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孩子的良师益友
发布时间:2021-12-10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说话了呢?”现在不少家长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大多数的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会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而对父母的说教感到不耐烦,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同龄的孩子说的话简单易懂,不会讲些大道理;而老师、父母总是喜欢说些指责他们的话,所以无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以后也就敬而远之了!
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是一件难事。
试着用他们能懂的简单道理,教他们明辨是非就对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想法,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
一般家长工作都非常忙,而查阅这方面的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那么,下面几个要领也许有帮助,不妨一试!
1.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认同:
孩子回来,如果有异于平时的举动,这时,父母可以间接方式询问,让孩子说出心事。倘若孩子不肯说,不妨写便条、书信婉转了解,避免正面冲突、动不动就责备孩子,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把情况告诉你。等了解情况后,父母再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可以引述过去的经验,或对他说:“我了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我是这么解决的……”这样才能让孩子认同你的看法、想法。
2.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
孩子有时会和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同意让他参加某些活动,这是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站在对等的立场,为他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以强制的手段,或断然拒绝,毫不考虑她的感受。不要想当然地命令他怎么做。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你接纳他的看法和想法。
3.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你的想法:
看到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或听到孩子说错了一句话,父母通常会生气地斥责。但是,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会引来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倘若你改变了口气,对孩子说:“听着,只要给我三分钟就可以了。”“我只说一分钟,好吗?”撤除他的防卫线,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刚刚讲的那句话……你不会让我失望,对不对?”尊重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同等的地位,孩子会感觉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会下定决心改正偏差行为。
其实,孩子不是不愿意把心事告诉家长和老师,只是担心会“惹”来责骂。因为没有掌握交流方法,家长和和老师往往丧失了很多与孩子们“交心”的好机会。以上的三种方法,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试一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初为父母,做好孩子的“良医”
初为人父母,完全没有经验,孩子出了点问题,自然容易恐慌。但是既然有勇气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不能遇事恐慌,天性容易恐慌的,也应该学着不要恐慌,要学会理智地思考。孩子一咳嗽感冒马上就跑医院,包一大堆药回来,其实往往不是给孩子治病,而是出于家长的懦弱和胆怯——孩子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啊?其实孩子出的问题往往都很小,是家长内心的恐惧大。
做一个勇敢的、有理性、有常识的父母,对孩子终生有益。
我曾经在医院看到一个母亲,抱着七八个月大的婴儿,跟医生诉说孩子昨晚咳嗽了。我看看那婴儿,精神健旺,面目红润,但是医生照样给开输液的单子。我站在那里,似乎已经听到了婴儿被扎针时的拼命嚎哭,似乎已经看到了母亲疲惫不堪地抱着吊着盐水瓶的活泼婴儿东走西走千方百计转移他注意力避免他把针弄掉的情景。她如果敢于负一点责任,听孩子咳几声,耐心观察孩子几天,孩子可能就自愈了,何至于来此一起吃苦头。
我在悉尼的家庭医生跟我说,一般来说,孩子如果精神健旺,就不必太操心,保证他有足够的水和休息,普通的感冒咳嗽都可以自愈。只有孩子精神萎顿,出现剧烈呕吐等症状的时候,才需要立刻去见医生诊治。这也是我敢于“负责任”把恢复了精神的天泽接回家的原因。我一般不会把孩子送去医院输液,而输液后,如果病情有好转,我会要求医生给他吃药而非继续输液。我的两个孩子都对抗生素过敏,吃上一天就会腹泻,结果医生只好尽量不开抗生素,而普通的感冒,孩子难受上一两天,烧也就退了。所以,不是所有的感冒发烧都必须用抗生素。
我的阿姨在每次孩子发出第一声咳嗽后就建议我带他们去医院。我说感冒无药可治,过7天就会好,阿姨就很着急地说,可是孩子这样受罪啊。我说我不介意孩子受罪,孩子现在受点小罪,对他一辈子有好处。
现在,孩子感冒发烧我一般都不会去医院。我会准备一瓶退烧药,等到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给他吃。在此之前,我会给他们用温湿的毛巾擦身,让水分带走孩子身体的热量,物理降温。
一次北辰重感冒,吃过退烧药后也不降温,我在黑暗中守着他,给他不间断地擦身,同时无数次地告诫自己要挺住,如果去了医院,就是输液,而深更半夜的,不能查血验证是什么样的感染……现在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休息……清晨,热度下去了,北辰起床,正常地吃饭,玩耍。
那一夜漫长,辛苦,担惊受怕,但是,值得。
带孩子看医生,一定要用脑子而非心来看待医生的诊断。你如果每次都轻易动“心”,那么你往往会被医生的某些判断和言语折腾得忐忑不安,不知所措。而如果用脑子来思考,在逻辑和因果之间做个聪明判断,幸运的话,也许你可以“救”了你自己和孩子。
在“身经百战”之后,我和先生已经懂得用怀疑的态度来思考来看待医生的种种判断,也开始懂得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来印证我们的怀疑。
去年年底的一天,北辰的学校忽然打来电话,说北辰身上起了疹子,怀疑是天花,让我们立刻带去看医生。我们风驰电掣地赶到学校,北辰单独在医疗室里玩,看上去精神很好。我们立刻舒了一口气,这可不像生病的样子。看看他身上的疹子,我觉得好熟悉,每个秋天他都是这样的,年年生天花,不可能吧,他打过天花疫苗,而且天花是生过一次,终生免疫的。
但为了让幼儿园放心,我们还是把他带到附近的地区医院。皮肤科一位懒洋洋的男大夫把北辰看了看,问有什么问题啊?我们解释说学校怀疑他有天花。大夫立刻来了精神,再看北辰脸上的几个红点,说,嗯,像是天花,一定是天花。需要隔离21天,国家政策,你们的姓名住址?我要上报。
我们问他,有没有什么方法确诊,他说,没有,只有依靠外观来判断。
回到家,我和先生立刻上网,先查看天花的各种症状,北辰完全不像,再看检测手段,足足有4种!那位男医生分明在信口雌黄。他完全不考虑,如果北辰因为他毫不负责的一句话而在家隔离21天,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大的影响!
第二天,我们带北辰去了另一家更大的医院,先是内科主任看,左看右看,结论是感冒,湿疹。再去皮肤科看,湿疹。是不是天花呢?不是,湿疹!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
先说一则真实的故事:
1995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学校一名一年级学生放学回家,路过新舍大桥时,不小心从四米高的桥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断昏迷过去。约摸过了一个小时,上百名围观者多是议论无人去救。
路过此地的一位中学生李红华,见状推开人群,去桥下抱起已经苏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声说:“小弟弟,你别哭,我来救你!”他使尽力气把小孩抱上了桥,叫来一辆三轮车,可车主见他没钱,不拉。无奈,他含泪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脱险了。
先别去议论谴责某些人的行为,我们要赞颂李红军的见义勇为,这种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为。它体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品格──关心他人的精神,仁爱良心的习尚。这种精神和习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当前对孩子“做人”要求,主要属于道德层次,可归纳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风尚,并以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重点。具体说起来可以从细微处入手,从具体行为抓起。
一、要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长辈)。
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同时要兄弟姐妹互相谅解,邻里和睦相处。
针对上述要求,看一看社会现实,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确实使人心寒。
有一则报道,说一位母亲冒着鹅毛大雪跑遍市区为儿子买回一串香蕉。自己刚尝了一口,儿子声色俱厉地叫:“吐出来!”这位孩子是何等的自私,真是一杯畸形家教的苦酒。
湖北省有位13岁的刘某,用菜刀砍死了正在熟睡的父亲。当审讯人员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你父亲?”他横眉立目地说:“他今天为什么批评我、骂我!”
在家长宠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是如此凶残地回报他的家长。这真是良心的泯灭!家长们,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已刻不容缓。
二、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
如《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兄道友,弟道恭”,“或饭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怎样处理子女关系的教诫。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离开父母时必须告诉一声自己的父母
,以免父母到处找寻。当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处打一个照面,免得父母悬心)。“问起时,视勿移”(意思是回答长者问题时,视线不要移动),等关于行为规范的教诫。
再如,“亲有过,谏使便。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意思是说,如果父母有过错,是可以批评和进谏的,在进谏时,要和颜悦色,要柔声细气。如果父母一时听不进去,可以等待,等父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复谏)。
前不久,国家教委转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礼仪常规》,明确提出了要把文明礼貌教育作为道德品质教育的突破口。常规有十条,对家庭礼仪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家长们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
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公德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扑得一声吐在地上……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育儿心得: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
育儿心得: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
要说我的育儿心得真的没什么,大家都初为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熟,怎样理解孩子,学习探索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点点是一个脾气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对她凶,她就越哭闹得厉害,你要是蹲下来好好和她说,反而会乖乖听话,懂事的让我们吃惊,跟小大人一样。所以我经常和她互换角色,让她来当我的姐姐甚至妈妈,她会一一告诉我这个要这么做,那个不可以这样做,之后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时不好的习惯,而我达到了预先的目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养很重要,点点虽然有脾气,但很爽直,我不喜欢孩子像个牛皮糖那样粘。她就是哭也不会很长时间,在她没完没了的时候,我们就采用转移的方式,比如她吵着要去哪儿哪儿玩耍,或者买什么什么玩具的时候,我会突然说“哎呀,昨天爸爸买的那个玩具怎么不见了?”她就马上不闹而是去把那个玩具找不出,还说“你看呀,不是在这吗?”早上孩子往往会赖床,特别是冬天,闭着眼睛缩在被窝里不肯起来,我就拿了一样东西,在她耳边说“看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吗,今天亲公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吗?”她马上就清醒过来,呵呵,还屡试不爽呢。但有时候也会很无理取闹,这个时候什么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边,全家人步调一致,她会哭到东哭到西,然后有个“好人”就站出来,跟她讲道理,这个时候她马上止住哭闹,还一个劲的说“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们全家就马上会意的笑起来。孩子还小,我们的教育都是正面的,从来不恐吓她,说什么大灰狼来啦,妖魔鬼怪来吃宝宝啦,也从来不把孩子关到黑房子里。不能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阴影。老师经常表扬她的小手很巧,我们大人当然很受用,可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后才出的结果,让她收拾干净,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说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收拾的最干净哦!她才会跟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兴奋的干起来。孩子从小就好学好动,最会模仿大人的样子,看到我们搞卫生,她就抢着抹桌子扫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纸沾了水到处擦,尽管有的时候反而弄脏了,可是看到她认真快乐的样子,我们就都开心了!我们全家还常常跟她一起互动,比如她带上围兜,拿了锅碗瓢盆做饭,还煞有介事的来问这个“你想吃什么菜”,那个“你想吃什么菜”,我们都认真的说“我要吃蛋炒饭”,“我要吃清蒸鱼”,于是她就说好的,马上做。一会就端上来给大家吃,我们就装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住的夸奖说“真好吃,真香”,她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
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概念。刚到学校什么都不懂,老师发红花,她扔掉,因为她不喜欢,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对的事,老师为了教育大家,让他们站到上面给大家讲什么是不对的,可她会跟他们一起站到上面,这个时候就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结合在家的表现,她也喜欢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龙头上冲洗,一来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湿了,二来还浪费了水,我们就跟她说衣服湿了要咳嗽,浪费水是错的,结合南方干旱的事,给她讲南方的小朋友因为没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让她懂得要节约用水。现在她还经常给我们大家发小贴纸呢,边发边说谁表现好就发小贴纸给她,我们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对象呢。
孩子从小就有虚荣心,喜欢争第一。开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赖皮,一定要我们等她让她,有时候干脆哭闹,这时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让给你,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领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竞争,得到第一是很光荣的,别人得第一你也该为朋友高兴。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第一而哭闹了。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们还是会惯着她一点,看着她咳嗽咳的喘不过气来我们都会很心疼,可是医生不让吃甜的,我们就和她说等身体好了吃,结果到超市看看这个甜的,那个又是甜的,说怎么都是甜的呀,讨厌死了!我听了又好笑又怜惜,希望她早早地把身体养好,做一个健康的宝宝!
点点超喜欢跳舞,说的具体一点就是扭屁股,每次都让我打开手机里的音乐,然后让我们坐好,她就开始舞起来了。其实从她六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对音乐有感觉了,总能抓住节拍,扭的很欢,而且是自编自演,而我们只需要当她的观众就行了,结束了还要鞠躬致谢呢。有时还要唱上一段,虽然有的歌词唱不全,但我们都笑着给她鼓掌,所以她就更喜欢舞蹈了吧,而我们全家也一致决定要她去学拉丁舞,绝对不埋没她的这个小天分。
其实,我并没有要她有多聪明、多能干,顺其自然,告诉她生活的常识、做人的道理,我觉得就够了。幼儿园是孩子最快乐的地方,是孩子的天堂,是最先感知的大家庭,让他们有节制的玩耍,认知,让他们知道尊老爱幼、亲切待人、友爱同学、关心别人,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学习,身心都健康这就足够了。
和宝宝在一起,自己常常也会变成小小孩,甚至一家人都会变成小小孩,亲婆常笑称全家都要变弱智了。我们用她的心感受这个世界、解读这个世界,亲爱的宝宝,希望你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全社会的希望!
培养孩子良好的口才
孩子出生了,来到这样一个陌生又新奇的世界,有大量的事物需要他去认知,又有太多的感受需要他去表达。但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表达能力之前,会听到些什么,将成为孩子理解世界的一扇关键之门。而这,却是孩子自己所无法左右的。因此,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方法及内容显得如此至关重要。
一:经常对孩子说话和唱歌。
无论是母亲单独和孩子相处还是父母都在,每天抽出尽量多的时间来和孩子说话。而且父母最好当着孩子的面交谈,给孩子一个自然,真实而美好的语言环境。并且给与孩子参与谈话的机会。这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好机会。除非孩子发问,一般不要给孩子讲解谈话中的某些生词的意思,即使问了,也只做最简单的回答。(可以在事后的某个时间专门解释)因为谈话过程本身和生词的理解是两个工作系统。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自然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温和的情绪。这里需要提一点,很多家长,特别是老年人,在和孩子说话时总爱说什么“喝水水,吃糖糖,洗手手,花花,狗狗”等这样的非正常词汇,并且总把孩子当“孩子”,用极其幼稚的语调和词汇来和孩子交流,这是对孩子发展语言和情感极为不利的。唱歌可以拓展孩子对语言的认知,让他感知到另一种情感表达形式,对孩子的情感发展很有帮助的。
二:成人要保持诚实的语言品质和道德品质。孩子会把你教的一切都当真,所以,在给孩子讲解生词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诚实。很多家长在面对一些敏感的字词,比如涉及性的,身体隐私部位的,以及一些不文明语言的时候,总爱采取回避或曲解的态度。完全没有必要,在孩子听来,“生殖器”和铅笔橡皮之类没有任何的不同,只需要在年龄稍大些时候告诉他们这些词语的使用场合就可以了。
三:不要强迫孩子学习的自然进程,让孩子按自己的步伐前进。这一点似乎很难作到。看看多少的家长让孩子们早早地背唐诗宋词,那些很早就把诗文被的滚瓜烂熟的孩子,很难在语言上有更好的发展了。语言发展和其他很多方面一样,是要有一个自然进程的。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当然就会有自然规律。无知和功利心促使太多的家长违背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四: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听到人的自然声音,而不是电子设备的声音。自然的人声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声音的细微差别,体会其中情感的不同。而电子设备传出的声音却缺少了“弦外之音”,要知道,声音一旦少了情感,再好的音质都会缺乏美感。家庭生活的自然声音很重要,太多嘈杂的背景音如电视,音响等扰乱了孩子对声音的辨别,同时也分散了孩子成长的精力,没有爱的味道的电子声音灌进孩子的大脑,真的会消耗他们成长的能量。(专门的音乐时间除外)。
五:并不是要时刻不停地说,该安静时要安静。每天给孩子留出一段自己安静独处的时间。
父母是孩子语言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语言能力与父母有密切关系。有些家长会说,我们的口才不好,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呢?大可不比担心,只要给孩子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再尽可能多的加上你们的爱,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口才是没有问题的。为了孩子,大家努力作个“能说会道”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