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们该拥有什么样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9-21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的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种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曾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过程,我们的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起来并逐步演变。

民族国家本位的孩子观,与家族本位的孩子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孩子是整体目标的手段。孩子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家族的利益,个体需求必须让位于整体需求。与这样的孩子观相适应,我国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传统教育中教化式、被动式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观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国孩子的某些社会状况和问题一直遗留了下来。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权利缺乏切实的保障,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制度的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养成、性格发展等需要,更为我们的教育所忽略。YJS21.COm

如今,社会急速变化的价值多元、信息开放的趋势,越来越个人化的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反衬出既有教育模式对孩子的独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感的培养等的不利。

我们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当孩子的基本权利成为社会共识,并得到起码的制度保证,我们才能期望他们身心健康地面对社会、进入社会,并对社会承担起公民义务,对人类承担起道义和责任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映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我们到底最该把什么教给孩子


一次,妈妈带4岁的女儿去阿姨家串门,她觉得阿姨家的糖果特别好吃,就甜甜地说:“阿姨,这种糖果特别好吃,我能带几个回家吗?”

听到女儿这么说,妈妈立即惊讶、错愕,还没来得及说话……

阿姨马上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了女孩的口袋……

女孩连忙说:“这么好吃的糖,我想奶奶一定爱吃。不过,我只要几个就够了。”说完挑出几个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孝敬长辈,真难得!”阿姨真诚地夸道。

一直以来,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受到的宠爱太多,把父母、长辈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一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大发脾气,然后等一家人哄满意了,孩子才肯罢休。这样的孩子与他人相处都是问题,更谈不上孝敬父母。

有些父母经常这样议论:“现在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心里很少会惦记着父母……”这些似乎道出了父母的心酸,但是孩子难道一生出来就这样?

当然不是。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坏孩子也是教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才,而没有指望孩子能够在将来赡养自己。

既然这样,就不用培养孩子的孝心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今天父母还是有点心寒:自己对孩子百般呵护,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为什么他心中没有我们?

孩子是需要教的!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就应该从小给孩子种下孝心的种子,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

那么,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孝心的种子?

首先,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榜样,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劳,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和劳动成果,体会父母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

其次,教孩子学会感恩。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

最后,让孩子践行孝道。

通过实践去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分担一些家务,遇到难题可以让孩子一起想办法,让他们真正担起责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然后从心底感激和敬重父母,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此以往,孝心就会在孩子心中扎根。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面临的重要任务,既神圣又艰难,我们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人这样说,当我高高兴兴的背着书包,跟在小哥哥小姐姐们的身后,屁颠屁颠的走向学校的时候,我一生的悲剧就开场了。细想一下,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孩子,确实是没过几年快乐的日子。四五岁时,父母为了生活,就把他们送到幼儿园,有的还是全托。孩子们从此就告别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有的孩子甚至一天到晚都难见父母一面,亲情对于他们来说,仅是一个冷冰冰的词语。爱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打了一个折扣的,尽管在幼儿园里也有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亲情首先应该是直观的感性的。

上小学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孩子们,不仅要面对枯燥的学校生活,还要发掘潜能,展示特长,因此,他们除了要利用周六周末的休息时间补习文化课外,还要学习什么作文辅导、二胡、美术等等,总之,没有时间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在田野里狂奔,在小河里捉鱼,仰视秋天的苍穹遐想……他们比我们艰辛,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承担了生活(请帮我找一个合适的词语)的重担,天真的心灵过早的蒙上了世俗的欲念,而把这一切强加个他们的,真是视他们重于自己生命的父母。

时光老人把他们送入了初中,三年虽不长,可是他们的鼻梁上已被眼镜压下两个深深的印记,思维已被牢牢的禁锢在标准答案这一铁桶之中。他们在走出初中的大门时,就已经被考试的砂轮磨去了棱角,成为了一个不断吐出产品的机器。

高中三年更是惨不忍睹,早上六点之后起床,晚上十二点前上床,成了他们永远的追求,一周能有一天休息,简直比共产主义实现还要遥远。不论是否考上了大学,走出高中的大门时,他们花白了头发,沧桑了双脸,而造成这一切的还是视他们比生命还重要的父母。

我也和全中国的父母一样,经常教育孩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而且始终坚信这样是正确的。我也经常鼓动孩子,没参加高考将是一个人一生永恒的伤痛。读了黑柳彻子的文章后,我幡然悔悟,我错了,和所有的父母一样,而且错得很彻底,不论是对于孩子本人,还是对于以后他服务的社会。

在《窗外的小豆豆》中,小豆豆刚进学校时,对一切都好奇,而且很幼稚天真,她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不久,她被要求转校。她母亲在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后,没有一句责备她的话,把她转学到了巴学校。在这所用电车作教室的校园里,她做“错”了许多事,但没受到一次批评,孩子的天性尽情展示,她在成长中,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感情,坚定了意志,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黑柳彻子说,她就是小豆豆的原形。她现在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如果没有这样一位母亲,是造就不了黑柳彻子的。她和我们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但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她没有把孩子的文化成绩看得至高无上,而是把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当作教育的第一要素,观客的说,她是正确的。

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欲望太重,功利太重,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无疑与拔苗助长。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为什么没能出现像Facebook的扎克·博格和克里斯·休斯,恐怕我们全社会都要深思。

建议我们的家长挤点时间看看黑柳彻子的小豆豆系列丛书,你们肯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把本该属于孩子的时间和快乐还给孩子,不要让我们再听到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的呐喊“救救孩子!”

没有好的家世,我们应该拼什么?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想验证英国社会阶层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随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不脱节地记录了一代普通英国人的大半辈子。

这个纪录片让人看得非常难受。因为,它描述了一个尖锐的、令人不喜的现实: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在电影里,60年一晃而过,走到后来,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这部纪录片似乎在告诉我们,哪怕你再努力,也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宿命,无法冲破原有的阶层。

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还记得之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作为优秀研究生代表发表演讲的首位华人何江吗?要知道,何江一直在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要知道,与他同台演讲的是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还有俞敏洪,依然是农村出身,如今身家过亿,坐拥整个新东方商业帝国。他们用自己逆袭的例子告诉我们,阶层的桎梏是可以打破的,平凡家庭依然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所以,作为中、底层阶级的家长们,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过一生?

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教育背后的关键不只是钱,高富帅白富美赢的也不只是钱,而是父母耳濡目染之下的视野与格局。

我有一位农村亲戚,村里的许多人家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回来后给孩子带礼物,盖新房子。可这位亲戚,却始终坚持不外出打工,蜗居在那破旧的房子里,不想因为钱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每晚都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挣的每一笔钱,他都会抽出一些给孩子买书,不仅有教辅资料,还有各种课外书;每周他都会要求孩子为父母念书里的内容。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会认为看书学习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平常的事情。后来,亲戚家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留在了大城市。老两口现在比村里的任何人过得都要滋润。这个文化层次不高的父亲,即使看到了现实的残酷面,也不怨天尤人,而是行动起来,为孩子的命运奉献足够的时间和全部的智慧。

我相信,这样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纵然不成功,也一定会成器。

勤奋是逆袭最重要的那张牌

不可否认,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天然地有着更高的起点,掌握着更丰富的社会资源。但是,也不必太灰心丧气。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决定输赢的不仅仅是起跑线。更重要的,是速度与忍耐力。

王小波在《青铜时代》里说: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

没有好的家世,那就去创造好的家世。要知道,那些在雨里奔跑的,从来都是没有伞的孩子。

何江从小就处在资源相对不丰富的农村,初中才接触英语,第一学期就备受打击。后来买了一本英文版《乱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就大段大段标注。

他秉持着绝不自我放弃的精神,付出比别人更强大的自律和自强,一步一步,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国到哈佛,完成了寒门子弟的完美逆袭。

对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出身不能成为永恒否定今天的理由,更不能定义未来。

乐观主义,是苦难最好的解药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内曼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能送给儿女一项能力,请认真考虑乐观主义。纪录片中的托尼,出身于底层。7岁时说想当骑师,当被问到如果骑师当不成了怎么办,他说那就去做出租车司机。21岁时,他就真的在努力成为出租车司机,在当时的英国成为出租车司机必须经过严格复杂的考试,而托尼对此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自信。

相反,出身中产阶级的尼尔,父母都是教师。21岁时因考试发挥失常,进了个自己和爸妈都看不上的大学,待了不到一年就退学去工地打短工了。父母过高的期望,强势的控制与古板,造就了他压抑焦虑的性格。在学业失败以及事业的不顺后,面对父母的失望与愤怒,他最终患上精神疾病,28岁时成为了一名依靠低保为生的流浪汉,终生未婚,一个中产就这样没落成底层。

除了财富,我们留给孩子未来最好的护身符就是一颗乐观、坚毅、从容的心,让他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可以从容、自律、不屈不挠,安然度过人生的岁岁年年。

孩子没有自信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父母都很苦恼,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做什么都是胆胆怯怯的,也很少主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孩子不自信,自卑,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是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很多家长以为孩子 的自信心是长大以后自己培养的,其实不是的,自信心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幼儿阶段,孩子的自信息也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小编提醒家长可以先通过以下几种方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赏识点滴

父母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信任和尊重孩子,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

相反,如果父母经常否定和打击的孩子,经常 批评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你这不行那不会”,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

所以说,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要多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说话内容,有孩子的长处感到高兴,不要为孩子的短处 感到气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让孩子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增强自信

让孩子做一些他能够完成的任务,比如说自己铺床、收拾房间、自己盛饭等等,他做到了就要表扬他,也可以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洗衣服、帮助妈妈做家务等,会做了更要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 上睡觉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锻炼独立性。

父母要知道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长处和短处,短处也不要加以责备,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并 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培养自信

想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不要讽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同时,我们应该知道, 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证明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

一旦技巧掌握, 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对父母而言,我们自己首先不能泄气或失去信心。

获得自信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 经过努力能完成。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像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那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另外,我们还可心帮助孩子,发扬优点,以已之长,克已之短的方法来培养、提高孩 子的自信心、

相关推荐

  • 我们到底最该把什么教给孩子 一次,妈妈带4岁的女儿去阿姨家串门,她觉得阿姨家的糖果特别好吃,就甜甜地说:“阿姨,这种糖果特别好吃,我能带几个回家吗?” 听到女儿这么说,妈妈立即惊讶、错愕,还没来得及说话…… 阿姨马上抓了一大把糖...
    2021-08-17 阅读全文
  •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面临的重要任务,既神圣又艰难,我们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人这样说,当我高...
    2020-11-25 阅读全文
  • 没有好的家世,我们应该拼什么?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想验证英国社会阶层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随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
    2021-02-18 阅读全文
  • 孩子没有自信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父母都很苦恼,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做什么都是胆胆怯怯的,也很少主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孩子不自信,自卑,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是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的自信心是长...
    2021-10-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游戏,我们该带给孩子什么? 今年的5月20日到6月20日是我国的第六个学前教育宣传月,而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那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的家长大都有比较高的文化,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一些育...
    2021-05-10 阅读全文

一次,妈妈带4岁的女儿去阿姨家串门,她觉得阿姨家的糖果特别好吃,就甜甜地说:“阿姨,这种糖果特别好吃,我能带几个回家吗?” 听到女儿这么说,妈妈立即惊讶、错愕,还没来得及说话…… 阿姨马上抓了一大把糖...

2021-08-17 阅读全文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面临的重要任务,既神圣又艰难,我们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人这样说,当我高...

2020-11-25 阅读全文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想验证英国社会阶层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随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

2021-02-18 阅读全文

很多父母都很苦恼,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做什么都是胆胆怯怯的,也很少主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孩子不自信,自卑,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是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的自信心是长...

2021-10-08 阅读全文

今年的5月20日到6月20日是我国的第六个学前教育宣传月,而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那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的家长大都有比较高的文化,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一些育...

2021-05-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