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进行幼儿家庭礼仪教育

发布时间:2021-09-20 如何进行幼儿园说课稿 如何进入上学状态 如何进幼儿园工作计划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我们中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礼仪素质,小则属个人修养,影响事业和人生成败;大则属社会公德,影响国家形象。说起幼儿礼仪教育,有家长认为,从小培养礼仪素质,使他们成为品德优秀的人,能为他们将来发展奠定基础。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懂礼了。其实,一个人不是天生就懂礼仪、有礼貌的。从小培养孩子谦恭礼让、与人为善、尊重别人,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非常重要。

在家庭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典范

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到与人交往时相互尊敬,相互谦让。日本人频繁地深度鞠躬,美国人常说的“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就是尊敬人和克己谦逊的体现。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因此,在我们的现实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互相尊重。晚辈要尊敬长辈,谦虚接受长辈的正确教导和意见;吃饭要请长辈先就坐,要给长辈盛饭,拿碗筷;晚辈上学,放学,外出及回家都应该向长辈打招呼、问好;亲友来访要热情接待,亲友带来礼物应该表示真诚地感谢;礼物要由家长处理,孩子不要当着客人的面迫不急待地开包、分发或分吃;亲友告辞时应该起身相送,对老者要搀扶照顾乘车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礼节、规范,每个成员遵守这些规范,才能造就和睦温馨的幸福家庭,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在家庭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要注重传统节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祖先们遗留下来了许多的传统节日,在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因此,每逢传统节日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与,除了让孩子能够铭记我国的传统佳节外,还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独特的传统礼仪,让孩子们知道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譬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在春节期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一个热闹、快乐的节日,孩子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尊老爱幼、家人相互关心的美好道德风尚。

在家庭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要讲究方法

家长应经常把孩子带入社会大课堂,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等)。家长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看见奶奶蹲在地上摘菜,有心的妈妈可以提醒孩子:“奶奶为咱们摘菜,蹲在那儿多累啊。”家长要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当孩子出现礼仪礼貌不当时,家长要及时地告诉孩子这种不礼貌的言行错在何处。同时,还要监督孩子改正,教会他怎样做。

播下礼仪的种子,收获“博爱”的果实。作为家长,我们要“以礼带礼、以小带大、以练导行”,相信孩子一定会成为知规范、懂礼仪的文明人。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第一是平等,父母分配食品,4个孩子无论大小,每人都是一个样的一份,几乎不近人情,难怪我的朋友觉得奇怪。第二是财产观,每个孩子分得一份,那就是属于他的。如何支配这份财产是他自己的事情。第三是理性协商,大孩子不够吃,不能恃强凌弱,到小的那里去抢。他要取得额外的食物,就必须通过他们彼此认可的公平交易向小的去交换。这种交换是理性的,而孩子则懂得讲理,能够运用这种理性。

这些讲理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自私的,他们并不愿意无代价地把食品分给别人,或无代价的替别人干活。孩子们虽然都自私,但却都受洛克所说的“荣耻心”(EsteemandDisgrace)约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到(交易),什么是不可以做到(硬抢)。洛克说,“荣耻心”可以将人引向理性之善,看来适用于这个美国人家的孩子们。

洛克儿童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启蒙,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自我利益,并在理性的自我克制中去理解自我利益。对这一启蒙来说,人的尊严意识是关键的,一个人的自我克制因他的尊严而坚实(我自己的自由、理性选择,不是因他人的强制),而自我利益则因尊严而扩大为与他人有关的利益(同等尊严的其他个体)。这种尊严不是超然的“善”,而是扎根在经营自己私有财产的土壤中,一个在经济上独立的人才能有独立、自由的道德选择,这样的土壤并不美妙,但却很实在。一个人能好好经营私产,有克制,不侵占他人的私利,便会被同样能做到这些的邻人所尊敬,成为“好邻居”意义上的道德之人。这家的孩子便是“好邻居”意义上的好兄弟。

洛克道德教育是要从小开始的,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能控制自己的“自然倾向”,照洛克的说法,人有“自然不良倾向”(自私)。洛克在“人性”自然倾向上的看法与霍布斯是相似的。人天生就贪图权力,有霸占欲,免不了有暴力冲突,只有看看小孩如何游戏便可知道。人必须学习一种并非自然的理智能力,用理智在内心形成约束,这样才能避免一种暴力相向、人人为敌的社会化模式,以及它自然野蛮的社会教育。教育是违背人类自然天性的努力,学会用理性驾驭人的自然本性,这必须由教育来完成。

洛克教育观的更高目标是培养“社会美德”,社会美德是理性的,用以克服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碰到的非理性的和恶的影响。儿童接受抽象“公正”(justice)的教育有困难,但不是不能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加以引导。“公正”在洛克那里取决于尊重私人财产,儿童不拥有私人财产,所以无法理解正义。由于“财产”的概念是与“劳动”相联系的,所以可以让孩子通过劳动(如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制作自己的玩具)和鼓励他们慷慨与玩伴分享,学习正义,在他与别人分享时,“应该对他给予极大的称赞和信任,以此鼓励他,……告诉他慷慨不使他丧失任何东西。他每一次的慷慨行为也应该受到回报,并有盈余;让他明智地发现,他对别人仁慈表现,对他自身来说不是一件不上算的事情。”

财产是许多富家子弟骄横、糜烂、堕落的原因,但是财产也可以成为一种正确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如洛克所说,只要在儿童心智混沌初开之时就开始教育这样的价值,便能将理智和自我克制精神牢牢“打进他们的心里”。

家庭性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


家庭性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

小孩一般都会好奇地问爸爸或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母亲经常是随便应付:“你是捡来的!你长大就知道了。或者胡乱编造一个谎言。父亲可能会斥责说:“你是不是看了什么坏书了?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小的时候可能都有过类似的遭遇。逐渐觉得这是不应该问的问题,问这样的问题很羞耻,只能自己去猜想或者蒙在鼓里。

受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许多家庭性道德教育内容及方式处于空白。而家庭缺乏性启蒙教育,不能适应孩子青春期身心重大变化,所以,孩子在这个方面的免疫力是很低的。不能抵制社会大量性信息的影响,孩子的行为难免产生偏离、越轨,性犯罪就是其中突出表现。有的家庭即使想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反倒强化孩子对性的神秘感、好奇心,易诱发孩子不良行为。在性教育问题上,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可以说从他一出生就开始了。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比如,有些家庭,父母按照所期望的性别。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这样做都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面对孩子有关性方面的提问。父母不应回避,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发育状况和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选择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父母自身行为的规范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在这个方面不够检点,追求低级趣味的色情读物,或者黄色影碟随处乱放,这都可能对孩子产生非常消极的不可低估的影响。相反。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培养孩子爱的情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呢?

一、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的情感易受感染,且模仿性强,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虽然是在我们自己的家庭里面,我们也不忘时刻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你!”、“你太辛苦了,快歇一会儿吧!”而对方也一定会说:“没关系,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时间长了,儿子也会经常对我说:“妈妈,我们是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对不对?”。吃东西时,我们告诉儿子大家要一块分享,让长辈先吃。而在外面时,我们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大声说话影响别人,对人说话要有礼貌。如果我们无意中有谁犯规了,儿子就会生气的批评我们“爸爸,你怎么......”“妈妈,你怎么......” 。而我们也会赶紧进行自我批评并改正。所以,父母更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时候最容易屈服、最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家长们一定要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爱心渗透,培养移情能力。

对别人表达爱心,需要具备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的能力,这就是移情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对“移情与亲社会行为”课题的多年研究指出,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移情力,让孩子学习通过角色互换,体验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受。

在四川发生灾情时,我告诉儿子,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有很多很多的房屋倒塌了,有很多很多的人受伤了,他们既没有房子住,也没有东西吃,还有很多小朋友失去了爸爸、妈妈......儿子一边流眼泪一边狠狠地说:“妈妈,地震真坏,我一点也不喜欢地震!”我问儿子:“那我们可以为四川的人们做些什么呢?” 儿子说,那就把我们家吃的东西还有钱都给他们吧。我故意试探着问:“那我们家什么也没有了,也没有钱买新家了,那可怎么办呢?” 儿子哭着说:“妈妈,四川的人多可怜呀,我们不买新家了,把钱都给他们,以后我挣钱了,把钱也给他们。” 我含着眼泪说:“儿子,不哭,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而且,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不仅我们中国人会帮助他们,还有很多好心的外国人也会帮助他们。”那段时间,我们一家人每天都关注着四川,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心中都默默地为四川人民祈祷祝福!

三、借文艺作品,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在很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蕴涵着很多有意义的关于培养幼儿爱心的教育内容,如故事:《萝卜回来了》、《金色的房子》、《小乌龟慢慢》,教育孩子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歌曲《我有两个家》、《小娃娃跌倒了》、《小乌鸦爱妈妈》唱出的是爱同伴、爱家人的美好情感。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坚持每天至少给儿子讲五个故事,并结合故事和儿歌的内容对儿子进行随机教育,并告诉儿子,小花、小草、大树还有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我们人类和它们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要保护地球妈妈。如:当儿子跑到草地时,我会说:“小草被踩的多疼呀,它说,童童哥哥,请你不要站在我身上。” 当儿子捉住小青蛙时,我模仿小青蛙说:“童童哥哥,请你放了我,我是专门捉害虫的!” 在我和儿子的世界中,小动物和花草都是有生命、会说话的。现在,儿子已经成了一名称职的环保小卫士。走路的时候,他会紧张的提醒我:“妈妈,小心点,别踩到小蚂蚁了!” 当我们骑车从小狗身边经过时,他又会说:“妈妈,小心点,别压着小狗了!”虽然儿子现在已经四岁了,但他每天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中。

四、分享实践,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卢勤老师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写到:“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去珍惜,一旦成人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也曾有人说过:“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很多家长已经习惯对孩子付出,而在面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时,他们会因为心疼而做出“拒绝”的行为。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有时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我经常引导儿子为我“服务” ,如我说:“哎呦,我太渴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为我倒杯水。”或者“妈妈今天不舒服,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为妈妈捶捶背。”儿子一听,马上会跑过来说:“妈妈,我愿意,我愿意!”有时,儿子也会主动问我:“妈妈,你现在渴吗?要不要我为你倒杯水?”“妈妈,你累吗?我给你捶捶背吧!”现在,儿子惦记我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妈妈,这个好吃,是我专门为你留的。”“妈妈,我给你摆鞋子。”“妈妈,我们去姥姥家吧,姥姥会想她女儿的”......而当我谢谢他的时候,他却会说:“妈妈,你别谢我,因为我是你儿子。”“妈妈,不用谢,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儿子的爱不仅体现在对家人身上,在外面也知道主动帮助别人了,而当别人谢谢他的时候,他会又兴奋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用谢!”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我说:爱把和谐的门推开了,和谐把生活的门推开了。爱是一粒种子,只要你用心撒播爱的种子,认真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中到处都是和谐的乐章!

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给父母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了希望。对于家庭来说,家长要担当孩子人生之旅的导航人。许多年轻的父母一定会想到给他们充足的营养、丰富的知识,来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其实,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

,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所以家长要抓住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来教育孩子,起到潜移默话的作用,为孩子的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扎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宝贵遗产,也是人们成才的巨大摧动力,从我国的科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家长通过游览、参观、旅行等活动使孩子领略到祖国领土的辽阔、资源的丰富、文化的悠久,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素质不仅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而且也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支柱。现代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怎样做人“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做人教育可以从礼貌教育入手,让孩子学会做人,做现代文明人,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也是对孩子一生的负责。

(三)培养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品德。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承认错误。要使孩子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如孩子要买玩具小汽车,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拿了邻居家的。若是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培养诚实品德,还要鼓励孩子讲真话,当孩子告诉你犯了错误时,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听下去,并帮助正确处理这些错误和过失。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家长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家庭早期教育中,教育幼儿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我们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的今天,父母也不能忽视对孩子勤俭节约的教育,节约永远都是一种美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逐步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不能只讲理论,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从日常小事入手,经常不断地要求,不能放松。只要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教育孩子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时,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时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最好的教育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作风,用自己对待工作、人生的态度教育孩子。教育是在每一件琐事上,在你的每一举动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对孩子成长起着决定性的走用。因此,作为家长要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个性修养。要具备健全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关推荐

  •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第一是平等,父母分配食品,4个孩子无论大小,每人都是一个样的一份,几乎不近人情,难怪我的朋友觉得奇怪。第二是财产观,每个孩子分得一份,那就是属于他的。如何支配这份财产是他...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家庭性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 家庭性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 小孩一般都会好奇地问爸爸或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母亲经常是随便应付:“你是捡来的!你长大就知道了。或者胡乱编造一个谎言。父亲可能会斥责说:“你是不是看了什么坏书了?怎么...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培养孩子爱的情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呢? 一、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
    2020-10-03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给父母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了希望。对于家庭来说,家长要担当孩子人生之旅的导航人。许多年轻的父母一定会想到给他们充足的营养、丰富的知识,来...
    2020-11-05 阅读全文
  • 如何引导宝宝进行社交礼仪 导读:妈妈在引导宝宝进行社交和教授宝宝社交礼仪技巧时,需要多从宝宝的角度出发。请记住:宝宝和宝宝之间是平等的,宝宝与成人之间也是平等的! 曾几何时,妈妈认为如果宝宝不肯叫人,就会被看作是没有礼貌、没有...
    2021-10-12 阅读全文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第一是平等,父母分配食品,4个孩子无论大小,每人都是一个样的一份,几乎不近人情,难怪我的朋友觉得奇怪。第二是财产观,每个孩子分得一份,那就是属于他的。如何支配这份财产是他...

2020-09-29 阅读全文

家庭性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 小孩一般都会好奇地问爸爸或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母亲经常是随便应付:“你是捡来的!你长大就知道了。或者胡乱编造一个谎言。父亲可能会斥责说:“你是不是看了什么坏书了?怎么...

2020-09-30 阅读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培养孩子爱的情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呢? 一、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

2020-10-03 阅读全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给父母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了希望。对于家庭来说,家长要担当孩子人生之旅的导航人。许多年轻的父母一定会想到给他们充足的营养、丰富的知识,来...

2020-11-05 阅读全文

导读:妈妈在引导宝宝进行社交和教授宝宝社交礼仪技巧时,需要多从宝宝的角度出发。请记住:宝宝和宝宝之间是平等的,宝宝与成人之间也是平等的! 曾几何时,妈妈认为如果宝宝不肯叫人,就会被看作是没有礼貌、没有...

2021-10-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