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让孩子聪明成长
发布时间:2022-02-03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让孩子学会乘坐电梯教学设计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短篇自然智能的定义是“在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不像其他的一些智能,自然智能更关注在大自然、户外这样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
游戏1草木大体验
让孩子用手去摸,感觉大自然,不要因为保护过度,减少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而缺乏触觉刺激,也会影响孩子的智能和情绪。
适合年龄:2-4岁
准备道具:公园绿地的各种草木
游戏说明:
1、带孩子到有花草树木的地方,让他用手去触摸树叶、树干、树枝、花朵、草、石头、细沙....。.等等。
2、带着孩子一边摸的时候,要一边缓慢而且清楚地告诉他现在摸的是什么东西,一再重复也没有关系,让孩子不仅看到了、摸到了,也了解那是什么东西。
注意事项:
1、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有限,不宜急躁地灌输给孩子一大堆东西,效果会大打折扣。
2、要细心注意孩子的反应,多给一些正面的响应;同时掌握孩子的态度与兴趣,了解孩子吸收的程度,并不断给他参与的机会。
3、跟孩子说话,要慢慢地、清楚地说,而且语调温柔,让孩子能够很容易接收父母要表达的意思,进而作出反应。
游戏2小鱼日记
通过饲养和观察,训练孩子视觉的追视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及对自然生态的了解。
适合年龄:5-6岁
准备道具:鱼缸、水草、小鱼数条等
游戏说明:
1、在鱼缸内置入除过滤气的水,并和孩子一起布置小鱼的家。
2、带孩子到水族店买几条小鱼,一次不需买太多条,可以公母都有,建议可以选孔雀或是球鱼等卵胎生鱼种,方便孩子观察纪录。
3、父母可为孩子准备一本记事簿,鼓励孩子随时将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1、第一次养鱼,可能孩子会碰到鱼儿不适应水质而死掉的情形,爸妈要适时的安慰孩子,如果可以趁机解释一下自然的生死现象。
2、当母鱼大肚子的时候,可以提醒孩子增加观察纪录的时间,跟孩子一起期待小生命的到来。
3、鱼缸的水要定期的更换,并清洗鱼缸,爸妈可以跟孩子分配工作,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最近,xx小朋友不愿意去上幼儿园,于是我就把工作辞了,提前给xx小朋友放了暑假,可是,小丫头一个人在家确实不好玩,总是缠着我要我跟她玩,于是,我每天除了干家务基本就是陪着她玩了,但是我会给她安排一个时间是玩的,一个时间段是用来做家务的,还有一个时间段是来上网的,所以,基本上还是陪她的时间比较多。这样有了固定的时间xx也就不闹了,我想做点什么也方便多了。
可是每天都跟她玩也不知道玩什么东西,有时候是跟她一起搭积木,有时候是跟她一起看书,今天我跟她玩了个小游戏,用她的话说是叫水母游戏,那是因为有一天我看见墙上的贴图水母,然后她要玩游戏,她说就玩这个游戏吧,想不出来玩什么,于是就说我数数到10,她来走路,走到前面就她唱歌,走到后面就我唱歌。今天她说妈妈,我们来玩水母游戏吧,其实我都想不起来什么叫水母游戏了,她跟我讲解了一下我才记起了。
游戏开始了,我开始数数,然后她开始围着我走,第一次就轮到我唱,于是她让我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我给她唱了,第二次就轮到她唱歌了,她唱了一首在幼儿园学到的歌,第三次的时候她让我跳个舞,我问她:跳什么舞呢????
她说:跳过《隐形的翅膀》吧,
我说:可是我不会跳呢?那怎么办?
慧说:那我来教你吧
于是她就起来教我怎么跳,我也像个小孩子一样跟着她学习,xx小朋友玩的可开心了,后来还有很多次,我都故伎重演,让她来教我唱歌或者跳舞,有时候是读唐诗什么之类的,我想孩子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的胆子也会变大的,而且还巩固了自己所学的东西,让她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学习游戏两不误
亲子游戏让孩子快乐成长
日常生活中,父母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宝宝玩上一两个小游戏,可多一些亲近孩子的机会,还可让孩子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和拘束,也是孩子发泄情感的有效途径。
扮鬼脸
游戏方式:慢慢对着宝宝吐舌头、发出啊啊咿咿的声音,或鼓起腮帮子吹气、吹口哨,或挤眼、皱眉……
解读:游戏动作主要锻炼孩子的口腔、舌头,为2个月以上宝宝的语言发展做好生理器官方面的准备。
提示: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调整速度和刺激程度,让宝宝有兴趣观察到整个过程,并学习模仿。此外,游戏中,父母要对宝宝先做如笑、咳嗽等动作,之后再说话,有利于促使宝宝产生积极的沟通愿望。
爬高山
游戏方式:妈妈面对面抱着宝宝靠坐在沙发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腿站在妈妈的腿上,宝宝在妈妈托举的力量下,沿着妈妈的身体向上踩,一直到肩;稍作停顿,再把宝宝的背转向妈妈,贴着妈妈的身体滑下来,一直滑到脚背。边做边念歌谣:“宝宝爬高山,爬呀爬,爬到顶啦!”暂停后又说:“宝宝滑下山,滑呀滑,滑下来啦……”
解读:这个游戏对锻炼3个月以上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前庭器官,以及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益。
提示:游戏中妈妈的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用腰腹及胳膊的力量。同时,如果宝宝动作缓慢,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宝宝磕碰。
找妈妈
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先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妈妈在这里!”然后用丝巾遮住脸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停留两秒,慢慢再从丝巾后露出笑脸:“妈妈在这里。”大一点的宝宝会自己扯掉丝巾,妈妈可以夸张地做惊奇状:“哦,宝宝找着妈妈啦!”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躲到别的房间,要让宝宝能看到妈妈从房间里出来。
解读:这款游戏适合4个月至5岁的孩子,对缓解宝宝分离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提示:当宝宝有意躲在同一地方让人找到时,妈妈不要干涉;妈妈躲的地方也要容易被宝宝找到,如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躲在同一地方,以让宝宝提高兴趣。
寻宝藏
游戏方式:在抽屉或盒子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看到妈妈是如何打开抽屉或盒子发现宝藏的。重复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打开抽屉和盒子寻找玩具;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提示的2岁以上宝宝,可以把玩具放在房间里某个开放的地方,如茶几或椅子下,让宝宝去寻找;对于5岁以上的则可以绘制一张寻宝图,标上藏宝地点,让孩子去寻找。
解读:游戏对锻炼1岁以上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观察记忆能力都很有帮助。
提示: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宝藏,一定要智慧地帮助他完成任务,譬如妈妈走到玩具旁做寻找状,以吸引宝宝注意藏宝地点;当宝宝找到玩具,应及时用鼓掌加以激励。
过家家
游戏方式:当宝宝扮演某个角色时,父母就扮演与之对应的角色。如果妈妈扮演宝宝时,可以表现宝宝平时的弱点,如不肯吃饭等,观察宝宝的反应。
解读:游戏能帮助2岁以上的宝宝了解社会关系,锻炼社交技能。
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宝宝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游戏取代训斥,使宝宝在快乐中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
让孩子在阅读和游戏中增长知识
让孩子在阅读和游戏中增长知识空洞的学习对于孩子尤其是低龄儿童来说是一种纯粹的折磨。刻板的知识,艰涩的语言会让孩子敬而远之。然而寓教于乐带给孩子的却是一种享受。最近xx收到的这期科学小超人就是通过小纸船探险的经历,让幼儿了解各种船的驱动方式与浮力的设计,这种略显生涩的知识融合在故事游戏中,理解起来也容易多了,而且互相串联,比如在小船探险之后介绍了拱桥、竹笋、动物等等,桥和竹子在前面小船探险中都有出现,自然而然引来了接下来的介绍,一点也不突兀,非常不错。
这期的读本以蛋糕师开篇,这个角色xx最熟悉了,今年在本地售楼部做过几次蛋糕,xx对做蛋糕的基本步骤已经很熟悉了,当然了,在售楼部做蛋糕的时候蛋糕是烤好了的,小朋友只进行后面的上奶油裱花的步骤。所以xx对书中介绍的她所不熟悉的材料准备阶段还是很感兴趣的。对书中列出来的那些工具也很感兴趣。做蛋糕首先是用称量,准备好液态的食材和固态的食材,牛奶、色拉油、面粉、糖、黄油等。之后对面粉进行过筛、搅拌入模。这个时候就可以放进烤箱了,给烤箱设定正确的温度和时间,就能烤出松软适度,香甜可口的蛋糕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步骤,用奶油装饰蛋糕,
学会了做蛋糕,享受美食后,接下来就是知识的汲取了。让我们跟着读本一起跟小船去探险吧。一只黄色小纸船浮在水面上,跟着河水往前跑,它的探险由此开始了,一路上遇到过竹筏、摇橹船、江水中的大船、海上的大轮船,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竹筏是因为身体是中空的,比较轻,所以很容易浮在水面上,竹筏大多都是在浅水区航行,而摇橹船一般在江南水乡比较多,这次带xx去苏州,小妞就看到了平江路边上河道里的小船,只是因为价格比较贵,一条船两三百吧,我没有带xx去体验。什么时候遇到合适的会带小妞真实的体验下摇橹船的感觉。摇橹船是靠船夫摇动船尾的橹,慢慢摆动前进的,这和鱼摆动尾巴产生力量前进是一样的道理。而江水中大船,对于孩子来说确实很神奇,我们去年的时候还曾经坐着大巴过长江上的轮渡,小妞就问过我为什么轮渡上可以装这么多东西。这主要牵涉到浮力的问题,我们可以带着孩子按照读本的介绍进行简单的浮力实验。而它的动力是利用马达带动螺旋桨产生动力前进的。当孩子了解了江上的轮渡,对于海上的大船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家长能带着孩子实地看看这些小船,竹筏,大船,孩子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生活于南方,尤其是一些江南水乡,那真的是三步一个桥,五步一个拱。而大多数城市的公园也随处可见各色的桥,但是很少有家长会想起来给孩子介绍这些桥。这期小超人的读本,正好弥补了家长对这方面知识缺乏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了解了小船探险路上会遇到的拱桥,接下来给我们带来的是关于竹笋的知识。正好迎合了前面的竹筏的介绍。竹子是从竹笋开始,竹笋外面包裹一层层像叶子一样,他们保护嫩嫩的竹笋,而等竹子慢慢长大这些叶子样的东西就会脱落,在春天的时候,南方的市场上随处可见卖竹笋的,而对于公园或者山边也会贴出禁止私自挖竹笋的告示。竹子长得很快,而且竹子也非常占地盘,我们在竹林边玩的时候想必也注意到了,竹林里似乎除了竹子,很少有其他的植物,原来竹子不只地面上的竹杆长的快,地下的茎也长的很快,可以快速蔓延到其他地方,竹子吸收营养很快,使其他的树吸收不到营养,所以竹林里一般只有竹子,没有其他的树。而且竹子的种类很多,有绿竹、金丝竹、紫竹、淡竹、佛肚竹,竹子的用处也很多,尤其是在南方,真的是随处可见竹子,其实朵妈第一次见到真的竹子,还是来到这个城市,当时和同事一起出去玩,被大面积的竹林震撼。
我觉的这期读本最好的就是环环相扣,这不介绍完竹子,接下来介绍的动物,跟竹子也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一节节的。
而在读本的最后是故事剧场,跟喜鹊学筑巢。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读完整个读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脑力游戏学习单,里面就有些跟读本相扣的小游戏。非常棒。
有科学,有故事,有知识,真心非常棒的。
别让孩子的聪明毁在你手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可是,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一起来看看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没有?爸爸妈妈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一大错:家长专制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第二大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第三大错:“善意的”谎言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第四大错:杜绝冒险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第五大错:不遵守法规功德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第六大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第七大错:不热爱大自然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违反规定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他喜欢的鱼,杀掉了他喜欢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吃这些动物了。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生灵。第八大错:重机械结果,不重视创新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因为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慢慢变成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使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升学率。不管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第九大错:盲目攀比又发嫉妒心理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时,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跟他崇拜的人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像你这么懒!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自尊心。最初,孩子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当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天真的孩子学会了!第十大错:不能正规竞争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将失去向上的冲劲儿。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原因,争取下次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听不懂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社会的不公,指责教育的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在怎样培养孩子?收起你手里的刀,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保留他们天生的优良品质,给社会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