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六个细节让孩子走向成功

发布时间:2022-03-03 让孩子学会乘坐电梯教学设计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短篇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

一、珍惜并鼓励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培养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环。每当孩子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孩子坚信自己有能力。

二、肯定——心理强化剂

当孩子有错时,应该针对错误行为就事论事,不应否定孩子的全部价值和各方面的成绩。

三、让孩子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自身优势亦是强者的一个显著特点。遗憾的是,不少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而不愿听取孩子的个人意愿和自我评价。

四、专注——注意力的培养

通过简单而经常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如对幼儿,可唱一首歌(或用录音机放)并要他细心听,然后问“歌中的主人公住在什么地方?”“和他在一起的是什么小动物?”

五、信息刺激——成功的阶梯

“永不满足”是强者的一项宝贵品质。要常提醒孩子“我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时刺激他夺取新的成功的欲望。若有可能,办一个孩子成绩册,甚至布置一个陈列室效果则更好。

六、“一步一个脚印”——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善于分析条件,科学地制订计划是强者的成功之道,亦有赖于幼年时父母的悉心栽培。假如你的孩子自己制定了“优秀”的目标,父母可以帮助他把这一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以便孩子经常对照一一攻关,实现自己的愿望。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送给孩子走向成功的点金石


传说中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

有一则关于“点金石”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穷人,偶然得到了一卷神秘的羊皮卷书,书上道出了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它和成千上万的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

于是,穷人变卖了他为数不多的财产,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普通的石子并且因为它摸上去冰凉就将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几百次地捡拾起同一块石子。于是,他决定,每当他摸到冰凉的石子时,他一律将它们扔进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传说中那温暖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进海里,又去捡起另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又一颗……?

终于,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但是啊,他把它随手就扔进了海里!

是的,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手中的石子都扔进海里!

他已经如此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块石子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看来,真是如此啊!

所谓习惯,词典上解释说,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对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习惯与他的性格及命运间关系的阐释尤为丝丝如扣,他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未来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小养成的习惯。

一次,有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获奖者平静地说:我是在幼儿园学到了对我终生有用的东西。在幼儿园里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说话,喝汤时不出声,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老师说话要认真听,学习时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是幼儿园老师从小培养了我良好的习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存放在你的神经系统里。你有了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所有爱孩子,渴望孩子优秀成功的父母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吧,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事实上,良好的习惯是做父母的今生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因为,良好的习惯才是真正的通向优秀的点金石!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原始资本!

爱心加耐心逐步走向成功《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


假期里的时候看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初次拿到书的时候并没有太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某天随手拿起书本翻阅了一下目录,看着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就是第五篇因材施材中的一篇文章,文章题目叫做《老师挨了一个耳光》,这个题目映入眼帘,马上与我产生了共鸣。

书中的强强是一个“小霸王“,简单点说起来就是家庭中的暴力因素长期造成他产生了攻击性行为,而且不仅对其他的幼儿,在一次事件中还动手打了老师耳光。此时此刻,就有这样一名孩子“怡怡”在我的班级中,看了这篇文章以后,结合自己对“怡怡”的引导与教育的过程有了一些想法。

确实,班级中存在这样一名小霸王真的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在我接受这个班级的时候,已经是小班最后一学期的最后一个月了,那个时候的怡怡还只是有一些攻击性行为,到了中班以后在我和搭班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逐渐好转了,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搭班老师换了很多个,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怡怡”的小霸王脾气越显严重,而且攻击性行为也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频繁的更换老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些有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老师在她的眼里就毫无威信了,因为“怡怡”这个孩子是比较聪明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心理比较敏感很会察言观色,对于在班级中呆不久的老师她是不听话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大班上学期,怡怡的攻击性行为显得越来越严重,以前在她身上用过的很多方法现在都不怎么起作用了,孩子的年龄增长,思维能力也强了,她的完全自我的个性显得越来越明显。渐渐地,她开始更频繁的欺负班里“弱小”的孩子,这些孩子被欺负了也不告诉老师,有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每次发现我都警告“怡怡”,她很会看脸色,专门趁我看不见的时候,或者我不在班级的时候去欺负他们,每次受到批评她都显得很生气,很多时候为自己狡辩,狡辩的时候脸上表现的非常不屑,很不服气,嘴里还会叨叨念念的说一些话,如:“是他自己摔得,又不是我撞得……我又没看见……自己不看看好管我什么事……”等等,其实是她故意的,我都看见了,她故意做这些行为的时候还假装一副很自然的样子,伪造成不小心的样子。有几次,比较严重的,搭班老师和阿姨在制止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她推了老师和阿姨,还发展到动手打,我觉得应该需要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书中描述的强强和怡怡有一些相似,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强强的父亲以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乖的行为,怡怡的爷爷也是用这种方式对待不乖的时候的她,而且怡怡的父母平时带她很少,幼儿园接送都是爷爷来的,平时也是跟着爷爷多,隔代教育总是存在一些弊端的。

适当的吃苦,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路!


适当的吃苦,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路!

01

儿子上初三了,住校。经常会抱怨学校的饭菜太难吃,生活条件太差。

“土豆炒肉里只潜伏着两块肥肉!”

“西红柿炒鸡蛋找不到鸡蛋,根本就是西红柿炒西红柿!”

“好不容易炖回排骨吧,量还特小,不拼命抢都买不到!”

“打热水要跑出二里地!”

“床板子硬死了!”

说起学校里的苦来,儿子就像下倾盆雨似的,是直泄而下。

当然,我知道,学校里的生活与自己家里是根本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比起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我上初中时,在离家三十外的镇上,十八个人挤一间宿舍,每天的饭简单到,每顿只有馒头和从家里带的咸菜,学校每顿也会做两个炒菜,但没有几个同学舍得花钱买来吃,学校里人多,上厕所,用水笼头都得排队......

儿子皱着眉头说:“根本不是一个年代,没有可比性。”

儿子抱怨归抱怨,没有我和他爸的“特赦令”也是白搭!抱怨完了,照样去学校“受苦”。

晚上和爱人散步回来,在楼道门口儿见到三楼的女人正在来回溜达,停下聊了一会儿天,她说:“等到十点钟要去学校里接女儿回来!”

我知道,她女儿上的那所高中是住宿制的,办理走读非常麻烦,三楼的女人说,学校条件太差,女儿天天抱怨吃的差,住的差,一想到孩子在那受罪,我就难受,干嘛让孩子受罪呢,麻烦点,天天接呗。

于是,现在,每天是这样的,五点钟要早早的起床给孩子做饭,然后送去上学。等到十点下了晚自习,再去接。想来,跟上幼儿园时一样了。

02

我很奇怪:大多数孩子能吃的苦,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能吃呢?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大多数时候,不是孩子吃不了苦,而是作为家长的,不舍得让孩子吃苦。

只要听见孩子一嚷苦嚷累,赶紧一把揽过来,拉到舒适窝里保护起来,让他在温床上幸福成长。

可是,这些家长是否知道,人生的道路上,吃苦这条路是必经之路,你能够保护他的时候,他没有吃过苦,等有一天你保护不了,而他又在温床上长习惯了,当苦来临时,他会承受不住。

03

我的同学小M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眼巴巴盼来的宝贝疙瘩,唯一的儿子。父母对他的爱,真是捧在手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那时候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从小到大,都是吃好的,一家人吃馒头,要给他蒸几个包子,每天早上单独给他自己煮一个鸡蛋吃,粗活从来都是姐姐们干,他反而到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至五年级上学的书包都是比他大一岁的三姐给他背着。

这样一个宝贝,从小没有吃过一丝一毫的苦。

后来,他长大了,姐姐们都已经出嫁,他也在父母的帮助下娶了妻,又生了孩子,自己也到了而立之年。

可是父母渐老,孩子渐大,他却无力负担一家老小,在家里种地,他不会,说:“现在年轻人哪有人种地啊!”

他跟着村里的人们出去打工,去了三天他独自背着背包回来了,说:“在工地上拉砖太累了,受不了。”

04

不久又有人叫他去做工,没出几天,他又回来了:“不是人干得活儿,又脏又臭,住得跟猪窝似的。”

这样如此反复了多次,他没有赚到钱,却白白赔了路费,再也没有人叫他一起出去打工了。他就在家里成天吊儿郎当地玩儿了一天又一天,玩了一年又一年,还好有父母那点老本儿可吃,不至于挨饿。

他的父亲去世不久后,母亲便得了脑血栓,又要吃药,还必须有人伺候。

买药,他拿不出钱来,伺候他又嫌脏嫌累,一怒之下把脑血栓的母亲送到了姐姐家,扔下便走。母亲看着他的背影直流泪。

其实他也不好受,上有病母,下有娇儿,自己却眼睁睁受不下苦去,挣不了养家糊口的钱来,只能过着穷困潦倒又被人瞧不起的生活。

不知道他的母亲有没有后悔,如果他早知道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会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当初她会不会选择,让孩子吃一些该吃的苦,锻炼他的身心和毅力,而不至于等到这个世界靠他支撑时,他完全无力,无可奈何。

这时,他所吃的苦,远远要比小时候所谓的苦,不知道要苦上多少倍。

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应该尽己所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大多数人能吃的苦,就一定要让他吃,不要舍不得,不然,等到有一天,他应该顶天立地时,他承担不起,就会吃更大的苦。

家长们,别舍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成长必经的路。

内向的孩子也能成功


很多人说:“性格决定成败”,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完美,以求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家长的美好愿望无可厚非,但这里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性格”。事实上,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性格”,基本上包括了心理学上的“气质”和“性格”两个概念。气质是指个体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在发生速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它决定于生物学因素,也就是说,它来自遗传,是稳定的,不易改变。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个典型类型。

我们常说的活泼好动、思维灵活的外向性格多是指多血质和胆汁质,而安静沉稳,不善交往的内向性格多是指黏液质和抑郁质。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指的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比如勤奋、慷慨、诚实、礼貌、遵守时间和规则等,它是环境的产物,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属性。所以,人的性格尤其是小孩子的性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适当改善的。不过,我们所说的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它受遗传影响,不易改变。

其次,性格有优劣之分吗?很多人认为,“性格决定成败”,认为这个“性格”有—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是符合这个模式的性格,都可以获得成功。事实不是这样的。不同的行业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内向的人拥有同样的机会。比如做教师,要求善于沟通;科研工作者,就要求性格沉稳,能沉下心去。“性格决定成败”说的是能否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找到适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那么,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我认为家长需要搞清楚“成功”的定义。从早期的“哈佛女孩”开始,到书店里随处可见的成功学书籍,成功的热潮激荡着家长的心,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带着孩子往那个叫做“成功”的路上奔跑。追求成功并没有错,错在这些人篡改了成功的定义。期盼孩子各个方面都优秀,当然不错,可是现实中,总要有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每个人总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笔者认为,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寻找一条适合他的路努力行走,未必不是一种成功的生活。

第二,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他认识自我、确认自我价值、形成自信的时期,他需要鼓励和肯定。如果在这个期间里,孩子总是被否定、批评、呵斥,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他的自我评价会很低,可能导致他的情绪和自信心下降。在这样的低自我评价中成长,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势必要受到影响。

第三,给孩子一定的机会,但不是定目标。针对内向、木讷的孩子,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适当的改善,但切勿给他太大的压力。

从小走向成功:情商培养最重要的六个方面


“EQ热门”的六大揭秘

EQ:Emotion Quotient,情商,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个词,因为从0岁-100岁,高EQ能让人生更加完美、充实和具有成就感。那么国外宝宝的热门EQ都是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一下。

1、同情心和爱心

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同情心,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看到另一个婴儿啼哭时也会触景生情,毫不吝啬地落下眼泪,这是同情心最简单、最原始的表达方式。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你应该帮助他在平常的生活和玩耍中进一步培养这种好的品质。你可以不定期地问孩子:为了让其它小朋友开心、快乐,你该怎样做?今天你怎么惹小朋友生气了?你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融洽关系,培养孩子不断为他人付出爱心。

2、理财习惯

阿岚(化名)决定通过带孩子一起购物来让他潜意识中懂得每一元钱的价值,开始孩子还惊讶钱消失的那么快,现在他会明白并很高兴钱帮了他们这么多忙!另外,你可以把钱交给孩子(至少8岁的儿童),并让他买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孩子第一次成为钱的主人并亲自支配它,定会不知所措,你可以为他做一些精心的场外指导。告诉他如何合理地计划、支出这些钱。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会使他终身受益。

3、专注与责任心

鼓励并尽量让孩子全身心地专注于一项爱好或课外活动,如果这星期各种活动蜂拥而至,她既要练芭蕾,又要弹钢琴,还要画画,孩子会身心疲惫,力不从心,结果是她可能什么都学不好,相反,如果你只为她精心挑选一项她喜爱的课外活动,她不但会精力充沛地用心学,而且还会培养一种对自己所从事活动、对自己所在集体的强烈责任感。

4、学会理解别人

一天,雅丽(化名)发现,由于自己6岁的儿子嘲笑并且没有邀请同班的一个同学参加他的生日派对,致使这个同学伤心地哭了。

雅丽没有直接指责自己的儿子,而是引导他说:如果没有被邀请的是你,你有什么感受?儿子马上意识到由于自己的行为而给同学造成的伤害,他立即邀请这个同学参加了他的生日派对。通过一件看似微小但却能使孩子受益菲浅的小事,启迪他如何理解、善待他人。

5、诚实做人

孩子难免会说一两句谎话,这时你要耐心地教导孩子。6-7岁的儿童能很快意识到他们说了谎话,并感到很内疚、惭愧,却又不知所措,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摆脱一切心理压力,让他们放心地感到你不会责骂他们。当孩子能坦白地指出他人的错误行为时,你要对他的勇敢、正直行为进行鼓励、表扬。

6、不要拒绝勇敢

今天女儿忧心仲仲:她认为一个同学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但又不知该不该说。朱莉为女儿讲述了她的经历:在一次班干部竞选中,朋友请求她投自己一票,但这不是她的初衷,暗中投了另一个同学一票。朋友因失去这一票落选了,但这一切朱莉并没有告诉朋友。朱莉惭愧地说道:从那以后我发誓,只要自己坚信正确的就要勇敢地说出来。女儿被朱莉的一席话感染和激励着,她知道该如何面对和处理一些事情了。

让孩子快乐,还是成功


近来,一个家庭教育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让孩子快乐还是让孩子成功?成功派的观点是:人生就是要追求成功,没有成功谈不上快乐,为了成功,即使让孩子们先“痛苦”若干年也在所不惜。“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派乃“望子成龙”者。快乐派的观点是:人生就理当活得快乐,没有快乐的成功毫无意义,只要快乐,孩子没出息也无所谓。“我平庸,我快乐!”快乐派似乎是“望子成虫”者。双方观点尽管针锋相对,思维方式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把成功与快乐截然对立起来。其实快乐与成功的关系远没有这样简单。二者既是矛盾的双方,又是相容的双方,还是并列的双方。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乐,失败不能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妨碍他们继续追求成功,对这种孩子,既不必强调成功,也不必嘱咐他们去寻求快乐。有的孩子看来很成功,但是快乐的源泉过于狭小,完全寄托于高分,一旦考不好,他们就有可能崩溃,对这种孩子,就不能过于强化狭隘的成功意识。有的孩子潜力本来很大,但浑浑噩噩过日子,这时候适当强化他的成功意识,或许能使他活得更充实,也更快乐。有的孩子每天无忧无虑,学习也尽了力,但能力如此,这时父母若拼命逼他“成功”,则有可能使他既失去快乐,又失去他本来可能获得的那种成功,终成一个心灰意懒的失败者。有的孩子能力有限,但心高气盛,拼命想争高分,精神表面亢奋,实际疲惫而焦虑,这种孩子万不可再强化成功意识,否则很危险。有的孩子饮食终日无所用心,脑子够使,不往正事上用,他们看起来似乎很快乐,其

实只拥有最肤浅的感官刺激,这种孩子,既不懂成功,也不懂快乐,两样都要补课。有的孩子只有成功才能快乐,有的孩子成功不成功都可以快乐。有的孩子只有快乐才能成功,有的孩子皱着眉头也能得到成功。孩子什么样的都有,想按一个或几个公式来塑造孩子,极不明智。父母有权“望子成龙”,也有权“助子成龙”,但是没有权利“逼子成龙”,没有权利把“成龙”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同样,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快乐派的父母实际是在对孩子说:“你快乐,则我成功。”而成功派的父母实际是在对孩子说:“你成功,则我快乐。”我认为,无论快乐还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观、快乐观、幸福观强加在孩子头上。父母无权包办孩子的未来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父母,应该学会科技含量更高的教育方式——尊重,交流,引导,指导。这很难,需要动脑筋,需要学习,但是如果不走这条路,成功派和快乐派父母将发现,成功和快乐都在离他们而去,迎面而来的则多半是失望、焦虑和苦恼。头脑“古代”的父母,教育现代的孩子,结果大抵如此。

走向成功之路:父母与孩子相处也有大学问


有的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需要刻意留出和孩子独处的时间吗?怎么知道我是否娇惯孩子?下面有专家来一一解答。

在家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就够了吗?是否还需要分别和每个孩子单独相处一会儿?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会给孩子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尽管如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别需要和兴趣,其中有些兴趣和需要,不一定要当着全家人的面讲出来。

一对一的交流很关键(不管这样安排有多麻烦和困难),这样做,你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的兴趣、情感和思想。开始的时候可能有点儿难,但只要形成惯例,你们一起相处得这些点点滴滴,一定会被你们珍惜一辈子。

怎么知道我是否娇惯孩子?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掌握适度原则。不然,孩子长大会认为,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他们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给孩子“迟延的满足”甚为关键,这在多数成功的成年人身上得到了验证。这些成年人懂得“种瓜得瓜”的法则,也明白,现在所做的会成就将来的成功和回报。

很多情况表明,这样的成功之路和他们的童年受教育有关:即他们怎么做才能受奖,怎么做才能得到礼物。很多孩子懂得,为了得到奖励必须付出努力才行(生日和圣诞节除外)。不管父母多富有,礼物和恩惠都不能白给孩子。孩子要想得到什么礼物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争取,并耐心等待。

相关推荐

  • 自信,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自信,培养自信是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职责。 记得那次,我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跳绳比赛”,有的幼儿一次能跳10个,有的幼儿一次能跳50多个。 轮到欣欣小朋友跳绳时,她头一低...
    2020-11-1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教师心得 让孩子由胆怯走向成功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大班综合活动《方格子老虎》活动反思,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情况分析: 晖晖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可能是由于长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原因,晖...
    2021-05-02 阅读全文
  • 送给孩子走向成功的点金石 传说中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 有一则关于“点金石”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穷人,偶然得到了一卷神秘的羊皮卷书,书上道出了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它和成千上...
    2021-04-10 阅读全文
  • 爱心加耐心逐步走向成功《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 假期里的时候看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初次拿到书的时候并没有太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某天随手拿起书本翻阅了一下目录,看着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就是第...
    2021-02-24 阅读全文
  • 适当的吃苦,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路! 适当的吃苦,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路! 01 儿子上初三了,住校。经常会抱怨学校的饭菜太难吃,生活条件太差。 “土豆炒肉里只潜伏着两块肥肉!” “西红柿炒鸡蛋找不到鸡蛋,根本就是西红柿炒西红柿!” “好不容...
    2020-09-30 阅读全文

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自信,培养自信是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职责。 记得那次,我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跳绳比赛”,有的幼儿一次能跳10个,有的幼儿一次能跳50多个。 轮到欣欣小朋友跳绳时,她头一低...

2020-11-14 阅读全文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大班综合活动《方格子老虎》活动反思,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情况分析: 晖晖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可能是由于长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原因,晖...

2021-05-02 阅读全文

传说中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 有一则关于“点金石”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穷人,偶然得到了一卷神秘的羊皮卷书,书上道出了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它和成千上...

2021-04-10 阅读全文

假期里的时候看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初次拿到书的时候并没有太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某天随手拿起书本翻阅了一下目录,看着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就是第...

2021-02-24 阅读全文

适当的吃苦,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路! 01 儿子上初三了,住校。经常会抱怨学校的饭菜太难吃,生活条件太差。 “土豆炒肉里只潜伏着两块肥肉!” “西红柿炒鸡蛋找不到鸡蛋,根本就是西红柿炒西红柿!” “好不容...

2020-09-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