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关于午餐问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1-05-26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谁的脚印反思教育笔记教育笔记:《关于午餐问题的反思》
最近吃午餐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小朋友比较挑食,喜欢剩饭,经常有家长可我说,自己家孩子吃饭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着他求着他才肯吃一点,可怎样办才好呢?
其实不仅是在家,在幼儿园也是一样,我们班孩子吃饭也分为好几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每一天不用老师提醒能保证把碗里的饭菜都吃的很干净。第二种类型先是观察这天吃饭合不合自己的胃口;这第三种小朋友喜欢和老师开始讨价还价,找许多借口,能少吃一点是一点。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他每一天中午吃饭就是个大难题啦,不管我们怎样说服教育,他都无动于衷,他拿着勺子慢吞吞地把一粒一粒米饭放在嘴巴里,这几粒饭在嘴巴里很长时间咽不下去。等过了一会儿他眼睛又开始东张西望,等到其他小朋友吃得差不多时,他还是没有吃完。Yjs21.COm
还有一个小朋友,她每天吃饭前都要看看今天吃的什么菜,吃饭的时候首先把饭吃完了,然后看到不喜欢的菜就开始用勺子一点点的在碗里搅动,当我说小朋友不许挑食时,她就开始不停地哭。在我们的鼓励下她开始慢慢的尝试,可是没过了多久,她又不动勺子了。我看着他们这样真的很无奈。
从以上这两个孩子的身上,我发现他们都不爱动手吃饭,爱挑食,大多都是家长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们又想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够愉快的进餐不要挑食。因此家长需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吃饭。同时,我开始反思我也有做的不足之处,有时看到他们实在是太慢了,我只好帮忙喂他们,等我喂得时候,他们就吃得很快,这就表现出孩子的本性,其实他不是不会吃,也不是慢,而是要等着老师来喂。与此同时我们还想了一个办法,把挑食的孩子和不挑食的孩子坐在一起,相互促进。在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孩子现在吃饭时表现的越来越好!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午餐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种幸福的时代一来伸手二来张口。每次在我的耳边总是有家长在唠叨着,老师孩子吃饭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着他求着他才肯吃一点,可怎样办才好呢?
其实在幼儿园也是一样,能够说我们中班这个年龄段每一天吃饭也分成好几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每一天不用老师提醒能保证把碗里的饭菜都吃的很干净。第二种类型先是观察这天吃饭合不合自己的胃口;这第三种类型干脆来了一个大转变和老师开始讨价还价,找一系列的借口来推掉自己能少吃一点是一点来到达自己的目的。在我们班里每一天吃午餐总是有那么小部分孩子从开始一向吃到最后结果还是一样,那么这些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呢?
在我们班级现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嘉硕是个帅气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来脸上还露出两个小酒窝,是个蛮可爱的小男孩,但是他每一天中午吃饭就是个大难题啦不管我们怎样去哄他,说好话给他听就是无动于衷,每一天就是在耗时间,我每次看到他拿勺子时慢吞慢吞的把一粒一粒米饭放在嘴巴里,这几粒饭在嘴巴里可有好长时间好嚼呢;等过了一会儿他眼睛又开始东张西望等到其他小朋友吃的差不多时,他还是没有吃完。不仅仅有嘉硕状况类似也有,嘉琪他先看到这天的菜是什么菜,看着菜合不合口,她每一天吃饭先是把饭吃完,然后看到不喜欢的菜就开始用勺子一点点的在抠,当老师说你赶快把这个菜吃下去时,她说老师呀我这个菜真地不喜欢吃可不能够不吃;在我们的鼓励下他开始慢慢的尝试,可过了没过多久,她又不动勺子。我每一天看着他们这样也真的很无奈有时和家长聊起,得知家里每一天要喂很长的时间。
从以上这两个孩子的身上发现有不同的点一个是吃饭慢,而另一个孩子是看菜是否对胃口。总之这他们都不爱动手吃饭,爱挑食,但家长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们又想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够愉快的进餐不要挑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孩子肯定,不要因为做不好而一切代替。指南中还提出要引导幼儿学会一些自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这两个事例中我也开始琢磨,找一些原因的存在。我开始反思我也有做的不足之处,有时看到他们实在是太慢太慢我只好帮忙开始喂了,可一喂他就大口大口的吃,这就表现出孩子的本性,其实他不是不会吃,也不是慢而是要等着老师来喂。这就证明了有些孩子在家时过于照顾,而导致孩子的懒惰。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挑食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爱挑食的孩子和不爱挑食的孩子座在一齐得到一些帮忙。
教育随笔:关于孩子穿脱衣的问题
教育随笔:关于孩子穿脱衣的问题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常说有种冷叫“奶奶觉得我很冷”,确实现在有很多孩子,只要遇上降温的天气,准是裹得暖暖的来幼儿园,殊不知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常常处于动的状态,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随处可见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而有的孩子往往一动就容易出汗。关于两位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觉得每个班里肯定都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我们也不例外。我是从孩子和家长两方面来引导的。
一、从孩子入手
1、每天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天气,今天什么天气,温度是多少,适宜做什么事情,穿什么衣服,从孩子的交流讨论中来增强孩子对气温、对冷暖的感知。
2、在每次活动之前,就如早上的户外活动,我都会先和孩子们一起做做热身运动,像现在的话,我们会帮中一班、中四班的孩子一起先搬搬梯子、垫子、轮胎等户外玩具,搬好之后就会提醒孩子先脱掉一件衣服再去玩,大部分孩子都会自己去脱了放好,但也有的孩子说“我不热,奶奶叫我不要脱”,他不想脱我也不会强求他去脱掉,不过我会在活动的过程中继续关注这类孩子,不时的摸摸孩子的背,出汗了及时的让孩子脱掉衣服,同时也和孩子灌输要根据天气的冷暖的及时的增减衣物等常识。一次两次,几次之后,孩子们也有自己对冷热的感知,现在只要一提醒,孩子们都会自觉的去穿脱衣服。
二、从家长入手
1、在家长园地定期更换保健知识。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春捂: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秋冻: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对宝宝的穿着,成人常爱根据自己的感受,成人对冷热的感受,是自己几十年的习惯养成的。宝宝穿着的厚薄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在一定范围内少穿比多穿好。一般人们总怕宝宝冻着,认为宝宝小,身体娇嫩,抗寒能力低,冻着爱生病,而不注意增加宝宝的耐寒能力。其实捂得越多,越爱着凉生病。
2、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天气选择合适的衣物,如现在这样的季节,户外活动比较热,室内上课又觉得冷的天气,我一般会建议家长,给孩子穿上一件卫衣、一件马甲、再加一件薄外套,我也会在班级中找到类似这样穿衣的孩子给小朋友们看,提醒他们前天晚上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关注一下天气预报,提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物。
3、我会建议容易出汗的几个宝贝的家长准备好毛巾放在教室,这样如果出汗了也能及时塞好毛巾,以防汗湿衣服,预防感冒。
4、当然最主要还是要多和孩子的爸爸妈妈沟通,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想法尽量统一,现在很多孩子还是由奶奶看护的时间较多,孩子们的捂常常是奶奶捂得,就像我刚刚说的“有种冷叫奶奶觉得我很冷”,所以要做的还是尽量要多沟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的爸爸妈妈沟通。
教育笔记:小银行、午餐时刻
小宇、悦悦两个小朋友今天扮演的是小顾客,当他们到银行取钱的时候发现银行没有人,原来银行的工作人员:晶晶、诚诚都请假没有来,游戏开始了一会儿,来到小银行后发现悦悦、小宇正在银行的“柜台”上不停的写着,原来他们看到银行没有人就做了一个“自动取款机。”
游戏中,小宇和悦悦两个小朋友扮演的是小顾客,发现小银行没有工作人员没办法取钱时,两个人想到了做一个自动取款机,。说明小宇、悦悦两个小朋友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悦悦、小宇能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1.和幼儿一起讨论自动取款机的制作方法以及怎样使用。
2.和幼儿一起讨论,除了制作取款机还有什么方法?(如:其他幼儿代替)
午餐时刻
今天中午吃午饭时,很多小朋友都吃的差不多了,走到诚诚这里,发现诚诚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我上前询问原因,诚诚不说话,小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桌上的饭,一旁的萱萱说:“老师,你看,诚诚不要吃虾也不要吃菜,蘑菇汤他也不喜欢。”指南中指出:4~5岁的幼儿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偏食、挑食。而图片中,中午吃的菜都是诚诚不喜欢吃的,诚诚看着这些食物只是坐在一旁,一吃也不吃,说明诚诚比较偏食、挑食,平时的饮食习惯不是很好。诚诚比较偏食、挑食,饮食习惯不是很好:
1.帮助诚诚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诚诚养成不挑食、偏食的饮食习惯。
2.和家长沟通交流,家园合作,共同引导诚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主题墙爱的教育反思笔记
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园主题墙爱的教育反思笔记”,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幼儿园主题墙爱的教育反思笔记(篇一)
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和小朋友进行了谈话,请小朋友们说说自我中午吃了什么。很多小朋友都用心踊跃的发言,告诉同伴自己这天吃了肉还吃了青菜。小可却躲在后面不吱声,一副欲言又止的样貌。我装作看不见,对发言的小朋友大加赞扬,并告诉他们怪不得他们这么聪明,原先是什么食物都吃的原因。之后告诉他们说:“吃鱼会让小朋友更聪明,天天喝牛奶小朋友的个子会更高。”小可听到这儿,挤过来说:“老师,我这天喝了牛奶。”我摸着她的头说:“怪不得你长这么高呢?真棒!那你这天还吃了什么?是鱼、是肉还是青菜呢?”小可立刻又不吱声了。我明白她这天有没有好好吃饭。我转过身对其他小朋友们说:“小可明天再来告诉大家除了喝了牛奶还吃了什么,好吗?”小可使劲儿的点点头。当天晚上,小可的妈妈给我打来了电话,说小可晚上回来要吃鱼了,老师说洋洋吃了鱼变得更聪明了,她也要吃,还要打电话告诉老师。我能够感觉到电话另一头的人有多么得高兴。
有了初步尝试的成功我更有信心了。我常用谈话、游戏、奖励的方法鼓励孩子不挑食。平时和家长们进行金点子分享,孩子们吃饭挑食的现象还真得到了改善,我也进行了经验总结:孩子的饮食要定时定量,尽量不让他们吃过多的零食。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促进孩子的食欲,对幼儿多诱导多鼓励,使孩子增强进食的信心。家长烹调食物时要注重色、香、味、形,以刺激孩子的食欲,逐步纠正孩子的挑食现象,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主题墙爱的教育反思笔记(篇二)
大班的孩子从这个学期开始已经开始动笔书写了,我们让孩子书写的都是一些最简单的数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笔的姿势正确,书写也挺好的。可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会握笔,书写不成行。这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纷纷找到教师,问是不是孩子没有认真学,或者是孩子太笨了……
我要对各位家长说,你们别着急!孩子的本事发展有快有慢。大班的孩子刚刚开始书写,怎样能够一下子就给孩子下定论呢?
这样,无疑回给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响他的发展,给他以后的学习造成必须的障碍。
孩子的年龄仅有四、五岁,许多细微的动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书写的动作就是细微的动作,刚刚开始拿笔时,多少孩子不会啊!此刻看看不是都会了吗。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能够试着回忆一下: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仅有两、三年的时间,孩子不是什么都会说了吗?并且说得十分好!就用等待孩子开口说话的耐心等待孩子能够正确握笔,并且写出漂亮的字吧!
爸爸、妈妈,请别急,您的孩子必须会很出色的!
幼儿园主题墙爱的教育反思笔记(篇三)
每天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疼,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如厕的如厕,脱衣服的脱衣服,赖在活动区不肯离去的仍在玩耍。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谁推人了,谁还不肯睡了,谁又在讲话了,谁手里还拿着小玩意儿了。老师帮着这个,劝着那个,就这样,那几个磨磨蹭蹭的还在挤眉弄眼呢。
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失去了讲话、活动的自由,所以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做完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我告诉孩子们,以后,老师在午睡前五分钟会提醒大家,小朋友可以在这五分钟内做完自己想做的事,过了这五分钟,小朋友就必须上床睡觉了。有了这“睡前五分钟”的提醒,到了午睡时小朋友不再那么忙乱。
有时候,当我们感觉到孩子太烦、太吵、大闹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
幼儿园主题墙爱的教育反思笔记(篇四)
早上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常常说的一句话:“张老师,麻烦你多给我的孩子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由于家长的提醒,我经常悄悄地观察孩子们喝水的状况: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润润嗓子;有的孩子喝两三口水;有的孩子能喝半杯水;还有的孩子接了满满一杯水,却只喝了一两口,纯属于玩水之意。真正能喝水的没有几个。为了让孩子们喝足量的水,我搅进了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先是让孩子们自我去喝,外加老师的督促,效果还是不怎样理想;然后,我又自编了两个小故事“嗓子里的小虫子被冲跑了”和“我的尿不黄了”,使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效果不错。透过故事,使孩子们明白自我该喝多少水,喝水少了会造成身体哪些部位不舒服等生活小常识。我经常采用故事法来教育幼儿,使幼儿明白喝水的重要性,果然效果不错,也很少听到小朋友的妈妈告诉老师提醒他的孩子多喝水。可有个妈妈告诉我:天气凉了,她的孩子不能喝凉水。妈妈告诉孩子,孩子不听,妈妈没办法只好来找老师。该幼儿是一个很好面子的孩子,她不乐意让别人明白自我的小秘密。为了不伤害到该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又编了一个小故事“虫子和凉水”,让全班小朋友明白喝凉水不有利于身体健康,喝温水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并且让幼儿感知突然的冷热刺激会给身体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来帮忙幼儿慢慢地理解喝水的学问。
关于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是孩子喝水的问题却牵动着许多家长们的心。我们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提醒孩子们去喝水,有的孩子能够喝足量的水,而有的孩子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滋润一下嗓子就算喝水了,没能够到达喝水的目的。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用心。
教育笔记:哭解决不了问题
“老师格格又哭了"'老师琪琪不跟格格玩,她哭了”每天都听到总是听到孩子们在我的耳边说道我班小公主的事情。格格是前几天刚来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是严重的被爷爷奶奶宠坏的,一不顺心就打人,或哭闹来解决问题。每次哭我都要哄半天,必须答应她的要求才可以。为此我跟家长沟通了一下,说明了这样惯孩子的严重性,爸爸妈妈一致赞成给她改掉这个坏毛病。于是在班级会议上我就对孩子们说:“如果遇到问题请先想想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而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久我班就流行起这句话。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刚从爸妈怀里爬出的小孩子不可能一下就成大人的。孩子们总是说别人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轮到自己时,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但效果还是有的。特别是小公主格格的哭声少了,并且经常听到她对别的小朋友有模有样地说:“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听到这句话我哭笑不得。通过这件事情证明,孩子的模仿能力真是超强,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把孩子带坏。
教育随笔《有感于幼儿园的自助午餐》
幼儿餐点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它重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之前幼儿园的午餐基本上都是老师分发的,每人一份。幼儿想多吃,有时候分完没有了;有吃不完的,就扔掉。这样造成了浪费。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需要出发,在幼儿点心活动上进行了一次探索尝试,开展“自午餐”活动。把平均分配改成“幼儿自助午餐”。把饭菜放在一个个小盆子里,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饭菜的多少、根据自己的食欲自由选取饭菜的份数。
活动中,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饭菜,尝试自己倒、自己拿、自己吃、自己整理,进一步营造自主、温馨、有序的氛围,从而享受、体验饭菜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孩子们快乐点心的情绪,提高了自理能力,也体现了其主动性和自主性,满足了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这样既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又使环节之间衔接更有序,同时又避免了等待现象。
班级亮点:自助午餐时间,可选用一首幼儿喜欢的轻音乐,每天这一时间播放。伴随着孩子们自由享用可口午餐的,是轻轻飘荡在耳旁的美妙的乐曲。这样,孩子们会在拥有好食欲的同时拥有一份好心情。最重要的是,在自主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体会到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乐趣,在无形赠加了食欲。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饭量也不同,这也让每一个孩子能吃饱吃好避免了浪费。自主午餐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和改革。
中班保育员笔记:午睡小反思
案例描述:有一次,俞科仰的奶奶小心翼翼得问我:“老师,我孩子在幼儿园午睡情况怎么样?”我不假思索地说:“科仰午睡很乖的。”她奶奶点点头就走了。
分析与反思
事情过后,我和班里的老师讲起科仰奶奶的问话,觉得其中肯定有原因。下午接孩子时,我请她先带孩子玩一会儿,等家长把孩子都接完了,我们再聊。在交谈中,我才知道,她奶奶早上问我话的真正用意是担心孩子午睡时不脱衣服裤子,我及时向她作了我们老师午睡时对孩子的保育工作,并请她以后有什么事,尽管直说,老师和家长的愿望是一样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启示
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一些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园中的有些做法而产生误解,他们常常以委婉的方式提出来。如果老师此时不做个“有心人”,听不出话中的潜台词,只从表面上去理解问题,不但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还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不光要注意语气和语言的委婉,还要“多个心眼”,听懂家长的潜台词,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随笔:善于接住“问题皮球”
春暖花开,吃过午饭后,孩子们最喜欢到处走走,寻找春天的气息——“老师老师,看,花开了!”、“老师老师,小草绿了,树上长新叶子了!”孩子们在路边边走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这时,有一个孩子拿着一片树叶跑过来问我:“老师,这里有一片红色的叶子,它从树上掉下来了。”“红色的叶子?哦,那里有好多!”孩子们一下子发现了!原来是一棵香樟树,树下飘落着好多的树叶,红红的一片。大家都跑过去,蹲下来捡树叶了。这时,又有位小朋友问我:“老师,大树不是到秋天才掉叶子吗,怎么春天也会掉这么多叶子呀?”“这时因为——”我一下子顿住了,我知道香樟春天落叶,但我并不知道原因呀!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光,我该怎么回答呢?
我想了一下,反问:“是呀,这棵树怎么会在春天落叶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有的摇摇头,有的说“会不会是树快要死了,所以叶子才会掉下来呀!”“会不会是没有营养了,要加营养了吧!”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些都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老师也不太清楚,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把问题抛给他们。孩子们思考了一下,有人就提出来“我们可以去问问保安爷爷,他会栽花,肯定知道为什么?”有的说“我回去问问我爸爸,他一定会知道!”还有的说“我们可以到电脑上查一下呀,我姐姐说电脑上面什么都有!”孩子们的想法真多,我给他们一一“点赞”,同时给他们布置任务,自己想办法去寻找答案,明天来告诉我们……
我们常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直以来,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知识,解答疑惑。但我想,现在我们更多地应该是培养孩子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并能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问题皮球”,并能有技巧的把“皮球”抛回去给孩子,给他们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