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观察记录: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发布时间:2021-05-06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中班观察记录: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只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老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要了。”老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铖铖的爸爸从香港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得最好。
分析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取代,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智取”的方式。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们说假话呢?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己没有付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能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中班观察记录:总是迟到的嘟嘟?
中班观察记录:总是迟到的嘟嘟
观察目的1.能否积极地参与活动。
2.能否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体验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我良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观察记录丹文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今天的故事内容是“总是迟到的嘟嘟”,她和往常一样,坐得特别端正,眼睛瞪得大大的,听我讲述故事。对于我提出的几个问题,她也回答得游刃有余。当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她对我说:“吴老师,我觉得你故事讲得不太到位,嘟嘟说话的时候应该是慢吞吞的,声音也应该有些变化的吧,这样才好听。”于是我请丹文来学学嘟嘟讲话,瞧她一副自信的样子还真像那么回事。确实,她讲得非常好,大家都为她鼓掌了。我也借此机会向小朋友们提出要求,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有表情,比如一个故事中有几个小动物,就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讲述,讲话的速度也可以不一样,这样讲述故事就非常生动了。
分析与措施丹文讲故事确实非常生动,进步很大,小朋友们都爱听。对于故事内容较简单的,我就要求她们在讲述或表演的时候注意表情以及语言的表达。丹文在活动中还经常能给老师出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这一点非常珍贵。在本次活动后,丹文经常在区角游戏中和几位小朋友一同表演,她还当起了小导演,教同伴如何表演,大家在她的带领下也对故事表演非常感兴趣了,每次有新的故事了,大家就一同商量怎么表演,怎么确定角色。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了。
观察记录:我是王后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
观察者:**
注意: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一涵、点点、淇淇、涵涵四个人来到建构区,四个人站在玩具柜前商量道:“我们今天来搭个什么呢?”“搭个王宫吧!”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最后决定搭“王宫”,开始动工啦!
一涵说:“我当王后,点点,你来当公主,你们俩当侍卫。”大家对一涵的分工表示赞同。
“点点,不对,这个不是放在这里的。”“淇淇,把那个三角形的拿过来。”“涵涵,这边,到这边来。”一涵不停的指挥着,起初淇淇还有些不乐意,一涵说:“我是王后,必须听我的。”淇淇也就不再反对了。
在一涵“王后”的指挥下,一座漂亮的王宫建成了。
识别:
《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在活动中已经能够与同伴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幼儿在分工合作中,可以体验到不同工作的不同乐趣,更加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参与人际关系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在与别人交往时,会讲究一些方法,运用某种策略,会主动变换角色巧妙地加入游戏当中。
回应:
故事中的一涵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点点、涵涵、淇淇,也都配合的很好,虽然一开始淇淇对于一涵的分工还有些不满,但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放手放手、再放手,把孩子的事交给他们自己去处理,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观察记录:吃饭是个问题
时间:**年**月
地点:教室
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者:李老师
老师的注意:
午餐时间常常是让老师最头痛的一段时间,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出现。
我们班的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常常要讲话,虽然老师经常在旁边提醒说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但是孩子们似乎记不住似的,老师刚说过过会就会开始讲,有时候还会越讲越来劲,老师就又不得不去提醒,但是似乎这样一遍遍的提醒,成效并不大,还是会有孩子们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话,要老师再次提醒才会不讲,另外我们班有些宝宝还很挑食,像我们班天天和滕滕,每次吃饭的时候就看见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有一大堆的饭菜,问他们为什么要把饭菜挑出来啊,就哭着对我说,这个菜不好吃,我不要吃的,不仅是他们俩有好多孩子都是这样,不喜欢的菜就把它挑出来扔在桌上,或者盛在碗里,碰也不碰,还有很多宝宝吃饭可邋遢了,像高子铭等吃饭的时候只见满桌子,满地都是残菜渣和米粒,虽然经常提醒,但是成效也不大,还是会吃到桌子上满地都是。
识别
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发展,完全忽略了孩子四肢协调发展,我觉得孩子的餐桌礼仪养成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无论是就餐还是其他方面。
回应
针对这些幼儿的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以儿歌如我会自己吃饭,不挑食等,让幼儿学习餐桌礼仪知识,另外一个故事,录像等形式,让幼儿明白用餐时有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观察记录:“积木”纷争
观察对象:晨晨,男,5岁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教师:郑老师
观察背景:搭积木活动
观察情况记录:
在搭积木活动主题介绍完毕后,我安排晨晨来为小朋友发积木,积木发到最后他发现自己剩的很少,自己搭建房子时却没有屋顶,很着急,看见旁边小朋友有三角形的屋顶于是就要拿,小朋友不同意,俩个人就抢了起来,最后小朋友向老师告状,晨晨很不高兴的把积木扔了出去,然后看着自己的房子哭了。我走过去问:“为什么要拿小朋友的积木?”他生气的说:“我的太少了,搭不成房子”“那也不能抢呀,我不是和你说过要用嘴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拳头"后来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晨晨因为给大家发玩具结果自己的积木太少了”小朋友纷纷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要送给他,刚才的那个小朋友特意把三角形的积木也送了过去,小家伙的眼泪还没干就笑了,于是我走过去悄悄的说:“是不是讲出来别人才能理解你的意思,用抢的办法最不管用了”。
观察情况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经对如何交流、合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抢玩具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晨晨自我控制的行为意识不强,语言表达与动作能力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他常常与同伴发生争执,所以如果让幼儿说出来,通过语言解决问题很关键,教师适时的引导很关键,讲清道理,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幼儿观察记录:我是宝宝的爸爸
区域活动时,一向“沉迷”于建构区的你今天来到了“猪猪之家”,你会当什么角色呢?我很好奇,远远地关注着你!你进去后,欣怡和大智也跟着进来了。这时,你对他们说:“我是宝宝的爸爸,你做妈妈”你指着欣怡说。这时你又看看大智,说:“你就做宝宝的哥哥,行不行?”大家也都同意了你的分配,你们便进入了游戏。
欣怡抱起宝宝,跟宝宝游戏起来。你看看地上有些脏,便拿起扫帚,“地上这么早,我先来打扫下!大智,你去把厨房的面条和辣椒整理下,待会儿我来做饭给宝宝吃!”只见你手拿扫帚,从最里端往外清扫着,扫的很认真,角角落落都扫了一遍,然后把垃圾会到一块儿,扫进了簸箕里,倒进了垃圾桶。接着你去卫生间洗了下手,来到厨房间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你端着碗往抱着娃娃的欣怡那边走去,“来,我做了辣椒荷包蛋面条,你喂给宝宝吃吧!”欣怡喂起宝宝来,你又跑到厨房,煎起荷包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你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一到区域,你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对角色进行了分配,对各自的任务也进行了分工,你是一位很好地指挥家,你的同伴对于的分工,都很配合!真是好样的,说明你在同伴中也树立威信,大家愿意服从你的而安排。另外今天你在区域活动中,充当了娃娃家的爸爸角色,老师发现你是一位非常负责任勤劳的爸爸,你扫地,做饭,整理厨房,一切事情完成的都是井井有条,值得小朋友们向你学习。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今天的你在爸爸的角色上完成的不错,老师希望你在学习本领和进行其他游戏时,也能像今天在区域游戏中一样,认真、投入、有责任心,这样的你,一定会变得更加棒!将来进入小学后,你一定会是一位出色的小学生!加油吧,孩子!
观察记录:有时候并不需要谦让
背景描述:
高**小朋友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平时老师讲的话都能认真听,而且有事情也能与老师交流,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好孩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每次集体活动中,你总是最后几个。
时间段
观察情况描述
厕所小便时
当高**走进厕所的时候,明明有位置空着,你总是安安静静的站在旁边,让后面的小朋友先上,等着人家都上完了,你再去小便。
玩攀爬游戏时
教室门口新装了新的攀爬墙,小朋友们都跑去玩了,只有你一直站在旁边,有小朋友要爬的,你就走到旁边让人家爬。等老师说活动结束时,你跑来说:“老师,我还没有玩呢!”老师问你为什么不去玩,你回答说:“人太多了,我就让他们先玩了。”
起床时
下午起床了,大家都坐起来穿衣服,高**小朋友也开始穿起了衣服。可是你左看看,右看看一件衣服穿了好久,看到过道上人差不多了,才起来穿鞋子。
我的分析
高**小朋友是一个谦让的孩子,但是这份谦让应该是用在平时和朋友相处上,而不是事事都要谦让,像上厕所、玩游戏、起床等活动中,要知道有时间限制的。有时候并不需要谦让。
观察记录:我是餐桌礼仪小标兵
时间:**年**月
地点:中二班活动室
对象:何**
观察者:王**
老师的注意:
吃饭的时间又到了,小朋友们户外活动归来,排着队准备洗手,你有秩序地排在队伍里,挽起袖子,给小手打上泡沫,认真地搓手,洗手。
你举着有洗得白白地小手让我看:“老师,我洗得干净吗?”“真干净!”我高兴地回答,“来,抹点香香吧!”
小朋友们陆续地回到座位,老师看到你有礼貌地起身给坐在里面的小朋友让位置,请他先坐下,你才坐在他身边,轻声地和同组的小朋友聊天。
开饭了,你听着音乐安静地进餐,并将骨头小心翼翼地放在盘子里,还和对面的小朋友面对面笑了一下,继续吃饭,你们真的是太可爱了。
餐后,你将碗筷整齐地放入桶里,轻轻擦了擦小嘴,还告诉老师:“老师,今天的饭真好吃!”
当然,今天你得到了餐桌礼仪小标兵的称号!
接下来的几天里……
你越来越有礼貌,吃饭也不再挑食了。
识别
开学初期,孩子们的进餐习惯都有待学习,因此在进餐前,我给孩子们讲餐桌礼仪的小故事,几天后,你的进餐习惯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把我吸引了,也有小朋友向你学习,当被评为“餐桌礼仪小标兵”,我们都是佩服的眼神!逐渐地,你开始不挑食了,吃饭时也开始安静下来,现在,很多小朋友在进餐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乐吃饭的时候不再大声讲话;雪儿坐在小椅子上的时候也坐的端端正正,不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了。
回应
作为我们班第一个餐桌礼仪小标兵,我们的小朋友都会向你学习,以你为榜样。我们也要继续评选小标兵,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为我们骄傲,以后在家里和家人进餐时,也能展示出我们小标兵的风范。
观察记录表——有时候并不需要谦让
背景描述:高瑞瑶小朋友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平时老师讲的话都能认真听,而且有事情也能与老师交流,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好孩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每次集体活动中,你总是最后几个。
时间段
观察情况描述
厕所小便时
当高瑞瑶走进厕所的时候,明明有位置空着,你总是安安静静的站在旁边,让后面的小朋友先上,等着人家都上完了,你再去小便。
玩攀爬游戏时
教室门口新装了新的攀爬墙,小朋友们都跑去玩了,只有你一直站在旁边,有小朋友要爬的,你就走到旁边让人家爬。等老师说活动结束时,你跑来说:“老师,我还没有玩呢!”老师问你为什么不去玩,你回答说:“人太多了,我就让他们先玩了。”
起床时
下午起床了,大家都坐起来穿衣服,高瑞瑶小朋友也开始穿起了衣服。可是你左看看,右看看一件衣服穿了好久,看到过道上人差不多了,才起来穿鞋子。
我的分析
高瑞瑶小朋友是一个谦让的孩子,但是这份谦让应该是用在平时和朋友相处上,而不是事事都要谦让,像上厕所、玩游戏、起床等活动中,要知道有时间限制的。有时候并不需要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