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提高孩子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1-06-1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提高孩子积极性
语馨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个,来园时只有两岁半,别看她年龄小,可“心眼”一点也不少,适应能力强,自理能力也不错,吃饭、穿鞋等活动都能自己完成。平时与其他小朋友相比,语言表达能力好像弱一些,不太善于与人交流。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虽然语馨来园后表现不错,但学习时的状态不怎么好,眼神恍惚,精力不集中,嘴巴懒,无论老师怎样鼓励、引导,她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有时跟老师“应付式”的学说几遍就完事了,也不知道她学会了没有。
我纳闷了:这孩子怎么了?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会不爱学习呢?怎么一学习就没精神了呢?带着这些问题,利用离园的时间,我与其妈妈进行了交流,询问孩子在家是否也不爱说话,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能不能回家说给爸妈听等等。通过交流,我更多地了解了宝宝的性格,知道了语馨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她也是个爱说爱笑的孩子,在家经常会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儿、小伙伴之间的事儿、学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由此可见,她的表现可能与我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气氛有关,于是,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引导、鼓励、表扬、奖励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并多多关注语馨的变化,对于语馨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与表扬、肯定,鼓励她继续加油。
以上这些方法的实施,对语馨的改变有很大帮助,现在的她比以前活泼、开朗了许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老师教学中一定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幼儿园教育随笔:怎样让孩子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怎样让孩子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教师提问时,总有一些幼儿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与他们正相反,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老师认为不举手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少,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不举手也要叫他们发言,被叫的幼儿神情茫然,一声不响,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使不举手的幼儿产生被提问的恐惧紧张心理,久而久之,会变得更加沉默和自卑。那么对于那些不举手的幼儿,我们该如何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呢?
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了一些感悟:不爱举手的幼儿多为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孩子,这种孩子需要关注和鼓励。例如,我们班的左志坤小朋友平时话比较少,也不爱笑,总是皱着眉头,特别是当老师注意到他的时候,他总是低着头将目光移开,当老师请小朋友念儿歌唱歌时,他总是变现得十分腼腆害羞,声音轻的像“蚊子”叫。而有一次,孩子们饭后自由活动时,左志坤和小朋友在一起看一本关于恐龙的书,他和小朋友在说着书中内容。我悄悄走到他身边,听到他正在有声有色的说着自己知道的恐龙知识,我感到非常吃惊,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得棒极了,以后请你把些知识将给小朋友听好吗?”左志坤听了认真地点点头。此后,左志坤慢慢的变得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了,不再那么怕羞了,经常会听到他快乐的笑声,她的妈妈也说:“孩子胆子变大了,比以前活泼了。”
其次,在鼓励每个孩子都举手回答问题时,不急于找某个幼儿回答,而是留给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在此时用老师最富影响力的语言鼓励幼儿勇敢地把手举起来。而此时,如果从不举手的孩子举起了手,一定马上把机会给他,不管他回答的是好是坏,教师都应对他这种勇敢的尝试给予肯定。相信有了这良好的开始,不爱举手的孩子会慢慢勇敢、大方起来。
再有,在活动中,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参与的气氛。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组织幼儿玩接龙问答游戏,即当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思考之后,每个幼儿按坐位顺序依次回答,幼儿不必举手,只需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为了保证回答过程像一条龙连贯下去,每个幼儿都会努力思考,认真回答。此时,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孩子也会消除紧张的心理,轻松自然地站起来,有的甚至会回答得十分精彩。
每个孩子都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应善于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调动起不爱举手、不善于表现的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这样的教育才算真正收到了效果
教育随笔: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教育随笔: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要求我们注重幼儿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互动、充分发展。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要允许幼儿“插嘴”,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托班小朋友,自控性差,稍微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教师要打破陈规,营造一种“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从而敢于站起来“插嘴”。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尤其是我们托班的孩子们,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饭。运用地好,运用地恰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幼儿“插嘴”时,并不能排除一些牛头不对马嘴,或异想天开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也许正是在幼儿那种近乎于风马牛不相干的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教师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幼儿,并因势利导,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从而促进孩子们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感,当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快乐,也就会更爱学习。比如学外语,不妨向孩子学习,拜他为师,这也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真学习的程度。同爸爸妈妈一道学,教大人学英语,都会使他高兴,但是,家长要安排好时间,最好每天一刻钟,坚持下来、以表示认真和诚意才好。实践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能增强记忆效果,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反之,呆板、枯燥、紧张的学习,只能抑制思维活动,降低学习效果。此外还要坚持鼓励,不加、少加批评,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为此,家长千万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说什么“瞧人家总拿前几名,你呢?!”……,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基础、身体、爱好、特别是语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相同的,随便去比只会降低他的学习兴趣。可以说要想让孩子学得好,首要是让孩子能“爱学”、“乐学”,这是现代教育所一再强调的。还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巧妙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们练习双手交替拍皮球。当我把这个活动告诉幼儿之后,他们都显得很兴奋,积极性非常高。在活动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活动前的热身运动。然后练习左右双手交替拍球,边拍边数数,按二八拍进行。有些幼儿拍的非常好,动作要领基本掌握,知道球要跑了,马上就把它拍回来,不让球逃跑,能力强的能拍上几个了,没有掌握动作要领的幼儿也能拍上个一两个了,看到自己拍了几下,就马上跟我来说“老师,我刚才拍了5下球了”,“老师,我刚才拍了两下,等一下我会拍更多的。”在汇报个数的同时还不忘给自己加加油。这是亮亮小朋友喊了声:“老师
,我没……”。在孩子们啪啪地拍球声中我没有听清楚,走进他问:“你会拍吗?”他很认真地说:“我会拍,但我没劲拍”。
此时我灵机一动鼓励他说:“劲是练出来的,你看老师和别的小朋友都有使不完的劲,来老师和你一起拍,好不好?”
这时亮亮也同老师拍起来,并随着老师的声音一起数起来:一、二、三、四……
“有劲了吗?”
他自豪的告诉老师:“我全身有劲,我要拍的响亮.”
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有一次,,我在打扫院子.这时,杨庆俊小朋友就拿着扫帚就来了,就和我一块扫起地来.可是,孩子太小,根本就不会扫地,只是这一扫帚那一扫帚的扫起来.这样,我的心里就不高兴了,便说:杨庆俊小朋友,老师自己扫把你去玩吧,之间杨庆俊小朋友撅着小嘴,拿着扫帚就离开了.我看到她的样子心想这不是在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吗?于是,我就喊杨庆俊小朋友请你帮老师拿过垃圾桶来好吗?这是,他便高高兴兴的拿着垃圾桶跑过来,积极地去做,这才是我想到以后,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
今天下午,我班的小朋友在桌面上玩玩具,他们正在玩的高高兴兴,兴趣很浓.这时,我一看表就到了孩子们离园的时间了,我就组织孩子们到院子中站对,这时,之间小朋友随手几把玩具丢到了地上,我看到了这情景,便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是哪位小朋友就这样随手扔在了地上,这样做的小朋友对不对,,这时,孩子们异口同声说不对.玩玩具的小朋友就站出来说:我们错了,就让我们把玩具捡起来吧,我们再也不这样做了.
让幼儿之间相互教育
我班有两个小朋友都长得色很漂亮,特招人喜欢,但这两个孩子可不争气,每天不是你哭就是我哭,我总是耐着性子,开到帮助,总不见效.
有一天下午,杨清雯小朋友,不知道为什么哭,杨清雯无意中说了一句,不要哭了.今后,我们要做一个让人喜欢的人,在库谁也不喜欢你了.之间杨清雯连忙擦掉眼泪笑了,我看到高兴起来了,心想这回可有办法了.就这样,当一个小朋友哭是,我就用这个办法,从此以后,这两位小朋友再也不哭了.
这件事我深深的认识到了儿童之间的相互帮忙,相互教育,比成人对他们的教育收效更大.而且可以相互促进,发展他们的能力.
教育随笔:不能纵容孩子的任性
周奕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看起来比其他的孩子瘦弱,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差,周奕的父母工作比较忙,一直由奶奶照看着。奶奶照顾孙子可谓是关心备至,样样都为宝宝想到了。每天早上来园,奶奶亲自帮周奕把外套脱下来叠好并放好。还要帮周奕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在教室门口再观察一阵子才安心地离开幼儿园,而其他的宝宝都是自己进教室找到小椅子坐下。奶奶每天都给周奕带许多零食和一大瓶饮料,而且大多是些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因为吃零食太多,所以中午就不愿意吃饭了。
放学时我们跟周奕的奶奶交流之后得知,一直以来,周奕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餐,只吃零食喝饮料,不给他就哭,早上不吃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我们劝说周奕的奶奶,尽量给孩子吃早餐,最好不要带零食了。“我们周奕非常任性,啥事不依着他,就撒泼打滚,连哭带闹。”“犯起性子来怎么说也不听,有时不由着他,哭着哭着就吐了,最后还得由着他。真没办法!”奶奶心疼孙子,每天还是给他带零食。这样不好的饮食习惯导致他经常呕吐,问其家长才知道他的肠胃不好,呕吐是经常发生的事,家长对此也已经习惯了。这不是纵容孩子的任性,任由其发展的结果吗?孩子任性不听话,不接受大人讲的道理,往往因为大人不懂“小人”心。如果从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们相通。我们一旦读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多一些顺利,少一些失误。
巧妙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孩子们联系双手交替排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然后,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练习双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拍球,我话音未落,孩子们就噼噼啪啪的拍起来,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孩子们,当我来到林林面前时,看到林林抱着皮球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就问林林:“林林,你怎么不排球呀?”林林说:“老师我不喜欢拍球,没意思。”林林地回答是我吃了一惊,小小的孩子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我对林林说:“拍球多有意思呀,你看其他小朋友拍得多带劲,你可以把球当成玩具或者你喜欢事情来做,你就觉得有意思了。”林林听我这么一说,来了精神。“老师,我把皮球当成怪兽,我当奥特曼,我来打他。”说着林林就拍起来,嘴里还不停的数着:“一、二、三……”看到林林高兴的样子,我接着说:“你要两手交替着拍,你会更厉害的。”林林听了,拍的更起劲了,其他孩子看到林林拍的如此起劲,也跟着拍起来。
这件事是我体会到,在活动时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去做,而是老师没有找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只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真正的了解幼儿,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在活动中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学,自动学。
小小动画,激发孩子积极性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个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为什么不去选择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让孩子学习呢?
我经常询问最近孩子们喜欢什么动画片,动画片讲的是什么。从孩子这一兴趣点出发,想个内容让孩子们练习观察、讲述,体验合作和表达等。孩子们一听老师也喜欢这个动画片,兴奋极了,纷纷争着抢着要讲给老师听。我耐心地倾听了孩子们争抢着的介绍,还在适当的时机建议:能否为动画片画插图呢?孩子们积极响应。于是老师播放了一集动画片子。孩子们看得非常专注,然后围绕看到的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观察、插图表达、展览等活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话题、建议都能引发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和行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有效利用了孩子喜欢的内容,引发孩子们的学习活动。这个内容孩子们熟悉极了,所以非常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老师紧紧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兴趣点,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让他们练习观察、练习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体验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建立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