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床睡应从婴儿抓起
发布时间:2021-03-19 幼儿园教案宝宝睡说课稿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一些新父母早在孩子未出生时,就为宝宝准备好了他的专属小床。分床睡,的确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但有些父母怀抱宝宝时,却迟迟不舍得将其放在单独的小床中。下面听听父母们七嘴八舌话“分床睡”。
七嘴八舌
习惯后难分床睡
思思妈:我家思思一直和奶奶睡,有时也会和爸爸妈妈睡。特别烦恼的是,睡觉的时候她一定要摸着大人的耳垂才能睡着,要不然就睡不着。思思现在都5岁了,还是不愿意和我们分开睡。
淇然妈:我家孩子都跟姥姥睡,只是有时候特别想我了,才赖在我床上和我一起睡。至于分床睡,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情况可能都不太一样。我家淇然4岁多了,也曾主动要求过要自己睡,但是现在是热天,家里晚上都开着空调,又担心他一个人睡踢被子着凉,还是等等再说吧。WwW.yJS21.Com
文文妈:我家文文才3岁,现在已经非常依赖我们了。我让他独自睡着,但是要是摸不到我,他就会哭。如果从小就开始分床睡的话就比较好,现在有点难,干脆大一点再分床了。
梦妮妈:梦妮有时候和我们睡一张床。但是我们睡觉时都是每人一张被子。有时她自己也可以一个人睡小床,小床就放在我们床边。梦妮晚上很会踢被子,把小床放在旁边可以很容易帮她盖毯子了。
琴姿妈:我家孩子一直都要和我们睡觉,就算我们很迟回到家,也一定要和我们睡。现在他都7岁了,还是不想一个人睡。我们再三说他,他就说等到8岁再自己睡,但是还不知道能不能兑现。
曼杨妈:我家曼杨自出生后就一直分床睡,现在都可以分房睡了。
专家建议
婴儿期开始分床睡
作为父母,总担心分床后,宝宝踢被子了、饿了、被毯子蒙住头不能呼吸,该怎么办?所以,有些孩子和父母一睡就是几年,甚至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还是不肯和父母分开睡。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梁文旺建议,培养孩子的独立睡眠习惯应从婴儿时期开始。
梁文旺说,从婴儿喂奶时期,就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分床睡。因为在婴儿时期,宝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习惯,所以习惯的培养比较容易。而且孩子单独睡觉有利于培养他的独立性,也比较卫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孩子与成人一起睡,很有可能打扰宝宝的睡眠,且有可能会养成不良的习惯。
在分开睡觉时,父母不舍,孩子也不舍。但此时,父母应战胜自己,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在婴儿时期分床时,可以将宝宝的小床放在父母大床的旁边,让宝宝听见他父母熟悉的声音,让他知道父母就在附近,这样不仅能给宝宝安全感,还便于父母照顾孩子。这样他就会乐于单独睡自己的小床。
此外,还应从婴儿时期就培养起孩子规律的睡眠时间。规律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婴幼儿减少睡前哭闹、或因精力过于充沛而无法入睡的情况发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信用从娃娃抓起从父母做起
家长关于孩子说谎的对话
家长1:这是最要不得的,必须在刚一发现就坚决制止,否则就会不可收拾。我儿子第一次被发现撒谎时,我狠狠地揍了他。虽说有点野蛮,但效果是绝对收到了的。
家长2:我觉得制止是首要的,否则父母以后就很难弄清他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打过之后则要想想,孩子到底为何要撒谎,只有弄清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家长3:打不是办法。或许会有些效果,但也极可能形成更严重的对抗,孩子以后可能学着把谎话说得更圆满,更不露痕迹。
可以看出,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不诚实的说谎的孩子,而孩子们也知道说谎不是好孩子。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来自美国的调查数据表明,全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岁前就学会了说谎话
,到了7岁,98%的孩子都已说过谎。这显然和人们心目中天真纯洁的孩子形象相去甚远,要弄明白这个错位,有必要将孩子说谎的原因、性质和过程稍加梳理。
专家教你判别:是有意说谎还是愿望和想象
诚信,对3到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犯了错误敢于承认,不欺骗别人,不对别人失信,不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交公等。
爸爸妈妈要区分出孩子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以下的情景。
情景回放14岁的菲菲吃早饭时煞有介事地对妈妈说:“昨天,许多小矮人来到我的房间,还有白雪公主,我们玩得开心极了。”
专家点评菲菲对妈妈讲的事情虽然不可能发生,但它与我们所说的道德意义上的说谎截然不同,它是幼儿创造性的萌芽,是幼儿把想象和现实混淆的结果,这是做父母应该珍惜和鼓励的。比如,家长抓住这个时机,鼓励孩子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你不妨问问:“你看到的小矮人长得什么样?”
情景回放23岁的明明早上起床时,床上湿了一大片,妈妈问是这么回事,他分辨:“我没有尿床,是我睡觉时出的汗。”
专家点评明明所说的也不属于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它只是幼儿为了摆脱尴尬而为自己找到的一个小小的理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当然,对这种“谎言”也不能任其发展,父母应该以一种温和幽默的态度对待孩子所做的错事,而不是让孩子因犯错误而产生心理压力和恐惧。这样,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才更有可能讲出真话。
情景回放35岁的东东在幼儿园说:“我奶奶给我买了一把漂亮的冲锋枪,会冒火的,哒哒哒……”可是老师向东东的妈妈问起这事才知道,东东的奶奶并没有给东东买冲锋枪,奶奶原来答应要买,但因为有事还没买成。
专家点评东东说的话也不能算是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因为他不是为了掩盖错误,欺骗别人,只是在表达一个没能实现的美好的愿望罢了。
情景回放46岁的亮亮没有做家庭作业,老师收作业时,他说:“我忘带作业本了。”
情景回放55岁的红红非常喜欢小朋友的玩具,她趁人不注意,把玩具放到了自己兜里,老师在她兜里发现了玩具,一再问她,她就不说玩具是自己拿的。她说:“我也不知道是谁放在我兜里的。”
专家点评亮亮和红红的话都属于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因为他们都是有意识地说谎,目的是掩盖自己
的错误,欺骗别人,即使这样,也不要认为孩子就像犯了弥天大罪,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真实的故事:诚实带来信任和辉煌
1935年,世界经济危机时,阿瑟·因佩拉托雷刚10岁,他在一辆大运输卡车上当童工,每天向100家商店递送特别食品,干12小时的工作只能挣一个三明治,一杯饮料和50美分。在没有食品递送的日子里
防拐教育,须从幼儿抓起
防拐教育须从幼儿抓起
日前,本报一篇《四龄童被拐八年自己报警获救回家》稿件引起社会关注,该文引人眼球的关键在于,4岁的小孩乾乾被拐后,居然能冷静地与拐子周旋,8年来一直未忘逃生,并记住了报警的重要信息,最后成功自救回家。从过往案例可看出,人贩子通常找幼儿下手,但是有多少幼儿能做到乾乾这样?很少,也因此很多家长越来越认识到,防拐教育非常必要,而且不仅自己要学习,须从幼儿抓起。
防拐教育家长孩子一个不能少
近年来,北城幼的朱海彬老师不定期为家长、幼儿开展防拐教育。“在家长方面,首先我们要了解骗子的惯用手段,例如通过甜言蜜语诱拐,主动与家长交朋友,借机会抱走孩子,或者用玩具诱骗孩子,骗取孩子信任后拐带到陌生地方等。”朱老师解释说,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见招拆招。“所以家长应认真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在公共场合及人多的地方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也不宜把年幼的孩子一人留在家中,不随便委托他人接送。如聘请保姆,应到正规机构聘请,同时保留其资料。”
此外,朱老师还指出,“大人拥有防拐意识还不够,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讲解防拐骗的方法,例如独自在家要锁好门,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拿陌生人给的食物和玩具。还要要求孩子牢记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遇到危险不要慌,找机会去人多的地方报警或找人帮忙。”幼儿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呆在父母身边,所以培养独立的意识很重要,应从其自身入手,根本地防止被拐的现象发生。
家长呼吁学校多开展防拐教育
多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提出,希望幼儿园、小学能多开展防拐专题教育。朱老师表示,北城幼也在不断加大防拐的相关教育与安保措施。“在开展防拐教育时,老师们利用儿歌、故事等简洁容易的方式教会孩子防拐的技巧,有针对地组织幼儿进行防拐演练活动。同时严格执行学校的接送制度,严把学校门禁,在遇到陌生人持卡接送孩子的情况下,确认实属父母委托再交接孩子。”
此外,也有家长表示,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社会方面也应加强防拐宣传和教育,例如开展讲座、发放防拐手册等,让这类事件防范于未然。而近年来,通过“宝宝回家”“随手拍解救失散儿童”等爱心人士自发组织的寻子活动正积极地开展,成功帮助亲子团聚的案例越来越多。社会上也正需要这些有爱心的志愿服务者,督促全民行动起来,严防拐带儿童现象的发生。(来源:番禺日报)
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好习惯从娃娃抓起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
意思不难理解,是长期养成的一种行为,一种潜意识,不用经过太多思想而做出的行为,或好或坏,都称之为习惯。
习惯的好坏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一个好习惯从理解、认可到最终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良性行为,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好习惯是从小培养一生受益的一种长期行为投资,是一种“塑造”行为。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发现某种不良习惯时再进行教育,则称之为“改造”,而“塑造”和“改造”是大不相同的。“塑造”的路上,家长付出的是爱心和耐心,收获的是孩子的好习惯好性格和感恩。而“改造”的付出和收获则恰恰相反。因此,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1、饮食生活习惯:幼儿阶段,当孩子有自己的行为能力时,尽力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吃饭、洗脸、刷牙等,做事要快,不磨蹭时间。有些家长嫌孩子吃饭掉饭粒或是吃饭慢,一个小孩子,先要培养他的自立行为,要让孩子知道饭要自己吃,并去熟悉“饭吃到嘴里”这个过程,在熟悉这件事的过程中,家长帮助其纠正一些不良的方法,避免孩子出现掉饭粒或吃饭慢的现象。家长正确耐心的指导,当吃饭这种行为意识形成时,一个好习惯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就餐的好习惯,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才会有规律,生活有规律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很多好习惯都一样,都要让孩子认知事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的是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2、学习行为习惯:小学阶段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作业写完了要自己检查、自己整理书包、学习用具物归原处等等。同时,要让孩子有时间观念,写作业不能拖拖拉拉,边写边玩或边写边吃东西。学习时间,就是学习,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个规矩。因为孩子还小,自律性和自制力有一定的欠缺,做家长的,除了引导督促外,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了某件事或是某项作业后,要及时的表扬也可以给予小小的奖励鼓励一下,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或是陪孩子游戏,让孩子体会到一件事完成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当这种快乐感和成就感经常出现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学习及遵守时间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完成。
3、阅读表达习惯:每天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让孩子从书里找到兴趣点,找到乐趣。家长也要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这样与孩子交流沟通起来有话题。可以陪孩子一起读,边读边讲解,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辅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从中学到知识。或是由孩子独立阅读,孩子读完后家长要虚心“求教”书的内容,用这个小小的手段来检验一下孩子阅读的成果,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如孩子是独立阅读,家长在这个时间段也应该看书看报,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环境很重要。每天跟孩子交流在幼儿园的情况,这也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对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有所掌握。
4、语言行为习惯:语言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多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教育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大声喧哗说脏话,那么家长要先做好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家长自己应该身先士卒。曾听一位朋友说起在公交车上,一位妈妈让孩子给老人让座,孩子不愿意让出座位。当然这跟平时的“言传”教育有关,但在这种情况下,做为家长,应该发挥“身教”的作用,你主动起身让座这一举动,比你说教孩子一百遍有效果。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家长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孩子要文明用语,“对不起”、“谢谢”、“没关系”等等,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遇到其他家长或邻居、同事,要热情的打招呼,让孩子与之热情的问候,并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要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交往。家长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孩子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家长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
做家长的,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从小娃娃开始,好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吧,这无形的财富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育儿心得:教育要从宝宝抓起
育儿心得:教育要从宝宝抓起
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还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要从宝宝抓起!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面对现代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们不免心存担忧:娇惯、任性、说一不二,基本上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特点了,现在的家庭教育已经不再是父辈时那单纯的“棒下出孝子”的模式了,更多的是需要语言沟通和科学的教育方式。父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可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的,做为一个刚刚进入这一行业的我们就好像是个文盲,在教育孩子方面每天都是在不断地摸索着学习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现在孩子三岁半了,从孩子出生开始到孩子走的第一步,说的第一个字••••••,每一个点滴的进步我们都会记录下来。说到育儿心得,下面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
一、多管齐下树信心
钦豪是一个在面对陌生人时很腼腆的孩子,不敢说话。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回家进行了及时的语言教育,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到外面面对陌生人依旧如前。慢慢的我们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也许是不自信的表现或者是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行为,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如:出门搭车时,我们会让孩子去摆手喊车;出去买东西时,会把钱给孩子,让他去付钱,开始时孩子有些害怕,过去把钱扔到地上就跑回我们身边,卖东西老板叫他停下找钱,他连头也不回,但是慢慢地,在每一次的鼓励之下,他已经很自然的拿着钱交给叔叔阿姨,两只小手掐着腰,等着拿找回零钱,这时孩子本身也感到有些小自豪,感觉自己长大了,能做和大人一样的事儿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小的进步,但却改变了一个孩子不敢与人沟通的问题。
二、用感受代替惩罚
钦豪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孩子,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他是个驴小子,有时为了一件事,我们不满足他,他会哭上半个多小时,头发都湿透了,开始我和他爸爸也非常生气,把他抱到屋子里打屁股,时间长了发现这个孩子是越打越闹,弄得我们生气,孩子还很委屈。后来我们渐渐的发现,得转移他的注意力,为他提供选择,他想要的东西不能马上满足他时,就要改变一种方式来实现他的愿望。当孩子想要一样东西,而此时我们不能满足他时,往往给孩子解释没有这样东西,孩子是不会听我们的解释,比如他想喝饮料了,家里没有,你和他说家里没有,喝饮料不好,你不听话就不买……他听到这样的话,就会哭的很凶,这时就要转移他的注意,我就会说饮料太凉喝多了肚子疼,你忘了前几天你肚子疼了,咱家有水果,你和妈妈一起榨苹果味和梨味的饮料好不好,这时他会很开心的答应,和妈妈一起去洗水果,喝完了告诉妈妈,真好喝,明天再做菠萝味的,这样孩子既能吃到营养的水果,也不会再哭闹。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孩子的感受被接受了,他才能开始改变自己的情绪。
三.互换角色
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也能体会一下大人的感觉,从中不经意间钦豪开始变得有爱心,会体贴安慰人了。钦豪从小都害怕打针,看到医生就害怕,以前钦豪每次一生病就是全家就头疼的事,从扎上针就会一直哭闹到拔针,全家六七个人都得全程陪着,等孩子的病好了,大人也熬的筋疲力尽。后来我们回到家,找一个像打针一样的东西,给孩子,告诉他,妈妈感冒了,你给妈妈扎上针,他会很认真的把我的手握住,也像护士一样使劲的拍拍手找血管,我就在那装作很害怕很疼的样子喊:我不打针,我怕疼,我不打针。这时孩子会像在医院我们家长说的话一样告诉我:不用怕,不疼••••••直到把他的假针给我扎上。我们经常在家做这样的游戏,等孩子再到医院时,我们惊讶的发现孩子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坐在床上等着护士阿姨给他扎针,扎完后,自己树起大拇指,自己说真棒。其实这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互换角色的时候,孩子自然的变得勇敢,体贴人。妈妈在床上睡午觉,没有盖被子,孩子打开门,拿着自己的小被给妈妈盖上,然后把被角都给妈妈掖好,其实我根本就没有睡着,心里那种感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四.帮助和鼓励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
钦豪这个孩子说话比别的孩子都要晚,23个月才会叫妈妈,三岁多了,还有很多话说不明白,快要上幼儿园了,我们还担心他在老师面前不会表达。刚刚上幼儿园,前三天每天都尿两条裤子,每天早上都要哭,第一天我问他你们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他说玩小鱼玩具,我说吃的什么饭,你的同学叫什么名字,每次都说不知道。第二天我问他你们做什么了,他告诉我老师讲大灰狼的故事,吃的什么饭,也是说不出来,每天我都是重复的问他同样的问题。直到第二周,晚上孩子告诉妈妈:今天我们班XXX,过小桥摔倒了•••••••,我心里也没在意,心想可能是看的什么动画片,第二天到幼儿园,我和老师讲了孩子和我说的事情,老师说确实有这个事,我特别惊讶,孩子能主动和妈妈讲幼儿园里的事情了。现在已经上学一个多月了,每次走到幼儿园的一楼,孩子就会主动告诉我今天都吃了什么,而且吃得很多。本身他语言表述差,每次回来自己一边玩一边唱幼儿园里学的儿歌,唱几个字,就唱不出字了,只会哼上歌的调子,我们就在网上找到他学的歌曲下载下来,我们和他一起听一起唱,孩子特别喜欢听,也愿意学。其实只有家长愿意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孩子才会愿意讲出他的小故事。
从在幼儿园上的那几节亲子课,我们就看出来,自己的孩子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出众的,更是有很多方面都要比其它的孩子落后很多,但是,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会让我们做家长的更加欣慰。以上只是我们和孩子生活中的一点小故事,可能对于有的优秀孩子来说这些根本不算什么,但是我们只看中孩子的点点进步,和他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孩子的自立,自信,学习能力很多很多还等着我们家长在今后的生活中和孩子一起体验一起学习。
这次的家长育儿征文,最开始看到黑板通知的时候,没有想写,看了一眼感觉和自己没有似乎关系,但是每天放学三位老师都要把自己孩子的一天表现和我们家长说一下,给我们建议,我从心里感动了,老师对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么认真,我们做家长的更要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希望孩子今后在老师的帮助教育下能茁壮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要从细节抓起
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是每个家长心中都存在的疑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生活经验,思想也还不成熟。为了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们步步为营,时刻“监督”着孩子的行动,就怕他们走上弯路。很多家长都以为自己掌握了“大局”,殊不知被他们忽略的小细节也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影响。专家表示,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生活中的小细节也不可忽视。
尊重孩子眼中的“大事”
由于孩子和家长们的思想价值观存在差异,因此,很多在孩子眼中的大事,到了家长眼里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多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拿着学校得到的五角星、小红花来向家长献宝,家长只会淡淡一笑不予评论或敷衍了事。这样的举动或许就会给孩子造成“爸爸妈妈没有表扬我,看来那些事情做不做到都不是很重要”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轻视学校的纪律规范。
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试着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孩子所重视的事物,不要吝啬自己的一句赞美。这样有助于让孩子从小就积极地关注起每一件小事。
适当地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们都希望看到自己孩子获得成功。然而现在仍有很多家长抱着“骄傲使人落后”的想法,不愿给予孩子肯定。每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家报喜,说自己的成绩进步有多大或是自己获得了什么荣誉时,很多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你不要和成绩不好的同学比,要看看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是如何做到的。”家长以为这样能培养孩子谦虚的态度,殊不知这样的话往往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给他们带来挫折感,甚至逆反心理。
专家提醒,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给孩子的性格和心态塑形的过程。家长的适当鼓励和肯定,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家长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激励出来的。
言行一致,遵守对孩子的承诺
孩子的学习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比成人快很多,而家长的行为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孩子模仿,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还有些家长喜欢盲目答应孩子的要求,不考虑实际情况,最终却无法做到对孩子的承诺。其实,这些行为都很容易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更有可能从此养成孩子喜欢随口承诺,说话不负责任的习惯。
专家表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神圣的。因此,家长给予孩子的承诺,要三思而后行,答应过的就一定要做到,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少儿英语应从什么学起
对于3-6岁的少儿来说,英语学习更多是兴趣的培养,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趣味性自然不能丢掉,不管是ABC还是简单会话都需要通过趣味让孩子感兴趣并记住,但是会话的教授,虽然孩子短时间会记忆,但生活中的使用率并不高,因此并不具有能够交际的作用,而字母的教学是希望通过这一最基础的英语元素来增加孩子对词汇以及部分会话的兴趣和记忆力,相对来说通过字母教学能够为孩子提供多方面的英语练习机会。
1、认识英语特点的基础
英语和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英语是由字母组成的,将最基础的字母学会了才能进行单词的拼读以及句子的读写。
英语发音是多音节词,孩子通过字母的学习对英语有一个具象的认识,虽不能完全理解,但是通过接触,让孩子体会到了英语这种语言读音的特点,在学习中慢慢培养出英语发音的语感。
2、小学英语学习的基础
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学习英语,也是从字母开始学,如在少儿期间就将字母学会,那么进入小学后在英语学习方面就没有太大阻碍,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的英语学习,也增加了其他学科学习的动力和时间。
而且现在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期间都会进行英语学习,如果在小学期间您的孩子没有学过字母,则在学习进度上被其他孩子落下,打击其学习的动力和快乐。
3、字母具象生动,引出的词汇容易记忆
英文26个字母可以通过很多具象的事物来展示,这对孩子的记忆非常有帮助,而且通过这些具象的字母引出单词,也更容易让孩子记忆,而且在生活中看到同样的事物,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出来,增加使用的几率和学习的快感,不断的使用积累,孩子的词汇量有多机会提升。
4、自然拼读的基础
很多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现在都采用国际通行的自然拼读法,通过多个单音词来拼读多音节单词,但每个单词都是由英文字母中的元音和辅音组成,音节的基础也是字母,如果孩子对母有先期的认知,则在自然拼读时便能够更轻松的读出单词,提升学习效率。
少儿学英语就要从基础学起,为以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固基础。
国外环保教育 从娃娃抓起
德国:环保教育从幼儿开始
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环保记事本的设计精心别致,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编者告诉孩子: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
德国有数百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在德国学生的自然常识课程里,对学生进行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很具体、直接,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
美国:环保知识融进各教学科目
美国人环保观念强,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拥有极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保护完整的生态环境,这归功于形式多样、无处不在的环保教育。
美国虽然重视孩子的环保教育,但是并没有专门的环保教材,环保知识融合在各个科目之中。幼儿园的孩子就会学习“爱护树木”、“爱护地球”等文字,孩子从小就已经潜移默化地有了这种概念。小学时,老师讲简单的自然常识,告诉孩子们保护环境的意义。中学阶段,学校会从物理、化学、生物等角度解释一些环保的原理。
新西兰:小学开设“园艺种植”课
新西兰的小学课堂有一门特别的课程——有机园艺种植。新西兰有关部门设置这门新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们(尤其是城市孩子)学会不使用化肥种植花卉和蔬菜,从而减少化肥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具体课程包括:如何利用花园废物或家庭剩饭制作有机肥料;如何识别可与蔬菜一起种植的花卉;如何保护花卉、蔬菜不受病虫害的侵袭等。学习计划的基本主题是:园艺和景观、环境建筑、健康水、优质能量和零浪费。为了让学生们有实验基地,每个学校都建起自己的蚯蚓养殖园,借助大量蚯蚓来帮助疏松和肥沃土壤。这一课程受到新西兰各界人士的欢迎,一致认为,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