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晨间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17 幼儿园晨间活动方案 幼儿园晨间游戏 幼儿园案例观察时间:2004、11、18
观察地点:活动操场
观察记录:
在晨间锻炼中,我负责幼儿跳马这一块场地,刚开始向幼儿介绍这一游戏的时候,幼儿对跳马这一游戏还很有兴趣,可是,现在幼儿基本上已经不去玩跳马了,即使有几个人去玩,也是因为想玩的玩具没有拿到,友没有其他玩具玩了,才选择了跳马,而那几个选择跳马的幼儿玩的时候,也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将“马放在两腿之间”跳,而是当棍子一样挥来挥去,这样既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而且跑到幼儿密集的地方,这样挥起来,还真危险,虽然阻止过,但并无多大效果。YJS21.COm
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没有保护好幼儿玩跳马的兴趣,没有帮助幼儿寻找更多的方式来玩游戏。跳马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单调的游戏,如果让大人有一根跳马这样跳来跳去可能都会觉得无聊,何况是幼儿呢?所以教师就要想更多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比如,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情境,把“跳马”看成是一个活的,那活马就要吃草,喝水和休息,所以可以配以一些“公园”、“草地”和“小房子”,在跳马这一游戏的区域内分散放置,让幼儿带“马”去“公园”玩,带“马”去“吃草”和“喝水”,补充能量,才能跳的快,之后带“马”去休息,这样幼儿也能得到休息。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马要跳着前进,这样幼儿一个区域跳下来,基本都已累了,需要休息了,或给幼儿交换玩一些拖拉玩具等活动量小的玩具,这样幼儿即得到了锻炼友很开心,使身心都得到了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幼儿园晨间活动案例分析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开始尝试练习跳绳了,个个兴趣盎然,张宇正在尝试练习分解动作,摇绳、双脚跳起,这时送她入园未离开的妈妈看见了,就用手指着她说:“张宇,你看赵庆杨跳得多好,你怎么还不会跳,快跟她学学!”说完,张宇更显得手忙脚乱。一会儿晨练结束了,她无精打采的收起跳绳,整个上午她一直闷闷不乐,户外活动时也没有再练习跳绳。看到这种情况,我想这一定是由于早上她妈妈的做法不对,让张宇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孩子处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怎能学会跳绳呢?想到这儿,我决定找她妈妈谈一谈。傍晚离园时,我对她妈妈说:“早上你说完后,她就再没有练过跳绳。”“她会不会生气呢?” 张宇妈妈直率地说。其实,张宇学东西很快,练跳绳时特别认真,现在几个分解动作已经练熟了,只差一点儿就能连起来跳了,你那么一说,她就不练了。张宇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是的,我太心急了,现在怎么办呢?”我建议她:加强练习的次数,可用比赛形式与孩子比一比,看谁先学会跳绳,谁跳得多,增强张宇尝试练习的兴趣。妈妈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以后几天中,张宇对我说:“老师,我要赶快练习跳绳,争取超过妈妈。”平时晨间活动中,都可看到她练习跳绳的身影。几天过后张宇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会跳绳了,你看。”边说边轻松地跳了起来。
分析: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进行家园配合教育。我们都知道,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别人,常常将自己孩子的表现和别的孩子做横向比较,当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时,就会着急,对孩子产生不满,数落孩子。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态度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着问题,而是把原因归结在孩子身上。当我发现家长的教育问题后,耐心地做家长工作,使家长认识到自己不良的教育心态与方式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效果。在此基础上,及时向张宇妈妈宣传科学的教育原则,提供具体的教育方法,使其产生良好的教育心态。张宇在主动积极的尝试中很快学会了跳绳,也有了成功的喜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 这一切说明,只要家长教育心态正确,积极配合,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反思:
游戏中积极有效的互动除了要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外,还需要教师善于转变角色。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以“协助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减弱时,教师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时,教师以“鼓励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方式提出建议时,教师以“支持者”的角色支持幼儿发起主动互动。只有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保持最佳状态并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的互动,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的呼应。
案例:合理安排晨间活动初探
晨间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重要途径。晨间活动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一整天的生活和学习。合理地安排晨间活动,不仅可以使整整休息了一夜的幼儿肢体得以舒展,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通过活动还能促使幼儿心情愉快,精神百倍地去迎接一天的新生活,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晨间活动的合理安排,可以使幼儿因为一夜休息而积存的旺盛精力得以宣泄,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育活动。因此,合理安排幼儿的晨间活动,提高晨间活动的实际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我们组织晨间活动中,对活动设计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是教师统一安排,幼儿集体活动。这样的活动形式单一,虽然是安静有序地进行,但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显得微乎其微。幼儿难以长时间对此感兴趣。教师的意愿与幼儿的活动不能和谐。
现在,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活动材料。开设了“科学区”、“数学区”、“积木区”、“美工区”等。桌面游戏中有纸、布、橡皮泥、剪刀、笔、塑料片等。活动时,我们将活动室变成若干个小活动角。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入角色,或去捏、剪、拼、画、印、摆等等,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自由组合,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在其中起一个辅助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更愿来园,而且幼儿在自己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去玩、去探索、去创造,发展了思维想象力,提高了动手的操作力。幼儿能展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技能,充分体现了《规程》中因人施教的原则,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总之,合理安排晨间活动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如原先胆小、内向的孩子由于每天的晨间活动,与同伴、老师接触多了,性格变得开朗、活泼起来;那些平时喜欢睡懒觉的孩子,由于家长的督促,为了赶上晨间活动也早早来园了,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克服了懒散、拖拉等不良行为。
看来,合理安排晨间活动与幼儿身心健康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不仅表现为体质的明显改善,而且使幼儿的个性、品质、智慧都有起色。愿我们能多一份细心和爱心,多一份智慧和汗水来挖掘这一活动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小晨的变化
小晨的变化
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倪平
一、幼儿情况分析
班上有一个文静又内向的女孩子小晨,今年五岁半左右。平时不声不响,不会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上课老师提问也不爱回答,性格比较孤僻,经常自己静静地坐在一旁,不搭理人。在家里还是讲话的,但不主动,问一句答一句;如果见到陌生人,便很紧张。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先了解造成她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紧张、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有时说话因没讲好被人批评或嘲笑。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对她的要求过高,孩子缺乏感情交流,害怕做错事情被父母责骂。平时,因为父母工作忙少跟其他人接触,有怕生的现象。
三、情况分析与讨论
(一)、总目标
1、帮助她能够运用简单的言语和同伴进行交流,培养与同伴进行交往的行为。
2、增强小晨的交往机会。
3、在活动课中,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意思,大胆地表现自我。
4、最后发展孩子多种兴趣和爱好,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样,面对陌生人或人多时她回自信而不是胆小害怕。
(二)、具体实施
(1)家长工作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教育思想说给家长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对策
1、行为1:小晨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爱搭理人,也不和同伴进行交流。
措施:我们在平常为小晨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比如,我们利用早晨的餐后活动时间,让孩子进行分组自由交流,让小晨分到语言能力表达比较好的小组里面进行熏陶,尽量让活跃的小朋友带动她的情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回家也逐渐地愿意跟父母交谈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成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她在班里基本能够运用简单的言语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开心地与同伴进行游戏。
2、行为2: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时,有两个同时在一个大区域活动时,小晨还是在一边不怎么跟小朋友
活动。
措施:增强小晨交往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有空时多带她到外面接触其他人。例如,公园、小区楼下……语言本身上在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增加孩子的交往的机会,创设语言情感交流的机会。孩子只有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到有很多东西要说出来的时候,语言活动才会积极起来。尤其是孩子之间的交往更是重要,因为他们身心发展有相同特点,也有共同语言。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小晨的性格有了大的变化,变得敢开口说话了。
3、行为3:上课时,能举手发言了,老师请她回答时,声音特别小。只要老师说:“小晨,你真棒!能大声点说出来更好。”她有时就干脆不说了,并有点不好意思。
措施:创造环境,充分利用教具——在幼儿园学习时,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识字,例如:真假超人、木头人过关游戏、传悄悄话拿字卡等,再就是加上色彩漂亮的教材,图字并让幼儿有兴趣去拿书看,并把书上看到的告诉你最想告诉的人。例如: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好朋友等等。多鼓励幼儿进行言语表达,即使说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和进行侧面的矫正,不要给幼儿施加压力。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小晨在活动课中,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意思,大胆地表现自我。
四、效果记录
将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小晨的平时不声不响,不会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上课老师提问也不爱回答,性格比较孤僻,经常自己静静地坐在一旁,不搭理人。在家里还是讲话的,但不主动,问一句答一句;如果见到陌生人,便很紧张的行为已基本得到改善。现在的小晨虽然还也稍显内敛和安静,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她会经常与老师说悄悄话,她有自己的好朋友,难得的是活动中有时她也会鼓起勇气来回答问题了还会给班上小朋友表演她的绝活----小晨的性格已经比以前活泼开朗许多,并且能够礼貌待人;但是距离发展小晨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样,面对陌生人或人多时她回自信而不是胆小害怕的行为目标,仍然需要一定的努力。
案例:体育活动案例
体育活动开始了,将杰来到玩轮胎的场地,看到双双搭了一个山洞是四个轮胎摞在一起,怎么上也上不去,便跑过去使劲托她,托不动,他说:“我有一个办法,你去推几个轮胎来。”于是双双推来几个轮胎,将杰摆了起来,一会摆成一个阶梯状,3个、2个、1个一摞,将杰踩着这轮胎的阶梯一下就上去了,接着将杰说:“给你也搭一个吧!”这样两人又共同搭了一个轮胎山洞和轮胎阶梯,高兴地玩着。
反思:
将杰在我班年龄偏大,而且是一个很热心的孩子,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就主动去帮助,并且能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我班幼儿虽然是小班,但有的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发现轮胎这种玩具,可玩性很强,幼儿非常喜欢玩,使我产生了利用轮胎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的想法,以此来进一步培养我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实录二:
“轮胎的多种玩法”活动开始了,我讲清要求后,小朋友自由结伴,2人1组,想出各种不同的玩法:有两个小朋友各拿一个轮胎同时交换推动;有一个扶着,一个钻;有一个小朋友躺在轮胎中,另一个小朋友推着走的;还有多个幼儿一起合作,将多个轮胎连接起来进行跳、钻、爬等活动的……孩子们不停地忙碌着,脸上挂满了笑容。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关键是老师是否能给幼儿提供合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具备这种合作活动的条件。在轮胎的多种玩法中,幼儿虽想出了许多办法,但是辅助材料单一,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限制住了幼儿,下次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沙包、竹梯、挑担等,再组织幼儿进行合作,进行探索。
实录三:
轮胎的多种玩法又开始了,我提出大家可以利用辅助材料玩轮胎的要求,只见将杰把竹梯搭在轮胎上,说是在走天梯,一会儿将杰他们几个把轮胎连接起来,挑着扁担在过小路,这边将杰又把几个轮胎摞起来,拿着沙包练习往轮胎里投准,还有的男孩搭了一座轮胎山,爬上爬下,我提供的辅助材料每种都被幼儿利用上了。
反思:
老师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材料,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还给幼儿提供了合作的投机倒把。孩子们通过活动进行了2人合作,甚至进行了多人的合作,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合作能力是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能看出孩子们各个洋溢着合作成功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