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用幼儿自己画的图谱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1-06-01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 狼和鹿的故事 教育随笔鉴于之前在表演区幼儿有自己画图谱的经验,所以在今天这个活动中熟悉歌词环节,我利用幼儿自己画的符号标记为图谱引导幼儿进行问答游戏,效果良好,在进行了3~4遍的问答游戏后,孩子们已能较好地记住歌词,并进行歌词说唱。
接着,我配上钢琴伴奏,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唱了起来,孩子们从说到唱的过程过渡得非常自然,孩子们表现出了主动学唱的情绪,并积极地投入其中。我在之前的问答游戏(歌词说唱)中就已经加进了切分音的节奏,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进行感受节奏的变化。其次,当幼儿在跟唱的过程中出现节奏问题时,我利用了节奏图卡引导幼儿进行节奏练习。所以,原本活动中的这个难点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我原本想象的那么难,大部分的孩子则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掌握,少部分的孩子则在进行节奏练习时解决了,过程很轻松。
因为是自己画的图谱,座椅在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们都表现得特别专注,他们变得喜欢说,乐意唱。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拥有许多朋友。那么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是培养孩子社会情感和交往能力的最直接途径。
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去,或参加旅游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多接触社会,从实践中知道社会是各阶层人群的组合,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个人离开了社会就无法生存。在与小伙伴一起玩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想到还有其他人,否则游戏活动就无法进行。“心目中有他人”的意识一旦形成,事事处处就都会先想到别人,这样才会在内心深处形成惦念、关心、爱护等美好地情感,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往往充满人情味,充满爱心,会拥有很多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见陌生人到家做客,便热情迎送,有说有笑。可是也有的孩子怕见陌生人,家里只要来人就躲起来。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从小就训练孩子进行交往。具体做法是:与同龄伙伴交往,鼓励孩子与伙伴游戏,给5-10分钟自由交谈;与不同年龄伙伴交往,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共同合作表演节目;与成人交往,当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活动和亲子活动时,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做“小小服务员”,主动为大家服务,主动和小伙伴的父母进行交流,一定要热情、大方、有礼貌。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爱意浓浓,对培养孩子的爱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人的情绪、情感往往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幼儿,其情绪的情境更为强烈。通过情绪的感染力,以情育情,效果最佳。所以,有经验的家长们都十分注重设置教育情境,激起孩子们相应的情绪体验,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父母和学校共同配合用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培养,孩子在幼儿时期的交往方式往往更多地受成人影响,他们会去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他们内心渴望得到父母、朋友的喜欢、赞美和支持。成人要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他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早日适应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和交往能力。
幼教随笔: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的有效性
抓住一切机会关注每个幼儿
在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总有这样的不同:有的活动积极性高,勇于举手发言,思维活跃;有的安安静静地端坐着一言不发……有的大胆,说话声音响亮;有的胆怯,声音让人难以听见……有的各方面表现突出,突然有一天变得不如从前……有的活动幼儿都积极参与,有的活动幼儿并不感兴趣……
诸如此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论是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完成,还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在结合理论知识和自己不断的工作实践活动中,深刻地意识到关注每个幼儿,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及开展的有效性。
给每个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可操作的材料。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让幼儿自己获得操作的感受和体验,正符合了幼儿爱动的特点和心理特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纸片和枝条等,在幼儿的眼里都是宝贝。我就把小小的纸片留起来,把公园里的枝条捡回来……让幼儿做《温馨小花》和《贺年卡》等。幼儿在活动中个个积极性高,都专注于手工操作,大胆想象和创造。在《纸筒娃娃》的制作中,杨杨小朋友用纸片贴出了娃娃的眼睛、鼻子、耳朵、眉毛、睫毛、嘴等,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认识和大胆表现。
给每个幼儿微笑和快乐,和幼儿一起嬉戏。微笑是人类交流的语言。给幼儿一个微笑,就是给幼儿快乐,幼儿感到亲切,得到放松。他们乐意与老师一起活动,和幼儿一起嬉戏玩耍,一起游戏,幼儿就感到快乐。幼儿的情绪高,心情好,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我发现,幼儿自己活动追求的源泉就是获得快乐。只要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他们就乐于去做。他们经常说:“老师,咱们做游戏吧。”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体验,游戏中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游戏中他们的语言、动作、情感的到了升华。
给每个幼儿表现的机会,给予肯定的表扬。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肯定是不断得到老师的关注,而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幼儿就是老师忽视了对他的关注。当老师给他更多的关注时,他会给你一个惊喜:变化大,进步快。我们班的双胞胎兄弟:欢欢和乐乐,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欢欢爱说、爱笑、爱表现,因此,得到老师给予的机会也多,形成良性循环。乐乐说话声音小,显出十分胆怯的样子,得到表现的机会相对少些。我想,同样的孩子,我们不应让孩子有这样的不同,我改变做法,不能忽视对乐乐的关注,要让他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每天早上兄弟俩一起来园对老师的一声:“老师好。”自己要给予对他们每个回一声:“欢欢好。”“乐乐好。”当乐乐说话声音小时,我鼓励他以后声音大一点,当他的声音有变化时,我就会表扬他有进步了,声音变得大了。在不断的鼓励表扬声中,乐乐果然变得声音洪亮,声音不再是那样沙哑,能大胆表现自己了。接着,不爱说笑的胡翔宇变了,最后一个新来的赵晏变了。幼儿会在一次次的表现机会和肯定的表扬鼓励声中健康快乐成长。
老师利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肢体动作,充分调动每个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感染吸引幼儿,利用自己的眼神去关注他们。语言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把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借助我们的肢体动作使语言更加吸引幼儿。当我门的语言不允许停止或在不能影响其他幼儿的时候,自己一个眼神就可以把个别的幼儿引到活动中来。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是长期的任务。
抓住一切机会关注每个幼儿。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关注幼儿的时刻。会自己吃饭了,吃得好了,睡觉好了等,只要发现幼儿的点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自己的视线一刻也不离开幼儿的活动。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了解幼儿,真正成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成为每个幼儿喜欢的老师,让幼儿喜欢自己组织开展的活动,增加活动的有效性。
根据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组织活动,是关注每个幼儿的体现。选择幼儿生活中的、身边的有意义的活动,大胆选择和创新,让每个幼儿在现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
以上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并存于活动之中。才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的开展及其有效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教育随笔:幼儿的自发性
教育随笔:幼儿的自发性
游戏是幼儿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在寒假里,我深入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两本书,里面涉及到很多关于学前儿童的问题,其中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珍视游戏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但在我看来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中有同伴的帮助更能够帮助幼儿共同提高学习品质。
记得有一次在创造性游戏中,创造性游戏活动一开始单俊涵,胡xx,吴xx,苏xx,王xx等几个选择了创意乐园,因为第二节课的内容是“美术课我和朋友手拉手”,所有孩子都是一次性完成的。但还有单俊涵说:能不能再画一张。我说可以,今天我问有没有小朋友愿意去创意乐园画我和朋友手拉手,然后卖给小客人送给好朋友。胡xx说:“那我太走运了,我插的就是创意乐园。”看来每次的创意乐园孩子还是很期待老师会投入更新的东西进去。刚刚进区,他们几个都会自己分好工了,单俊涵去拿桌布,其他几个把旁边把蜡笔、勾线笔和白纸放了上去。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活动。开始每人拿了一张白纸,我发现:他们几乎都没有考虑想画什么,直接画了两个小人,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就组成了小人。他们画的速度很快,每人一张都完成了,我问问:你画的是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回答都一样。“拉着手走”没有一些有创意的有自己想法的图案出来,看到吴xx画了一个气球,我问:“你在画两个好朋友在干什么?”他说:“我准备画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去逛街,这是他们买的气球。”我肯定了他,于是接下来,苏xx画出来一棵树。对我说:“老师,我的好朋友手拉着手去公园里玩了。”单俊涵也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纸上画了一条狗,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一起去溜狗了。其他孩子也都画出了不同的物品。不仅获得了成功,还发散了思维。
从孩子中提炼出来的正面示范是积极而又有效的,活动中孩子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当有孩子发现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但有束手无策的时候,老师的介入,积极的提升是孩子完成作品的最大动力。
所以,我还是觉得,结果不重要,关键是孩子通过游戏过程时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态度,还有孩子对操作保持的热情度与参与的积极度是否消失,在游戏活动中能从同伴的画中领悟出自己想要画的东西这才是重要的。其实,在平日的学习和游戏中,同伴与同伴间更能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进步。
观察记录:调动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观察对象:妞妞、女、5岁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者:朱**
观察记录:妞妞是今天早上才入园的新生,对班里的老师、小朋友及环境都很陌生。我在心里默默的想:她一定很胆小,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甚至不敢去上厕所。但是小妞妞的举动却超出了我的想象。当老师在教学《神奇的象形文字》时,她高高的举起了小手,也得到老师的关注,她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并且结果令老师及小朋友都很满意,我也在心里默默的为她点赞。可是到户外活动时,老师组织活动她却一个人跑出去玩滑梯,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然后老师也关注到她了,于是她极不情愿的来参与活动。
观察分析:
1、在集体教学活动时,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出色。
2、户外活动时,却不守规则,按自己的意愿玩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育措施:
1、该幼儿适应能力强,回答问题强,应给予肯定,并多多鼓励。
2、培养幼儿归属感,既要参加室内集体教学活动,又要积极参加户外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其规则意识。
3、帮助该幼儿尽快熟悉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教育随笔:提高孩子积极性
教育随笔:提高孩子积极性
语馨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个,来园时只有两岁半,别看她年龄小,可“心眼”一点也不少,适应能力强,自理能力也不错,吃饭、穿鞋等活动都能自己完成。平时与其他小朋友相比,语言表达能力好像弱一些,不太善于与人交流。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虽然语馨来园后表现不错,但学习时的状态不怎么好,眼神恍惚,精力不集中,嘴巴懒,无论老师怎样鼓励、引导,她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有时跟老师“应付式”的学说几遍就完事了,也不知道她学会了没有。
我纳闷了:这孩子怎么了?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会不爱学习呢?怎么一学习就没精神了呢?带着这些问题,利用离园的时间,我与其妈妈进行了交流,询问孩子在家是否也不爱说话,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能不能回家说给爸妈听等等。通过交流,我更多地了解了宝宝的性格,知道了语馨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她也是个爱说爱笑的孩子,在家经常会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儿、小伙伴之间的事儿、学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由此可见,她的表现可能与我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气氛有关,于是,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引导、鼓励、表扬、奖励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并多多关注语馨的变化,对于语馨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与表扬、肯定,鼓励她继续加油。
以上这些方法的实施,对语馨的改变有很大帮助,现在的她比以前活泼、开朗了许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老师教学中一定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教育随笔:美术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
有人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有一定的绘画才能,将来长大了就一定能成为画家。其实小画家和大画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幼儿时期画得相当出色的孩子,长大后真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为数并不多。但是,许多医生、科学家、建筑师和画家的成才之路却常与儿时爱画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幼儿美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的,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术天才,也不管孩子长大后当不当画家,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无论对孩子的今天还是明天都有好处。
美术能发展幼儿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这一切会使幼儿获得美的感受。美术教育,不单纯是绘画技能的训练,而是旨在育人;它不单纯是为培养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创造型的新人。
教育随笔:材料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重要性
自主性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为幼儿创造和提供充分的自主性游戏时间与条件是幼儿园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基本途径。而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的主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累计经验从而获得发展,因此材料在游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困惑:第一,材料真的能引发幼儿游戏吗?第二,材料,是力求种类丰富还是确保同种材料数量充足?第三,材料,一定越逼真越好吗?第四,材料使用,到底谁说了算?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游戏材料应如何投放,以及在材料选择时,我们应坚持以幼儿为主,遵循各个年龄段的特点进行选择,遵循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原则。
游戏材料的广泛性存在于幼儿整个生活中,他们熟悉的和周围的一切,便成为收集的乐趣。游戏材料的投放是通过师生共同搜集材料,游戏中引导他们搭配和随意组合,体现出材料的主体性和可变性。在游戏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天生的游戏家,在之前进行游戏时,我们也会思考,这些材料幼儿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吗?我们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其实,我们忽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实,教师不需要刻意等待游戏什么时候会出现,因为游戏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而教师需要做的则是观察,因为这是了解幼儿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材料是力求丰富还是还是要确保同种数量充足?我想这也是我们进行游戏时思考过的问题。可能之前,我们会认为种类越丰富越好。但是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原来种类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越多材料越会干扰幼儿。而同一种类的材料确保数量后,避免了过多的刺激,幼儿的专注力反而会更持久。
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做个善于观察幼儿的教师。在游戏中要适时记录,活动后进行反思,提取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我们才会不停的进步。
教育随笔:幼儿园自主游戏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中,都多次地提到了"游戏"两个字,可见,游戏在幼儿园,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作为幼儿教师,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也是对游戏两个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一日生活中由游戏来贯穿,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发展,在快乐中发展。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到的:“学中玩,玩中学”。
通过观看视频,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对游戏在幼儿园的重要性更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游戏能够满足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会是发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游戏,那么孩子在与器械的接触中,得到了发展。例如:我们小班孩子最喜欢玩的院内的小攀爬区,在这里,孩子们从不敢上攀爬网到老师扶着一点一点的爬过去,再到现在孩子们可以自如的翻过攀爬网,这一过程不但让孩子们从中得到了勇敢的品质,更是让孩子的四肢协调得到了锻炼。
同时,我觉得不只是在户外,在区域,教育活动中依然需要以游戏来进行,例如:一次我进行的音乐活动《在农场里》,为孩子们创设了农场的情境,孩子们不是在教师的教唱中学会了歌曲,而是在和小动物的游戏,玩耍中,很快的学会了这首歌。
孩子们都喜欢游戏,乃至我们大人也喜欢游戏式的活动,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的同时,教师的精心设计,尽心准备,让孩子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