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害了孩子?
发布时间:2020-06-12 我是谁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谁吃谁 谁幼儿园说课稿 动画片对孩子来说是什么?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还是家长打发孩子的一种方法?前段时间由《喜羊羊与灰太狼》引起的儿童被火严重烧伤的事件,无疑给广大家长敲醒了警钟,我们不论动画片的内容是否合乎儿童的发展,我只想知道家长在这件事上扮演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呈现爱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我们不能说自己高兴的时候对孩子又亲又抱,自己烦躁的时候就用动画片和游戏去打发孩子。
我们大人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是乐趣的动画片,对他们来说也是接受知识的一种方式,像有的孩子去模仿动画片的内容撑着雨伞从楼上跳下来,他们以为自己也会飞起来,结果只有痛苦降临。难道只有毁灭性的事情发生才能让我们警惕吗。
动画片也是孩子的乐趣,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的乐趣,但是我们可以陪伴他一起看,适当的给他们分析动画片的错与对和真与假,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危险的发生,保护我们的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是谁接走了亚亚
一天下午,孩子们都接走了,老师和往常一样,在临下班前拿起班上孩子的名字,一一回忆哪位幼儿是谁接走的。当老师看到亚亚的名字时,不由一愣,“是谁接走了亚亚?”她思前想后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当时的时间已经过了六点半,院子里空空的没有一个人。老师推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想:“这么晚了,也没有见亚亚的妈妈再来接他,可能是他的家人已经把他接走了。”同时还不断地安慰自己,“他不会偷着跑的。”“到底是谁接走了亚亚?”“他会不会是自己偷跑的?”回家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位老师,她越想越坐不住,于是这位老师晚饭也没吃,跨上自行车冒雨来到幼儿园,查出亚亚的家庭住址,决定到他家里去看看。[处理结果]当这位老师冒雨在深夜10点左右敲开亚亚的家门时,他们对老师的深夜来访大吃一惊。老师急切地说明了来意,亚亚的父母听完之后,马上道歉说:“真对不起,我们去接的时候,你正和一个小朋友在说话没有看见。今后我们一定注意,接孩子走时给您打个招呼。”并且反复地对老师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表示感谢。[评析]这位老师不知道亚亚的家长给予的是赞扬还是批评,这件事对她的震动很大。一场虚惊之后,从表面上看这位老师好像是小题大做,白白辛苦了一个晚上。但实际上这场虚惊的意义很大,它提醒老师们注意:1.在幼儿离园这个关键时刻,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2.和家长联系不够,使得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工作。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一丝一毫的马虎都可能是事故发生的隐患。更重要的启示是,幼儿园应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发生意外。
是谁把记录表弄坏了
周彦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捣蛋鬼,不守纪律,欺负同伴,损坏物品等,总有他的份。下午,带孩子户外活动后,刚刚走进教室,就发现自然角的一本记录表封面破了。我马上回头问孩子:“是谁把记录表弄坏了?”“是周彦”孩子们不假思索地说道。“不是我弄的!”周彦马上站起来反驳。一看是周彦,我当时就火了,这个孩子,调皮捣乱,几乎天天给老师惹麻烦,一批评他,总就摆出一副被冤枉的样子。我生气地说:“是不是你弄的,周彦?”“不是我!”还是不认错的回答道。“不是你还会有谁?”我肯定的说道。这时,周彦用手指着豆豆说道:“是他”。豆豆可是班里最老实、听话的孩子。我把头转向豆豆,怀疑问道:“豆豆,是你弄坏的?”。只见豆豆满脸通红,低着头胆怯的说:“刚才排队,小朋友挤我时,记录表掉下来被我踩破了”。我一下子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我在班上给周彦道了歉,告诉豆豆以后要小心。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为什么孩子们对会周彦有偏见,那都是因为受我影响,因为我对调皮的周彦有着偏见,这对他是不公平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老师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孩子每天都是新的!
1月28日上午,细雨蒙蒙,但是在北河娄社区里,参与绿管家项目的叔叔阿姨们热情不减。他们围坐在社区会议室里听项目负责人张老师给大家介绍接下来的项目规划多肉栽培项目。张老师对这一项目的实施流程等做了详细介绍。这次活动的重点工作利用上次活动厚土栽培的成果――厚土栽种果苗。张老师就带来的桔苗的特点、栽种要点等向大家做了介绍。然后把苗分给居民朋友们在大家事先准备好厚土的深花盆里栽种。虽然外面下着雨,撑伞操作不是很方便,但是大家还是干劲十足的挖坑、把苗放进坑里,填土。一旁的张老师和志愿者们边查看着大家的栽种情况,边给他们一些技术指导。整个活动在大家的热情参与下圆满完成。活动后,我们又聚在一起就此次活动做了总结。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绿管家项目会更棒,菜园会更美,活动也会更加有效。
谁的老师厉害
户外活动时,芳芳园长去镇上开会回来了,芳芳园长自己开着她家那辆面包车拉回了一些玩具,孩子们看到了,小小班的亦非惊讶的大声喊起来:“快看快看,老师会开车,老师自己开着车。”听到亦非的呼喊,全体孩子的目光齐刷刷的望向芳芳老师,“哇,老师还会开车!老师真厉害!”这声音来自大、中、小三个不同的级部,那种语气,充满了对芳芳园长的崇拜。“会开车有什么厉害的,俺们老师长得高,还会开飞机。”突然,人群里发出了这种和现场气氛不和谐的声音,顺着声音望去,是小小班的于子航。他正一脸不屑的说着。“嫩老师不会开飞机,俺没见过,俺老师还会开火车呢。”中班的航熙立刻反击。“你们老师都不厉害,俺老师最厉害,俺们老师会开轮船。”嘿,大班的安家逸不高兴了。“嫩老师没俺班老师厉害,俺老师就会开飞机,也会开火车,兰兰老师还会开大炮。就比你们班老师厉害。俺老师还胖,看你们老师瘦的,一定什么也不会。”这是小小班聪明的小孩国睿,小国睿一口气把大家说的总结了总结,大概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说明小小班的老师最厉害吧,我和老师们看着孩子们的这场“战争”,都忍不住笑了。
我不想破坏孩子们心里老师的美好,只是笑着听着孩子们的争论。我想:老师的形象至关重要,老师的一行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今天的孩子难教育,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难在哪里呢?有人说知识不足,有人说方法不当,这些都是对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对今天的孩子缺乏了解。有些父母也许不服气:知子莫如父母,我们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难道还不了解他(她)?
让咱们来看一些事实吧。
住进高楼里的孩子孤独感增强了,父母们于心不忍,建议孩子外出跑跑跳跳,孩子却回答:“没劲!”鼓动孩子找邻居伙伴玩玩,孩子竟说:“不愿意”。
如今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卡通(漫画)。有位干部是儿童图书奖的评委,抱回家许多获奖图书。可儿子毫无兴趣,却用零花钱买回近百本卡通,忘了吃饭,忘了功课,忘了睡觉,看得开怀大笑、浑身乱抖。父母困惑不已,要过卡通书细看了半天,居然看不明白:这是什么鬼东西,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可问题是孩子一看就懂,一懂就迷,您是大人怎么就看不懂呢?
正如读书一样,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最难读的是子女这部无字之书。做父母的,要透过子女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每一天,每一年,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难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对象,也必然导致教育无效或失败。所谓复杂,是说今日孩子接受了复杂的大量信息,由于难以消化、难以适应而产生了复杂心态,甚至模糊了与成人的界限;所谓简单,是指今日教育在原有的体制内循环,父母由于无法面对新人类新世界而显得简单尴尬,甚至连自己也困惑不已。
如果,以前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则倒了过来,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呢?具体说来,要多陪孩子玩一玩,要耐心听孩子讲话,要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要看一点《少年儿童研究》之类的报刊书籍。
21世纪已经向我们匆匆走来。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孩子,既有良好的机遇,也有众多的麻烦。例如,心理障碍增多等等。因此,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为了家庭长久的幸福,再也不能漠视对孩子的了解与尊重了,否则,我们将遭受无情的惩罚!
我是谁
准备上课时,因为小朋友无意中犯了一点小错,我又一次对着小朋友们大吼了起来。可爱小美女吴静茹小声说:“老师,你是怪兽”。此时在我的吼声中,教室里非常安静,因此,即使是小声音地说,也足以使全班静坐的小朋友都能听见,大家眼睛齐刷刷地朝她看过去。我离她最近,当然听得最清楚。我听后先是怔了一下,心想:我的形象在孩子们心目中一直不是最美的吗?再怎么样也不会是怪兽吧。我并没有问她为什么,因为,在她们眼中,我刚才的那个样子就是怪兽,令人恐怖和畏惧的怪兽。随后,我和言悦色地问道:“那,谁是奥特曼?”吴静茹观察到老师的神情变化,大声说:“我”几乎与此同时,其它的孩子们也纷纷站起来说自己是奥特曼。
“我是利加奥特曼”
“我是杰克奥特曼”
“我是泰罗”最不爱讲话的项嘉伟说,
“我是泰罗,泰罗之光”
“我是雷欧,雷欧最历害”平时最调皮的杨昊洋说,
“雷欧是哥哥,他打死了好多怪兽``````”平时什么也不会的吴希绘声绘色地向大家介绍着。
我拿出一个狼的头饰戴在头上,又露出凶狠的表情,张牙舞爪地对他们说:“我就是大灰狼怪兽,专抓小朋友。”小朋友一听,大声叫着往后退。几名胆大的孩子“哈哈、嘿嘿”地向我冲了过来,朱杨晨甚至摆出奥特曼战斗的姿势飞快地抓起了我的手臂,不多时,我便“啊~”地一声,假装给消灭掉,顺式摘掉头饰往桌上一躺。小朋友们都嘻嘻哈哈地拍起手来,一会儿,我才慢慢地睁开眼睛。问道:“我怎么了?”孩子们像讲故事一样重复了刚才的事情,特别是杨昊洋,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简直超乎我的想象。我又笑着指着自己问他们:“现在是谁?”
“张老师”大家一致回答道。
动画片“奥特曼”我想现在的孩子没有谁不熟悉,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们的表现总是那么积极,从这件事中,我还发现,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且具有正义感,他们往往用最单纯的心灵,提醒着成人,该如何对待幼儿,做他们心中最美的老师。
孩子们,是时候“回心转意”了
开学已有很多天,在这段时间里,发现本班幼儿的常规纪律并没有进步,我们两位老师都发现幼儿上课比较浮躁,喜欢说“悄悄话”的幼儿越来越多,以前只有个别,比较好管理,过了一个寒假,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说悄悄的人数都呈上升的趋势。
对于这个情况,引起了我们两位老师的重视,并且分析了原因以及采取措施。
1.原因:开学初,有些幼儿的假日生活不规律,在卫生习惯与行为习惯上有所被忽略,所以来到幼儿园以后,进入状态还需要一个过渡。
措施:与家长进行沟通,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也要注意幼儿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2.开学初时对于本班的幼儿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上学期幼儿的常规很好,所以有些过于放心了,常规教育抓的还不够严谨。
措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严抓常规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3.原因:本次开学对于幼儿的位置进行了调动。旁边坐了新朋友,心里比较开心,交往的欲望也强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这不是坏事,但是影响到集体教学活动就不怎么好了。
措施:请幼儿在课间的时候多交流,然后组织谈话活动“我的新朋友”,请幼儿谈谈旁边坐了新朋友有什么感想。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说出来。之后教师进行教育,教了新朋友是很开心,课间或者游戏的时候可以一起玩,一起交流。但是上课的时候要注意了,不要影响了自己和别人,有什么没有说完的下课以后再说,或者也可以来告诉老师你们之间的有趣的事情,幼儿很乐意,效果显著。
4.原因:班级中有一名幼儿很聪明,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喜欢与别人交往,语言发展的也较好,但是这名幼儿的自控能力稍差,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要与别人说话,有时候还会在教室中奔跑,这样会引起一些其他幼儿的共鸣,所以,纪律也就差了很多。
措施;教师多与其进行单独的交流,并且告知他作为旁边的一些幼儿,竟量控制好自己不要被其影响,夸谈他们的有点,提高信心与在教师前的表现欲。
5.原因:开学至今一直是阴雨天气,也可能造成心情烦闷,加上幼儿的户外锻炼几乎没有,一直呆在室内活动,幼儿的情绪难以得到宣泄,没有痛快的活动开来,所以幼儿会比较浮躁,精力旺盛,注意力比以往难以长时间的集中。
措施:教师教授一些新的小游戏,讲讲幽默故事,让一日生活不要太枯燥。
教育随笔:孩子的错到底是谁的责任
教育随笔:孩子的错到底是谁的责任
前两天,看电视时,看见一个台在开关于教育的报告会,对此,有些兴趣,于是就仔细的听了听,听完后,觉得说的很多确实很有道理,反思一下自己,有很多做的都不到的地方.
有这样一个例子:爸爸劳动了一天回到家里,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就对他说:孩子帮爸爸端杯水来,三岁的儿子就从桌子上端了杯水准备给爸爸,可能是担心孩子把杯子打碎吧,爸爸就不停的提醒孩子:"小心点,别打碎,小心点,别打碎爸爸就这样重复着对孩子说,就在孩子要走到爸爸身边时,"砰"的一声,杯子打碎了.
我们就对这样的一件事来分析一下.这样的错能怪孩子吗?其实不然,三岁,我想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对于孩子,三岁是一个比较直观形象的年龄.爸爸在语言引导上就给了一个错误的引导,爸爸对孩子说别打碎了杯子,给孩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爸爸这么说,其实,孩子的脑袋里出现的情形就是打碎杯子的情形,这样的情形想多了,想不打碎杯子可能都困难了.其实是家长在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把杯子打碎.
那到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呢?这个爸爸应该正面的来引导孩子,他可以对孩子说"小心点,拿住了,小心点,拿住了."这样的话,这个孩子的脑袋里出现的都是把杯子拿住的情形,这个时候,孩子即使摔了一跤,可能也会把杯子拿住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想想自己,可能也经常出现这样负面引导的情况,以后,在这方面,自己还真得多学习学习.
教育随笔《曾经,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
前一段时间,杨**的思维比较活跃,表现在:特别爱发言,而且喜欢打断别人的回答强行插话。他的性子急得都根本无视老师给他的示意,大有“不让我回答不行”的架势。
开放日那天,杨**刚来园,我就对他特别“关照”了一下:“今天不许乱插话,尤其是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否则我就不喜欢你了!”
活动结束了,我发现我的“关照”很奏效,杨**不但没有乱插话而且异常的安静,好像整个活动下来一句话也没说,这让我越想越觉得惊讶。于是我悄悄来到他的身边,问他为什么没积极回答我的提问,他竟说:“今天,我不想回答问题了!”说完就扭头不看我了。他分明是在跟我赌气。顿时,我的内心一阵酸楚,我知道孩子不高兴了,是我伤害了他。
事后我反思:杨**喜欢插话,恰恰说明他对老师的问题掌握了,他自信能回答好;他好表现,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经验。如果不给他发挥的空间,就伤了他的自尊,打击了他的积极性。我很惭愧,由于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
现在,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昨晚陪四岁的儿子一起看绘本,我帮他讲读绘本上各种各样的鸟。突然,儿子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话,信心十足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左鸟和右鸟。”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听着他这不着边际的话,我忍俊不禁,问他:“是吗?你给我讲讲左鸟和右鸟的故事吧。”儿子万分认真地伸出左手,说:“左鸟吃左边的米”,又伸出右手,说:“右鸟吃右边的米,你知道了吧?”我强忍着笑点点头:“等你再看到左鸟和右鸟,一定要指给妈妈认,好吗?”儿子满足极了,大声回答:“没问题!”在我们静下来继续看绘本的时候,我的思想开了一会儿小差:原来,在孩子插话的时候,给孩子自由回答的空间(尽管他们的话有时不可思议),是孩子多大的满足与幸福呀!
我庆幸:我没有因此再伤害到孩子。
我高兴:我又学会了一种保护孩子自尊心和积极性的方法。
我想说:我的成长与进步,在很多时候来自于孩子们。