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为什么总是我错
发布时间:2021-05-15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寒假李鑫彤暑假从大班转下的小美女,到新的班级都会反感和抗拒,李鑫彤来的时候从来不笑,也不太愿意和我们说话,总是去找孙菱蔓,她们有她们自己的小世界,也不想融入到我们班级的小朋友。她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会去上厕所,一开始我是不愿意的,因为班级有小小的规矩,但是因为她是新的孩子我还是放纵了一下。第二天,我在上课的时候有小朋友告状说李鑫彤打人,我特别生气的去说她,当时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可是李鑫彤对我说了一句话:“为什么总是我的错,他先打的我”,我当时一下子心就凉了,她为什么不笑?因为她不开心。
我们俩来到寝室,我问她:“你为什么不笑呢”他说:“我不会笑”当时的我很吃惊,可是我有几次看到她和小朋友在一起愉快的玩耍时露出了笑容。我又问他:“谁还说你了”她说“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总是凶我,我的爸爸也不和我玩”。经过这件事我们和鑫彤妈妈一起讨论了,尽量让孩子开心起来,不要总是那么有抱怨。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多看几眼鑫彤,她和我诉说后也许发泄心中的不满,她也释然了很多。也许我们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小小内心,孩子的世界是敏感的,让我们要用心保护。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今天下午的美术小组活动是幼儿自由绘画“美丽的天空”,孩子们有的画小鸟,有的画白云,还有的画太阳。孩子们的画充满了想象,也透着他们经验的积累。当部分幼儿拿着完成的作品来到我身边时,我指着宇航的画随口问道:“天空呢?画上天空吧?鸟儿在美丽的天空飞翔该是多美的画面呀?”毛毛指着白色的底纸说:“这就是天空。”“嗯?天空怎么是白色的?”我瞪着眼睛反问道。我刚想把“天空是蔚蓝的”答案告诉他时,突然一种意识告诉我,应该先听听他的解释,听听孩子心中的答案。宇航,你为什么说天空是白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问他,他拉着我跑到教室外面说:“老师,你说要注意观察,那一天我放风筝我就发现天是白的。”听到他的回答,同桌的思宇说:“天是透明的,”“不对!是蓝蓝的,”一缘大叫……
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真是一鸣惊人!望着争论已多时的孩子们,我不再按常规“让他们回家去找答案,明天再来告诉大家”去做,而是及时地从资料室借来了有关VCD,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答案都是有道理的,让他们看到为什么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原因是什么?在观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天空的组成深水外洋海水的湛蓝、内港海水的混浊、不同海域交汇处海水的颜色变化。
这件事让我深感欣慰。当时如果我粗暴的打断宇航的话语,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并不能真正地让他明白这个知识,也就听不到孩子们各抒己见的议论,也就不能生成这个活动,带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扩展他们的经验积累。所以尊重孩子,抓住教育契机需要老师从实际入手,我庆幸自己正在日常的教育中领会并落实。
教育随笔:什么是最重要的?
星期一,李老师埋怨:“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师感叹道:“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提意见,要求我们多教孩子一些计算、多认识一些汉字。不知道对孩子而言哪些是最重要的。”
[思考与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幼儿园、家庭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他们往往对孩子有更多期待,希望孩子能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更优秀,希望孩子早点学习小学书本知识。许多家长认识不到小学知识的学习,早期是立竿见影,后期会造成孩子厌学。影响孩子一生社会性发展是隐性的,家长看不到早期社会教育的缺失对幼儿有多大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人一生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性发展方向和水平。
人才素质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并不是其拥有哪一项特长,相反,如果某项能力有所短缺,长项就会像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一样,成为一种“多余”。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各方面能力发挥。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有发展幼儿智力的目标,更要担负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任,要给予社会领域教育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同等的地位。
家长这种教育态度可以理解,但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幼教工作者,不能抱怨,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迎合家长。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等家园联系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中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教随笔:教育,这是你的什么
应试教育,你究竟要走到什么时候呢?
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忙忙碌碌,放学一回家就做作业。看她小小的身影在灯下埋首苦写,觉得她真是辛苦。只是辛苦倒也罢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让我感到的不仅仅是震动,更是一种震惊。
期中考试过后,女儿语文考了99分,让我给她在试卷上签名,我看了女儿丢分的那道题,试题是这样的:
仿照下面的样式做题
示例:月有(4)画
题:马有()画
大有()画
竹有()画
我看了女儿做的,这几道题她都答对了,而老师减了一分,原因是女儿没有用阿拉伯数字去答,因为例子中的“4”是阿拉伯数字。而女儿用的是中文的“一、二、三、四”答的题。我问女儿:“老师对你说什么了。”女儿说:“老师说我没用阿拉国数字答。”小小的她,不知道什么是阿拉伯数字,说成了阿拉国数字,在她此时的头脑里,只有数目,还没有这种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区分。
面对女儿这张99分的试卷,我茫然了,这是教育的什么?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大唱“素质教育”,可这种刻板的考试方式,刻板的答案,刻板的教育,真能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吗?考试制度不改,应试教育就不会终结。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教育目的的严重扭曲和异化,把教育完全变成追求分数的过程。
由女儿的经历,我想起了一位从日本考察回来的朋友对我说的一件事。他谈的是日本的历史教育和考试题。他说日本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俄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次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近因的远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地方?分析之。这位朋友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且不说这道题的内容是着如何让我们震惊,只就出题方式而言,比我们的单纯的考察死记硬背要更培养学生吧。
我又想到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虽然不乏优秀教师,但更多的教师,又有谁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放在首位呢?他们注重的,大概只是学生的分数和自己的名次吧。
应试教育,你究竟要走到什么时候呢?
教育随笔:为什么叶子黄了还是软软的
在深秋时节,红树叶、黄树叶、橙树叶……随着秋风在空中翩翩起舞来到了地面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多彩的地毯。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林间小道上开始了捡树叶的活动。捡之前向孩子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秋天的树有了什么变化?树叶有什么变化?若有疑问可以提出来。孩子们看到林间小道上各色树叶激动极了,很快开始了自己的树叶搜宝,有的说:“看!我捡到了一片红树叶。”“我捡到的是黄色的。”“我的像一把扇子,你看!”(边做扇风的动作)……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中。这时糖糖拿着一片黄树叶边捏边问我:“董老师,为什么树上绿绿的树叶是软软的,落下来的黄树叶还是软软的呢?”他的问题瞬间让我一愣,然后则是一种惊喜。“你的问题非常棒,可以先问问其他小朋友,待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来讨论好吗?还可以看看其他树叶是不是也是这样。”糖糖笑眯眯去寻找了其他的朋友,将自己的问题进行分享。同时我也将糖糖的问题进行了分享“孩子们,糖糖发现了问题——树上的绿树叶是软软的,落下的黄树叶也是软软的?这是为什么呢?你捡到的树叶和他的感觉一样吗?”……
回到教室后糖糖将自己的问题再次提了出来。教室里一下子处于安静中,大家似乎一下子都不知道,等待着我的答案。我则问:“绿树叶为什么是软软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树叶里有水。”“树叶里有汁。”我小结:“对,绿绿的树叶里有充足的水分,促使它软,不干燥。”这时糖糖站起来说:“那黄树叶不是因为水分不够了才落下来的吗?为什么还是软软的呢?”顺着糖糖的问题我问:“你们有谁和糖糖捡到不一样的树叶吗?”龙龙这时举起了一片枯萎的棕色树叶。我将其拿到前面放在投影仪下:“仔细观察。”用手将两边叶子同时进行捏、团,“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说:“一片碎了,黄树叶还是完整的。”这是为什么呢?窈窈说:“老师我知道,龙龙的树叶是早就落下来的,很干,所以一捏就碎了。”“对,那么糖糖的这片树叶呢?”“这片树叶是刚落下来的,还没有干。”“对了,有些树为度过干燥的冬天,会将树叶落下,减少水分的流失,而叶子也会随之枯萎。但是刚落下的树叶虽然变黄,却还没有完全枯萎,还有一些水分,所以还是软的。等过些日子随着空气流动,水分完全蒸发,就和龙龙捡到的一样了,完全枯萎了。”
秋天对孩子们来说充满秘密,树叶为什么变黄?树为什么会落叶?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孩子们直观观察到的,想要了解的。而对于今天的活动来说,这几个问题在小班时我们也探究过,对本次的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铺垫。这次活动则是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实践感知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指南》中也提到“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通过这个活动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主动提问、发问的能力有所欠缺,更精确地说应该是不习惯这样的学习形式。因此,孩子在探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时,我们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发问、质疑,并大胆说出想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思考分析能力。日常活动中对自然角的观察、周围生活的疑问都是很好的关注点和引导的点。
六月教育随笔:老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师,我为什么要坐好?”“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穿袜子?”“老师,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每次我们老师对他提出要求时,他就会用为什么来反问我们,这就是我们班的“十万个为什么”晨晨小朋友,他是一个古灵精怪又非常呆萌可爱的孩子,当他碰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他就会用“为什么”来反问别人,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为止。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觉得什么,只是觉得这个孩子特别机灵,也很好玩会用这种方式来逃避规则。但是慢慢地我们就发现,每次我们只要稍微对他提一点要求,他都会用“为什么”来反问我们,而且也越来越不听我们老师的话,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此,我们开始与他严肃沟通交流,帮助他辨别事情的正误,让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该纠正的。起初,晨晨对我们的要求很反感,甚至总是白眼对着我们老师,但后来他似乎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慢慢反应没那么激烈了,到最后也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在各方面的进步也比较明显。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对于幼儿身上出现的一些缺点,我们必须及时指出,不能因为觉得孩子可爱、好玩而任其发展,这样只会让幼儿的缺点越来越多。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有责任帮助幼儿分清事物的好坏与正误,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思考的同时又能明辨是非。
教育随笔:他为什么总爱尿裤子呢
晋晋是我们班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平时不言不语,很少说话,可最近一段时间,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尿裤子,为什么看似平常的一件事会让人感到头疼呢。
一天中午起床后,我在整理被子的时候,发现晋晋一直在他的小床上坐着,我一边叠被子一边说:"晋晋,快点穿衣服。"可是,晋晋跟没听到我的话一样一直不动,这时,我走过来,一边拉他一边说:"来,老师帮帮你。"说着,我就把孩子抱起来,这时,我摸着他的裤子湿湿的,一看床上的被子就知道尿了,但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可能是孩子睡觉时尿的,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偶然事件并没有再多想。但是接下来一连几个星期晋晋几乎每天都会尿裤子或是尿床,尽管我们多次叮嘱他小便,甚至告诉他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小便都可以去厕所,但是这样一来,他不但像以前一样尿裤子,而且小便的次数越来越多,只要你不提醒,他就尿裤子。有一次,我刚叫他去了厕所,回来没几分钟就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为此和她的妈妈谈过许多次,后来听说他可能是因为害怕才导致的。于是,我开始关注他,决心一定要找出原因,在观察中我发现,晋晋从来不主动说上厕所,只有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他才去,即使时间长了,他也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主动要求上厕所。每次,我们提醒他上厕所时,他两眼看着我,表现出很恐惧的样子,有时越提醒反倒孩子去了厕所尿不出来,出来马上尿裤子,我忽然意识到是不是心理紧张造成的呢?也许老师和家人的关注给晋晋造成了太多的压力,老师时时提醒让孩子感觉到他是一个很爱尿裤子的孩子。以至于他越发紧张,老师越提醒,他倒越紧张。越紧张,越尿裤子。
想到这些后,我觉得应该改变自己的方式,针对他的表现制定了改变其状况的计划,我想首先给她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不提她尿裤子的事,其次,在小事中寻找他的长处,树立他的自信心。最后又通过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让他表现自己,挣得孩子的赞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现在晋晋小朋友变化很大,他敢于和老师说话了,尿裤子的现象越来越少。也变得活泼起来。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对于孩子的有些错误不要过分的关注,要找出问题的关键,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对症下药。
教育随笔:是老师错了
每天早上我都在孩子们之前来到学校,习惯性的站在教室门前接待到校的孩子,孩子们走到教室门前,那一声声甜甜的问候声从我耳边飘过。而我有时只是机械的应付式的回答。
某一天,有一位学生家长送完孩子与我沟通时,一位小朋友礼貌的叫我一声,由于我在说话,并没有注意,后来,跟那位家长沟通好了后,我看着教室里正在玩玩具的孩子们,发现了那位叫我,我没理睬的那个小朋友,一个人闷闷不乐的坐在位子上,我走上前去问她怎么了,她怯怯的对我说:“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没有啊”我疑问并震惊的回答,“那为什么我喊你,你却没有答应我呢?”我知道了原因,便连忙道歉,“老师错了,因为刚才老师正在跟一位小朋友的妈妈谈话呢,没注意你的礼貌,真对不起,老师下次一定注意。”孩子相信了,开心的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去了。
这事对我的感触很大,对孩子不能应付或者忽略。不管多小的事,都要认真对待。就是一个平常的微笑和抚摸,可能影响一个孩子一天甚至一生的心情。
教育随笔:含羞草为什么会缩起来
由于天气比较冷,自然角里的植物没有了生机,孩子们也很少过来看看植物了,今天天气比较好,我鼓励几个孩子去看看自然角里的植物。听老师一说,孩子们兴冲冲的来到自然角。其他的孩子们都在看红薯、玉米等种子的变化,璐璐走过来,指了指观赏区的植物说:“老师,我们这里有含羞草。”我奇怪的问:“真的吗?在哪里?”璐璐指了指含羞草的植物,我说:“你怎么知道它是含羞草?”璐璐说:“当然了,这是我带来的。”璐璐继续说着:“我用手指碰了它,它会缩起来。”说完,璐璐用手指碰了碰含羞草的叶子,兴奋的说:“老师,你看,含羞草缩起来了?”我奇怪的问:“真奇怪,为什么你用手指碰了它,他就会缩起来呢?”一边的豪豪说:“因为它胆小,害羞了呗。”小伙伴们笑起来了,我说:“有可能哦,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时会害羞的低下头一样。”我示意其他的孩子也说说看,孩子们摇摇头,回到教室后,我将璐璐的发现告诉了其他的孩子们,小朋友们都非常的兴奋,但是对于含羞草为什么会缩起来并不知道,于是,我开始和孩子们一起上网,查找资料……
含羞草是一种很特殊的植物,很少有孩子见过它,恰好班级里有这种植物,孩子们发现了,并产生了兴趣,这时,我们要给予时间让孩子进行探索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尽量的尊重幼儿的想法,满足他们互相交流的愿望。而当我们探究的事物并不了解时,也没有关系,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共同寻找答案,孩子们也一定非常乐意,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意识到当我们遇到不懂获不知道的时候,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来获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