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一条长脚的鱼
发布时间:2021-05-03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美术活动结束时,还有一个小朋友小杰在画。忽然,欣欣大声地叫起来:“老师,快来看呀!他在乱画呢!经她这一叫,很多小朋友都围过来了,“哈哈!鱼怎么会长脚?鱼又不是会走路,真是个小笨蛋。”我走过去看,原来是小杰帮小鱼画了一条脚。小杰是个较胆小的孩子,这时,他的脸已通红了,低下头,我支开了小朋友,让他们各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我告诉他们:“其实,小杰并不是笨,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小朋友听了之后,都很惊讶,接着我又跟他们讲了一个小知识。
经我这么一讲,小朋友们都不再笑他了,有的下面轻轻地说:“他真棒,真聪明。”还有的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情。事后,我问他怎么会想到给鱼画上脚。他得意地说:“我担心河水迟早会用完,到了那个时候鱼就会给干死了!所以我给它画上脚,让它学会走路,到那时,它就可以活下去了。”说完,就笑了起来。
思考:
通过这件事,让我对孩子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小朋友的想象力丰富,他的情感是那么的细腻!如果我当时不恰当地对待这件事,他的想象力和同情心就会受到压抑。看来教师必须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才能使孩子们更健康地成长。[教师范文大全 Www.jk25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吃小鱼的大鲨鱼
瑞瑞是个调皮的小男孩,集体活动时他从来没有一次能安稳的坐在椅子上,总是转来转去,有的时候甚至把屁股对着前面。为此,我们总是要提醒他,小朋友们也会来告他的状。
今天的绘画活动,我先让小朋友们欣赏了大海里那些美丽的小鱼,小朋友们可感兴趣了,纷纷讲着自己最喜欢的鱼,有的说起五颜六色的孔雀鱼,有的说道身体是三角形的热带鱼。瑞瑞突然准过身体大声说道:“你们说的鱼都太小了,我最喜欢大鲨鱼,鲨鱼是大海里最大的鱼。”可是瑞瑞的话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打击还是继续探讨着那些漂亮的鱼。我只好说:“大鲨鱼太难画了,老师下次再教你们画吧。”就这样讨论过后,小朋友们都开始画着自己喜欢的那些漂亮的鱼了,瑞瑞也埋头认真地画着。展示作品的时间到了,大家都纷纷欣赏着那些画得漂亮的小鱼,等看到瑞瑞的画时,同桌的小朋友都抢着告诉我:“老师,瑞瑞画得乱七八糟的,还画了一个大妖怪,还有他不画漂亮的小鱼,画吃过的鱼刺。”而瑞瑞在一旁不服气地辩解说:“不是的,不是的。”我拿起瑞瑞的画,发现他的画上面有一团乱糟糟的线条。上面有一个黄色的大东西,下面有一些小鱼刺,只有一只不算漂亮的小鱼。我说:“瑞瑞,你画的是什么?”瑞瑞站起来指着画面上那个黄色的东西说:“这是一条大鲨鱼,上面的一团是大海,大鲨鱼正在海底吃小鱼,下面那些鱼刺是它吃掉的小鱼,你们看它多安静,因为马上又有一只小鱼游过来了,他在准备抓住它呢。”他讲得有头有尾,真不错。再仔细看画面,还真是那么回事。我对着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瑞瑞说的好么?画得好么?”孩子们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家都对着瑞瑞说:“你真棒!你的大鲨鱼好厉害!”
其实,对于孩子的绘画作品,我们不光要从作品的美感效果来欣赏,还需要考虑到它是孩子自我思想表现的一种方式,对他们而言画画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想象、去表现,让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们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教育随笔:丢失的臭脚丫子
教育随笔:丢失的臭脚丫子
到了该起床的时间了,我一句“getup”又唤起了那此刻没有的喧闹,小朋友们纷纷叠被子,穿鞋子,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声吆喝说:“我的臭脚丫子不见了”。“哗”的小朋友都笑了。我也觉得纳闷,脚丫子怎么会没了呢?我过去询问后,原来是鹏鹏的鞋子不见了。
我便接着询问他睡觉的时候把鞋子脱哪了,听他说的我觉得可能是在床底下了,但是我没有做声,装作思考的样子,突然青青说:“一定是在床底下了,我去拿笤帚,看看床底下有没有。”许多小朋友纷纷地说:“我们帮他找。”于是他们扒在地上如同进行地道战快乐的寻找着。“找到了!”大家高兴的笑着、跳着,我用赞许的目光看了看所有的孩子:“你们知道关心帮助人,老师真高兴。”
从这以后,小朋友知道如何的帮助人,无论是什么东西丢掉,也会很快的跑出来,对于丢失东西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教师不必生气动怒,因为孩子吗?一般是比较调皮贪玩的,我们应该用委婉的方式去教育他们,这样,也能使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教育随笔:成长第一步
班里的孩子有一些是从没有上过幼儿园,乍一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的表现五花八门,有哭的,有闹的,还有的抱住妈妈的脖子不撒手的。开学的第一天,我哄了这个哄那个,抱了这个抱那个,忙的不可开交。记得牵着哭着的马宝在教室门口望眼欲穿地等着可可;为为小嘴巴开口闭口就是找爸爸妈妈,找爸爸妈妈,现在想起来这声音还是如雷贯耳;很清楚的记得柚子很爱跑,一不留神她就跑了,她一跑我就跟在她屁股后面追,生怕摔着了……令人欣慰的是半个月过去了,现在班上的孩子都逐渐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模式,他们大部分都能开开心心来幼儿园,高高兴兴回家去!
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宝贝们入园事宜和安抚他们的情绪,一直没能用文字记录下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现在,回过头来用孩子的视角来想想,在这个极其依恋父母的年龄段,不得不与爸爸妈妈暂时分离,来到一个陌生的校园,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他们有着最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站在家长的角度,家长们心疼,手无足措,绞尽脑汁想办法,焦虑,担心。可是,这就是成长。成长是什么?我想成长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孩子养成习惯、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等等,成长的最终目的是孩子独立走上社会后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每个孩子都不得不自己迈出他们成长的第一步,没有亲人的时刻陪伴,没有在家的无拘无束,没有十全十美的照顾......
但是,今日的第一步,是日后成长的一大步,于孩子们,于家长们,于老师们都是!
教育随笔:小鱼逃走了
这次设计的活动紧紧围绕小鱼的主题,从开始的音乐和绘本故事,设置了比较好的情境,让幼儿能够充分的融入进去,在绘画上进行了较细致的指导。
整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投入度和积极性都非常高。目标的达成度也不错,孩子们基本都会在观察边找中并说出来:小鱼躲在XX里。在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帮助小鱼找小伙伴的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3张图片连起来和孩子们边模仿小鱼游边说:小鱼躲在电视机里、小鱼躲在花朵里、小鱼躲在草莓里时,我觉得就让孩子站在座位前游、说显得有点局限,应该让孩子在四处游,边游边说,可能更有趣一些,孩子们也不会受到座位的局限。或许我应该调整成一个半圆的座位,不能就定向思维,觉得语言课就只能是3个半圆。也许我的目的性太强了,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味让孩子说出:小鱼躲在XX里,说了很多遍。
其实更多的是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不单单局限于这个绘本表面看到的,可以挖掘更多。例如:引导幼儿发现红红的小鱼躲在红点点的窗帘上,颜色相似,不容易被发现;红红的小鱼躲在和自己形状差不多的糖果里,形状相似,不容易被发现。这些也是很有价值的东西。示范时,应请幼儿进行书空练习,使幼儿掌握绘画小鱼的方法。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应多做随机指导,帮助不敢画的幼儿,学习怎样绘画小鱼,指导时应更全面的顾及幼儿。
教育随笔:大鲨鱼来啦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爱玩、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或获得知识、或增加经验、或增强体能或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班里的孩子也不例外,任何时空都能成为孩子们游戏的天地。
下午起床后,孩子们的点心时间到啦,我忙着给小女孩们一个一个的梳头发,其他的小朋友们安静有序的吃点心,过了一会,吃的快的小朋友们已经吃完了,原本安静的教室里也慢慢的闹腾了起来。原来吃完的小朋友们已经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游戏啦,只见一组一组的小朋友们坐在椅子上,把桌子当成了海洋,把小手合拢变成了鱼在桌子上游来游去,扮演大鲨鱼的小朋友一边念叨“我来啦”一边追逐准备吃掉小鱼,扮演小鱼的小朋友一边逃一边喊着“大鲨鱼来啦,大鲨鱼来啦”。孩子的游戏我感到很惊奇,因为这个游戏我并没有教过孩子们玩过,是班级里的孩子们自主发明的,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孩子们就会在桌子上玩起“大鲨鱼来了”游戏,除此之外孩子们还会在桌子上玩车子追逐的游戏,小手垒垒高的游戏,等等,不需要任何的工具,只有他们的小手和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孩子们也玩的不亦乐乎。
自主、自发和自愿是孩子们游戏的一大特征,“大鲨鱼来了”这样的游戏完全是孩子们自己发明的游戏,在脱离了老师这个主导后,幼儿的主体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早操活动中有教师设计的“小鱼游”的游戏情节,孩子们从这一早操动作中得到了游戏的灵感,自发的玩起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自己决定游戏的内容、形式、规则和节奏,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游戏意愿,当有孩子打破游戏规则的时候,孩子们也能自己纠正和维持自己的游戏。
这也给我的日常教育教学有了一定的启发,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也为孩子们带来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给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时间,把游戏还给孩子们;也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尊重幼儿爱玩的天性,尽可能的运用游戏的教育功能,使得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习。
教育随笔:多多会跳脚跳球了
今天,多多嘟着嘴让爸爸妈妈推进了班级里,随后,我就悄悄地和她妈妈招了一下手,示意她在孩子们看不见的地方等我一下。安慰好多多后,我就转身走出了门口。因为这几天每天的户外活动都在练习脚跳球,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不愿来幼儿园。
接着多多妈妈担心的跟我说孩子今天说什么也不来幼儿园,说其他的小朋友都会跳脚跳球就我不会,不想去幼儿园了。我听她的妈妈说完后耐心的和她说:“你看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不错呢,并没有因为脚跳球不会跳而哭闹不止,她只是嘟着嘴巴跟你说不想来幼儿园,而且也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不会跳脚跳球而不想来幼儿园。而且您做的也很好,发现孩子不高兴了能主动询问情况,并且及时的和老师沟通。今天我再教教她,看看能不能学会吧。”送走多多的妈妈我就开始观察多多不会跳脚跳球的原因。
游戏活动一开始,只见多多拿起她的脚跳球就套在了左脚上,接着她用手往后一转,因为是反方向自然等她抬另一条腿的时候已经晚了,球缠在了自己的脚腕上。我看着她想哭的样子微笑着拍了拍她的后背,让她把脚跳球摘下来,我说:“哎呦,这个脚跳球还真是不好跳呢,咱们休息一下,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跳的吧。”我们坐在台阶上看着小朋友慢慢的套在右脚上往前一转,刷的一声就边跑边跳了起来。我问她:“多多,你发现小朋友和你哪里不同了吗?”她小声跟我说:“她们用的是这个脚我用的是那个脚。”我笑了一下,表扬她观察的仔细,就慢慢的给她讲:“你虽然用的是左脚,但是左脚也一定能像他们一样跳的很好,让我来拉着你的手再来学学吧。”她犹豫了一下,我就拉起她的手看着她套在左脚上,蹲下来,一遍一遍的用手往前给她转球,边转边提醒她抬脚,我转的越来越快她抬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看差不多了,就抓起她的左脚让她扶着我原地转圈,看她慢慢的能控制自己的左右脚我就开始拉着她的手转大圈,慢慢的多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跟着她一起开心的笑了起来,虽然这天天气有点热我此时已经汗流浃背,但是真心的为这个班里唯一一位用左脚跳脚跳球的女孩子感到高兴。在接下来的每天的户外活动中我都认真的观察不同幼儿的运动状况,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的进行点评并且表扬那些做事认真努力的幼儿,激发她们运动的乐趣。现在的多多每天早上都盼着跳脚跳球呢!
通过多多这件事我认为在户外活动中老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选择适宜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与帮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幼儿勇敢、坚持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活动中我们要注意适度原则,既不过分保护,也不过度锻炼。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教育随笔:与孩子一起成长
放学了,看着家长接走一个个孩子。今天的任务圆满完成。
咦,身后还有一个瑶瑶,送她回家吧!可能家长忘了,反正也不远。
门虚掩,姥爷在家,姥爷身体有点不方便,但瑶瑶还是说:“老师你回去吧,我跟着姥爷就行,我乖听话”。回园打扫卫生,考虑一定要给瑶瑶妈妈打个电话,正好有点事情耽搁了,还不如直接去家看看。这时候瑶瑶姥姥回来了,她说因为去大姨家弄酒瓶耽误了。酒瓶?我后脑立刻清醒,看着扎成捆的啤酒瓶,唉!要是白色酒瓶该多好,孩子做青花瓷就有材料了。我顺口问了一句,有白色酒瓶吗?姥姥随便从一个箱中拿出一个白色酒瓶,这种吗?我瞬间喜出望外,这会孩子做手工有戏了。“恩,我需要挺多,买你们的行吗?”“王老师这个东西几分一个,你不早说,为了孩子五十个都有,明天给你送幼儿园”“不不。麻烦了。我自己来拿就行,太谢谢了。”
事后,我反思,如果只是打个电话或许我我还在找白色酒瓶的影子,给孩子多一点关心,与家长多一点交流,收获的将是更大的回报!小班孩子时常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我也着急怎样教育活动培养的分享习惯。
今天是颖颖的生日。下午妈妈带来了蛋糕。水果和礼物。孩子们异常的兴奋,我接机向孩子展开教育,“颖颖,妈妈带来了好吃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当你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也要分享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着。
从那天开始睿一小朋友带来了草莓,凡凡带来了西红柿,辰辰带来了核桃……孩子们在品尝到美味的同时好习惯正进一步培养。
早晨入园,不少幼儿又把“好吃的”放到我手里,“老师,我想与小朋友分享”。下午水果加点时间我把孩子们带来的好吃的一一分给了他们,孩子们的小餐盘里有饼干、瓜子,爆米花、泡泡果还有幼儿园里的大苹果。我发现带来瓜子的辰辰盘子里却没有瓜子,他说都分给了小朋友。我说:“辰辰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他却没有了,怎么办?”孩子们听到后又把手中的饼干给你辰辰一些。看到孩子们的做法,我欣慰的笑了…
我们和孩子都在成长,静等花开.
教育随笔:孩子的成长
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王**的犟脾气也少了些,他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有时,他会哼哼小曲,表现出愉快的样子了。每当听见他一个人在哼唱时,我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和他一起唱,或是拿着小蜜蜂在教室里开展一次演唱会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来唱一唱、演一演。
午睡了,他的小脸躲在被窝里,小眼睛转来转去的,看见我在看他了,他就赶快把眼睛往被窝里一蒙,一会儿又偷偷用眼睛来找我的眼睛,我心领神会,马上就和着他做起了躲猫猫的游戏,他也是十分的机灵,几次下来,我们的游戏已经很默契了,午睡也成了他喜欢的事情了。
王**是个活泼爱动,但是由于身材较矮小,且家中经常是奶奶带,就更加的爱护有加。王**奶奶非常宠爱这个孩子,与妈妈教育孩子的理念完全相反,导致孩子有遇事就找奶奶,而且觉得我想要玩的,想要做的妈妈不给我就找奶奶,奶奶肯定能帮我实现,久而久之,性格变得倔强,脾气也变得暴躁。从家庭中到幼儿园来,就是进入了一个大家庭,面对的不止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更多的是与老师,与小伙伴的接触。经过与家长沟通和时间的沉淀慢慢的他学会了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对他人表示友好,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引导同伴们和他做好朋友。在班级里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为老师也很欣慰看到他们的成长,和孩子们做一些他们喜欢做的事,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很快拉近了来时和孩子的距离。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性格特点,每种性格特点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应该去教条地要求孩子们做到整齐划一,而是应该用我们的耐心和智慧不断地来感化他们,逐渐走进他们的心灵,心与心的交流互动,才是最有效、最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