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快乐

发布时间:2021-06-0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快乐

菲儿是我们班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女孩,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小女孩,因为她每天来了都哭,从早上能哭到中午,又从中午再哭到下午,就这样哭了两个星期,终于,菲儿有些觉悟了,她不再哭闹。而且还很懂事,知道去哄别的小朋友,进步非常快。

可是,菲儿自己是不哭了,但是有时一想起什么来,或是别人碰到她,他还是会哭,菲儿对于自己的任何东西,看的都非常的紧,她的衣服,她的笔,她的橡皮泥,别人碰都不能碰,就更不用说让别人用一用了,只要别人一碰,她就开始哭。

后来,和菲儿的妈妈商量了一下,早上来的时候,会在菲儿的小书包里,放上一张贴画,让菲儿来发给小朋友,在发完的时候,小朋友都对菲儿说谢谢,小朋友都很高兴,看的出来,菲儿也很高兴,在这时我又表扬了菲儿,小朋友都很高兴,说自己明天也要带。这时菲儿的情绪很激动,说自己明天还要带。

第二天,菲儿来的时候,告诉我,她今天带糖来给小朋友吃了,妈妈告诉我,今天是她自己要带的,和昨天一样,发完的时候,小朋友都谢谢她,他很高兴,觉得她还挺开心的,就这样,小菲儿体会到了和大家分享的快乐,现在,菲儿已经是一个很大方的小姑娘了,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再也不会因为别人碰自己的东西而哭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分享的快乐


教育随笔:分享的快乐

早晨,左左带来了一本走迷宫书,色彩丰富,内容生动有趣。小朋友都围过来看,我不禁说了一句:“左左,你这本书真好看!”左左笑咪咪地告诉我:“这本书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说完就得意的将书揣在了怀里,生怕被周围的小朋友碰坏了。这时,有几个小朋友唧唧喳喳地说:“哇,走迷宫书啊,我也有一本,你的和我的一样吗?”“左左,给我看一下好不好?”“给我看,给我看!”“不行不行,都不给你们看。”左左毫不犹豫的回答。东东又问道:“那我们一起看,好不好?”“也不行,这是我的书呀,我不给你看。”这时,东东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于是,我走了过去问:“左左,你和东东坐到一起,你来翻书,让东东在旁边看,这样可以吗?”“不行,他要看可以让他妈妈买”见左左非常的固执,小朋友便扫兴的离开了。看着左左那小气的样子,我暗暗在想引导他的办法。

午餐过后,刚吃完饭的左左拿着小椅子朝我兴冲冲的走来。突然,我灵机一动“有了”。我知道左左最喜欢玩橡皮泥了,就连忙把橡皮泥抱在了怀里。果然,左左一走过来就向我来要橡皮泥。于是,我说:“今天我要给大方的孩子玩橡皮泥”。左左一下子愣住了,不响。这时,刚好东东也来要橡皮泥,于是我故意说:“东东每次拿玩具来都愿意和大家一起玩,有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老师也和你分享,给你一盒橡皮泥玩”。接着,我给了他一个。站在一边的左左看见后,连忙说:“老师,我给你和小朋友看我的书,你也给我橡皮泥好不好?”“好的”听到他的话我高兴的回答道。

下午放学,离爸爸妈妈来接还有五六分钟的时候,我看见左左一边看书一边在等妈妈来接。还主动的请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看。我表扬他:“左左,真是乖孩子,愿意把自己的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大家都喜欢你!”我看见,左左的小脸笑得更甜了,说:“老师,我下次还要带书来给小朋友看,还要带玩具,也给小朋友玩”我看着左左,不由自主的笑了。

左左的性格很内向,在班里也不算活跃,和小朋友交往的不多,这次的分享行为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原来和小朋友竟有那么多的话题,可以一起走迷宫,一起玩。现在的教室里总是能看到左左和小朋友快乐的身影。从左左的身上我看到,孩子在和同伴分享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快乐的情绪,感受到和大家一起玩是那么有趣、快乐。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独苗,在家里被几个人围着转,想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在家人际关系少,交往的人少,所以孩子都是以“自我中心”的。家里的玩具、书、零食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孩子可独霸一方。而到了幼儿园里,大家谁都不让谁,自己带来的东西自己玩,没有分享的意识。像左左这样的孩子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共享的品质。循序渐进,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社会交往实践中逐步感受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慢慢建立自觉的分享意识。

当左左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的时候,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用另一个方法,让他体验到了“不分享”与“分享”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大家愿意和你分享,你愿意与小朋友分享吗?”“如果你能够和小朋友一起看,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最终,“分享”的快乐战胜了“不分享”的不良后果。通过具体事实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当左左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的时候,我及时表扬了左左,后来的几天,左左只要有玩具、图片带来,都会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左左的妈妈告诉我,“左左最近老是挂念着班里的小朋友,家里一有好东西就想带到幼儿园来,给小朋友看,而且回来还会把幼儿园里高兴的事情讲给我听,说要和我分享幼儿园里的事。懂事了,也更开朗了。我真是很高兴!”当孩子从一个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良好情绪,孩子才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分享意识。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


分享,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学会分享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给孩子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溺爱如果不予以正确的引导,久处这种环境会导致孩子认为好的东西理所当然的都属于自己,进而滋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理。因此,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从孩子入园上小班起,我就引导我们班的孩子要学会分享,学会谦让。而如今,她们已经成为了中班的小哥哥小姐姐,这份美德在游戏,在学习,在生活中体现的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视点一:今天下午的点心吃得是小蛋卷

,两个小朋友分一盒,以往在小班的时候都是阿姨或者老师帮小朋友们分好。今天,我决定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合作、分享,学会谦让。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三个要求:1、找到一个好朋友2、和好朋友商量谁去拿点心3、平均分配,一起分享。我把要求讲清楚,让每个小朋友明白后,小朋友们开始分组拿点心和倒水。看着她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没有争抢,没有吵闹,井然有序。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班平时的分组活动表现就是这样的,想到此,内心深处真的无比的欣慰。教育不需要轰轰烈烈,品德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滴水穿石的持久,是平时细致功夫累积的成果。

视点二:区角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好自己的标志牌进入游戏区。这时,我看见几位小朋友进入了图书角,其中有两位孩子同时看中了故事书《恐龙世界》,双方各持一角,互不退让,我刚想走上前去调节,转念一想,还是在一旁观看一下吧。起初,两个小家伙互不相让,僵持了好一会儿。眼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在流逝,我也在犹豫着是否要上前去和解。就在这时,其中一位孩子先松开了小手,故作轻松地说:“算了,你要喜欢那你就先看吧。”听完这话,另一位拿着书的孩子也开口说话了:“是我不好,书是你先拿的,还是你先看吧。”“那你们可以一起看呀。”听完俩人的和解词,我适时地上前一步,提供我的意见。两位小朋友采纳了我的建议,俩人高高兴兴的搬着小椅子有说有笑地一起去分享属于他俩的快乐去了。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是我坚持做她们最好的朋友,在她们困惑迷茫的时候,在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抓住时机,选好教育的切入点,伸出我的双手去扶持她们一把。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我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学会分享的孩子都能体验到分享所带来的乐趣,并在分享中快乐成长。这让我想起某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在记者采访时问她:你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的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我学到的就是这些。他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道理:这就是从小要重视培养一个人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格。而如何实施好平时的教育培养工作呢?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坚持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细化到幼儿教育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去,贵在持之以恒,不畏琐碎。

教育随笔:分享是件快乐的事


分享是件快乐的事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想占为己有,幼儿们总会因为各种争抢而冲突不断。然而,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次,晨间活动中,我发现个别小朋友在玩桌面玩具时,总是吵吵闹闹、争抢不断,甚至小朋友会因此而打起来。总是会听到小朋友不停地说:“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拿我玩具。”我会耐心地告诉小朋友:“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一起分享玩具。”可是无论我怎么开导,他们都憋着小嘴,很不开心。

就好像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抢了一样。老师怎么调节都不高兴。甚至,有小朋友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去抢,抢不到就打。有些小朋友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玩具全部撒到地上,好像再说:“我没有玩具,大家也都不要玩”。这让老师很是头疼,经常为此而发火。但总这样也不是办法。有一次,我去隔壁班老师那借东西,就看到这位老师在给小朋友讲《小猪的野餐》,这是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我仔细听了下去,发觉故事很有趣,便给小朋友们分享了这个故事。并请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幼儿们在游戏和故事中了解到了分享的快乐。在之后的看书、桌面玩具等活动中,在老师的提醒下,争抢的行为很少再出现,甚至发现有的小朋友们已经会主动的将自己的玩具、书本分享给同伴了。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去和他人交往,主动与幼儿进行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书本等东西,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在适当的时候,老师要及时鼓励、赞许、奖励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80分的快乐


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的身上承载了家长们对他无限的期望,因此孩子每天穿梭于各种特长班之间也是常见的事。很多家长说:“我没想让他学出什么?就是让他去玩玩。”晚饭过后特长课的老师又来接孩子了,可是看着孩子们如蚂蚁一样徘徊在各种特长班之间,我都觉得有点累了,这同样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我不禁想问:孩子们如果把各种才艺都学会了,难道就一定能成才吗?如果孩子们学不会那些才艺就一定要落人于后吗?

优秀的定义有很多百分百的优秀就如在马的额头挂一个胡萝卜一样,两者之间永远只差一步。这用要求对孩子来讲是不是有点太苛刻了。其实除了百分百的优秀之外还有一种选择叫良好的优秀,如果百分百的优秀100分的话那么良好的优秀就是80分。80份的优秀有可能得不到奖状,却能得到许多轻松的时光,试问有什么比快乐更为重要的呢!

孩子们把椅子搬回了座位,站在孩子们的面前我欣赏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很满足。我发现80分的优秀,对孩子而言刚刚好,用那20分来换孩子们快乐的生活我想这是超值的。童年只有一次,过去就不再从来!我要让孩子们童年充满了快乐。

教育笔记:《快乐分享》


教育笔记:《快乐分享》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想占为己有,幼儿们总会因为各种争抢而冲突不断。然而,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次,晨间活动中,我发现个别小朋友在玩桌面玩具时,总是吵吵闹闹、争抢不断,甚至小朋友会因此而打起来。总是会听到小朋友不停地说:“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拿我玩具。”我会耐心地告诉小朋友:“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一起分享玩具。”可是无论我怎么开导,他们都憋着小嘴,很不开心。就好像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抢了一样。老师怎么调节都不高兴。甚至,有小朋友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去抢,抢不到就打。有些小朋友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玩具全部撒到地上,好像再说:“我没有玩具,大家也都不要玩”。这让老师很是头疼,经常为此而发火。但总这样也不是办法。有一次,我去隔壁班老师那借东西,就看到这位老师在给小朋友讲《小猪的野餐》,这是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我仔细听了下去,发觉故事很有趣,便给小朋友们分享了这个故事。并请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幼儿们在游戏和故事中了解到了分享的快乐。在之后的看书、桌面玩具等活动中,在老师的提醒下,争抢的行为很少再出现,甚至发现有的小朋友们已经会主动的将自己的玩具、书本分享给同伴了。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去和他人交往,主动与幼儿进行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书本等东西,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在适当的时候,老师要及时鼓励、赞许、奖励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享受游戏的快乐


教育随笔:享受游戏的快乐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总是会让我们更为操心些,他们已不再是只有小中班时的乖巧、可爱,这时的孩子们已经长大,已经不再满足于“现状”,不再满足于固有的一些习惯,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更多了自己的主意。尤其是我们的小男子汉们,总会不停劝告地在室内打闹,总会使我们倍加注意他们。

幼儿园午餐后的时间,是幼儿自主活动或散步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会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由,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快乐。对于这宝贵的自由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可以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书籍,或者与自己的好朋友围在一起做喜欢的游戏,这时,也是我最为关注他们的时候。

今天午餐是卤面,这香喷喷的面食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很多孩子都会吃上两大碗。小轩轩同往常一样又是第一个吃完,他整理桌面、擦嘴、漱口一系列活动有序进行。不过,今天不同的是他并没有直接跑去活动区域玩,而是倚在门框上,看着班内的小伙伴。康康小朋友刚好要出门漱口,被轩轩在门前给堵住了,康康来回走,轩轩也来回堵,康康生气的就往轩轩身上撞,轩轩就是不理睬,也不后退。这时,赵忆彤小朋友也吃完了,准备出去,看见堵在门口的轩轩竟出其不意地在轩轩的额头上轻轻地摁了一下,嘴里还发出“芝麻、芝麻快开门”的声音,马上,轩轩就“嘻嘻”一笑闪开了,彤彤出去了。

看见彤彤出去,康康也准备趁机出去,却被机灵的轩轩发觉,又拦了下来,有些焦急的康康气得脸红红的,警告轩轩要告诉老师,轩轩这才到了一边,让康康过去。不过,轩轩还是不离开,等有小朋友再来时,他还是倚在门边,还真有小朋友模仿彤彤的样子在轩轩的额头上摁铃,只要是摁铃的小朋友,他们都会说出不同的“暗语”,这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开始效仿起来,就连刚走开的康康也再次过来,大声地说了声:“报告,我是奥特曼。”轩轩高兴地马上闪开,并做了一个“出发”的手势,然后两人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玩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被孩子的举动逗笑了,连忙去与吴老师分享我的发现。本是孩子的调皮之举,却也让我看到了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这样的简单的游戏规则,也会让孩子玩得很开心。静下来,想一想,很多时候为了防止孩子们出现意外,我们总是过多的去束缚孩子,要求孩子这不可以,那不可以,条条框框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就像今天,如果我当时阻止了轩轩的举动,就不会出现孩子们可爱的模样了。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多的关注孩子们,给孩子们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的进行游戏,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保持着探索的兴趣,发现出更多的快乐源泉。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分享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分享

和中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幼儿经常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发现小杰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小杰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小宇,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小杰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那你快乐吗?小杰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小杰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小杰的这件事,把他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他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小杰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小杰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

教育随笔:让孩子们分享五一的快乐


放假回来,小朋友们一来到教室,兴高采烈的,就连晨间活动也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的高兴样好像还在假期中,有的小朋友说道高兴处还手舞足蹈的。我想:“小朋友们的这个假期肯定过得特别快乐,等晨间活动完了,让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的高兴事。”

第一节上课的时候,小朋友们比平时也听话了,坐得端端正正的等着我上课。我说“这一节课咱们就来说说在假期中的高兴事。”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小朋友们已经把手举得高高的,而且比平时坐得端正。举手的小朋友明显比平时多了。“我和爸爸妈妈去孙武湖玩了,还去那里划船了呢。”蒋**第一个起来说,边说边用手比划船的大小。“玩得高兴吗?”我问,蒋**说:“很高兴。”脸上露出幸福的表情。蒋**刚坐下,小朋友们又把手举了起来,司**起来说:“我帮妈妈扫地了。”小朋友们都向他露出了赞许的表情,还伸出大拇指表扬了司**。成**小朋友起来接着说:“放假的时候我和妈妈去了水帘洞。”“那待会把你看到的水帘洞的样子画出来好不好啊!”我接着说。成**点了点头坐下了。蒋**小朋友起来说:“我在家看小弟弟了,我妈妈给我生了个小弟弟。”我伸出手表扬了蒋**,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朋友们还在兴高采烈地说着,我想趁着热乎劲没过,让小朋友把假期里发生的高兴事用画笔画出来。这一次,小朋友画得特别认真,也画得特别好。

以后要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这样一来,小朋友之间的高兴事可以相互分享,即锻炼了小朋友的语言能力,还锻炼了小朋友的画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分享的快乐 教育随笔:分享的快乐 早晨,左左带来了一本走迷宫书,色彩丰富,内容生动有趣。小朋友都围过来看,我不禁说了一句:“左左,你这本书真好看!”左左笑咪咪地告诉我:“这本书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说完就得意的将书...
    2021-06-2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 分享,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学会分享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给孩子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溺爱如...
    2020-03-3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分享是件快乐的事 分享是件快乐的事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
    2021-07-0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80分的快乐 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的身上承载了家长们对他无限的期望,因此孩子每天穿梭于各种特长班之间也是常见的事。很多家长说:“我没想让他学出什么?就是让他去玩玩。”晚饭过后特长课的老师又来接孩子了,可是...
    2021-05-21 阅读全文
  • 教育笔记:《快乐分享》 教育笔记:《快乐分享》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
    2021-05-2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分享的快乐 早晨,左左带来了一本走迷宫书,色彩丰富,内容生动有趣。小朋友都围过来看,我不禁说了一句:“左左,你这本书真好看!”左左笑咪咪地告诉我:“这本书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说完就得意的将书...

2021-06-21 阅读全文

分享,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学会分享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给孩子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溺爱如...

2020-03-31 阅读全文

分享是件快乐的事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

2021-07-02 阅读全文

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的身上承载了家长们对他无限的期望,因此孩子每天穿梭于各种特长班之间也是常见的事。很多家长说:“我没想让他学出什么?就是让他去玩玩。”晚饭过后特长课的老师又来接孩子了,可是...

2021-05-21 阅读全文

教育笔记:《快乐分享》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

2021-05-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