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带孩子做客提高交往能力
发布时间:2021-03-17 带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总结 教育孩子笔记 大班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至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电话拜年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春节,给亲朋好友送一个问候,捎一句新年祝福,报一声平安,是联系亲情友谊必须的“人之常情”。年轻的父母们可利用这一最佳时机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利用“称呼”培养孩子亲情
孩子问候他人,就需要恰当的称呼。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等经常来往的熟悉的亲人,孩子称呼起来可能很熟练。但是不经常见的“祖辈”亲人或者不常见的朋友,让孩子称呼起来比较拗口。这就需要训练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用电话模拟,多练习几次,到孩子真正打电话的时候,就觉得自然了。
现在的年轻父母,注重友谊较多,但较少注重亲情。其实亲情是相伴永远的,教育孩子知道什么是亲情,当你老了,你的孩子也会注重亲情。要知道,一个连亲情都不会感受的孩子,将来在社交中会缺乏真诚。
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让孩子给亲朋好友电话拜年,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成员,锻炼孩子今后积极参与团体生活,不会孤僻,性格开朗。可以让孩子知道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很多人和自己熟悉。
也有不少的家长担心孩子讲得不好,或担心浪费长途电话费,不让孩子“捣乱”;也有人认为孩子胆小不愿意,家长就顺势不让孩子尝试,总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参与。其实,孩子的胆量、开朗要靠大人培养。
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熟悉常见亲人好友入手,当你的亲人接到孩子的拜年电话,肯定会表扬孩子,孩子就会有成功的喜悦。然后再叫孩子打电话给不熟悉的亲朋好友时,孩子就没有抵触情绪,很快形成良性循环,孩子渐渐变得大胆,开朗,爱与人交往。
训练其实非常容易,就通过做游戏的形式:用家里的固定电话和你的移动电话做道具,和孩子一起做“打电话给XXX”的游戏,轮流扮演“孩子”、“亲人”,孩子真正打电话祝福就会顺利多了。
训练孩子的“口才”
孩子打电话给亲人拜年,完全让孩子说,说得多了,孩子的口才自然得到锻炼。一开始可先从简单做起,让孩子复述。孩子因为好奇都会喜欢抢着听电话,家长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在不急的情况,一定要教育孩子这样接电话:“您好,请问您找谁?”如果对方是亲人,自然会逗孩子说话,不理解你家庭情况的,则在旁边对孩子这样说:“电话找谁你就通知谁”。
最重要的是训练孩子主动打电话,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求不同。
3岁以下孩子,只作简单要求:“我是XXX,祝你新年快乐!”“新年好!我是XXX,我问候你!”“我和爸爸妈妈祝福您新年好!”等简单的语言就可以了。
3岁以上孩子,则让孩子转述:“XXX,我代表爸爸妈妈问候您新年快乐!祝福您新年健康、幸福、美满!”祝辞可以因人而异,尤其是春节,对老年人祝健康,中年人恭喜发财,青年人祝事业有成;做生意的祝生意兴隆、在单位的祝步步高升等,不同的人用什么贺词,还有对方是什么职业用什么贺词,打电话之前都要训练孩子。
我相信,教育孩子多了,孩子的口才就会进步,表达能力就会增强。
家长三种做法会扼杀孩子交往能力
由于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容易操之过急,或过度保护,或越俎代庖地帮孩子计划好一切,从而引发了很多社会交往问题。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最希望孩子获得的能力里,超过七成的家长选择了自信和沟通能力。这两者都是有利于孩子终身学习的社会能力。但是在现实环境中,由于受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下,许多家长仍按照自己的理念为孩子创设出自己心中的成长模式,殊不知却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从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和社会交往的问题。
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切忌操之过急,既不要过度保护,也不要越俎代庖地帮孩子计划好一切。
先在家中学着开口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不该只局限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才是更广阔的空间。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自我表达,“每个幼儿一开始都是只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开口,比如爸爸妈妈等。”她建议,可以选择熟悉的场地,让孩子开口,比如,先在家里人面前表现自己,说段小故事或唱支歌;渐渐的,当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孩子尝试为大家表演,之后可以带孩子到小区或朋友家中,与陌生人交谈。“从熟悉到陌生,肯定会有一个害怕的过程。”
幼儿的情感框架就是在与父母交流和共处中搭建起来了,会影响他未来的与人交往能力。“但有些父母太过依赖早教等社会培训机构,有时候因为工作太忙,甚至把孩子‘外包’给这些机构。当亲子相处时间越少,孩子没有办法得到幸福感时,他就极有可能不愿说话或变得性格内向。”
千万不要过度保护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间时常会因为玩具或事物产生冲突,甚至吵架、打闹。孩子吵架,吵过就忘,但部分家长却颇为“记仇”。“有的家长会说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负你,他是坏人’之类的评价。殊不知,家长这样做不仅是过度保护,并且人为地给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简单地分成了‘好人’和‘坏人’。”
其实,吵闹是孩子交往的一种方式,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家长不该简单地充当法官,而是了解事情前因后果以及孩子内心想法,帮助他分析和解决问题。”
抢玩具也是一种交往行为
不少家长害怕孩子间产生冲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宁人地说:“不要抢,我再给你买一件。”李凌说,家长千万别做“和事佬”,其实这样是扼杀了孩子与人交往的一次机会。“孩子或许就在争抢玩具的过程中,领悟到怎么才能与人沟通,并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一位成功学专家曾说:"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值得家长重视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下面几点建议可供你参考:
1、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家长不能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意见。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
2、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如:让孩子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
3、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说:小时候妈妈给她讲的一个故事她终身不忘。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女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做一位仙女,向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一会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无迹。小女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一生。她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她只是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这位孩子的母亲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教孩子学会关怀别人--这正是与他人积极相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4、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在你的悉心帮助下,我相信,你的女儿在与他人交往时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一见陌生人就胆怯退缩不敢说话等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变。但这时候,别忘了,你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做: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做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你要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如此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现而倍感欣慰。
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表现:
a.孩子不善于结交新朋友,身边的朋友很少。
b.不善于在他人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c.孩子宁愿把心里话告诉朋友、老师,也不愿与父母沟通。
d.当和同学、朋友或老师发生冲突时,孩子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e.做事不能踏实细致。
f.对自己情绪与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弱。
g.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
h.语言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
i.与人协商的技能较弱,不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
问题对策:
a.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b.在日常生活中塑造他的真诚品性,使他学会换位思考。
c.锻炼孩子敢于表达自我,学习生活中乐于与他人协商合作。
d.培养孩子的不凡气度,多读书,濡染艺术感较强的学科,如绘画、音乐等。
e培养孩子高尚的人格。
f.不要反感孩子的主见,这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表现。
g.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胆识。
h.培养孩子积极地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懂得竞争的重要性。
i.独立是竞争的前提,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j不要让孩子觉察到你对孩子特别重视事情的忽略。
k.不要尽力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要让孩子懂得有些事需要努力才有结果。
l.与孩子一起分享劳动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m.培养孩子的爱心,懂得接纳和欣赏别人。
n.家长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相互鼓励,一起成长。
人际小故事:
Ch是一个软件公司的老板,公司虽然规模很小,产品质量却非常不错。但公司的营销能力明显不足,订单一般都是通过渠道获得。这些渠道包括各地的一些咨询公司,培训公司。每次合作中,Ch总认为渠道只是帮助公司获得市场信息,并不能保障把项目拿下来。所以,在与渠道的谈判中,总是毫不退让,渠道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时间长了,这些渠道都不会将信息给公司,公司的经营处于艰难的境地。
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妥协,在很多成功的沟通案例中,都蕴涵着妥协的成分在里面,大到国家与国家间的谈判,小到同事与同事之间处理工作问题,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妥协。而Ch不会妥协,不会退让,导致最后沟通出现问题。
当然,沟通中的妥协与退让,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与退让。而是建立在底线基础上的妥协,就像和街头小贩的讨价还价一样,当我们还一个价格是他无法接受的情况下,交易是无法完成的。在沟通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自己最低能够接受的条件是什么,在沟通中,要反复试探出对方的底线,沟通的余地只能建立在彼此双方的心里底线以上,否则,再好的沟通技巧都会失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