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让生命淋淋雨
发布时间:2021-05-1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让生命淋淋雨
“我、强强、平平同住在一个苗圃里,我又矮又瘦,歪着脖子,强强枝大叶茂,英俊挺拔,平平如其名,比我强点,但也平平常常。有一天,强强被一有钱人请到院子里,吃喝不愁,逍遥自在。平平被请去公路旁,天天风吹日晒,但他有同伴们的鼓励,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顶着灰尘越长越结实,越长越高大。我随便被人插在小山上,没人搭理。吃不好,睡不好,炎炎烈日,咆哮的风雨,狰狞的雷电。但每天早上,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朝阳的活力与热情。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希望。于是我变得坚强起来了,学会了在风中微笑,与风雨斗争也充满了乐趣。多年过去,强强的主人败落,无心管他,养尊处优的他失去了呵护,不久枯枝败叶,根死干休。平平长得笔直结实了,被人安放到屋中央做了栋梁,一位艺术家发现了我,赞不绝口把我移去坐了盆景…..”
这是晚上阅读到的一篇文章《让生命淋淋雨》,感慨颇多,想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三棵树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们多数像文章中的强强一样,在家人百般的呵护下,养尊处优,不仅吃喝不愁,个别还骄横任性,成了蛮不讲理,惹是生非的熊孩子。而熊孩子一旦离开了大人的呵护,便和强强一样很难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还记得曾读过的另一篇文章《教师的“责任心”,请适度》说的是孩子们在家里和幼儿园期间,有家长和老师悉心照顾,事事提醒,而去了小学之后没有了提醒,爸爸妈妈发现孩子灌满水的水壶依然滴水未减,衣服丢三落四,而孩子们的回答是“我不渴”“我不会开水壶盖”“我忘记穿外套了”,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瞬间崩溃。这些都说明我们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照顾孩子时把握好尺度,要责任有度。而文中的平平和我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在与风雨日晒的斗争中不断成长,磨练了意志,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与昂扬斗志,磨难让它们的生命变得更强大。其实我们孩子们的成长何尝不需要逆境和挫折,适时地挫折能够更锻炼孩子。只有经历过逆境和挫折磨练的孩子将来才会有更强的适应社会不同环境的能力,才会更强大。
生活的磨难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也是一种财富,它能使孩子更坚强,使孩子将来的人生更精彩。亲爱的老师和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别忘记,让生命淋淋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2020教育随笔:请给我一个冰激淋
请给我一个冰激淋
○
在户外游戏时,孩子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小车,在院子里骑过来,骑过去,这个时候,可可突然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请给我一个冰激凌!”当时,我一愣,“什么冰激凌?”我心里这样想,可是,一下子我就反应过来了,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在意,随口问了一句:“你要什么味道的?”
“我要草莓味的!”
听到她这样说,我就假装打了一个草莓味的冰激凌递给了她,“给你,可可!”
可可拿过冰激凌,高兴地开着小车离开了,可就是她的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力,孩子们一窝蜂的开着小车,冲我狂奔过来,“我要一个冰激凌!”“我要两个!”
“好的好的,别着急,请你们一个一个来!你要什么味道的?”我问甜甜。
“我要草莓味的!一个!”
“好的!请你等一等!”说着我便假装从身后的箱子里拿出了一个蛋卷,然后又举向旁边,假装打冰激凌,“给你!下一个!”给完甜甜之后,她也高高兴兴的走了,我向后望去,孩子们的车有横着的,有竖着的,乱糟糟的一大片,我有点不开心的说道:“你们的车停的太乱了!把我的冰激凌店前面的路都挡住了!别人怎么过去啊!我的冰激凌店要关门了!”
孩子们一听说要关门,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接着,有的骑着小车往后排队,有的索性拖着车往后跑,都生怕来晚了,不排队,我的冰激凌店会关门似的,不一会孩子们就排好了队,整整齐齐,连我自己都有点惊呆了,“好吧,我的冰激凌店这下可以开张了!”
“我要巧克力味和草莓味的!”帅帅骑到我面前对我说。
“好的,你要几个呢?”
“我要两个!我要给馨怡一个!”他高兴地说。
“好的!请稍等!”我好像是一下子变成了真正的冰激凌店老板一样,草莓的机器靠下面一点,巧克力的机器靠上一点,分别打了一个递给了帅帅,“请给钱!”
帅帅嘿嘿一笑,假装拿起了钱放到了我的手上,高兴地离开了,接下来,我的冰激凌店的生意可是相当好,一直爆满,味道也从草莓味、巧克力味等等几个常见的味道,演变出了榴莲味、火龙果味、山竹味等等,孩子们也从“不给钱”改为了主动给我“钱”。
“今天冰激凌特价!一元一个!一元一个!喜欢冰激凌的小朋友,不要错过!”我对着孩子们喊道。
“我要一个哈密瓜的!”海洋对我说。
“好的!请稍等!”我转身“打了”一个冰激凌递给了他。
“给你钱,老师。”
“恩...你要给我几块钱呢?”我问道。
“一块钱,是吗?”他一边说一边假装递钱给我。
“是的!谢谢光临!”我笑着说。
后面的孩子来买冰激凌的时候,我也都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你要给我几块钱呢?”很多孩子都帮我算出了价钱,几个不知道的孩子,也在小伙伴的帮助下,顺利的帮我算出了价钱。
“今天时间太晚了,冰激凌店要关门了!明天再开张!”说完,我便做出了关窗户的动作,“那我们明天再来吧!”好几个小朋友恋恋不舍的说。
第二天户外游戏时,我刚站到门口的台阶上,阿呜就来到我面前问我:“李老师,冰激凌店开张了吗?”
“开张了!冰激凌店,开,张,了!”我大声的说。
听到这个,孩子们一窝蜂的冲了过来,我叹了一口气说:“算了,我还是关上我的大门吧,外面的马路上太乱了!”
“别关别关!我们知道,我们知道!”阿呜赶忙说道,很快的,孩子们就排好了一队,我的冰激凌店,终于又开张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自发的这种游戏是最有教育价值的,可是这更加需要的就是老师的细心观察,与正确的引导的方式,在游戏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卖冰激凌的举动,能有如此多的教育价值,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没有规则,到后来主动排队买冰激凌,从起初的几种常见口味,到后来十几种口味,从不主动给钱,到后来能够自己算出价钱,这么多的进步,其实都源于可可最开始的一句,老师请给我一个冰激凌,所以,尊重孩子们的自发游戏吧,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学着去迎合他们的想法,这样所收获到的结果,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
教育随笔:农具的“新生命”
教育随笔:农具的“新生命”
已是农忙季节,根据开学初“田园课程”的计划,我们小班年级组将“农具”这一具有乡土特征的物品,纳入到了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来。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就商定了将哪些农具作为重点介绍给孩子们,我们一致认为孩子常见及有特殊意义的农具先纳入进来,于是教师们就自选了小锹、小拖车、钉耙、篮子、簸箕、镰刀、筛子、扁担、箩筐、锄头等十余种农具,并各自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了课程设计,并计划实施了“有用的农具”系列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以实物、图片的形式介绍各种农具的特征及用途,将孩子带到了种植园内进行实地演示,并设计了一些以农具为材料的游戏。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童年时期的我们,在围绕着农具玩耍的好多情景都跃上心头,当孩子们在与农具的亲密接触中体验到快乐与兴奋的时候,我们更是开心与这次“农具”课程的开发,因为,我们挖掘出了本土文化中的“宝藏”,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创造出来的价值。
教育随笔:学会谦让
班上的孩子很喜欢听故事,不管是童话还是日常小故事,他们都会津津有味的听着。星期三早上,孩子们教学活动结束,女孩子排着队正在喝水,我们陈宇阳跑过来说:“吴老师,今天有没有故事呀!”我说:“你想听吗”?他说:“特别想听你讲故事。”大家都喝完水,我请孩子们安静的坐在座位上说:“小朋友今天上课都特别认真,那我就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故事的名字叫孔融让梨。”孩子们很自觉地都做好,而我就开始有声有色的为孩子们讲故事,在过程中孩子们也会向我提出一些小问题,我也为孩子们一一作了解答。故事讲完了,孩子们依然意犹未尽,我告诉大家只要你们每天都表现得棒棒的,老师就会每天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
下午起床张老师把午点拿上来了,今天吃的是香蕉,这时陈宇阳从盘子里拿出一个相比较大一点的香蕉,我心想,他要干嘛!我正在观察他的举动,这时他将香蕉给了坐在他旁边的好朋友元宝,自己拿了一个相对小一些的,我在旁边听到他小声的给元宝说:“我给你拿了一个大的”,元宝随口说了一声:“谢谢”!这一个小细节让我很感动,早上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陈宇阳就记在了心里,让我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在幼儿园孩子们都非常听老师的话,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特别注意并记在心里,有时家长的十句话都不顶老师的一句话管用,我们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正能量,让我们的宝贝从小做一个谦让、诚实、孝顺、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育随笔:教育生活随记
教育随笔:教育生活随记
现在的爸妈,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十分的重视,班里的许多家长都为他们报了各种兴趣班。比如说画画、钢琴、跳舞、架子鼓等等,不过比较欣喜的一点是我们班里的家长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也只是希望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兴趣,而不是要求孩子这也行那也行,成为全能的型的。有家长说不要报太多兴趣班,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的确是这样,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很多家长更急功近利,结果当然是苦了孩子。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有机会去玩、去发现、去接触大自然,应该比掌握多少技能更重要。
还有的爸爸妈妈已经在问了,幼儿园教不教拼音的,许多家长还是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以为这些才是孩子的学习。碰到这样的家长我们需要跟他们多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同时也告诉他们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学拼音、做加减法等都还过早,我们的教材里也有相关的内容,不过是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教,希望他们不要操之过急。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课堂常规,因为好多孩子上了中班后胆子变大了,但上课时也更会开小差了,对于老师的批评也能随便忽悠下了。看来,不在这方面抓紧点,有的孩子又要乘机使坏了。于是课堂上我们也是对孩子多点要求,让他们做到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不开小差,积极动脑。对于进步大的孩子多一些表扬和肯定,对于落后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引导。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多琢磨自己的课,老师的课上得生动了,孩子们也就更爱听了。
在教育之路上我还需要多思考和摸索,肯定会有拦路虎出现,我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排除困难,相信我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货。
教育随笔:一把小雨伞
教育随笔:一把小雨伞
线条,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幼儿涂鸦的开始,陪伴着幼儿的成长,成为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只要把笔放到纸上移动,便形成了线,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象,线条其实也是幼儿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绘画语言,成年人面对一些形象和线条会有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而孩子们却用线条的作画方式创造了各种风格各异、面貌不同的线描画。
当幼儿知道了用线条去表现自己的东西时,我逐渐的加上线描的形式、原理、方法等,让孩子不仅能用线画好,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用?还能用各种点、圆、图形,或者是各式各样的装饰手法去装饰画,让幼儿感知线描的特点。因此在孩子们进入中班后我选取的主题是适合线描表现的,如花瓶、房子、鱼、雨伞等。记得在主题画《各种各样的雨伞》活动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了一个半图形,让幼儿想像,你想到了什么?加上几根线,你能变出其他的东西吗?然后我将半圆形画成了一把雨伞,我接着问这把雨伞跟我们平时看到的雨伞有什么不同?我让孩子在黑板上画出伞柄,继续问小朋友你能用线去帮这把雨伞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吗?让孩子们通过结合生活中看到的雨伞以及想象去画出其他的花纹。
在示范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在萌芽期能理性的理解线的组合,我又出示了一张线条有疏有密的画,与一个孩子的作品放在一起相比,然后问:“你觉得哪张画更好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发现我的画上有的地方线条画的特别的密,有的地方特别的疏。这时我拿起笔在这孩子的画上有的地方迅速的添画上线条,幼儿马上发现自己的画变的漂亮了,这样恰到好处的出示范例又一次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又一次拿起笔在自己的画上画起来。最后在课后作品的展示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雨伞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创意都十足。通过类似的活动,孩子们知道线条之间的疏密关系、粗细关系、轻重关系、黑白关系等,这无疑在涂鸦的基础上又向前提高了一步。
教育随笔:谦让是美德
教育随笔:谦让是美德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要从小培养的良好习惯,我根据班里孩子的年龄特点,准备了一堂培养孩子们学习谦让这种品德的课程!希望孩子们能够吸取一些同伴之间互相谦让的精神。
在上课时,我首先利用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孔融的做法,孔融刚四岁,和小朋友们一样大,甚至比你们还小,既然孔融都能够做到谦让,把大的梨留给哥哥,那中一班的小朋友们能不能做到,孩子们一听孔融这么棒,都说自己也可以做到。接着又给孩子们看了两只小山羊过桥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两只山羊在过桥时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我给孩子们总结了一些互相谦让的小儿歌,希望他们可以吸取到互相谦让的精神。
我发现,他们做到了!在吃完晚饭的时候我看到徐徐和小琦都搬起了自己的小椅子,想从桌子旁边过去,但当时桌子旁边只能容纳一位小朋友搬着小椅子过去,于是我发现他们俩谁都没有过去,而是都向后退了一步一起说“你先过去吧”,当我看到这幅情景的时候,我很开心,走过去问他们两个“你们两个谁先过去呀?”他们又说先让对方过,“那徐徐先过去吧,好不好,小男生让着小女生一下吧”于是他们俩个都按顺序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在这之后我又看到丽丽和乐乐他们俩都想看同一本书,但也都非常谦让的让对方先看,自己过一会再看,最后他们两个都看到了自己想要看的书。一会儿,我在所有孩子面前表扬了他们四个,希望能够激励到其他小朋友,让所有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学会分享、谦让,这样做也会是自己变得开心,幸福!
教育随笔:让孩子哭吧
春天来了,好多孩子跟着爸妈到野外去踏青,给班里的带来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们班上的动物角里,这下我们的自然角里可热闹了,除了一些种子、花草盆景,娃娃鱼。还有黑溜溜的小蝌蚪,可以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高兴了没几天,问题就出来了:一是没有食物可以喂蝌蚪,二是由于双休日漫长的两天没有及时换水,好多蝌蚪都死了,这让我心理感到很难过,这好事变坏事了。
有一天,阿姨叫小朋友换水,笑笑怕小蝌蚪溜走,使劲的呼喊着我给他帮忙,“林老师,帮帮忙,我不知到怎么给小蝌蚪换水。”“好吧,我跟你一起给小蝌蚪换水吧。”我拿了一个筛子的盆把蝌蚪倒在里面,样的器皿里换上干净的水。这是笑笑发现好多蝌蚪都死了,伤心的说:“它们怎么都死了。”这时好几个孩子围过来看,我趁机和他交谈:“小蝌蚪在我们这里已经住了好几天了,我们都很喜欢它,可是一点东西都没给它吃,你们知道他吃什么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马上抓住机会说:“对呀,小蝌蚪长大以后本来可以为我们吃掉许多害虫,可他住在我们这里却要饿肚子了,多可怜呀。我们怎么办呢?”笑笑接过我的话说:“还是放走它吧,让它去吃害虫。”面对这样的提议,我说:“对,这些蝌蚪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要找妈妈,关在小小的空间里它们就会死去。下次还是让它们回到大鱼池里,你们同意吗?”“嗯。”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在不经意中让孩子们传递了让它们要保护小动物。
很多孩子在遭遇挫折后,通常都会嚎啕大哭,但常常会阻止孩子哭:“不许哭,有什么可哭的!”“停住,不许让眼泪掉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我们越是去抑制孩子消极情感的表达,越会使孩子生理、心理活动不平衡,越会使孩子常常过于情绪激动。想想还是让孩子的消极情感发泄出来,让他们在挫折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感,提高耐挫能力。
接受孩子的消极情感的前提是,无论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对是错,我们应允许孩子把消极情感释放出来,其次要允许敢于让他们表达消极情感,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消极情感,无疑是最佳的疏通、调剂情绪的方法,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更要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而成人应该是倾听者。
教育随笔:要不要谦让
我们班的孩子最喜欢区域游戏,这天孩子们正在“忙碌”中,响起了一片争吵声,我马上走近去一探究竟,孩子们便七嘴八舌的嚷开了:“老师我们小超市这里人太多了!是我们先来的,乐乐和越越他们是后来的,应该不在我们这一组。”还没等我说话,乐乐接着说:“我好久没玩小超市了,我想在这里玩。”原来孩子们是为了争取游戏资格而吵闹,看着大家僵持着,谁都玩不成,我就说:“要不你们再商量一下,那边的图书区,益智区也不错哦!”话音刚落,原本小超市里的浩浩和佳佳马上提出他们要去其他组,浩浩和佳佳刚走,其他的孩子也都高兴的玩了起来。
这个问题看似圆满的解决了,但是却引发了我深层次的思考。首先,我认为浩浩和佳佳早就选好了活动区,该退出来的不应该是他们。孩子们一旦在游戏和交往中出现需要协商和谦让的情景时,让步的总是这几个乖巧的孩子。长此以往其他的孩子就会觉得这些孩子就应该谦让,而不懂得理解他人的需要。
活动结束后,我先找来乐乐和越越告诉他们所有的事情都有规则要懂得先来后到,我组织全班幼儿讨论如何解决选择区域的问题,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对待幼儿间的冲突教师也不要简单化,要看到其中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有针对性的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