
三。涂画游戏
目的: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小肌肉的控制力。
玩法给宝宝纸和无毒画笔。你用画笔在纸上画一朵花或小动物,再涂上颜色,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将画笔递给宝宝,扶住,在纸上涂涂画画,不管画什么,都要表扬他。
四。念儿歌游戏
目的:经常练习,可帮助宝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有助于发音。
玩法选一首押韵的儿歌,经常念给宝宝听,每次念到最后一个字,故意加重语气,并且和前一个字之间拉长声音,以突出最后一个押韵字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