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被关爱笼罩着的童童
发布时间:2021-05-26 幼儿故事鱼童 幼儿园亿童大班说课稿 幼儿园童谣传唱活动方案又是晨间集体游戏的时间,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玩起了他们喜欢的“轮胎上杂技表演”,幼儿一个个踩上了跑道两测竖起的轮胎,有的从轮胎上跳下,有的在轮胎上飞快行走,有的站在轮胎上金鸡独立------快乐的笑声、兴奋的叫声充彻了整个跑道,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然而当我的眼神落到跑道边那孤单的身影—童童,我高兴的心情又沉了下来。
在这春光明媚的春天,气温已达20度以上,然童童身上依旧两件羊毛衫、一件马甲,外加一件短风衣。当老师提出:“孩子穿得太多,且不利于活动。”那对其关爱备注的奶奶特意关照:“童童怕冷,容易感冒,不能给他脱衣服。不要紧,让他在边上看看,小孩子跑会摔跤-------”听着奶奶的话,我的心在收紧。
今天看着童童想参与而又害怕的样子,我先为他脱去了短风衣,又一次热情地去邀他参与:“童童,你看小朋友在轮胎上玩得多开心,我们一起玩。”见他还有点害怕,我耐心鼓励,并伸出了手:“你看,小朋友从轮胎上落下来,也摔不着。这样吧,我的手借给你用用,你怕摔下来时,扶着我的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童童终于肯试着踩上轮胎,慢慢地沿着轮胎向前走,眼睛不断看着我,我始终微笑着注视着他,我的手始终放于他随时可扶的地方,不断鼓励着,并组织其他幼儿为他加油,童童在摇摇晃晃中终于走到了终点。在大家的掌声中,童童开心得跳起来:“我也敢走轮胎了!”他扑进了我的怀中,我和小朋友一起拥抱着他,向他翘起了大拇指:“童童真能干!”此时,我心里比拿到个人奖还要激动,这不仅仅意味着这一次的成功,以后童童在人生学习的生涯中会一次次的充满自信走向成功。
孩子一降生到这个世上,就充满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希望能加入到这个社会中同别人一样能够做许多事,这是孩子寻求自立的重要过程。这种欲望便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但班内许多的父母为子女营造了一个被关怀所笼罩的世界:怕与同伴交往时被人欺负而任何时候都保护着;怕孩子吃不饱、吃不好,刚在幼儿园中吃过点心、水果的幼儿又被塞进了饮料、面包;晨间体锻,怕孩子吹风、晒太阳;中午午睡,怕孩子睡不着;游戏活动,怕孩子用剪刀伤着手;父母在用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剥夺着“孩子成长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在“儿童乐园”碰到的一对新加坡母子,5岁的孩子身着宽松的长袖体恤长裤,背着小背包,自在地从高高滑梯旋转而下,到攀沿墙攀登而上,转眼又到溜冰场飞旋起来,而她妈妈始终微笑着站于一旁。我忍不住问道:“你不担心你的孩子有危险吗?”“他会对付危险!”妈妈依然微笑着,语气中充满着对孩子的信任。
是啊,一位智慧的父母会给于孩子自由的时空,让孩子真正游戏、玩起来;当孩子需要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使他们感到父母是最可信任的人,是最能理解他们的人,是心理上的朋友。
而童童却失去了这自由的空间,被困在“关怀”织成的网络中。在外,小手总由奶奶牵引着;在家一日三餐总是别人喂着;不能吃冷饮(怕冷)、不吃青菜(怕卡喉咙)、不能独自游戏(有危险)、公共游乐场少去(会传染)--------,这个众多“不能”的关怀却给予了童童一个缺乏机会的世界,他的一举一动喜努哀乐都仰仗于家人的反应,离开了家人的帮助,童童就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在幼儿园他整天处于紧张的状态,担心老师叫到他学做些什么。童童自从开学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陪我,老师我不会”。看到童童今天的成就,怎不叫人惊喜。
我们的一个眼光、一个微笑、一个动作足能使孩子感到爱的温暖
、快乐。我们的信任能培养孩子的自信。(WWw.jAB88.cOm 88教案网)
孩子的心灵纯洁、善良,也许正象孟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灵象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在他们的眼里,这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善良的。与他们交谈不用顾忌什么,掩饰什么,但你无意中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影响着他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更会每时每刻地感染着他们。孩子的自信变化更让我感受到孩子的快乐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创造。适时地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以信任是我们给他增加信心的一种强有效方式,愿我们的每个孩子能享受阳光雨露般的关怀与爱护!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
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只有允许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操作与探索,孩子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积极、有效的。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儿。
我们小班有个孩子叫康康,他在绘画活动中表现特殊:每当老师讲解完作画要求,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时,只有康康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老师上前询问时他总说:“我不会画,老师帮我画。”前几次,我总以“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画的,康康也要自己画,好吗?”来回答他。结果就以不画告终,而当他看到别人漂亮的画时又好生羡慕。就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康康虽然年龄比同龄幼儿小一些,但他在智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学习能力都不落后于其他幼儿。他不是不会画画,也不会画不好,关键在于他对绘画缺乏自信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我改变了策略:当康康再次要求老师帮他画画时,我就对他说:“来,老师陪你画。”于是,我一边握住他拿笔的手,一边则用语言鼓励他(他运笔时我的手不用力):“小手握住笔,眼睛看好,用点力变(画)!变(画)!变(画)!看漂亮的饼干(或其他物体)变出来了!”初次看到自己也能像同伴一样画出东西来,康康感受到了成功喜悦的快感——他大声地哈哈笑了起来。我也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对画画的自信心萌芽。以后,康康就不再要求老师帮他画画了,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陪他画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培养他独立作画的习惯(绘画时不用老师陪在身边)。如今康康对画画已有了较浓的兴趣,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充满自信的画画了。康康的改变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有特殊的行为表现时,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及时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教育,这将在无形之中使幼儿受到支持与鼓励,培养孩子对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案例: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
●作为教师,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实录:
1、抬头看看,看到什么了?你知道它是什么?(没有孩子能说出)像什么?
2、走近些,去摸摸有什么感觉?(有个别孩子在逐渐靠近墙壁,可滑倒了)其他孩子见状,马上停止上前。
3、教师采集墙上悬挂的一些冰凌,边采集边告诉孩子自己走在冰上的感觉
4、每人一根冰凌:摸摸有什么感觉?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孩子们拿到冰凌兴奋不已,没有孩子说冷,有孩子发现有水流下来了,手上在冒“烟”,少数男孩子在喊“棒冰真好吃”)
5、冰凌是什么东西变出来的?(孩子们把冰凌砸碎,观察其在阳光下融化成水)
6、讨论:为什么会有冰凌?
7、和冰凌留个影。(孩子们手举冰凌照相,
反思: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一年四季的概念、特征认识比较模糊。而昨夜的寒冷,不仅使孩子们迎来了冬爷爷送的礼物--美丽的冰凌,而且也给幼儿园带来了有趣的奇景:在幼儿园旁的一幢高楼顶上的蓄水池的流水因寒冷结成了一道冰凌瀑布,煞是好看,这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很是少见。于是,抓住大自然赐于的科学教育内容,我们组织了活动。望着美丽的冰凌,孩子们欢呼雀跃;摸着冰冷的冰凌,看着它们变成水;有些孩子还大胆的品尝“棒冰”,孩子们可高兴啦。活动中孩子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每个孩子对冰凌充满了好奇,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地探究过程,情感态度积极主动的,思维是活跃的,完全沉浸在对冰凌的观察、体验之中,通过摸、砸、融化实验等,使幼儿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因此,幼儿对冰凌的感受丰富起来了,也有了许许多多奇妙的发现,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在真实的环境里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去表达。
作为教师,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幼儿期是“疑问期”,它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好问和好尝试,在这一时期,许多成人看来是视而不见的事物,却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对他们来说,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鲜的。“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
多营造一个儿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当你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儿童越会对你油然而生亲切之感——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关爱留守儿童演讲稿范例3篇
优秀的关爱留守儿童都有哪些特点呢?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当我们要上台发言时。恰当的演讲稿可以使观众对演讲话题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我们编辑了“关爱留守儿童演讲稿”以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关爱留守儿童演讲稿(篇1)
各位领导、爱心人士、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对祖国的关心,对少年儿童负责,就是对党和国家的未来负责。在城镇化进程建设中,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父母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也更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带给他们帮助和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不是一时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集中全社会的各方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的帮助下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时,希望此次活动能够激发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关注扶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的队伍中来,为社会文明和谐做出更多的奉献。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担,希望你们克服种种困难,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合格的小公民;在学校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学习好各门功课,奠定个人成长的基础,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在家里孝敬长辈,加强锻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一个不让父母担心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准备了一点爱心物资,送给你们,这些物资凝聚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大家的关心和鼓励。虽然你们的父母远在他乡,但是你们有爷爷奶奶的疼爱,老师的关爱,还有千千万万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们与你同在,你们的成长不会孤单。
这里,再一次向为本次活动提供大力捐助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将会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会有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子女在爱心助学行动中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走向社会。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幸福美满!祝各位同学寒假愉快,学业进步!
谢谢大家!
关爱留守儿童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家,是心灵的归宿,是避风的港湾,一首《我想有个家》唱出了所有人对家的渴望,更唱出了我们身边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对家的企盼。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
他们有的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有的由亲朋好友,叔婶、姑舅监护,有的甚至自我监护。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如何来教育关爱他们呢?关注留守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界甚至是全国最流行、最关注的一个话题。
让我们先来看一则消息吧:2007年2月20日,12名从四川、河南、甘肃来到乌鲁木齐的农村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节前在乌鲁木齐市一家酒店吃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
这顿饭也许和多年前的那顿团圆饭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孩子们长高了,在餐桌前显出几分羞涩;只是母亲偶尔别过脸,揩拭溢出的泪水;只是父亲不时地看看孩子,忘了享用一桌的美味佳肴。
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顿普通的团圆饭,然而他们享用起来却是如此百般滋味。
四川简阳的宾勇,5岁的时候,父母离开他来到乌鲁木齐,8年之后,他见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心情像回家一样。”他说。
当他得知自己能够来新疆和父母团聚的时候,心里既激动又害怕。
8年未见父母,宾勇已经忘记了他们的样子。
当多年来慰藉孤独的想像要被现实证实时,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我想有个家。”每次看到别的同学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的时候,河南驻马店的王博就这样在心里喊着。
“虽然爸爸妈妈给我寄钱、寄衣服,也经常打电话,但是总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娃。”
“从前天见面到现在,他都不怎么主动和我们说话。”甘肃秦安留守学生盛晓亮的母亲眼角湿湿地说。
事隔4年的见面就像强扭的瓜一样,一边是父母亲子心切伸出的双臂,一边是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亲情陌生而惶恐的眼睛。
家是什么?孩子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却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家不是房子,也不是户口本,而是有爸爸和妈妈的地方。
听完这则消息,也许我们的心中有了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的方向,那就是给他们爱,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如同父母般的爱。
有一种关怀,它常使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精神抖擞;这种关怀,从你我的眼里轻轻释放;这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动。
那就是——爱心。
关爱留守儿童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__佳节。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七年级的全体教师,祝各位领导和代理家长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各位留守儿童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牵动几万人的心,二郎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率先提出了“三关”这一民生工程。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代理家长”的努力工作下,“三关”工程得到了顺利开展,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成果日渐丰硕,引来了无数的学习和效仿者。
今天,二郎乡党委政府再施大爱,召集留守儿童和代理家长共度__佳节,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感受家的温暖,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名代理家长,此刻的我,千言万语也难表达我的激动情怀。
自进二郎中学就深刻地认识到了“三关“工程的重要性,我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视为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事,在政府和中学的领导下,认真的做到对留守儿童的“三管一强化”、“五必访”、“十个一”。尽量让代管的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
去年我代管的留守儿童中,有一个叫__的同学,她的情况十分具体,她是一名走读生,作为留守儿童的她独自在家生活,除了学习以外,还得承担一定量的家务劳动。看到面黄肌瘦和整体忧郁的她,我的直觉告诉我,她一定是有故事的人,于是我决定去她家家访,当我历尽山路来到她家,已完成家务上山干活。我从她的邻居的交谈中了解到她的具体情况,她是一名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是现在的家庭收留了她将她抚养长大,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在一次和父母的交谈钟,偶然得知自己的身世之谜。自此,笑容不再出现在她的脸上,沉重的心理压力让她学习没有了动力,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由于家庭的并不宽裕,所以养生父母不得不留她在一人在家中而外出务工。
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的心理不由的一颤: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年幼的她竟要独自承受这一切,我当时就下定决心,我要助她走出阴影。于是,那一夜我没有回家,和她在床上谈到深夜。
之后,我每节课都要关注她,让她回答问题,及时地鼓励她,树立她的信心。隔三差五的找她谈心,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她,给她买学习用品,中午请她在食堂吃饭,坚持每两个星期到她家家访一次。
就这样,我成了她最亲密的朋友和倾诉者,她把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我无话不谈。我每次和她谈话都引导她要对生活充满信心,懂得回报社会。
今天,虽然她没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当时她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她走进社会,她要用她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我们仍然保持着每周一次的电话,我将继续做好她生活的引路人。
有时,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丝无谓的关爱,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需要我们关心得留守儿童,我们全体教师定当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全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还她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亲爱的留守儿童们,虽然你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有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陪伴,你们并不孤独,你们是幸福的。
最后,值此__佳节之际,真挚祝大家__节快乐、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